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从美国长期表现最好的IPO股票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4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巴不做科技股票,是因为他不懂科技,只做自己懂的。
福探在这点上已经超过了老巴的境界,既懂消费,也懂科技。哈哈
深科技、中兴,以及将来的轴研、天士力,也会载入中国股市的史册。
相信老福退休后也会写本中国的股市教科书。
大陆中国人写的到现在还没见过一本好书。
香港林森池的《投资王道》是见过唯一中国人写的不错的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4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兄:

就这样骂我啊?太不厚道了。

每个人都只有自己的投资之道。但结果却可以相差悬殊。巴菲特的成就是无人可企及的,我们都只有仰慕和学习的份。

新产业中,个人能够理解的,也只有很少数的。而且个人觉得,并非消费类的公司比新产业类的公司容易了解。因为我觉得消费类股虽然在行业技术上容易理解,但是由于这个行业的进入壁垒过低,真要提前看出哪些公司未来能“脱颖而出”其实是更难的。我能理解老巴那样的大师为什么在80年代才去重仓买如可口可乐,尽管可口可乐公司在60、70年代都已经遐尔闻名了。

所以,不是因为我等比巴菲特更“高”而去投资新产业股,而是比老巴低很多,才愿意去做自己原本稍微熟悉一点的新产业股。因为我一直觉得,消费类股从长期看是更难把握的,而且投资新产业公司的阶段性成功可能要概率大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4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不懂科技股?这绝对是个误解。原因是不真正了解巴菲特的投资风格。

巴菲特实际上对科技了解得很多,经常同比尔.盖茨一起旅游,定期上互联网作调查搜集信息。上网看《华盛顿邮报》,在亚马逊买书,哈撒韦有世界上最复杂的航班服务,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但是,巴菲特大师有一个特点:无论是科技股还是非科技股,他从来不投资如何没有赢利的公司,因为他无法评价它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4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要咬文嚼字,好好维护“客观、谦和、惜缘”的论坛讨论文化。

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是最好的,但应谦和、惜缘,在讨论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可以看看上面的资料。前面我们转贴了一篇Sigel统计的1957到2003年表现最好的一组公司,上面又是一组。显然这两篇反映的公司性质有一定的差异。前者偏重于传统的行业,尤其是消费类;而后者反映的是新技术类。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欢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一种倾向,似乎因为巴菲特只投资了传统消费的股票而不投资科技股,就是表明只有投资消费类股才是“价值投资”,其它的就是“赌”、“投机”。我一直觉着,这种看法并没有把握投资的真缔,也谈不上真正理解巴菲特的投资思想。
在我看来,投资新技术、新产业类股才是投资较高的境界上,也才能在当前时代下真正能实现“长期投资”的目标。在投资这类股中,有一点不变的,就是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其实,也是一切把股票当作企业的投资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在06年3月份发过一个贴:“什么股会成为未来的大牛股?”其中想要表达的就是在新一轮牛市到来的时候,从长期看的大牛股不会是当时热点类公司如有色金属、金融地产、机械设备等等,而是那些能开创新产业和应用的公司身上。也许当时的情况不合时宜,我觉着这个观点恐怕要用10年时间来说明。因为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些最有价值的公司,必定是那些为社会贡献最大的公司。在传统成熟行业里所谓的“垄断”,不过是一些违反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暂时性现象,有时甚至只是投资者的一个幻想而已(而现在,动不动就说某公司是“垄断型的”,我觉得十分可笑)。在现代,“垄断”将被领先所替代,这恐怕是将来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
美国近30年来引领了世界科技革命和应用,因此它的最大的牛股正来自于这些开创新技术、新产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型公司”。微软、思科到后来的歌谷,用很短时间取代、超越石油、汽车、电信、银行等等传统行业的巨头市值,正是社会发展、公司发展的必然。在中国这么个“追赶型”国度的经济体里,在投资过度、经济过热的年代,这个现象也是必然的。中国经济的崛起,决不可能只是在那些传统的靠资金堆积的领域来承担,而最根本的推动力必然是新行业、新商业模式出现所推动。虽然它现在还处于萌芽状态。
1996年的深科技,从一个“三线股”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涨幅26倍,成为当时A股的第一股,也许只是个序幕。这个记录,本轮牛市还无股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这个现象是发人深省的。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1-3 19:18:0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谈一下个人对巴菲特为何没有投资“科技股”(我更喜欢用“新型产业股”这个词),不当之处,欢迎各位斧正。

1。巴菲特本人的背景是学工商管理的,他对新兴产业不熟悉,当他成为职业投资人时已经40、50岁(成立他的Berkshire公司),让他那个年纪去花很大的精力去搞清楚这些公司的业务,是有点强人所难。

按他的投资原则,只投资自己熟悉的,所有他只能投资传统行业里的业务技术要求最低的消费类公司。

2。更重要的是,他当时所处的年代,科技革命尚处在初期,不要说巴菲特,就是一些行业专家不但对行业未来的演化、对一家公司的新型商业模式都很难搞清楚。例如,IBM是IT的“总设计师”型的公司,但是,这样的公司居然在电脑操作系统上犯下了“天字一号”类的大错,将电脑操作系统这个未来最大的市场给了微软、比尔盖茨。……类似这样的事例太多。所以,那时投资新产业股的,要么是做短线的,要么就是不自觉地做了长期投资(这方面的报道太多了),而真正的职业投资人很少去投资科技类的股,由投资科技类股而发大财的职业投资人非常少,因此给人一种印象,似乎科技股是“投不得”的,纯粹是“赌”。

其实,我个人的体会,新产业技术类的股并非是多么神秘的。也许是我本人以前是学并做技术类工作的缘故,对科技技术类股的确长期“情有独钟”,也从中获益匪浅。搞清楚它们的业务情况、商业模式的确要比一般的公司复杂,但是并非不可以把握。把握的原则与巴菲特把握他的公司完全一样。

巴菲特就说过如下的话:“……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可能比公司的管理层更了解这家企业。这一原则也适用于技术类股票。我相信比尔?盖茨也会用这些原则。他对技术的了解程度和我对可口可乐和吉列的了解程度差不多。”

可以看出巴菲特决非是排斥“科技股”,只是因为他自己不懂而已。他也说到,对科技技术类企业的考察选择原则与其它企业没有什么两样。说真的,以前当看到巴菲特的如此言语时,当时我真的很激动和兴奋,颇受鼓舞。

当今世界,很多行业里的技术革命在上世纪末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停滞,现在更多是应用而已。这为我们这些后来的投资人提供了很多投资机会。我绝对相信,新的投资大师一定会在投资新产业企业中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谈一些个人的浅见,存活100年的公司,和存活30年的公司,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巴菲特的长人之处,在于严格把控自己的能力圈,即使科技股的爆发性再强,始终不去接触,个中理由在福探兄的文章里已经说明,传统消费行业一旦形成强大的品牌力量,其生存能力是惊人的,最终品牌会变成一种文化,文化是和一个民族同生共灭的,消灭它谈何容易。反观“科技股”,不乏象intel,微软之类的常青树(相对科技股而言),但是在科技领域,是很容易出现新的”killing application:",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杀手应用,Flash U盘出现了,软驱死了;我们甚至已经可以预见谷歌对微软的威胁,下一代互联网络的技术,未必就是微软的天下。而这一残酷的情形,在传统消费行业会好很多。是否这样就应该完全学习巴菲特,只投资消费股票呢?如果这样,在新兴市场的中国,未必能找出几个这样的消费股票(茅台是么?茅台是中国的,但是很难成为世界的,外国人喝不惯这东西),虽然科技股不能保证长久的生命力(50年以上),但是20-30年的却是可能的,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和眼里发掘出这种企业,相信能给投资人带来比传统行业更大的收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科技股或说是新产业股不受欢迎是有原因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一是中国的公司历史尚短,很多都在温饱线上,还谈不上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象人一样,仓?实而知礼节。因此要么靠老祖先的东东发家致富,要么靠寻租实现所谓的垄断。二是很多的科技公司挂羊头卖狗肉,让投资人吃了大亏而失去信心,更失了勇气。另外,从无形资产的角度来讲,科技类公司的无形资产也是最难判断的,这也让照本宣科的基金们退避三舍。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一个将发展成创新型国家的国度来讲,如果有十年的黄金牛市,忽略科技股都是失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04:52 , Processed in 0.02112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