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转贴一篇反映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报道。 研发启示--SDN技术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本信息最后编辑时间:2008-03-20 2006年3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正式将SDN焦化废水处理技术评定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面向社会推广使用。 SDN技术能够有效去除焦化废水的COD及氨氮,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对苦于废水处理不能达标的用户来说,SDN无疑是一付对症的良药。此前这项技术已应用于多个焦化废水项目,且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这次评审,相当于取得了一张经官方确认有效的“身份证”。
技术突破“禁区” 桑德聚集着这样一批知识精英,总裁文一波、集团总工程师王凯、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天增,都曾是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名青衿学子,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宝林是西北设计院里身经百战的骨干工程师,还有设计研究院里数十名勤勤恳恳、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们,以他们为砥柱的企业,必然会以知识创业,以知识谋生,以知识为本。 追溯起源,早在十多年前焦化废水就是文一波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因为焦化废水技术难度高,挑战性大,并且中国是一个焦炭大国,在这个领域里取得建树,它的市场前景和利润回报都将十分诱人。 1989年以前,国家环保政策中对焦化废水的排放标准还比较宽松,到90年代以后,在行业两大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钢铁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中,才对氨氮和COD提出了要求。氨氮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祸首,当含有大量氨氮的污水流入湖泊,会加快藻类和微生物的繁殖生长,造成水体缺氧,并最终走向消亡。然而传统废水工艺却对氨氮的去除率极低,全国有近80%的焦化企业存在废水不达标的状况。环保政策与技术水平的不对称,使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没有人愿意去啃这块硬骨头,因为搞研究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一旦失败,这些投入就会收不回来。桑德对这项技术的研发,历经了十多年的时间。李天增介绍说,研发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0年,是从理论到试验室的过程,包括一系列针对鞍钢焦化废水的静态试验;1990年到2000年,完成从试验室到中试,这期间涉及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探索和针对宝钢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系统掌握了各处理阶段的工艺设计参数,确立了完整的SDN工艺;从2000年到2004年,从昆明焦化废水项目开始,SDN大面积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SDN是硝化/反硝化的英文缩写(Strenthened De-nitrification Nitrification),作为生物处理环节的主体工艺,它对氨氮和COD的去除率达到90-96%以上。与目前国内外常用氨氮废水处理方法相比,SDN的优势在于确保出水达标排放,工艺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此外,由于SDN是在传统生物脱氮法基础上的改进,较易将现有普通生化处理装置进行技术改造,适合我国国情。
成功没有秘诀 “我们没有独门暗器。”对于咨询者,王凯一概这样回答。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应该归结为桑德在设计和技术研发的理念上,与传统观念截然不同。 所谓技术,坐在家里是永远也想不出来的,在实验室里也不行。传统的设计理念是为设计而设计,而桑德工艺设计的标准只有一个:为业主提供最有效、最实用的设计方案,它强调的是工艺的实施效果。除此之外,还把不断追求工艺对实际生产过程的最适应性和工程最优化作为改进目标,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为保证工艺设计切实可行,通常采取的步骤是:到现场进行调研,因为煤的种类、制焦工艺以及炼焦后的化产不同,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了解情况,有时还要把水样带回来在实验里反复实验,拟定的工艺参数要请运行部的人员一起讨论。对没有把握达标的处理项目,宁肯放弃不做。 “以同世达项目为标志,SDN完成了从模糊到清晰认知的验证过程,工艺达到完全成熟。”王凯表示,即使是成熟的工艺,也决不做简单的复制,每个项目都在上个项目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下一个永远是最好的。 SDN的推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一些大客户经常会问:“你们是哪一级的设计院?”当得知SDN只是出自一家民企的设计院时,还会跟上一句:“你们行吗?” 民营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天然的优势,它需要通过不断地证明自己才能够生存,进而凭实力取得优势地位。中国体制改革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那些只靠时代机遇成功一时的中小民企逐渐被淘汰,而具有战略发展眼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SDN的研发成功,就是一个例子。作为技术研发者,企业当然会获得最大的收益,以山西省为例,焦炭年产量在60万吨以上的焦化企业约有100多家,目前这些企业中大多数的污水处理站运行不达标,还有一部分没有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仅这些企业的污水处理站的改造和新建费用的总投资就高达1?2个亿元人民币,SDN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企业决不是惟一的受益人,通过SDN技术的推广,可以大大扭转焦化行业废水治理不达标的现状,使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居民人身健康得到保护,最大限度地杜绝了环境纠纷。另外,还将促进焦化制气行业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与落实,提高行业内污染治理技术水平。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可以历经十余载进行一项技术的研发,至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优势:其一,决策者有一个明确的长远的战略眼光,研发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个风险并不是所有管理者愿意承担的;其二、公司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桑德设有专门的研发中心和研究生培养专家小组,桑德设计院现有三个工艺所,一个建筑结构所,一个电气自控所和一个预算中心,设计院员工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5%以上,有较有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良好的资金平台为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有勇于承担风险,有百折不挠的毅力。 激励机制保护自主创新 中国有众多大企业,但是真正放开一切条件,与国外公司展开竞争,赢的机率是多少?缺少自有核心技术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 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重申,科技竞争成为当今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2月6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把加强自主创新放在未来15年科技重点工作的首位。 有专家指出,关系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科技攻关并不是亟待突破的“创新瓶颈”,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才是中国的缺憾和担忧。自主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他们担心,由于政府投入的非盈利性特点,很可能使创新成果不具备市场实现意义。企业承担研发,对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将更有效。 完备的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是对创新的激励。“如果水处理的产品是商品,可以通过销售取得利润的话,可能我们做的焦化废水项目就不是几个,而是几十个了。” 环保工程目前的地位有点尴尬。即使你的技术能够确保达标,在投标中也未必占据优势,因为也许达标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第一需求。“照这个样子做一个”,只要能够通过环保检查,照猫画虎地摆摆样子,能不能真正地运行无所谓,这才是症结所在。“找我们做项目的都是最负责任的业主,他们投入资金做环保,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实际效果。” 未来的可持续成长有赖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中自主创新正是无法回避的重要挑战。为了提高企业的研发积极性,要从政策、法律、市场各方面提供最有利的条件。日前发布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再次重申环保执法的严肃性,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对能够真真正正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环保企业来说,是一个真正的福音。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论民营还是国企,这都是使企业获得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