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药妆专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1 09: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应龙眼霜意外大卖 中药老字号跨界圈地

  马应龙公布亮丽中报,业绩同比大增116%???

  提起上市公司马应龙(600993),老股民应该无人不晓。这家2004年在沪市挂牌、每年均能实施高比例分红的上市公司,得到了机构、散户的共同青睐;提起中药品牌马应龙,消费者更是耳熟能详。作为百年老字号,马应龙是国内最大的痔疮外用中药生产企业。上周末,马应龙公布了2009年中期业绩报告。该报告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实现了高达116%的增长。马应龙同时透露,除了主导产品肛肠治痔类系列药物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新业务也在稳步上升,其中,马应龙的去黑眼圈的眼霜“销售态势良好,出乎公司预料”。

  ■马应龙眼霜

  投放一个月销售4000支

  据8月8日马应龙公布的2009年中报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实施了每10股送4股转增4股派1元(含税)的分红送股后,业绩依然保持了大幅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48.52%;实现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6.35%。

  对于上述业绩的取得,马应龙表示,一是公司主导产品肛肠治痔类系列药物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二是产品提价使得毛利率略有提高(马应龙今年6月决定对主导产品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供应结算价格从每支4.6元提高到5元,涨价幅度8.7%);三是肛肠医院等新业务量也在稳步上升。

  除此之外,马应龙还透露,其新开发的产品“八宝去黑眼圈眼霜”于今年6月正式推向武汉市场,销售态势良好,出乎公司预料。

  记者查阅,其财报收入报表中仅有主营产品“治痔类”及“其他”两项,尚没有“八宝去黑眼圈眼霜”的详细数据。

  昨天,马应龙的一位药品销售部人员对记者介绍,眼霜产品今年6月份刚刚推出,目前仅在武汉地区马应龙旗下的各大药房,包括马应龙大药房、马应龙汉深大药房、马应龙爱欣大药房有售。在武汉地区刚刚销售了一个月的时候,该款眼霜已经卖出了4000多支。以该眼霜168元的单价计算,这一个月的销售收入超过67万元。

  ■创意来源于

  “痔疮膏治黑眼圈”?

  以“马痔膏”闻名的马应龙药业何以进军药妆领域,并推出药妆产品八宝眼霜?

  据该款眼霜的一则介绍称,该产品的缘起,在于“近几年,网络和部分媒体均大规模报道马应龙主导产品麝香痔疮膏具有独特的去黑眼圈疗效。公司得到这个信息后,以治药严谨和对客户负责任的态度组织专门的技术班子对这则信息进行研究和论证。经过研究发现,公司主导产品所蕴含的配方是来源于400多年前马应龙八宝眼粉的独特古方,它能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对于因血流不畅等原因引起的黑眼圈以及水肿等原因引起的眼部浮肿和眼袋具有显著的功效。基于市场的大规模信息反馈,2006年公司决定,研制开发一款去黑眼圈的功效性药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马应龙官方网站的信息,也证实该款产品创意来自于2006年网络上流行的“马应龙痔疮膏”消眼袋、去黑眼圈的一个“偏方”。

  ■会否成为

  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比较每年超过亿元的“马痔膏”来说,马应龙眼霜每月销售4000多支,几十万元不过是个小数目。但是,作为仅在武汉地区一个月的销售成绩,这显然是个不错的开头。

  马应龙眼霜会否成为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马应龙推广有效、得当的话,这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今年提价之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供应结算价格涨了8.7%,也不过从每支4.6元提高到5元;而每支八宝眼霜的销售价是168元,后者的利润空间显然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主业增长的基础上,副业突围,是不少中医药厂家近年来的一大举措。云南白药生产牙膏即是典型一例。

  2004年,同样是百年老字号的云南白药推出了以“防治牙龈出血”为主要诉求点的白药牙膏,在当时市场上鲜有售价超过10元的牙膏的情况下,云南白药牙膏匪夷所思的22元高价竟迅速被市场接受,2005年,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就达到了8000万元。2008年,这款产品销售超过5亿元,居牙膏品牌的第5位。

  从2003年开始,片仔癀药业宣布大举进军日化行业,2005年推出了片仔癀祛痘系列,包括片仔癀粉刺净、片仔癀清火祛痘洁面乳、片仔癀祛痘养护面膜等等,后又相继推出片仔癀中药牙膏、片仔癀口漱液等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3 10: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分化妆品利润蛋糕 中国药企面临营销难题

“我就是冲着同仁堂这个老字号来买的。”消费者陈女士指着货架上的同仁堂面膜说,“同仁堂的中药做得那么好,护肤品的质量肯定有保障。”

在万宁超市的主要货架上,摆放着同仁堂旗下的7款面膜和3款眼贴膜。店内销售人员表示,入夏以来同仁堂的祛痘和美白产品的销量稳中有升。

进军药妆行业并非只是国内药企的行为,7月,英国制药商葛兰素史克以36亿美元收购美国护肤品公司Stiefel实验室,使得葛兰素史克的OTC产品线增加至94种。收购使葛兰素史克的护肤品业务增长近两倍,其占全球处方药妆市场份额升至8%。

很难想象世界第二大药企,其主要利润来源是包括化妆品的OTC业务。而纵观国内外,在药品利润日渐摊薄的当下,药企纷纷向消费保健品市场进军已经蔚然成风。

药妆市场之争

7月,马应龙(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主导产品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品)宣布进军化妆品市场,推出了主要针对黑眼圈的眼部护肤产品。历经3年的研发,马应龙期待实现从痔疮膏到眼霜的华丽转身。马应龙八宝眼霜订购专线的销售人员表示:“就目前看来销售情况比较理想。”

眼霜的单价为168元,马应龙试图将其与5元/支的痔疮膏划清界限,但消费者仍心存疑虑。“痔疮膏和眼霜在生产工艺和原材料选择上有本质区别。”销售人员解释说。

马应龙将产品定名为“八宝去黑眼圈眼霜”。产品名称意在强调“药”的成分,这与同仁堂的“美白祛斑面膜”、“祛痘润颜凝胶”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4年下半年,同仁堂进军药妆市场,不仅上市多款化妆品,同时在北京中心商务区CBD建立了首家美容旗舰店“北京同仁堂伊妍坊”。依托百年品牌的知晓度和具有优势的价格定位,同仁堂经过5年的摸爬滚打,在化妆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去年,同仁堂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实现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化妆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同仁堂在未来5年规划中,明确将研发300种新产品,其中1/3为化妆品。

同样在去年,云南白药斥资6300万元完成对旗下公司兴中制药、云健制药和金殿制药的全资收购。收购盈利能力不佳的3家公司,云南白药意在进一步拓展健康用品的产能和业务。其中金殿制药的主要经营范围为护肤类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现已整合成为云南白药的日化生产车间。

今年年初,云南白药向平安人寿定向增发5000万股,获得融资额13.9亿元,其中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发展其药妆产品。之后,云南白药又与日本Maleave化妆品株式会社成功签订化妆品技术转让协议。一系列动作均预示着云南白药瞄准了药妆市场。

药企的先天优势

去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6%,达到近年来增速的最高水平,其中化妆品类增长为22.1%。预计明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1200亿元左右,作为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的药妆市场的份额将由现在的20%增长到40%,总额将达480亿元。

药物作为硬性需求品,社会经济和消费能力的增长对其销售额的影响有限。但化妆品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反应灵敏,容易成为药企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少国外医药巨头的发展路径可以佐证。葛兰素史克今年第二财季消费保健品的销售额增长9%,部分抵消药品销售额下滑2%。以葛兰素史克的口腔保健用品为例,目前每天有2亿多人使用其生产的牙膏,年销售额达6亿支。

收购Stiefel延续了葛兰素史克拓展消费性产品的全球策略。和全球其他制药厂商一样,葛兰素史克也面临专利药到期和研发力低下的困境。在保证核心业务的同时,进行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公司向发展更迅速的领域拓展。

国内药企,特别是一些老字号中药企业,进军化妆品市场有先天优势。一方面不少药企拥有传统秘方和原材料资源,另一方面其研发技术、生产工艺比较成熟。研发生产药用功能的化妆品,药企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以美白产品为例,西方常用的化学成分包括维生素C、熊果苷等。以同仁堂为例,其从当归、柿子叶等配方中提炼出类似于维生素C的物质,佐以珍珠、人参等传统药材,以达到美白和祛痘效果。

作为中草药材的大宗购买商,这些成分大部分可以取自同仁堂的原材料储备。加之旗下拥有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同仁堂能通过对产业链的有效控制,驾轻就熟,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除了硬件上的优势以外,药企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是进军药妆市场的一张王牌。“药”优“妆”也优,这一普遍想法能使药企迅速树立起顾客的消费信心。每一款药妆产品的包装和品名上,都着力强调产品中的药企背景。马应龙八宝眼霜在命名之初曾有“去马应龙”的考虑,但最后仍冠以“马应龙”,考虑的正是发挥品牌影响力的作用。

药妆营销之难

云南白药健康产品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黄卫东透露,云南白药有望在年底前上市个人洗护系列产品,主要针对干燥、过敏等问题皮肤。至于广受关注的药妆品,公司正在积极准备,目前还没有具体上市时间表。酝酿多时但迟迟没有出手,云南白药的动作显得十分谨慎。

无论是拓展保健品业务或是进军化妆品市场,药企都必须攻克一个难题:现有的营销队伍、渠道和策略,无法应用于消费品领域。面对日化产品的销售,药企的现有资源等于空白。

药企的传统销售渠道局限于医院和药房,但保健品与化妆品则主要在商场、超市销售。进药房买化妆品,毕竟与我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不符,难以有效拓展市场。如果不能敲开商场、超市的大门,渠道狭窄将是药企无法拓展业务的致命伤。

在上海,片仔癀珍珠膏只能在药店买到。要买到马应龙八宝眼霜,武汉地区以外的消费者只能通过邮购形式购买,甚至无法在实体商店内进行试用选购。只有同仁堂的药妆销售渠道稍宽,除了各大药房以外,在万宁超市也能购得。

除了渠道难以打通之外,营销手段也是药企的软肋。日化的产品宣传方式,与药品有着本质的不同。2007年云南圣火药业为旗下化妆品斥资5000万投下20天央视的15秒广告。事后证明大手笔没有带来好效果,巨额宣传费用打了水漂。

销售人员的素质培养也是亟待攻坚的难题。与一般化妆品不同,药妆的销售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销售人员要懂妆,更要懂药。重新招兵买马组织营销队伍,药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摸爬滚打。一直以来只跟医生打交道的药企,如今必须直面终端消费者,难度可想而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7 09: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妆的“春天”如何找?



很显然,药妆市场是有广阔前景的,但是否就一定有灿烂的“钱”景呢?

不见得!

药妆产品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海外的护肤品市场中“药妆”领域的增长非常快速,在药妆店里化妆品的销售甚至占到总销售额的40%至60%。
本文发表于博锐管理在线|www.boraid.com|24
反观国内,市场环境还不完善,政策没有到位,企业鱼龙混杂,药妆产品,对中国大陆市场来说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缺乏成熟的模式与统一的监管体系与机构,更是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医药行业的经营者们找不到方向,找不到经验借鉴,一切都摸着石头过河。

当前,中国大陆药妆市场尚处于黎明期,国外的化妆品有三分之一在药店销售,而国内化妆品的销售比例不到总量的百分之五,这是极其诱人的市场蛋糕,我们大多数的药妆店定位模糊、品牌过于单一,而国内的消费者根本没有养成到药店购买化妆品的习惯,各品牌间还没到相互竞争的阶段,经营得较为成功的均属“外来和尚”,有来自香港的屈臣氏和万宁,有来自台湾的统一康是美,屈臣氏是这一行业的绝对霸主,其他的均属未形成气候。

与医药行业相比,药妆产品的利润比药品高了很多,且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都在吸引着许多拥有专业的技术设备和强大的资金实力的制药企业,确实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但是,药妆品的生产企业鱼龙混杂,渠道也是先天不足,市场所占营业额比例不大、专卖店少之又少以及药妆品的技术难关等等问题困扰着我们,加上法律定位模糊,制药企业往往都在观望等待,仅仅处在可能要开发的时期。由此可见,我们的药妆市场春天还没有到来,大多数的药妆产品还仅仅停留在胡乱炒作阶段。

综观药妆产品目前在全国市场的市场表现,其市场教育和推广成果良莠不齐、泛善可陈,牵强的、虚头八脑的概念漫天飞舞;许多药妆生产企业错把产品的特点当作卖点,往往凭借以前做药品或一般化妆品的经验,一拍后脑勺就杀人市场,完全是盲人摸象,以致在市场培育过程中的教育消费和市场投入力度明显不够,还有最为关键的是来自于自身的系统内部,诸如市场秩序和区域市场经销商管理的问题,由于部分区域市场经销商的实力和资源有限,市场专销权多方易手,造成境况每日愈下,相当部分的区域市场急剧萎缩。

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一些药妆营销高峰论坛上,于斐先生也多次提醒,药妆店在开业之前,就必须做好清晰的品牌定位。目前大多数的药妆店没有什么品牌定位,即使有品牌人群定位的也是非常狭窄。药妆店要大力发展,必须对周围的目标人群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将市场摸透、摸细,用产品特别的功能、功能趋向性、特别的特征、显相的表征等等与众多的化妆品零售商形成品牌区隔开来。

目前,我国的药店还在业态转型过程中,营销能力还相当薄弱,相关商品品类和品种数不够丰富,卖场陈列企划也比较简单;没有对功能进行整合来应对顾客的烦恼需求。大家已经见到了大型化妆品公司,如宝洁和雅诗兰黛,在中国推出了他们的一些更先进的配方产品。药妆品目前虽然主要针对的是都市丽人,但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对寻求抗皱功能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也是与日俱增。

因此,药妆店不能坐等人们的习惯养成,需要我们的经营者集思广益,运用多种营销手法,走出去、请进来,用功效来打动一部分消费者是比较实际的经营理念。

药妆的“疾病”如何治?

据了解,现在有不少中药制药企业也纷纷进入药妆领域。

陈李济在2009年推出草本药妆系列、同仁堂药业推出“美白润肤面贴膜”,海南普利制药推出“泽芙雪”植物修复系列,康恩贝药业推出“萃芙理”孕产妇肌肤修复系列产品,昆明圣火药业推出“十二味”系列中药护肤品,广州敬修堂药业推出“万花美容”系列产品,也正在积极扩大药妆业务••••••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进行了广泛市场调研,药妆领域在国内发展并不快,中国药妆市场如同六十年代的日本市场,现阶段的中国药妆尚处于幼儿期,即药品、化妆品以及日用品结合和低价销售期,融健康、美容和方便购物于一体的药妆模式尚未形成,许多企业急于摆脱“红海”浪潮,频频患上了“臆想症”、“躁动症”、“感冒症”,结果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药妆做的是时尚人的生意,这类人大多细腻、挑剔、时尚、“贪新鲜”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对皮肤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保持靓丽的容颜,在这方面人们非常乐意投资。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认为,药妆店以经营与健康有关的产品为主,拓展了传统药店的经营范围,如果经营得法,必将吞食大批传统药店的生存空间。 这就要求药妆的经营者要有创新思维,不断地推陈出新,以迎合目标人群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不但经营场所设计要求品味时尚,同时也要在商品结构、促销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的调研,我国药妆的市场需求正在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结合各方面的资料预计2010年将达到80亿美元;目前国内零售药店的化妆品经营在化妆品整体市场消费总额中仅占2%,药店经营化妆品的空间很大。同时我们结合相关行业调研的数据发现,愿意到药店购买化妆品的人在30%左右。随着药妆品薇姿等国外一些专供药店的药妆品对消费者的培养,消费者购买意识和习惯也正在慢慢养成,但是还未到普遍接受的地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7 10: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片仔癀联手韩国科丝美诗 同仁堂5年要推百种新品

  日前,SFDA颁布了《化妆品命名规定》(征求意见稿)和《化妆品命名指南》(征求意见稿),这是继6月发布《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征求意见稿之后的又一举措。《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甫一出台,就曾引起一些化妆品企业的强列反响,部分刚进入药妆的企业认为,禁用“药”、“中草药”等含有药的字眼,对生产药妆产品的企业来说是个沉重打击。

推荐阅读 ?满仓套牢封基、银行股
?大盘又暴跌,买入点? 指数基金业绩差距拉大 年终规模大战 基金申购费率下调 华夏大盘累计净值首超10元 基金看好大内需人民币升值主题 参与和讯基金风云榜赢千元大奖 二次暴跌后关注什么? 数据:昨华夏中小板ETF领跌

  虽然国家的相关限制性规定接二连三,但是外资或本土药企加速进军药妆行业的热情不减反增。这得益于市场前景的乐观预估:到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1200亿元,而作为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的药妆市场的份额将由现在的20%增长到40%,总额将达480亿元。

  本土企业掘金进程不减

  虽然目前中国药妆行业已被洋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70多家制药企业涉足药妆市场,如片仔癀(600436,股吧)、同仁本草系列护肤药妆、佰草集、敬修堂纯天然中药植物精华美容护肤系列等,这些品牌大多主打中草药概念。

  片仔癀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化妆品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将和韩国的科丝美诗公司合作研发药妆,立志打造中国第一药妆。

  报告显示,公司已征地70亩,未来用于药妆的扩大生产。2009年2月4日控股子公司漳州片仔癀皇后化妆品有限公司更名为“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漳州片仔癀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更名为“漳州片仔癀国药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天相投资顾问报告分析指出,这两家控股子公司的更名对于片仔癀公司经营影响不大,不过从公司控股的两家子公司变更后的名称可以看出公司似乎有了做强的动力,相信化妆品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今年7月,马应龙(600993,股吧)宣布进军化妆品市场,推出了主要针对黑眼圈的眼部护肤产品。马应龙将产品定名为“八宝去黑眼圈眼霜”,意在强调“药”的成分。

  而在2004年下半年进入药妆市场的同仁堂(600085,股吧),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实现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化妆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同时,同仁堂的未来5年规划显示,明确将研发300种新产品,其中1/3为化妆品。

  同样在去年,云南白药(000538,股吧)斥资6300万元完成对旗下公司兴中制药、云健制药和金殿制药的全资收购,意在进一步拓展健康用品的产能和业务。之后,云南白药又与日本M aleave化妆品株式会社成功签订化妆品技术转让协议。

  外资扎堆药妆市场

  1998年7月,薇姿V IC H Y进入中国,同时将药房专销护肤品的概念带入中国。目前,在全国24个城市的300多家药房设立专柜,薇姿凭借着年销售额过15亿元的骄人业绩,一跃成为了目前中国药妆市场的标杆企业。

  金康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妆市场里只有薇姿做得比较好,其他品牌都没有做起来。其实薇姿开始的一两年并不成功,到了2005年底便成为强势品牌。

  但从欧莱雅集团的中报来看,药妆的优势正在流失。薇姿、理肤泉所在的活性产品部业绩下滑超过5%,为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最为突出的部门,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

  其直面竞争的对手宝洁公司7月份刚刚上任的首席执行长Robert M cD onald在年中财报发布时表示,宝洁提高毛利率的目标非常明确,将通过在一些拓展力度尚处于较低水平的领域推广产品来实现长期增长,计划在药店内出售其美容产品,计划将药妆作为扩大市场的突破口。

  今年7月,英国制药商葛兰素史克以36亿美元收购美国护肤品公司Stiefel实验室,使得葛兰素史克的O T C产品线增加至94种。收购使葛兰素的护肤品业务增长近两倍,其占全球处方药妆市场份额升至8%。从2008年开始,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引入比普通牙膏大概昂贵数倍的抗过敏牙膏“舒适达”,它从制药向保健消费品的扩张让人惊叹。这一点在其网站上可见一斑:每一年,90亿片T um s、60亿片必理通和6亿支牙膏出自葛兰素史克的工厂;每一天,2亿多人使用葛兰素史克生产的牙刷和牙膏。

  本土药企进军药妆业大事记

  ●2008年,云南白药斥资6300万元完成对旗下公司兴中制药、云健制药和金殿制药的全资收购,意在进一步拓展健康用品的产能和业务。之后,云南白药又与日本M aleave化妆品株式会社成功签订化妆品技术转让协议。

  ●2009年7月,马应龙宣布进军化妆品市场,推出了主要针对黑眼圈的眼部护肤产品。马应龙将产品定名为“八宝去黑眼圈眼霜”。

  ●2009年,同仁堂2008年财报显示,计划未来5年研发300种新产品,其中1/3为化妆品。

  ●2009年,片仔癀计划与韩国科丝美诗公司合作研发药妆,立志打造中国第一药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09: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数据研究中心发布2009上半年化妆品行业报告

日前百度数据研究中心发布2009上半年化妆品行业报告。该报告称,2009年上半年每12个百度用户就有1个关注过化妆品行业相关信息,即百度覆盖三千万化妆品用户。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0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分商品类别看,化妆品类增长17.2%。同时,百度搜索指数发现,2009年上半年化妆品行业指数走势出现上升,2009上半年搜索指数明显高于2008年搜索指数。
具体来看:
品牌地区属性??2009年上半年国产品牌关注度提升:“中国风”再次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趋势,中医美容、中草药概念逐渐成为各大日化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机会点。与2008年比较发现,2009年上半年进口(合资)品牌总体关注度略有下降,国产品牌关注度16.30%。

品牌等级??高档、天然化妆品关注度提升,网民的美容护肤要求不断提升:2009年上半年,网民对大众品牌关注度略有下降,占比为52.85%;而对高档及天然/活性品牌关注度出现提升,高档化妆品整体关注度21.71%,提升1.3个百分点,天然/活性化妆则提升2.03个百分点,达到15.20%。关注高档和天然/活性化妆品的网民逐渐变多,说明网民自身对美容护肤的要求不断提升。

品牌类型??护肤品关注度出现下降,彩妆品关注度提升近5个百分点:整体而言,2009年上半年年网民对护肤品的关注度仍远高于其它品类,整体关注度占比为68.91%;而彩妆品关注度在2009上半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关注度达到21.71%。

肌肤问题关注??2009年上半年,暗疮、暗沉是网民最关注的两大肌肤问题 :在网民关注的肌肤问题中,暗疮与暗沉是肌肤大问题,暗疮关注度高达28.96%,暗沉关注度则为19.42%。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与肌肤问题相关的信息近50%的内容是与暗疮与暗沉相关,为了得到润泽、光滑的健康肌肤,网民不断通过搜索引擎查询解决暗疮及面色灰暗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网络销售的力量不容小觑。不久前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与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09年中国数码产品网上零售峰会”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也肯定了这一前景。据该报道称,到2009年底中国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2680亿元。

阿里巴巴副总裁、支付宝总裁邵晓锋则指出,三到五年后,整个电子商务会占零售的比例会比现在增长十倍以上。其中,数码产品的网上零售发展则更快。据报告预测,2009年所有数码类产品网购交易额将达到600亿元,到2010年中国数码产品网购市场规模将增长到920亿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9 13: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妆市场成香饽饽 上海家化谨慎试水新渠道只谈“战略”

新民网・独家报道随着薇姿、雅漾等药妆品牌在药店销售取得成功,继资生堂之后,本土著名化妆品集团上海家化也宣布进军药妆市场,药妆市场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药妆市场已被雅漾、理肤泉、薇姿占去了近60%份额,国内已有马应龙、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等170多家制药企业涉足药妆市场。

  药妆市场成“香饽饽” 上海家化谨慎“试水” 王晓庆 摄制

  新民网・独家报道随着薇姿、雅漾等药妆品牌在药店销售取得成功,继资生堂之后,本土著名化妆品集团上海家化也宣布进军药妆市场,药妆市场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迅速增长的药妆市场,让国内外的日化和制药巨头们摩拳擦掌。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文耀此前在公开场合宣称,药妆市场是上海家化必须要进入的战略性领域,此次药房渠道的拓展对于上海家化的战略布局意义非凡。

  拥有近十个品牌的上海家化,涵盖了从大流通领域到细分化再到院线各个环节,大部分的产品是依靠百货和专卖两大主要销售渠道。上海家化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向新民网记者介绍,上海家化关注药店销售这个领域已经很长时间了,从2003年与瑞金医院联合研发这个项目开始,上海家化就在为“医学用护肤品”做准备,6年后才正式推出玉泽品牌。

  尽管上海家化对药妆市场信心满满,但是举动则显得颇为谨慎,据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玉泽目前只计划推出一款产品“玉泽特润保湿乳”,售价88元,略低于薇姿、雅漾、理肤泉等同类产品,只通过合作的药店渠道销售。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药妆市场已被雅漾、理肤泉、薇姿占去了近60%份额,国内已有马应龙、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等170多家制药企业涉足药妆市场。宝洁公司在年中财报发布时就表示,宝洁提高毛利率的目标非常明确,计划在药店内出售其美容产品,计划将药妆作为扩大市场的突破口;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也曾对外透露,联合利华将在中草药领域投入研发力量,在其上海研发中心专门开辟一整层楼进行中草药标准化等研究

  药妆缘何成为“香饽饽”?据相关市场数据显示,2004-2007年间,中国药妆市场的销售额年增长率均高达10-20%,2008-2012年,中国药妆市场预计将维持这一增长率,即10-20%。目前,中国药妆市场的年均增长率是欧洲市场的两倍。仅薇姿为例,其中国市场年销售额就超过15亿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11: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药企转日化:群雄争霸 谁主沉浮

继保健品、饮料等领域之后,药妆日化市场再次被药企瞄准。在外资品牌已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的同时,中国药企如何来抢食这块“美丽”的蛋糕?
  在许多化妆品行家看来,2009年无疑是国内药妆市场的爆发年。药妆在国外是一个成熟的门类,与普通的化妆品相比,药妆品的配方精简,一般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甚至表面活性剂,有效成分的含量通常较高,针对性强并功效显著。药妆因其对常见皮肤病有调理作用,又没有药物的副作用,所以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一些医药企业更是近水楼台地纷纷迈入药妆行业。无论是终端消费的升温,还是生产厂家、零售企业的追捧,都足以看出产业变化的风头。一切都显示着,市场已经进入亦药亦妆的时代。
  中外药妆企业火力对接
  虽然目前中国药妆行业已被洋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70多家制药企业涉足药妆市场。片仔癀、同仁本草系列护肤药妆、佰草集、相宜本草、艾丽碧丝、春娟黄芪、敬修堂纯天然中药植物精华美容护肤系列等,这些品牌大多主打中草药入味的概念进军护理化妆品。不仅仅是化妆品市场,大量的中药企业开始向药非药、妆非妆、食非食的日化领域进军。东阿阿胶利用阿胶原料开发出桃花姬膏保健食品;江中药业推出初元氨基酸系列功能食品;王老吉药业推出了一款外用治疗痤疮的产品祛痘凝胶;昆明滇虹药业推出了6款中草药牙膏……这些都是旨在强化自己药妆专业性的举动。
  同仁堂――老树新枝。2004年下半年,同仁堂开始进军药妆市场。不仅上市多款化妆品,同时在北京中心商务区CBD建立了首家美容旗舰店“北京同仁堂伊妍坊”。经过5年的摸爬滚打, 同仁堂依托百年品牌的知名度和具有优势的价格定位在药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2008年,同仁堂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实现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化妆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同仁堂集团的未来5年规划中,明确将研发300种新产品,其中1/3为化妆品。
  马应龙――与时俱进。几乎同时,在消费者中以痔疮膏而闻名的马应龙也宣布进军化妆品市场,推出了主要针对黑眼圈的眼部护肤产品。据称这是历经3年研发之后,提档升级之作。八宝眼霜订购专线的销售人员表示,就目前看来销售情况比较理想。马应龙将产品定名为“八宝去黑眼圈眼霜”,显而易见是在强调其药效成分。
  云南白药――跃跃欲试。云南白药曾在2008年斥资6300万元对旗下公司兴中制药、云健制药和金殿制药进行全资收购。收购盈利能力不佳的三家公司,云南白药意在进一步拓展健康用品的产能和业务。其中金殿制药的主要经营范围为护肤类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现已整合成为云南白药的日化生产车间。今年年初,云南白药向平安人寿定向增发5000万股,获得融资额13.9亿元,公司宣布其中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发展其药妆产品。之后公司又与日本Maleave化妆品株式会社成功签订化妆品技术转让协议,一系列动作均预示着云南白药瞄准了药妆市场。
  英国葛兰素史克――借壳上市。2009年7月,英国制药商葛兰素史克以36亿美元收购美国护肤品公司Stiefel实验室,使得葛兰素史克的OTC产品线增加至94种。收购使葛兰素的护肤品业务增长近两倍,其占全球处方药妆市场份额升至8%。从2008年开始,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引入比普通牙膏大概昂贵数倍的抗过敏牙膏“舒适达”,它从制药向保健消费品的扩张让人有很大的联想空间。在他们网站上赫然写着:每一年,90亿片Tums、60亿片必理通和6亿支牙膏出自葛兰素史克的工厂;每一天,2亿多人使用葛兰素史克生产的牙刷和牙膏。
  美国强生――全面覆盖。美国强生是世界上最具综合性、产品最为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供应商。它的品牌形象一贯是把药与妆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在消费者及个人护理品上,强生旗下产品涉足护肤品、彩妆、美容美发、香水、洗护发等多个领域,几乎覆盖了化妆品行业的每个细分市场。强生婴儿主要针对婴幼儿护理市场;可伶可俐则立足祛痘等功能性化妆品市场;露得清定位于中高端护肤化妆品领域。2008年8月,强生以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整体收购大宝,并创下中国日化行业的并购纪录,此举为强生完成了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延伸和渠道扩张。
  法国薇姿――药房专销。1998年7月,薇姿VICHY进入中国,同时将药房专销护肤品的概念带入中国。通过了全国各地知名医院的皮肤科临床试验,在全国24个城市的300多家药房设立专柜,并配备专业护肤药剂师,以其丰富全面的知识、严肃认真的态度,为各类消费者提供完整的服务。2001年开始,薇姿在各地设立了22家旗舰店,配备了专用皮肤测试仪器,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皮肤咨询。目前,薇姿凭借着年销售额过15亿元的骄人业绩,一跃成为了目前中国药妆市场的标杆企业。
  药妆圣地的价值何在
  虽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左右市场,但是资本的变化总是有它逐利的动因,制药企业侵入日化业或许将成为新的一块淘金地,有如下理由让我们作此判断。
  1.化妆品消费习惯正在向医学护理方向转变。由于使用不良化妆品、美容产品而导致美丽不成反毁容的案例在我国时有发生,近年来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所以现代女性对于化妆品的使用非常谨慎,已经从最基本的肌肤保养上升到安全疗效的要求,而药妆的严谨性和安全性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有一项调查显示: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女性选择医学护肤品的比例占到整个护肤品行业的60%~70%;在国外有63%的女性每年在药店选购化妆品,药妆产品占她们全年化妆品消费的60%;在日本,连锁药房中药妆产品和日用品占其生意构成的70%。
  2.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仍在不断扩容之中。健康与美丽是人们永远的追求,有统计显示:到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1200亿元,而作为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的药妆市场的份额将由现在的20%增长到40%,总额将达480亿元。目前国内零售药妆店销售仅占化妆品销售总额的2%,药妆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从国际市场来看,专家预计,全球药妆品销售额到2010年将达到170亿美元。虽然我国的药妆品市场还比较小,但据权威数据资料显示:在过去三年,中国药妆市场的年增长率均为10%~20%,这一增长速度是欧洲市场的两倍。
  3.科技发展为药妆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来,国际的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现在国外已能利用最普通的蛋白质类原料(如生产奶酪后剩下的乳清等)加工成各种短链肽和中链肽类水解蛋白活性物质。这种水解蛋白、短链肽被面部皮肤吸收后,可转变为胶原蛋白从而能使脸部皮肤看起来更年轻。人源化基因工程细胞生长因子、小分子活性多肽、胚芽干细胞营养液、仿人体细胞膜保湿分子PMB等成果不断被转化为美容产品,这些都能够从源头解决各种皮肤问题,重现健康自然的肌肤,应用了这些新技术的产品就像是一针针强心剂,让爱美的女性频掏腰包。
  4.医药渠道变革为药妆品的发展提供了途径。在新医改带来的药品份额缩减及药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非药品经营对于零售药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自不待言。因此,药店准确定位,选择进入细分市场,门店商品经营多样化,已成为医药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此,行业分析认为,随着中国即将到来的医药体制改革,高药价时代一去不返,医药巨头的新产品研发,比如牙膏或者化妆品,“医食同源”不再属于中药专属,医药涉足快速消费品刚性需求领域的时机已经到来。
  中国药企如何与狼共舞
  目前,药妆行业外资品牌已占据80%的市场份额,在高端市场上有绝对的话语权,并且开始伸手中低端市场;国内药妆品牌大多偏居一隅,在艰难抗争。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认为中国药企要成功地向日化产业迈进,还需在如下策略上发力。
  1.行业整体提升仍要靠理念先行。消费者多年养成的消费习惯是需要不断转变的,也只有不断地去改变,药妆店才会拥有强劲的生命力来维持在竞争中的位置。虽然目前已经有市场渐热的趋势,但企业仍需持续进行新商品、新理念的引导,需要专业沟通和知心的服务,以此养大市场。就像到孤岛上去卖鞋子的业务员一样,药妆品市场需求是靠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来推动的。
  2.企业的战略定位向服务转变。药企进军日化,绝不止是上几条生产线那么简单。目前国内的药妆市场,不是消费者的需求引领着商品的趋向,也不是新商品的出现引领着消费者的方向,而是消费者在为新产品、新商品所带来的新理念埋单。这种理念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服务。所以药妆日化行业要树立专业化服务的观念,从产品研发到渠道销售、从终端管理到售后服务,都要贯穿专业护肤指导的理念,为顾客提供皮肤问题的解决方案。
  3.以“草”为贵的品牌战。国内药企,特别是一些老字号中药企业,进军化妆品市场有先天优势。一方面不少药企拥有传统秘方和原材料资源,另一方面其研发技术、生产工艺比较成熟。研发生产药用功能的化妆品,药企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以美白产品为例,西方常用的化学成分是维生素C、熊果苷等,而在我们的中草药中,从当归、柿子叶等配方中提炼出类似于维生素C的物质,佐以珍珠、人参等传统药材,完全可以达到美白和祛痘效果。作为传统药企,利用药草原材料优势,从现有业务中衍生出药妆品,大打中医草药牌,是迅速博得消费者喜爱的捷径。在品牌形象上,知名药企大多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的信任和药企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都是其进军药妆市场的通行证。
  4.差异化营销策略是决胜之道。把触角伸向日化的国内药企,要解决营销不适症的问题,现有的药品营销队伍、渠道和策略,无法应用于消费品领域。面对日化产品的销售,药企的现有资源等于空白。因此,建议在渠道方面,日化产品不能局限于药房,还应该主要在商场超市销售,如果不能敲开商超的大门,渠道狭窄将是药企无法拓展业务的致命伤。此外,营销手段的变化、企划宣传的跟进都不能忽略,日化行业是一个已经成熟的行业,药企不能输在这些细节方面。
  5.专业化人才是常胜的武器。药妆卖的就是专业性,销售团队的专业化是决定常胜的重要因素。终端销售人员应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应在了解顾客皮肤的情况下,再给予专业的意见,告知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药妆品。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才是药妆品真正的竞争力所在。必须把员工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让顾客体验到专业性、安全性、功能性的服务,也才能把药妆这一经营模式顺利推行下去,进而实现利润增长。( 中国化妆品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09: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成09全球第三大化妆品销售市场

  2月3日讯 改革开放,给化妆品行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首先是人们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突破了把化妆品视为奢侈品的束缚,化妆品已成为美化人们生活、保护身心健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活日用品;其次是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逐步提高,众多的消费群体、广阔的消费市场,拉动了化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化妆品市场的繁荣景象。30年来,化妆品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的统计,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我国化妆品工业生产销售额为3.5亿元,2007年达到1200亿元,为1980年的342倍。2008年为1300多亿元,2009年的销售额达1400多亿元。2006年,在中国化妆品工业发展史上,生产销售额第一次突破千亿大关,居亚洲第二位,世界排名第八位。另据全球管理咨询和市场研究的克莱恩公司调查研究,并在《2006年全球化妆品市场》上显示,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化妆品销售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化妆品进出口贸易额一直很少,自进入21世纪后,数额增加,呈现逐年攀升态势。

  改革开放前,我国化妆品品种十分单调,仅有蛤蜊油、凡士林油、雪花膏、香粉、花露水、洗发膏、发蜡等几个品种。现在化妆品产品门类齐全,可分为清洁类化妆品、护理类化妆品及美容/修饰类化妆品等,品种划分越来越细,约有2.5万余种,基本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档次的需要。

  我国化妆品产品质量保持稳定,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年对化妆品抽检情况看,化妆品合格率近90%,保持着较高的产品合格率。

  化妆品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国家对化妆品行业实行卫生许可和生产许可准入制度,只有获得两证许可的企业,方可从事生产经营。绝大部分企业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严格按规范的卫生条件和生产工艺生产,并建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由于化妆品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国家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化妆品行业的法规建设和标准化工作,并加快了法规和标准的制定速度。目前,已出台在执行中的化妆品主要法规和相关的规定、管理办法有:《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化妆品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规范》、《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规定》、《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5296.3)、《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和《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等。

  化妆品标准制修订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形成化妆品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标准(4个)、方法标准(9个)、卫生标准(18个)、产品标准(23个)、原料标准(1个)。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强化了依法监督管理,促进了行业自律,使行业管理步入法治轨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09: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妆品“药卖点”将受限

“纯中药配方”、“药用面膜”、“瘦脸洗面奶”等等诸如此类的化妆品名称以后将不能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出台《化妆品命名规范》,明确规定化妆品不能宣称药用疗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处处长郑彦云表示,该《规范》将把化妆品与药品明确划分开来,避免消费者被“忽悠”。

.xmmd .title{color:#104B8F; width:298px; float:left; font-size:14px; line-height:14px; height:13px; text-align:left; margin-left:3px; *margin-left:5px; _margin-left:2px; margin-bottom:12px; overflow:hidden}

化妆品命名出新规 明确化妆品不能宣称药用疗效

  “纯中药配方”、“药用面膜”、“瘦脸洗面奶”等等诸如此类的化妆品名称以后将不能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出台《化妆品命名规范》,明确规定化妆品不能宣称药用疗效。另外,纯天然、特效、高效、顶级等绝对化词语也不能使用。

  本报讯(记者黄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出台了《化妆品命名规范》,明确规定化妆品不能宣称药用疗效,这意味着以后化妆品想以“药”来做卖点将面临违规风险。

  化妆品与药品划清界限

  据悉,近几年来打着药用旗号的化妆品越来越多,不少化妆品称具有药用价值,这不仅导致消费者认知上的混乱,甚至一些化妆品企业为了能够达到自己宣称的效果,违法在化妆品里添加消炎药。

  根据《规范》,以后化妆品里不能出现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处处长郑彦云表示,该《规范》将把化妆品与药品明确划分开来,避免消费者被“忽悠”。从昨天起所有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企业都将要整改,重新设计化妆品包装和名称。

  据悉,该规定在征求意见时,就曾引起一些化妆品企业的强烈反响,里面规定不能出现“药”字,部分刚进入药妆的企业认为,禁用“药”、“中草药”等含有药的字眼,对生产药妆产品的企业来说是个沉重打击。据悉,征求意见的时候,企业竟然对这条规定反映了800多条意见。

  “中药”化妆品被“赦免”

  不过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会长马娅昨天表示,规范已比征求意见稿宽松了些。《规范》并没有规定出现“药”字的产品名称都不能用。

  郑彦云也表示,“中药”、“中药配方”、“首乌”等字眼可以出现在名称中,因为中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而且也确实可以用在化妆品里,但是如果说是“药用”、或不符合实际地夸大说“纯中药”等字眼就不能用了。

  企业:营销将面临难题

  据悉,目前我国有30多万家药妆店,在概念推广上一直借助“药店”的身份。有药店负责人担心,监管部门规范化妆品命名规定旨在明确区分药品与非药品,但恐怕会对“药妆”概念的推广带来新的影响。马娅表示,一旦特效、全效、纯天然等字眼不能提,药妆产品将面临营销困境。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将是本土企业。

  消费者:不再只看名称

  一位在媒体工作的张小姐表示,现在很多化妆品都打着纯天然的牌子来“忽悠”消费者,其实只是添加了一点点天然成分而已。还有一些化妆品说用了可以瘦脸,但是却一点作用都没有。命名规范化之后,“我就不会再被厂家的宣传、产品的名称所蒙蔽,而是根据企业的品牌、产品质量等因素来选择化妆品。”张小姐称。

  业内建议:牙膏也应规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化妆品名称上经常使用医疗术语之外,不少牙膏、漱口水也在使用,比如脱敏牙膏、除菌香皂、杀菌漱口水等。但是本报记者获悉,目前这些产品还没有被列入化妆品来监管。一位业内人士戏称,化妆品这些涂在脸上、身上的东西目前都监管得这么严,牙膏、漱口水等直接入口的东西更应监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 10: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药企纷纷进军快消领域,副业全面开花

 片仔癀要卖润喉糖的消息,似乎除了刺激股市的变化外,更多地是在业内产生的不安???药企会不会变成一个生产百货的“综合性行业”?

  而有研究者认为,药企的“不务正业”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扩张行为,并会进一步加大与外企间的新药研发距离。

  不务正业的暴利吸引

  此前公告显示,片仔癀经营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糖果制品,从润喉糖到药妆,片仔癀非药物业务迅速扩张。而近几年,以云南白药的药妆和药物牙膏为龙头,康美药业、马应龙、陈李济、上药集团、天士力、片仔癀……接连开始大搞副业???生产茶、糖、药妆、眼霜等等。市场对这些产品回报的丰厚,大有逐步赶超其母体产品医药的趋势。

  据2009年年报显示,片仔癀实现化妆品、护肤品营业收入3725.08万元,为公司带来营业利润2070.28万元,毛利率达到55.58%。2010年第一季度季报片仔癀报告营业收入19,232.10万元,片仔癀化妆品及日化产品增加143万元,同比增长23.58%。近年来,同仁堂推面膜、康恩贝推护肤品,去年天士力高调进入茶领域,投资30亿开发出了高端茶“帝泊洱”系列。今年五月,上药旗下的中华药业在上海推出了药妆新品,上药称药妆市场未来可能成为除工商业之外的第三利润增长点。而云南白药、滇虹药业、马应龙、同仁堂、仁和药业、片仔癀、三精、修正药业等一批本土药企也纷纷开始经营“副业”。

  深圳一家证券公司分析师认为,医药渠道变革为药妆和日化的发展提供了途径。医改促使药品份额缩减,市场竞争加剧,零售药店的非药品经营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这对医药本身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扩张行为。大批投资进入非医药领域,这将日益拉大中国药企和国外巨头研发新药的距离。”这位研究员对南都说。

  据了解,中国药企抢食这块诱人的蛋糕仅仅是市场的表面现象。“国内对新药研发从政策、资金和自我动能都缺乏的情况下,快速消费品显然是医药企业借助品牌占据市场获利的方便之门。”

  研发之痛:让位外企?

  一家年产值只有几个亿的小型药企老总谈到从事快速消费品制造的业内现象时,对南都抱怨说,“研发新药连大企业都不愿意出钱出力花费时间而进入快消领域,中小型药企更谈不上研发投入了。”

  据了解,国外研制一种新药动辄数以亿计的费用,而从筛选到投入临床需要数年时间。制药巨头的研发费用一般能达到产品销售总额的15%以上。“而在我国,一些医药巨头除了稳坐祖宗遗留的秘方获利外,没有投入更大份额研发新药。”上述研究员对南都说。

  据了解,国际制药巨头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能够快速招募到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缩短临床研究时间,推进新药产品上市。如我国乙肝、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对于开发治疗这些疾病的国际制药公司来说可以很轻松地征集到合适的病例,而这在美国、欧洲却很难办到。目前辉瑞、罗氏、拜耳、礼来等均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进行新药“创制”。但其核心技术绝不外包给中国的合作者。

  中国拥有丰富的中药、天然药物资源,中国的中药有着几千年的“临床经验与成果”,外企从中筛选活性物质,把东方的有效成分、化合物挖掘出来,供其研发中心开发适合他们的药物,开发中国人、亚洲人需要的药物。

  中国医药行业面临专利缺乏、创新乏力的困境之外,药品降价大趋势对行业而言也并非利好。医药行业进军快消行业,是在深层次的政策和市场的制约下的另辟蹊径。

  据了解,中国医药研发主要还是集中在科研院所???但迄今为止,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等屈指可数的几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2-24 09:57 , Processed in 0.02238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