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余兄对万科如此看不上?这里先不谈对万科的整体评价,而是对万科上述表述(也许只是郁亮本人的看法)做一分析。 "每股收益"我相信是“复合”的每股收益。为了评价郁亮上述表述(我宁可相信是郁本人而不是万科或王石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我们引申一下就能看出问题所在: 如果把万科股票炒高(如联合机构炒高自家股票),比同行高很多,那么万科可以通过增发或以换股法来收购同行,这样一合并报表,每股收益肯定增加。每年都这么做,每股收益就会一直增加。于是,不用万科去努力经营,就达到了郁亮提出的“目标”。 于是,万科的价值就高得几乎无限! 荒谬吗?可行吗? 问题的关键其实就在于这个“经营目标”上。这使我想起了当年(2001年)国泰君安研究所最盛时提出的一个所谓“价值评估体系”??以市盈率除以未来三年预测净利润增长率,并辅以管理优劣来“修正打分”来评估上市公司的价值。轰动一时,被誉为国内券商研究的“创新”。当时我撰文提出质疑,就是以上述类似例子,说明其"价值观评估"所设计的指标本身对价值的理解就是错误的,所以才造成很荒谬的结果(本网站“徐星文摘”里的《价值评估漫谈之2》一文)。 价值的基本要素,不是每股收益,而是股东报酬率ROE。如果让我来给郁亮的表述做一修正,合理的表述应为:做股东权益的超额收益率保持时间最长的公司。别小看这一表述的差异,它所带来的是经营行为、绩效标准的不同(下面只能简短地): 1。以每股收益为标准。首先,这是一个没有合理界限的目标,会导致管理层失去合理性。其次,从手段上,以之为目标,可以通短期经营行为来维持净利润的“持续”增长。懂会计的人都明白这“持续"的净利润增长的意义奥妙何在(不多说了)。更何况对于房地产业,短期和长期利益经常矛盾面临取舍;还有一种实现途径就是上面提到的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比如联合机构炒高自家的股票)来达到目的。但这样做的风险极大,因为一旦收购不能完成,将面临实业经营目标和资本市场上的双失败。 2.以权益收益率为标准。首先,这是一个可以分解的合理的经营指标,会对各经营环节有约束作用。其次,要达到此目标,只能靠短、长期利益的兼顾综合而不能以某年度的会计预期目标来考虑,只能在经营环节链上想办法来出超过同行,保持超过资本成本的经营收益率。即使某年的会计净收益下降但只要是为了更长远的保持超额收益率也在所不惜。…… 各位,如果你是万科的股东,你愿要第二个万科,还是第一个万科?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9-8-6 22:59:3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