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相认心”差异化思考的价值(藤野英人) 综观世界的投资理论与模型架构,“量化”分析一向是形成理论与模型的依据。然而量化分析是否真能代理股票投资的全部呢?如果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世的投资大师应该是数学家或是会计师。如此一来,沃伦 巴菲特与彼得 林奇等大师的投资方法与逻辑,就不会成为有志于股票投资之人津津乐道且努力仿效的。多年来,经人们总结确究他们的确具有卓越、可洞察数字逻辑的量化分析基础。但是真正作“赢出”投资路、获得投资大众肯定的,却是他们差异化的“质化”分相能力。量化分析属于科学理论范围,必须在正统学术教育的薰陶下学习而来者;质化分析则属于艺术领域,必须经由大量阅读、生活观察、人生经历外加一部份天性而成,也必须将热情与专注融入其中。 投资,若只有质化分析,投资人会陷入天马行空的想像中;只有量化分析又像没有灵魂的躯体。好的投资要将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相结合。通过财务信息及公开资料对公司进行量化分析,但这样只做到了60%,还必须勤奋地走访上市公司,吸取经营者的智慧能量,深入了解产业变化及趋势资讯。再加上对生活周围事物的细心观查,才形成完整的思考源泉。质化分析的最佳素材来自于企业调研,这是一种最直接、面对市场杀戮后的经验总结。以下是日本优秀基金经理藤野英人多年的调研笔记总结: 一.老板的个性及人格特质决定公司命运 1. 别被他业者的个人魅力所骗 2. 花时间诉说辛酸史的老板,多缺乏前瞻性 3. 如果公司老板会相赠自传,那么该公司不值得投资 4. 能否问出老板的内心纠葛相当重要 5. 无法听进他人意见的老板,别投资他的公司 6. 受人质询而容易动努的老板,他的公司己经“未战先输” 7. 可以笑谈自家公司的老板,是值得信赖的对象 8. 说话令人感动的经营者,投资他的公司成功机率相对较高 9. 平凡的经营者善于说“总论”,优秀的经营者善说“个论” 10. 喜欢将业绩不振归咎于景气及政府的公司就算景气恢复,业绩也可能照样一蹶不振 11. 因访客头衔不同而有差别待遇的经营者,不值得信赖 12. 成功的经营者都是重视细节的人 13. 卓越的管理者都是笔记狂人 二.会带领企业走向灭亡的老板类型 1.董事长室的豪华程度,恰与公司的成长性成反比 2.小心手戴高级金钻名表的老板 3.动不动就暗示他与业务无关的名人政要关系非浅,最好别投资他的公司 4.身拥高级进口座驾的老板,你要质疑其经营能力 5.站在股份的立场,家族企业的经营者利益与投资者一致,专业经理人对股价则较不关心 6.家族企业如有相互欣赏的合作伙伴,则其相对风险较低 7.无法培育优盘接班人的公司,其前瞻性不高 8.家族企业若能延续三代,通常出现经营奇才 9.兄弟联手经营公司,当弟弟学历比兄长高,持股又相近,未来不排除有兄弟反目的可能 10.不懂得使用电脑的老板,前瞻性不高 三.衰退型公司之通病 1. 企业兴建总部大楼时,通常是公司业绩最高点或股价最高点 2. 成长型公司气氛活跃跃欲;停滞型公司气氛低沉 3. 厕所脏乱的公司,投资一亏钱 4. 雇拥美女担任前台小姐的公司,一定有蹊跷 5. 会给纪念品(非自有产品)的公司,投资一定难赚钱 6. 董事会成员过多的公司成长一般有限 7. 聘请顾问的公司,成长动力有限 8. 主动揭露公司资讯的企业,可以安心投资 9. 留意过度主动揭露公司资讯的企业 10.由高层亲自揭露公司资讯的企业,可以安心投资 11.对高度成长企业的新事业乐观规划,你只能相信五分 12.对低度成长企业的新事业乐观规划,你只能相信一分 13.经营阶层持股高,对股价及业绩的诱因反应较佳 14.老板及其家族成员持股高,道德意识通常较低 四.好公司与坏公司的分水岭 1. 若是好公司,连员工都熟知经营理念及愿景 2.好公司的员工了解企业的贡献与价值,也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 3. 好公司一有完善的管理体质,企业文化 4. 好公司可容纳各种价值观的人才 5. 好公司懂得善用最大竞争优势,并不断追求提升 6.好公司近乎苛求,是常人认为理所当然之事 7. 好公司通常相当有个性 8. 坏公司通常是好公司的相反 9. 坏公司也通常相当雷同 10.当公司坏到不能再坏,不要期待奇迹出现 五.拘泥于常理,通常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1. 身处高度成长产业,不代表个别企业就必定高度成长 2. 即使是成熟产业,照样有成长型类股 3. 企业“多元化”通常会出现“多恶化” 4. 若个人满意某个公司的服务品质,该公司就有投资的可能 5. 道德意识差的企业,早晚会出问题 6. 与其研究损益表,不如多花时间分析资产负债表 7. 与其研究资产负债表,不如多花时间分析现金流量表 8. 与其研究现金流量表,不如多花时间分析公司的商业模式 9. 无法进行决策时,选择相信的成功机率比较大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10-3-28 15:52:4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