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ICE

[推荐]投资经典文献阅读与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0 16: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articalTitle">

转]寻找跨越100年的投资

<div class="turnBoxzz"></div></div><div class="articalTag" id="sina_keyword_ad_area"> </div><div class="articalContent " id="sina_keyword_ad_area2"> ??作者:范卫锋 先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你回到100年前(即1900年),拥有1万英镑,并且你可以一直活到2000年,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市场投资,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不妨给你一些小小的提示。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中,1900年可谓平淡无奇。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着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美国的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2%。欧洲沉浸在繁华和希望之中,日本、德国兵强马壮,如日初升。那一年,希姆莱、霍梅尼出生,尼采死了。那一年,美国GNP为187亿美元,人口7609万人,其中纽约州726万人,内华达州只有42335人。那一年,中国正在戊戌政变后的严冬,慈禧太后图谋废光绪立“大阿哥”,利用义和团闹事,当作和洋人谈判的筹码,结果招来八国联军。那一年稍具成就的科技事件是傻瓜相机的问世和巴黎世界博览会。显然,站在一百年的任何一个天才,都不可能预测100年内的世事沧桑。今天我们在2007年的开端,同样无法预知未来100年。那么,有没有一种投资策略,可以在无法预测未来的情况下,仍然长期有效呢?

  每当遇到难题,中国人的智慧就是去看历史。从过去的一百年来看,确实存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它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只需要理性、谦虚和坚持。接下来我引用的很多数据,来自前几年荷兰银行和世界伦敦商学院出的一本小册子,书名叫《投资收益百年史》,做这件事情的两个教授,叫Elroy Dimson 和 Paul Marsh,他们管自己干的活叫“金融考古”,从尘封的报纸和古老的记录中,重新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这些教授可谓功德无量,为我一直以来想写的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历史数据。

  不要借钱给政府和银行【交易之路www.irich.com.cn 收集整理】

  投资的头号天敌是通货膨胀,政府利用它的刀剑枪炮作后盾,用廉价的纸张油墨印刷货币,把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真货实物弄走。如果你把钞票埋在后院的树下,那肯定是20世纪最大输家之一,因为根本无法对抗通货膨胀。简单地算笔账,假如你有1万元,假如通货膨胀率是5%,20年以后,其购买力只剩下35.84元;如果通货膨胀率是10%,那太不幸了,20年以后,你的1万元血汗钱,购买力只剩12.16元了。

  如果把钱存在银行收利息,相当于把钱借给银行,这比埋在后院树下略强一点,不过,银行利率常常比长期国债的利率低,那么,不妨直接看一下投资国债(借钱给政府)在20世纪的收益率。

  先以20世纪国运还算不错的英国为例。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ABN AMRO/LBS)长期债券指数,这个指数基本可代表英国长期国债。如果你在1900年初,以1万英镑投资于这个指数,到了2000年,它将变成188万英镑,按年折算,就是5.4%的年均增长率。听起来还不错,是吗?可是,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就远不是这么回事了。在20世纪的100年里,英国的零售物价年均增长率是4.1%,用这个物价涨幅去减国债收益,就令人颇为失望人。这100年里的英国长期国债年均收益率,仅仅是每年赚1.3%。

  长期国债赚得太少,短期国债就更不用讲了。如果你在1900年拿1万英镑投资,买入英国短期国债,100年后将会变成140万英镑,相当于每年5.1%的增长率,扣掉4.1%的通货膨胀率,仅仅为1%的年收益率。20世纪英国的国债投资者,看来收益不佳。其他国家呢?有一项调查研究了12个国家,它们在今天看来,都算是20世纪残酷的国家间竞争的赢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瑞士。如果投资这12个国家的长期国债,年收益率的前三名都是欧洲小国:丹麦2.7%、瑞典2.3%、瑞士2.1%。小国的百姓有时是幸运的,20世纪没经历过那些大国的动荡劫难,没有一统天下千秋万代的雄图壮志,也就逃过了德国、日本狂发货币盘剥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这12个国家里,长期国债收益率最差的,就是三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德国-2.3%;意大利-2.3%;日本-1.5%,全都是负数。更可怕的是,德国的统计数据中,还剔除了1922和1923那灾难性的两年。1923年初,2万德国马克可以兑换1美元;10个月后,需要用6300亿马克才能兑换1美元。这种通货膨胀让所有的国内债务都一笔勾销,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国债都一文不值,几乎造成长期国债投资者100%的损失。这三个国家有个共同点,在20世纪都出过很多雄才大略的枭雄,可惜,枭雄辈出的国度,百姓往往不幸。

  不过,话说回来,这学费也没白交。因为20世纪上半场吃的亏太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通货膨胀视如洪水猛兽,至今仍未放松警惕。尤其是德国,它在20世纪上半场的通胀是最凶的,结果下半场却是这12个国家中最低的。物极必反的理论再次起了作用,20世纪下半叶,长期国债收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中,德国、日本均占前几名。

  我们从20世纪的历史课中,学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借钱给政府,尤其是别借钱给雄心勃勃枭雄辈出的政府,当然更不用借给利息更低的银行。不过,如果由于爱国感情借钱甚至捐赠给政府,不在我所讲的范围之内。既然是由于爱国,不是为了获利,当然不算是投资,他们将获得精神上的丰收。

  享受股票的长期复利【交易之路www.irich.com.cn 收集整理】

  上帝制造了通货膨胀这个坏蛋,也留下了股票投资这条活路。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尝试了各种社会制度的试验,造成数以亿计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体验了眩目的繁荣和恐怖的萧条。在这100年里经历了最好的和最坏的时代,风暴过去之后,我们发现,最“安全”的国债,其实是不足以依靠的陷阱;而“高风险”的股票,居然是最好的避难所。假设你在1900年初,将1万英镑投资于英国的整体股票(仍然以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指数为标的),100年后它将变成1.6946亿英镑。强调一下,这里的股票是指“整体市场”的股票,而不是后文将提到的构成指数的成份股(它们的收益远远超过整体市场)。

  要提醒一点,在刚才讲的股票投资里,你必须用每次分红得到的钱,再投资回股票中。拿红利进行再投资,是这种策略成功的秘密。假如你同样在1900年初,拿1万英镑投资英国股市,但是你把每次分红都消费掉,用来改善生活,那么,100年后,它仅仅增长为161万英镑,还不到1.6946亿英镑的1%,实在是天壤之别。你把钱投到上市公司里,牺牲你目前的消费,让它为社会多创造点价值,上帝会奖励自制而利他的你。

  巴菲特曾经说,他的投资原则只有两条,“第一条,不要亏损;第二条,牢牢记住第一条。”事实上,巴菲特所说的,并不是百发百中的股票神射手,而是说,只要保住本金,去享受复利,哪怕是缓慢的复利,都会是最终的赢家。

  即使是从1万到1.6946亿的惊人增长,也只是10.2%的年收益率。20世纪英国整体股票投资的名义收益率,是10.2%;英国长期债券、短期国债分别只有5.4%和5.1%的名义收益率。这项调查中12个国家的股票收益率排名中,前四名是瑞典8.2%、澳大利亚7.6%、美国6.9%、加拿大……%。殿后的四个国家,虽然在20世纪曾大起大落饱受摧残,但其股票收益率仍然超过其他工具,德国达到4.4%、日本4.2%、法国4%、意大利2.7%。这些数字看起来很平常,但是,把它们变得不平常的,是100年的长期复利。

  当年欧洲金融的统治者罗思柴尔德曾说过,“我不知道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但我知道第八大奇迹是复利。”如果你今年才25岁,一分钱也没有,但是,在看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一般来说,只要稍微省点儿,每年存个1.8万元,也就是每月存个1500元,应该不算太难,第一年存1.8万,第二年再存1.8万,第三年再存1.8万……,如此坚持不懈,存下来的钱全都用于投资。如果年收益率是10%,你25年后(50岁时)将拥有187万元,35年后(60岁时)将拥有492万元;如果年收益率是20%,50岁将拥有878万元,60岁将拥有5482万元。你退休时就不用担心养老金的不足了。

  可是,你也许会问,通货膨胀呢?如果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岂不是这些10%、20%的收益率变得微不足道?不用怕,即使发生这种情况,股票仍然是惟一的避风港。比如,德国1923年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但德国股票市场也上涨了300亿倍。上帝庇佑了那些在灾难中持有股票的人们。

房地产呢?房地产是否比股票更牢靠呢?错了,房地产比股票更不“安全”。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似乎买房买楼总是不会亏的,但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经历实在太短,而且,这一二十年,既赶上了国内的特殊地产牛市,又正好碰上全球房地产的牛市,短期(一二十年仍然属于短期)的数据,如果拿来作样本得出所谓规律,是会害死人的。美国的房地产,曾经在100年的时间里原地踏步,而那段时间美国经济同样是在迅速发展。退一步讲,即使在房地产的牛市中,地产公司股票的增长,仍然可以分享房地产的繁荣。

  说到这里似乎还漏了一个:黄金。其实不提也罢,这东西远远不如股票,因为它是自私的人收藏的东西。你把财富变成黄金藏起来,退出创造增量财富的公司,不冒这个风险,怎么能够奢望分享社会的增量财富呢。1980年,850美元可以买1盎司黄金,当时可以换一股道琼斯指数(当时道指不到900点)。26年过去,今天12000多点,黄金还是600美元/盎司,黄金相对于道指贬值了20倍。最“安全”的东西,长期来讲往往最不安全。

  忘记时机,忘记选股,埋头持有指数基金

  知道要投资股票只是第一步,如何投资才能成为100年的赢家,又是另一个难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简单得多。任何头脑健康的人,只要具有小学三年级的学历,经过三分钟的沟通,就能掌握这项投资策略。

  一般人通常错误地认为,股票投资无非两种策略,一种是聪明地选择时机,另一种是聪明地选择股票。其实,这两条都是歧路,都不能确保你成为100年后的赢家。你恰恰该忘记时机、忘记选股,埋头持有指数基金(对指数进行跟踪的基金),然后根本不理会市场如何波动、不理会行业、公司如何变化。也许你也少了很多“观察、分析、判断、博弈”的乐趣,不过,人生苦短,与其把时间空耗在这种赌博里面,不如去做点你爱做的事情吧。

  非常遗憾,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几乎所有投资书籍,都在教大家怎么选择时机、怎么选择股票。要想练真功,就得先废掉原来的武功,把这些邪门外道的内力散去,你应该把这些书籍卖给废纸回收站,也算对循环经济作点小贡献。【交易之路www.irich.com.cn 收集整理】

  妄想发现股票波动的规律、从而判断买卖时机,这是不可能的。认为自己能够预测涨跌的人,如果给予他100年的时间,去做这种实验,惟一的结局就是失败。在这个混沌的市场,哪怕是绝顶的天才,他们寻求涨跌确定性规律的努力,都以惨败而告终。对这种时机选择的努力,马克?吐温在《傻瓜尔逊》中写道,“十月,是投机股市最危险的月份之一,其他危险月份依次是: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在南海泡沫中亏损严重的牛顿哀叹:“我能够计算天体的运行,却无法想象人类的疯狂。”统计数据表明,你只有大约10%的机会,猜中市场处于波峰还是波谷,而一次成功的买卖,就需要连续两次猜中,成功的概率是10%*10%=1%。如果靠这个进行投资,则需要至少十次的成功买卖(在一生中只进行十次买卖,对于很多国内投资者来说已经极少),十次买卖的时机选择正确率,已经在亿分之一以下。我在此张榜通告,如果你真的发现有人能预测股价涨跌,请马上告诉我,我叫我家娘子一同出来看上帝。

  我的张榜想必无人理睬,大师们哪有时间理这种“无聊事情”,都忙着贩卖他们的膏药呢。现在倒是有很多人真诚地相信,虽然股价涨跌不可预测,但产业和公司的兴衰周期,总是可以把握的。其实这也未必。

  1900年,英国的100强股票里,铁路业是绝对的老大,占49%的市值。100年以后,铁路业股票只占0.34%的比重;纺织业当时占5%,百年后变成0%;当时电报电话业只占2.5%,百年后占18.4%。而在2000年的100强股票里,市值占12.3%的石油天然气业,1900年仅占可怜的0.2%。2000年占市值11%的制药业、占5%的信息技术业,在1900年更是为零。100年的时间,改变了多少王国、英雄,更何况产业、公司,就算比猜测股价涨跌的胜算略高,但仍远远不足以支撑必胜的交易系统,更何况我们谈的是“跨越100年的投资策略”。还是那句话,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追求确定性的预测,仍然超出了人类理智的极限。任何天才只要作判断的次数足够多,一定会向平均数回归。哪怕是巴菲特,他已经一再地突破这个“回归平均数”的定律。他现在仅仅做了五十年,如果再给他五十年,我相信也难免要向平均数回归。如果头脑继续保持清醒不出昏招,他的长期业绩表现,我觉得会日益接近于指数基金。

  不过,我们得承认,在保持谦虚的前提下,人类的理智仍然是伟大的。虽然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我们有了次优的选择:指数基金。很多人喜欢把这些概念混淆起来:道琼斯指数与美国整体股市、恒生指数和香港整体股市、国企指数和H股整体、日经指数和日本股市、金融时报指数和英国股市。弄不清这些指数和市场的本质区别,也是他们找不到正途的原因之一。

  这些指数和各自所在市场的区别,就在于指数有所谓的“适者偏差”和“胜者偏差”。先讲“适者偏差”。用通俗的话来讲,区别就出在指数的编制方法上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指数,从道琼斯到恒生指数,从金融时报到日经指数,其中的成份股,全都是多年残酷血拼的幸存者,那些被踢出局的公司,早就已经被剔除出指数。也就是说,指数永远给你展示市场较为美好的一面。

  “胜者偏差”加重了“适者偏差”的影响,进一步造成指数的“强者恒强”效应。经营管理越好、运势景气越好的公司,在指数中的权重就越大。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指责现在的指数,认为大公司股票所占的权重太大,导致指数的作用“失真”,这种指责并不对。以英国的金融时报指数为例,1900年最大的5家公司所占比重,高达30%左右,最大的10家公司所占比重超过50%。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公司所占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直到90年代才开始反弹,不过,仍然赶不上1900年所占的比重。无论大公司的权重下降还是上升,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由于“胜者偏差”和“适者偏差”,指数总是强于整个市场。比如,前文曾讲过,假设你在1900年初,将1万英镑投资于英国的整体股票(以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指数为标的),100年后它将变成1.6946亿英镑。但如果你投资的不是整体股票,而是持续投资于《金融时报》100之类的指数,收益将比这个数字大很多很多。

  所以说,现在很多人所抱怨的“赚了指数不赚钱”、“跑不赢指数”,根本就是一个必然现象。指数不等于市场,从长远来看,指数一定会强于市场整体。随着基金在市场中的比重增加,当它们本身成为市场时,就会被自己所击败。假如有1000家基金构成市场主体,其中一定只有少数基金能够超越平均数,理解这点并不需要太多的数学知识。而指数基金则不同,由于指数从长期来看必定超越市场,所以,大多数进行“选择时机、选择股票”的积极型基金,在长达100年的竞争里,必定会败于“无为而治”的指数基金。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那些投资书籍、投资学教授、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理财专家,都没这样说呢?老兄,巴菲特不是早就说过了吗?“永远不要问你的理发师需不需要理发”,人家要是告诉你这一套,岂不是把自己的饭碗全都砸掉了?超越100年的投资策略,就是如此简单,也许会令你震惊而不敢相信。就像《金刚经》形容的那样,人们听到简单的真理时,他的反应往往是“惊怖”。“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亦作如是观”。《金刚经》从头到尾,就是在讲两个词:谦虚和信仰。投资也是如此。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2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芒格、格雷厄姆我们看看还是可以的,

学嘛

不容易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8: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看你需要什么样的投资人生。

芒格说对他来讲,投资只有两种风险,就是血本无归和回报不知,一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架势。

上面那位可能志不在此,但求跑赢大多数就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1 11: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赚钱,靠的是记住浅显的,而不是掌握深奥的。我们从来不去试图成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持续试图别变成蠢货。久而久之,我们这种人便能获得非常大的成功。(芒格《穷查理宝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21: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之要》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信为道源功德母”。这句话亦是普世之智慧。比如大家搞投资,看券商的报告,只研究到两三年内的业绩,乘个市赢完事。真正的价值投资的人会觉得报告不得要领。只在伤口处敷药,不在筋骨上动刀。究实了,是一个“信”的问题。一个信根扎得很深的人,价值投资已经成为一种现量,自方承许,本来如此。这样的人,他的思维方式,一定是究其实质的。这是要中之要。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方法则因人而异。大家谈选择基金经理。即此一点,高下立判。信根不稳的人,他的投资一定是东摇西摆的,没有主见,随风而动,有小才能,无大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21: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所谓得意忘形,横竖只一说法。

不过,aa33贴的这个消息,是巴非特在这个喧器浮躁的世间,告诉人们,“知行合一”的真理。事有挟理之功,理无废事之能。如果不是投资价值,价值投资就成为在事上没有支撑的空理。戏论而已,不仅不得实益,更坏世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价值和价值投资有什么区别?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劳伦斯在太阳谷采访巴菲特,

访谈中,巴菲特说道,“世人认为我在价值投资,其实我是在投资价值。”

劳伦斯大吃一惊,问,“投资价值和价值投资有什么区别吗?”

巴菲特停顿了一下说,“他们的区别在于,价值投资,被演绎为教条和崇拜,而投资价值,是独立的判断和行动,这才是投资的精髓,希望在你的这篇报道中,使用投资价值这个词,对,投资,动词,+价值,这个名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5: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巴菲特不但思考能力杰出,表达能力更是一流!无怪乎马克赛洛尔在《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巴菲特》一文中把文字表达能力作为投资素质的一大要诀!

是的,我在2003年第一次听到“价值投资”这个词就觉得怪怪的,从大的基金经理、到营业部做股评的,再到德隆这样的“庄家”,都异口同声地叫嚷“价值投资”。一时间,“价值投资”成了投资招揽上的广告语,以至成为投资道德的招牌。但是,实际上,我看到的是,满嘴里“价值投资”的,要么是机械的鹦鹉学舌式不深入思考的写照,要么是为骗人的营销语。“价值投资,被演绎为教条和崇拜”,巴菲特真是一针见血!

“投资价值”,就是寻找到价值,再去投资;而“价值投资”则是先在舟上刻印,再去寻剑。这样一方面安慰自己,一方面让别人都知道自己。

这就是区别。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11-8-16 19:03:21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5: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相认心”差异化思考的价值(藤野英人)

综观世界的投资理论与模型架构,“量化”分析一向是形成理论与模型的依据。然而量化分析是否真能代理股票投资的全部呢?如果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世的投资大师应该是数学家或是会计师。如此一来,沃伦 巴菲特与彼得 林奇等大师的投资方法与逻辑,就不会成为有志于股票投资之人津津乐道且努力仿效的。多年来,经人们总结确究他们的确具有卓越、可洞察数字逻辑的量化分析基础。但是真正作“赢出”投资路、获得投资大众肯定的,却是他们差异化的“质化”分相能力。量化分析属于科学理论范围,必须在正统学术教育的薰陶下学习而来者;质化分析则属于艺术领域,必须经由大量阅读、生活观察、人生经历外加一部份天性而成,也必须将热情与专注融入其中。

投资,若只有质化分析,投资人会陷入天马行空的想像中;只有量化分析又像没有灵魂的躯体。好的投资要将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相结合。通过财务信息及公开资料对公司进行量化分析,但这样只做到了60%,还必须勤奋地走访上市公司,吸取经营者的智慧能量,深入了解产业变化及趋势资讯。再加上对生活周围事物的细心观查,才形成完整的思考源泉。质化分析的最佳素材来自于企业调研,这是一种最直接、面对市场杀戮后的经验总结。以下是日本优秀基金经理藤野英人多年的调研笔记总结:

一.老板的个性及人格特质决定公司命运

1. 别被他业者的个人魅力所骗

2. 花时间诉说辛酸史的老板,多缺乏前瞻性

3. 如果公司老板会相赠自传,那么该公司不值得投资

4. 能否问出老板的内心纠葛相当重要

5. 无法听进他人意见的老板,别投资他的公司

6. 受人质询而容易动努的老板,他的公司己经“未战先输”

7. 可以笑谈自家公司的老板,是值得信赖的对象

8. 说话令人感动的经营者,投资他的公司成功机率相对较高

9. 平凡的经营者善于说“总论”,优秀的经营者善说“个论”

10. 喜欢将业绩不振归咎于景气及政府的公司就算景气恢复,业绩也可能照样一蹶不振

11. 因访客头衔不同而有差别待遇的经营者,不值得信赖

12. 成功的经营者都是重视细节的人

13. 卓越的管理者都是笔记狂人

二.会带领企业走向灭亡的老板类型

1.董事长室的豪华程度,恰与公司的成长性成反比

2.小心手戴高级金钻名表的老板

3.动不动就暗示他与业务无关的名人政要关系非浅,最好别投资他的公司

4.身拥高级进口座驾的老板,你要质疑其经营能力

5.站在股份的立场,家族企业的经营者利益与投资者一致,专业经理人对股价则较不关心

6.家族企业如有相互欣赏的合作伙伴,则其相对风险较低

7.无法培育优盘接班人的公司,其前瞻性不高

8.家族企业若能延续三代,通常出现经营奇才

9.兄弟联手经营公司,当弟弟学历比兄长高,持股又相近,未来不排除有兄弟反目的可能

10.不懂得使用电脑的老板,前瞻性不高

三.衰退型公司之通病

1. 企业兴建总部大楼时,通常是公司业绩最高点或股价最高点

2. 成长型公司气氛活跃跃欲;停滞型公司气氛低沉

3. 厕所脏乱的公司,投资一亏钱

4. 雇拥美女担任前台小姐的公司,一定有蹊跷

5. 会给纪念品(非自有产品)的公司,投资一定难赚钱

6. 董事会成员过多的公司成长一般有限

7. 聘请顾问的公司,成长动力有限

8. 主动揭露公司资讯的企业,可以安心投资

9. 留意过度主动揭露公司资讯的企业

10.由高层亲自揭露公司资讯的企业,可以安心投资

11.对高度成长企业的新事业乐观规划,你只能相信五分

12.对低度成长企业的新事业乐观规划,你只能相信一分

13.经营阶层持股高,对股价及业绩的诱因反应较佳

14.老板及其家族成员持股高,道德意识通常较低

四.好公司与坏公司的分水岭

1. 若是好公司,连员工都熟知经营理念及愿景

2.好公司的员工了解企业的贡献与价值,也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

3. 好公司一有完善的管理体质,企业文化

4. 好公司可容纳各种价值观的人才

5. 好公司懂得善用最大竞争优势,并不断追求提升

6.好公司近乎苛求,是常人认为理所当然之事

7. 好公司通常相当有个性

8. 坏公司通常是好公司的相反

9. 坏公司也通常相当雷同

10.当公司坏到不能再坏,不要期待奇迹出现

五.拘泥于常理,通常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1. 身处高度成长产业,不代表个别企业就必定高度成长

2. 即使是成熟产业,照样有成长型类股

3. 企业“多元化”通常会出现“多恶化”

4. 若个人满意某个公司的服务品质,该公司就有投资的可能

5. 道德意识差的企业,早晚会出问题

6. 与其研究损益表,不如多花时间分析资产负债表

7. 与其研究资产负债表,不如多花时间分析现金流量表

8. 与其研究现金流量表,不如多花时间分析公司的商业模式

9. 无法进行决策时,选择相信的成功机率比较大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10-3-28 15:52:4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1 19: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From Darwin to Munger by Peter Bevelin
  
  
  P10 芒格 “我始终相信从别人那里学到现成精华的道理,不喜欢一个人坐在那里空想。因为还没有人能聪明到那种程度。”
  P11 达尔文 “多年来,我努力让自己的心智保持客观和自由,不管我对某种假设多么情有独钟(因为对于每个问题,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形成自己的假设),一旦相反的事实摆在面前,我总能坦然放弃任何一种假设。”
  P11 笛卡尔 “阅读好书就似跟往昔最优秀的任务交谈。”
  P22 生物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互动性。从分子、基因、神经元、大脑区域、细胞、器官乃至于到各个系统内部无不具有互动性。
  P33 同几百万年前相比,蟑螂的构造没有变化,因为它们具有适应性??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P34 进化的例子 工业黑化现象 桦尺蛾由浅灰色到黑色再到浅灰色。
  P38 我们失去的痛苦要大大高于得到的愉悦。所以我们千方百计地避免失去已有的东西,而非积极得到新东西。
  P41 实践证明,像Fischer和Spassky这些人在思索棋路时,能迅速排除其他99.99%的可能。所以,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速度是否能够超越计算机,而在于他们具备所谓的“分类”或者“排除”能力,通过这种能力,他们能够从N个成功的可能中直接筛选出有限的几种可能。
  P44 只有那些自私或对双方皆有利的行为才是个体自我本位的体现,也受自然选择的青睐。
  P59 害怕失去社会的认同感是保持社会完整的主要动力:比如说害怕上帝和警察以及邻居的负面评价。宗教机构希望对上帝的恐惧能够成为人类的主导。而政府部门希望对警察和法庭的恐惧能够成为主导。但约翰?洛克表示,邻居对你的评价将超越其他一切。
  P67 巴菲特 “如果我跟查理有某种优势的话,那并不是因为聪明的缘故,而是因为理性。我们很少会让无关的因素来扰乱我们的思维,也不会让其他人的观点左右我们。”
  P70 芒格 “想避免非理智行为,最好能够对自己脑中的怪癖了然于胸,然后才能及时预防。”
  P71 导致误判和错误的28个原因(精华) 1、联结效应产生的偏见;2、低估赏与罚的力量;3、利己主义和动机;4、自我服务偏见;5、自我欺骗或者自我否定;6、一贯性倾向导致的偏见;7、剥夺性综合症导致的偏见;8、满足现状和无为综合症;9、急功近利;10、忌妒和猜忌导致的偏见;11、对比产生的失真感;12、固锚效应产生的偏见;13、生动性和时近效应;14、遗漏信息和忽略抽象信息的倾向;15、互惠原则导致的偏见;16、受喜好过度影响导致的偏见;17、社交认证偏见;18、权威人物过度影响导致的偏见;19、意义建构;20、尊重理由;21、先信后疑;22、记忆力的局限性;23、盲目行动综合症;24、表态综合症导致的精神紊乱;25、情绪干扰;26、压力带来的精神紊乱;27、身心痛苦、化学品或疾病等导致的精神紊乱;28、诸多心理倾向综合作用产生的偏见。
  P77 巴菲特 “对于给我们工作的人,有几点要说明的:第一就是像老板一样地思考;第二个就是要及时地把坏消息传达给我们??因为好消息总会及时来到。我们可以接受坏消息,所以不希望它推迟。”
  P78 芒格 “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这是生活的刚性原则。”
  P79 习得某种行为后,各种不同的奖励将会强化该行为。奖赏如果事先无法预测,则反应最大,且这种行为最难消退。赌博得到的奖励就是如此。
  P79 英国作家萨缪尔?约翰逊 “习惯的枷锁最初总是难以察觉,等你察觉的时候,已把你牢牢拴住。”
  P80 美国警察的退休养老金的例子(糟糕的政策如何成为规范)
  P81 联邦快递的激励案例
  P82 这种与过去成败经历自动联接的天性使得我们面对新状况、新环境时反应活跃度下降。
  P82 马克?吐温 “有时候我们满足于从经验中获取智慧,并停止尝试。应谨慎这种行为,否则就如一屁股坐上了热火炉盖的猫一样。”
  P85 不要从自己或别人的成败经历中过度学习。
  P86 Blaise Pascal “我们通常能被自己所发现的原因说服,而不是别人告诉我们的理由。”
  P87 死海古卷的案例 (每个碎片被分割成更小的碎片上缴给官方)
  P91 巴菲特 “我从不采用任何预测和预期,它们给人感觉非常精确。但越是精确,我就越是担心。虽然我们从不关心预测值,但我们非常关注,也非常仔细地查看历史记录。”
  P93 巴菲特 “现代企业典型的组织结构中,CEO的观点、偏见和先前的想法都会在各个渠道得到巩固。而员工不会提出不同的建议??他们投其所好。”
  P93 富兰克林 “说服他人时,最好是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而非用理性。”
  P94 柏拉图说:“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通过愉快的方式引导他们,这样他们可以更好的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给别人施压或者下命令等常常无济于事。最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抛出问题,让他们思考后果。这就使得他们从自身的角度考虑,能更好地了解到什么是有利行为。
  P95 Isaiah Berlin “痛苦源于欲望的不可遏制和过分看高自己。”
  P97 与众不同的祝酒词例子 “所有的成本都比预期更高”
  P100 德国传教士 Dr. Albert Schweitzer “乐天者一路只看到绿灯,悲观者一路看到的是红灯,而真正的智者是色盲。”
  P101 芒格 “我们一直战战兢兢地避免愚蠢的行为,而非一味地追求聪明的表现。”
  P102 德摩斯梯尼 “没有什么比自我欺骗更容易。一个人所期望的,也是他深信不疑的。”
  P102 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 “他们的判断更多依赖于凭空妄想,而非现实;这是人类的天性,盲目地依赖于欲望层面和不负责任的希望,同时利用至高无上的理由把不喜欢的东西清理掉。”
  P103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首要原则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因为自己是最容易愚弄的傻瓜。”
  P107 卡莱尔 “人类的任务不是好高骛远,而是抓住眼前的工作。”
  P108 物理学家 Max Planck “一种新的科学真理的胜利并非是因为它征服或启发了反对者,不过是因为它的反对者逐渐死去,而熟悉它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
  P110 如果别人让我们满足一个小小的要求,为了保持一贯性,我们可能会接受一个更高的要求。
  P114 应当抱着自我批判的态度,试着学会放弃最笃信不疑的观点。巴菲特说:“查理和我都认为,一旦出现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有责任好好地研究一番??而且是在第一时间内。”
  P119 蒙田 “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有吸引力。”
  P120 当初以100美元买下这只股票,现在已经惨跌至50美元。问问自己:如果之前没有投资,今天的我会以现在的价格来投资吗?
  P120 利用剥夺性心理来说服他人的例子(“现在船员一周中有一天可以享受酸泡菜”)
  P122 决策时涉及到情感或者面临的选择越多,我们越加倾向于原封不动。
  P123 不采取行动同样是一种决定。而不敢行动的代价可能会比采取行动的代价更大。
  P123 赫胥黎 “所有教育的最高价值就是培养我们超越个人意愿,该行动时就立即行动的能力。这是学习者的第一堂课,而不管一个人的教育生涯何时开始,这也可能是他毕生的最后一堂课。”
  P126 亚里士多德 “避免他人忌妒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至名归。”
  P133 在判断某件事物时,我们过于重视近期的表现,低估或者忽略了长期表现和平均水平。
  P139 福特 “如果有成功的秘诀,那就是理解他人想法,从别人角度出发的换位思考的能力。”
  P139 威廉?詹姆斯 “人类第一天性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P142 富兰克林 “爱你的敌人,因为他能够说出你的缺点。”
  P144 “我宁愿跟其他人犯相同的错误,也不想一个人正确。”
  P146 “多元性漠视(Pluralistic ignorance)” 和“责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P147 如果我们在公共场所卷入紧急事故中需要帮助,我们应该详细一点:“你,穿蓝色T恤的,这事很紧急,请帮帮忙。”
  P148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Gustave Le Bon)在《乌合之众》中写道:“大众从不追求真理,他们厌恶那些不合口味的东西,如果错误能够引诱他们,那么他们也甘愿顶礼膜拜。所以,谁能满足他们的幻想,谁就是他们的主人,而有谁胆敢破灭他们的幻想,谁就将成为牺牲品。”
  P150 巴菲特 “我们不会因为与那些重要人物、权力人士或者多数人的观点保持一致而沾沾自喜。同样,也不会因为观点不一致而感到高兴。”
  P154 我们不喜欢变化莫测的环境,所以内心有追根究底、赋予事物意义的需求。我们拒绝未知事物,讨厌不可预期和毫无意义的东西,所以为发生的一切事情寻找解释,特别是那些新奇、费解和令人恐惧的东西。通过寻找内部模式和因果关系,我们聊以自慰,并借以辅助未来。
  P159 提出要求时,如果同时给出理由,大多数人不会拒绝??即使并不理解这个理由,或者它本身就是无理要求。
  P162 亚里士多德说:“有理有据的说法意味着教化,而有些人是没法教化的。”有时不妨诉诸于情感,而非理性,因为感性的力量有时要大于理性。
  P169 苏格拉底 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是智慧的开端。
  P169 富兰克林 “想追求安逸平和、自由自在生活的人不应说出他所知道的一切事情,也不该评判他所看到的一切。”
  P18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 “大多数社会行为都应置于当时的情景下考虑,孤立来看就失去意义。为了认清社会现实,没有什么错误比脱离当时的环境和作用来思考更为严重。”
  P201 过分相信专家会让你在灾难面前措手不及。 芒格
  P203 试着完善和优化整个系统,而不仅仅是组成系统的某一个部分。在改变系统的单个因素后,全面考虑其他变量相应发生的变化。试着对短期和长期结果进行量化,并研究预期行动的效果,考察最终结果与我们最终目标是否相符。
  P209 巴菲特说现代人似乎对计算机模型和它的预测精确性过分依赖:“我们认为这种预测的精确性完全是幻想,事实上,这些模型只能给决策者营造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而且将提高犯下严重错误的几率。”
  P227 没有什么比显而易见的事实更具有欺骗性。 福尔摩斯
  P229 案例 “看看哪些地方有弹孔,然后在其他地方加强装甲保护。”
  P234 爱因斯坦 “并非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能计算清楚,也并非所有计算清楚的东西都重要。”
  P256 巴菲特 “一个拥有大量资金的聪明人沦落到破产的地步都是由于使用了杠杆手段。”
  P287 芒格 “有些人只根据能够量化的信息制定决策,而忽略那些在本质上并不能计算出来、但却更重要的信息??即使它们能够为促进正确的认知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303 芒格 “我觉得最好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怎么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思维更敏捷?我的回答是:应做到的是从现实出发,尽量养成掌握多种模型的习惯,这种模型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中,这个过程不仅乐趣无穷,且让人受益匪浅。”
  P305 芒格 迪斯尼是自身催化(autocatalysis)的完美典型,就像制冷技术推动了可口可乐的销售一样,录影带诞生后,它什么也不要发明,只要放映摄制完成的电影并高价出售录影带。
  P309 理查德?费曼 “假如在一次浩劫中,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被摧毁,只剩下一句话留给后代,什么语句可用最少的词包含最多的信息?我认为是原子假说,即万物由原子组成,它们永恒运动,并在一定距离以外相互吸引,而被挤压时则相互排斥。这句话充分包含了关于这世界的信息,需要一点点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P317 槽糕的术语是清晰思维的敌人。 巴菲特
  P319 爱因斯坦 “如果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出来,说明你还没有完全理解透。”
  P321 富兰克林 “我觉得人类的许多痛苦都源于对事物价值的错误估算和过高的期望。”
  P326 巴菲特 “在每个水平层次上,我都力求保守一点??这样,在总水平上我才可以获得较大的安全边际。”
  P328 巴菲特 “我们非常不精确,我们只关心有几成确定性,你可能会对我们不精确的程度感到诧异。” 芒格 “最后的决定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P330 巴菲特 “以口香糖产业为实例,首先我们需要估算出未来10-20年内口香糖产能的增长,并对箭牌公司定价弹性的高低作出预测,同时还预测出箭牌公司未来面临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的风险为多少??要一一进行评估??我们正在试着评价护城河以及护城河与价格弹性的互动,未来单位需求变化的几率以及对现金回报管理能力的高低。你可以通过管理人在提价时对企业能否维持下去的担忧程度来衡量企业的实力??通过观察价格行为,你可以了解一家企业在经济学上的耐久力。”
  P339 芒格 “受囿于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忽略了自己天生良好的判断力,是否暗示着危险?是的,有不小的危险。人们计算太多,思考太少。”
  P343 爱因斯坦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P345 巴菲特 “如果你每天都感到有投资的迫切需要,肯定会犯许多错误。投资不是这样的,必须要等待适合出手的好时机。”
  P350 巴菲特 “我们对于理解的定义是,能够有相当的把握回答未来10年内企业走向的问题。”
  P360 巴菲特关于物色一个什么样的伴侣 “寻找那些可以无条件爱你,并默默鼓励你,让你做的比想象中还出色的另一半。”
  P368 巴菲特 要特别小心那些习惯夸大收益预测及成长预期的公司。
  P385 芒格 “生活的幸福或者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清楚意欲回避的东西??比如早逝或不幸的婚姻。”
  P392 巴菲特 “使风险最小化的方式就是谨慎思考。”
  P393 巴菲特 “波克夏需要生来就能辨认和规避重大风险的人,甚至是有生以来从未见识过的风险。独立思考、情绪稳定、同时对人性和组织的行为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这些都是想在长期投资获得成功的要素。”
  P417 用利益来说服他们可能会比其他方式更有效,这又是一条植根于深奥的生物学根源中强大的心理学原理。
  P462 清单(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5 22:51 , Processed in 0.02397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