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孩子的人生感悟) 《 遥远的村庄》&《世说新语》读后感 在刘亮程《遥远的村庄》里,我找回了自己。 生活在日渐发达的城市,我们看上去很快乐,但仔细一想,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能够做真正的自己吗?城市,是我们想要的“家”吗?城市,是我们的初衷吗?读完了刘老师《遥远的村庄》,猛然发现,这并不是我们想的。 在刘老师村庄里, 与虫共眠这一篇让我浮想联翩。 我希望能像刘老师一样,躺在一望无际的原野里,闭上眼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但现实的我,却做不到。我从小城市里长大,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我却无法像刘老师活得那么潇洒,自己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并和那些小虫子相拥而眠。 想到这里,我才发觉自己是多么自私,让大自然接受自己的身体,自己却不能容忍一只小虫子寄宿在我的身上。因为我怕脏、怕虫咬、怕生病,但目睹了刘老师的经历之后我才明白:与虫共眠,这是何等的境界! 我们每天都在都市生活,在“家”离我们越来越远时,而我们却浑然不知。随着时间的消逝,我们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觉。就算有一天我和“家”在路上相遇。但我们却丝毫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但如果不能用心体味,就算我们找到它,看到它,这又有什么用呢? 是刘老师带我走出了自己。在刘老师的村庄里,人畜共居,人虫共眠。每一个人都善良,诚实,简朴,豪迈。但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却常常生活在勾心斗角,生活在仇恨的世界里。能像刘老师笔下的韩老二,冯三这种淳朴、敦厚、善良的人太少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刘老师的那种境界,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家”。 《世说新语 》是中国南朝宋时期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他仅用27个字,便可显示出邓艾的机智,用33个字,便可写出庚法畅的清廉朴实,每篇只用几十个字的故事便让我思虑良久。从中可见古人的智慧有多高。其中《德行》里的《管宁割席拒华歆》让我记忆深刻。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两人同时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金子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又才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坐高大华丽的车子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了书,出去观望。等华歆回来时,见管宁拿出一把小刀割席分坐,并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故事中的华歆追求金钱和权贵,而管宁却淡泊名利,一直保持清高的品质,所以他毅然和华歆割席分座。可见,与德行不同的人划清界限是有必要的。 生活中的我们虽然知道朋友的一些不良习惯,但我们没有却勇气说出来,更不会像管宁那样,毅然地与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划清界限。 别看德行是件小事,有时候,它还可以救命!《顾荣施炙》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顾荣在洛阳时,应别人的邀请去赴宴。在宴席上,他发觉烤肉的下人对烤肉垂诞,很想吃几块。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下人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说:“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南流,每当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顾荣左右保护他,顾荣感激的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管对待任何人,都要本这一刻关怀的心,真诚的对待他们,正如老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世说新语》的每一篇故事都围绕着如何做人,读完后我们都可以明白某个道理。如果再透彻一点讲,它和《遥远的村庄》讲的都是一个东西:人的本性。《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拥有纯真的本性,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慢慢失去了自己的本性,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刘亮程《遥远的村庄》是让我们找回了自己的“家”,找回了自己,找回了自己的本性。“家”到底是什么,其实家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内心所想要的东西。《世说新语》则让我们不要迷失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得本性。它用一个一个故事来告诫我们:做真正的自己! 这两本书给我了莫大的启迪,刘老师的村庄使我感受到了心灵的初衷,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则告诫我,别再迷失自我。
[此帖子已被 广告风 在 2013-2-16 9:45:0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