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petter9988

新兴市场的长期持股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5 19: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找到适合自己目标的方法.如果你想象巴菲特一样的赚天文数字多的钱,就要像老巴一样死死抱住好股,如果你只想一般富裕的话,则可以做波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5 23: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ffffffaa 发表于 2008-4-25 17:00:28 :
投资与所谓市场的游戏规则也没有关系....感到不解/?侦探难道认为我们的游戏规则适合长期投资?
万科的大股东刘元生拿了万科股票18年,他想过这个市场的什么“游戏规则”吗?巴菲特说把市场关10年也不怕,他想过什么“游戏规则”?把投资当成与其他人的“博弈”,那么恐怕在任何市场中永远都将是整日的惶恐不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07: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并奉行长期持有策略。。。经过这次深幅调整后我一直在思考长期持有的内在合理的核心:长期持有使得你获得了更多的股票份额和分红。。。只要股票价格长期是向上的。。。即使股价现在是回调了但你拥有了更多的股份。。。得到股价上涨甚至是大幅上涨的一天。。。你比波段炒作的人持有了更多的股份。。。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受益。。。也就是:熊市收获股票、牛市收获收益

我的股票今年都获得了10送10的大比例配送和适度的分红

这是我从分析刘元生长期持有万科的案例分析思考中得到的结果

[此帖子已被 放飞思想翅膀 在 2008-4-26 7:31:5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08: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香港电台林森池先生在节目中谈到与aa33非常相似的观点,他举例说:他有一朋友,在香港70年代的和记公司,买了50万元,后来和记公司出现经营问题,股价下跌,缩水到10万元,公司也被汇丰接管后来卖给了长江实业。林先生说,如果他当时没有在缩水时卖掉,到今天,这批股票价值4200万,增值84倍。

但是,林先生好象忘记了当时的另一个例子,就是当时英资头号公司怡和,当时怡和是香港第一,拥有的物业和土地也是最多最黄金的,但公司后来的发展策略一错再错,在80年代对经济前景判断失误,97前更是迁册到新加坡上市。结果,怡和的股价到现在还没能回到70年代的高峰。

上面可口可乐的例子,说明了即使公司没问题,但也可能10年无收益,而如果公司有问题如怡和,则更可能是30年负收益。有些人总喜欢举一些特别的例子来说话,可往往也有很多反例可以被举出来。我想说的是:你一生中有几个10年和30年?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投资人,你在N年前有多大的识别能力能判断出这个公司的前景?

林先生还谈到了香港的大实业家胡应湘先生,他说胡是做实业的,但买合和的股票则对股东无回报,因为实业家的梦想,不是要赚多少利润,增加多少市值,而是实现他自己心中的宏伟目标,如筹划20年以上的港珠澳大桥,如果在自己有生之年完不成,就交给儿子孙子去完成。看到没有,这就是企业家与投资人的区别,企业家可以把企业看成代代相传的传家宝,可以容忍几十年停步不前、潜伏在地,都要倾尽毕生的心血去达到自己的理想。象李嘉诚先生投资3G,已亏了8年了。但如果你是投资人,你怎么办呢?林先生自己也说,如果是2000年和黄卖“橙”高峰时计,现在收益是负50%。真正能浮出水面让人们见证它的辉煌的,是凤毛麟角的,有多少有潜质的企业、有才干有理想的企业家,湮没在滔滔的经济大潮中了!

请原谅,有些激动了。

补充:在69年,巴老清盘了自己的基金,因为他觉得市场太离谱了;87年初,他只保留了3只股票,其余都卖掉了,理由是他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了。当资金额小得允许他退出时,巴老也有全身而退的时候,不止一次。现在回看,无论是69年还是87年,你都能举很多比当时高位升了N倍的例子出来,但为什么巴老就是退出呢?我一向很尊敬那些能坚持长期不动摇的投资人,至少我自己不能100%做到这样。但请某些认为应该坚持长期不动摇的投资者,也不要戴有色眼镜来看那些避开闪电的人,不要否定人家就不是价值投资、就不是长线投资。这世界本就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黑与白之间总有很多灰色地带,并没有哪种方法是最正宗的。

[此帖子已被 lewie 在 2008-4-26 9:30:4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09: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lewie 发表于 2008-4-26 8:19:24 :

上面可口可乐的例子,说明了即使公司没问题,但也可能10年无收益,而如果公司有问题如怡和,则更可能是30年负收益。有些人总喜欢举一些特别的例子来说话,可往往也有很多反例可以被举出来。我想说的是:你一生中有几个10年和30年?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投资人,你在N年前有多大的识别能力能判断出这个公司的前景?


lewie 说得太好了,对于我这样极端厌恶风险的,又想靠股票投资挣取些正当收益的人 也许格雷厄姆那些经得起逻辑及实践考验的原则才是最适合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1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lewie兄说的酣畅淋漓,痛快.我自己是闪电打下来时一直在场的人,最近也在反思有无可改进的地方,如petter兄所言:答案是开放的.会不会又归结于各人的能力圈把握这个老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16: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aa33兄,请看清楚我的文字再讨论好吗?首先,我也反对那种根据市况做波段高抛低吸的做法,以前也发表过,这样通常的后果就是把股票做丢了。其次,我的观点是,当股价过分透支了企业可预期的前景时,应先行卖掉,因为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市值的变化有相当部分来自市场态度的变化,而市场先生的情绪就象钟摆一样左右波动。即使你对这个企业判断无误,如果支付了过高的价格,依然有可能长时间无收益,更何况,企业是在变化中。再次,我谈了一个问题供大家参考,就是实业家梦想和股东回报有时并不一定能坐到同一条船上。企业大老板是我们考察长期投资目标的一个重要元素,但我们同样会看到很多“社会效益型”或“奉献型”的优秀企业家,他们的理想是做一些可以造福整个社会的事,而不一定就是纯粹的企业经济效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21: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戴三块表PE这个指标一直被人瞧不起,但其实得看你怎么去使用它。一个股票每一年的PE波动区间,其实代表了一直以来市场对这个企业最乐观和最悲观时的看法,尤其是当市场经历了牛熊交替。以600535为例,按照事后公布的业绩倒推,2004-20063年,它的最低价的PE分别是14.214.313.1倍,而最高价对应的PE分别是22.32225倍,都非常接近。剔除特殊的2007年财报,600535上市后的利润复式增长率是15.39%,这个我们可以在20074月公布年报后就算出来了。如果天士力在2007年依然能保持这个增长速度,在全面摊薄后,预计07年的每股收益是0.49元(按照年报分析,这个已经是很乐观的预测了,而在一季报后,你甚至可以把那几千万的开办费加回去来推测业绩,因为那是非经常的损失),20074月年报公布后,股价最高冲到除权后的25元回落,以此价算,2007年的动态PE51倍,这个数字已超过了首年上市的历史最高PE40.3倍,可以说,代表了市场对它一种乐观的判断,甚至超过了历史上最乐观的时候,股票价格往往在突破历史最高PE时出现加速上升,可能也和某些技术方面的原理一致。乐观情绪的提升依赖的是超预期,尤其是对一些基本因素的期待,所以我们看到,到078月中报前,股价再度逼近了历史高位,中报出来后,其实已经可以大致推算出07年公司的业绩就是0.38元左右(因为公司历史上每个季度的盈利是很有规律的),按照这个算,即使公司在08年出现业绩拐点,未来三年业绩回复到过往15%/年的增长,25元的价格也相当于2011年公布2010年业绩时44.4倍的PE,还是比过去历史最高的40.3要高。如果我们更加乐观些,未来两年业绩增加到25%/年的增长,这个也相当于2010年公布2009年业绩时42.1倍的PE,还是比过去历史最高的40.3高。回到基本面的分析,出现15%甚至25%这样的转折性增长实在有些困难。在公司超预期实现的可能性不大,而市场的乐观情绪即使算到2-3年后依然超过历史上最乐观的时候,算不算是“股价过分透支了企业可预期的前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23: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戴三块表及上面的有关网友:

估值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为你为想买入的公司具有一个较好的安全边际。巴菲特就此说道,对于少数非常优质的公司,在有安全边际的价格买下后,不是个定个“目标价”来变现的问题。“投资不是这样的”,巴菲特反复强调这一点。对于此类公司最想的持有时间是“永远”。(这里我理解巴菲特的“永远”是个形容词)。多少年前,我对巴菲特的上述话不完全理解,在近些年不断修订《公司分析与估值》讲义的过程,渐渐明白了。

于是,在我们公司网站的“投资方法”的持有原则中,我们有如下持有原则:

“……对于少数我们认为具长经营期的优势企业,一旦买入,会长期持有直到其完全成熟期;而对于生命周期不确定或阶段性优势的企业,在超过我们的估值或者在有了更好的投资品种后,我们才将其变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7 2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数据已经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个的股票的价值最终是由它背后的企业的价值决定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指数从长期来看是呈现向上的趋势。而股市是人类参与的市场,人的本性是贪婪与恐惧,所以市场中就有了市场先生的现象。从企业的价值、市场先生这二个因素入手,我们可以把一个股票的参与者大至的分为二类:投资者与投机者。如果你手中拿的是一个"迷雾"笼罩的企业的股票,那么这个股票就必然呈现这样的一个局势:它被一般大众的投资人看不清,而你则经过仔细分析后看到了它的价值所在。而我们知道这个市场在80%的层面上是有效的。而正因为大多数人的看不清就很大层面上决定了它不是大众情人,表现在市场上则不会光芒四射。这样的股票的上涨乃至加速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如果你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你看到了一个经过分析有价值的股票,要紧的是控制自己的心情而不是快速地与它谈恋爱,最要紧的是耐心等待,等待市场先生给你一个低的报价。因为"迷雾"笼罩型企业的股票的特点决定了你有大概率去等待市场先生出一个好价钱,如果你手中有几个这样的股票,则东方不亮西方亮,你上船的机会会更多,心态会更好。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一个较低价格的仓位非常重要,如果你还有兴致,那么在保持仓位的情况下拿一个额外的份额做做波段也未尝不可。那是道与术的问题了,就像打仗,战略与战术的问题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12:29 , Processed in 0.02162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