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再请教福尔莫斯老师一个问题:“价值+竞争优势”的研究思路,跟“行业景气度”的研究思路相比,好处在哪里呢?我们研究公司的竞争优势,要考虑行业景气度吗?
之所以提这么个问题,是因为发现一些公司具备竞争优势,但是当前行业又不景气(比如说中集、大族激光这样的公司),股票不涨;而有些行业由于碰上需求大幅扩张的机遇(如08年底以来的水泥、尤其是建筑类股),一眼看上去似乎谈不上什么竞争优势,但是这些股票都在涨。这会不会导致“竞争优势型”投资者内心落寂呢?选择有竞争优势的公司要不要考虑行业景气度(行业需求)呢?
如果不考虑行业的需求,万一所选择的有竞争优势的公司所处的行业出现了衰退怎么办呢?(虽然衰退性的行业里也出现过象美国莫里斯公司那样的香烟股涨好多倍的例子,但在负增长的行业里这种例子多吗?)
回zhtx兄:
安全边际确实是最重要的一点,咱们应该记取。投资大盘股无疑会相对较为安全,套住也可能长期之后获得解套,但大型股的增长(或者说“成长”)的空间则较小。小盘股如何寻找安全边际,是个课题。应该是寻找在行业内已经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公司才好。而且公司要有活力,“朝气蓬勃”,且管理层具有创业精神,这里离不开对公司的调研。
对你所说的“投资周期股”的说法表示赞同,而且作为小型投资人,如果确定经济形势好转的话,似乎应该投资于强周期性行业的个股才对。但对于行业何时转淡的把握,却成了这类投资成功的关键。
十年 兄:“问题不是要不要学,而是大部人只能学个四不象”
巴菲特之所以最能赢得一些投资人(首先是我自己)的尊崇,我个人体会更多不是因为其投资业绩,而是其对投资逻辑的阐述:是那种几句话就将你多少年来感觉的东西一语道破,直入心髓!所以巴菲特的投资成功在我看来是必然的。学巴菲特,不是要去追求他的投资业绩,更不是模仿他的具体操作方式(所谓的“复制”),而是领悟基本的投资道理。所以不存在“早晚”的问题,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不欣赏巴菲特,而有些人则可能很快就对巴菲特心悦诚服。这也是投资的世界观问题。
楼主的设问本身, 恐怕就存在问题.
巴菲特是谁? 几十年来干了些什么? 其思维方式及其演变是怎样的? 其投资实践经历过哪些过程? 其成功真的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吗? 其思维逻辑是否涉及了商业(投资)逻辑的根本?? 一般商人与证券投资者的同质及异质? 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绩效"欠佳" 是否和2000年IT泡沫前后一样, 是对其投资逻辑的又一次挑战/质疑? 财经媒体上的评论, 是否真的接触到了事物的核心?? .., 如此等等的问题, 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如想象般那么轻松.
但只有依靠自己(而非借助于任何他人), 事先明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才有理由提出"...是不是早了点?" 之类的问题.
也许, 能够独立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 类似"...是否早了点"之类的问题, 自然而然就有了答案...
其实, 这与小学/中学/大学/社会大学里所面临的学习/人生问题,
是一样一样的~~~~~~
福探说的真好。恒天然也算是三鹿的内部人了,不见得就占据了什么投资优势吧,呵呵。关键还是自己理解了这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然后对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说实在的一个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这也是在投资领域另很多人困惑的重要因素,因为一个好的投资系统就象一根自行车的链条一样,少了一个环节也不能行使链条的传动功能。
引用:原文由 福尔莫斯 发表于 2009-3-14 10:40:37 :呵呵,个人理解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中最主要的不是“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巴菲特其实在给某大学演讲早就说过下面的简单投资原则:1。把股票当成企业。2,投资时预留安全边际。
呵呵,个人理解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中最主要的不是“价格与价值的背离”,。。。
巴菲特其实在给某大学演讲早就说过下面的简单投资原则:1。把股票当成企业。2,投资时预留安全边际。
福尔莫斯老师:
1、如果完全把股票当成企业,即以长期股东的态度来投资的话(即所谓“不愿持有十年那就也不要持有十分钟”),那么投资的收益率就趋向于股权财务收益率了,但是由于我们现阶段的资金量是比较小的,因此是否可以追求更高一点的收益率呢?如果把股票当成企业,那么还是小企业的成长快、股东收益才多,但是小企业的风险也较高,因此应该在确认小型公司管理优良、具备了锁定客户的能力(即“竞争优势”)并能扩张业务的时候进行投资,那么收益岂不是更高?这就使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向了林奇找“十倍股”的思路上去了,对于选股方面,巴菲特的思路似乎我们暂时不要学为好?
2、最重要的是分析企业。但是外部人要真正看透一个企业可能还是有些困难。格老在《聪明的投资人》一书中也谈到过,很多成长股的投资人长线持股赚了很多很多,但这类投资人几乎就是企业的内部人(管理层、大股东、员工或有关系者),而外部人较难真正弄清楚这个企业,因而也就没有长线持股的信心,格老自己也是对一般的股票只是从“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的角度去操作,但对于自己担任主席的盖可保险公司却是一路持有、后来上涨了200多倍,而巴菲特年轻时也较难成为公司的“内部人”,资金量大了之后就成为重量级的“内部人”了,因此我似乎还是觉得我们现在学巴菲特早了点(?),对于象我们这种投资资金一共才几十万元的个人投资者,有没有“以股东的身份进行投资”的优势呢?或者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谢谢,看了上面两位老师的解答我似乎明白一些东东了。以巴菲特的思路做股票,本质上就是以股东的思路来参与投资,那么长期而言股东的回报率会趋向于股东权益的财务收益率,即年均15-20%左右;那么如果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率,则有以下几方面的渠道去“争取”:(1)高ROE的公司不派现或少派现,将钱继续留在公司做“复利增长”的实业投资;(2)ROE较高的公司,在其扩张的过程中实行股权融资(即高价增发,增发后仍能保持相对良好的ROE),即老股东获得新加盟股东奉献进来的净资产均摊值,即实现老师所谓的“超复利增长”;(3)在股票定位偏低时买进;(4)在股票定位明显偏高时卖出。以上四点,有助于让长期年均回报率高于15-20%的这个区间。
另外,如果巴菲特做投资的思路主要是在于寻找有竞争优势的公司且买进时价位有安全保障,则似乎巴菲特更象费雪而不是更象格雷厄姆。格老宣称其选择股票完全根据“量”的分析而不依赖“质”的分析,即使公司有超出其他公司的优良的“质”,他也认为已经在财务数据里面体现了,对这相应的“质”是什么他并不想去搞清楚,但是费雪却以弄清楚公司的“质”为自己投资的要务,即搞清楚公司凭什么取得那么高的收益,这个高收益的“蜜罐”如何保证不被前来的蚂蚁争食,与此相对的,巴菲特则将此命名为“护城河”,林奇则有个“壁(合龙)(不会念这个上下结构的字)”的术语,大体上可以相通。由此来看,巴菲特似乎更象是费雪的传人,但巴菲特自己却总是旗帜鲜明的宣称自己是格雷厄姆的传人。
如果我以上的理解正确的话,那么投资也就成了简单的事情,做个快快乐乐的(外部)小股东,比不断地猜测市场、预测走势要轻松得多,如此人生,足矣!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12:48 , Processed in 0.0214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