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机构确实大快人心,这也是我以前喜欢做的事情。 但自从我也成为其中一员以来,我觉得有必要更正一些思维误区。 1、研究员不是神仙,怎么可能做到年初的一份策略报告就可以涵盖全年的?如果果真如此,那1年发个报告岂不是可以回家睡觉了。 2、研究员在当时发的报告是基于当时的公开信息。君岂不见 1月13日上调存款准备金时很多机构观点已经转为谨慎,在1月19日限贷令出来之时已经转为“中期调整”的判断?这就是为何“那些在机构投研条线工作5年以上的人身家很少有低于几百万的”这帮“蠢货”很少赔钱的原因。 因此即便研究员们不如 论坛中某些大师的前瞻性的眼光,但实际操作中并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3、“那些在机构投研条线工作5年以上的人身家很少有低于几百万的”,这一点很多普通投资者无法达到,原因就在于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优势而非所谓“老鼠仓”。君不见很多从公募退下来的基金经理们私募业绩也是做得有声有色吗? 4、如果持续跟踪一家大型券商的策略报告,分清楚其 中期观点和 短期观点,至少其推测的正确率不会低于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