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什么是“伟大”的企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5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在某些人眼中失败了同样是伟大的企业~

叹为观止大家的精彩~!

但恐怕"伟大"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面对未来我们有太多的不可知~所以我们探求伟大的企业的动机需要进一步明确^^

某些**确实不如把握某企业某一轮强有力的增长来的简单易行~但探究的意义就在于他能使我们更好的把握某一时空的某一相对的确定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6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兰兄:《Stall Points》是由Corporate Strategy Board出版,可能需要购买,我手边是一份公司内部用研究报告。

其实这只是一份报告而已,类似的还有几份,大家可参考有中文的:《主营利润》(译文已有中信出版社2002年出版),《从优秀到卓越》(到处都有),所有这些都表明,正如Christensen教授指出,在寻求永久增长的过程中,10%的增长率已经是够大胆的估计了,当然是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可能性的话。

zdmzdm兄说的很有思想。其实“伟大”是属于一个意识领域一个相对主观的词汇,所以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很正常 ,所以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不妨碍从投资者角度来讨论它,从投资者角度来讲,可以视作可以在很长的一段 时间内为股东创造出了超出股东期望的增长(一般对应着就是价值,也属于社会贡献)。

如果你说到对社会更广的贡献,这可就难判定了,应该说绝大部分企业对社会是很有贡献的,我们绝对应当感谢他 们,他们是社会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我觉得很难简单地判定谁大谁小。说道全新,一般会有new to person(对某个个人是全新的), new to group(对一群组人是全新的), new to company(对于本公司来讲以前没有,是新 的), new to business(这个行业业务领域来讲是全新的), new to country(对于某个国家来讲是全新的), new to world(对于这个世界来讲时全新的),但是一般来讲带来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破坏,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 评价。即使不是全新的,价值未必小,而全新的创新,即使价值应该很大的,未必能够得到恰当的推广。

不管怎么说,zdmzdm兄:我还是理解你所说的对全社会是具有全新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显然是具有突破性的,我想在这方面多说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6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在前一段时间,我在价值论坛提到华为,引用了国际巨头研究报告中的一句话“华为,一个破坏性/颠覆性创新者!”,这几天我也屡屡提到华为正在履行着一场颠覆性的创新,换句话讲,华为正在经历着很长的一轮增长(可惜没有上市,华为员工内部持股,但是谁能坚持到最后直到那个停顿点stall point?呵呵,我没有,当时并没有仔细分析,没想到这一颠覆性business model这么厉害,当然离开也有其他原因),这轮增长注定将伴随着一个个巨头的倒 下或者合并或者stall,事实也是这样。

下面试图分析华为成功的原因。还是以前说的话,华为的成功肯定是系统化的成功,是与环境、时势分不开的,但从创新和业务模式(business model)角度来入手,试图覆盖根本原因。复杂的问题,不应该由简单的几句话回答,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


首先介绍一下维持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顾名思义,就是基于现有竞争要求,开发出性能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出售给有要求的用户,赚取更高的利润。我们发现市场的主宰者总是在这场竞争中获胜。

颠覆性创新,则是采用更简单、更便宜、更便捷的方式/产品/服务,虽然利润可能较少,但是可以吸引新的客户群或者要求较低的客户群-------这种市场进入者更有可能打败市场现存者。

[此帖子已被 idavew 在 2007-7-22 22:02:1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6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个图形来描述。
下面这个图形来自Christensen教授的《The Innovators' Dilemma创新者的窘境》的演讲胶片,Christensen教授的创新理论是我后面分析的基础,图中我加了一些注释。

这张图看上去很复杂,其实结构还是挺清晰的,我希望用它来阐述那些优秀的公司怎么突然停顿stall,为什么其实这时候另外一个进入者(侵入者或者是颠覆者)正在进行着一轮波浪壮阔的增长?

必须说明的是,这些将要停顿的优秀公司,往往当年它也扮演着颠覆者的角色:)这个图形很大程度描绘了华为的低端破坏性的Business model.

图分为两部分,两个坐标系,分别代表了两个市场,我们先看右上边的坐标系,其中有三个红色平行线和两个蓝色平行线。红线和蓝线发展速度不一样,蓝线斜率更高,速度更高,演变更快。

三根红线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随着时间消费变化要求曲线,最上边的红线代表了高端客户群,中间是主流客户群,下面的红线代表了低端客户群。总体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客户群的对产品/服务性能的要求会缓慢提高。

蓝线则是代表了两类不同公司的产品技术改进步伐。左边的线代表了当前市场统治者类型公司(可能有多个,这类公司间的竞争也是极为激烈的,其中最优秀、最强大的发展往往最快)的技术改进步伐,例如电讯领域有诺基亚、马可尼、阿尔卡特、西门子、Luccent, Nortel, Motorola等等。他们在自己打拼出来(!)的市场里称王称霸,可以说这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这是他们建立的市场,外来者都将被遭遇最猛烈、残酷的拼杀和围剿。他们也不容易,他们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惨烈的。

看看图中标示的路线(1),由于竞争,他们大力投入来创新,改进产品,用来和竞争对手竞争,很显然,这是一个典型高端竞争战场,越高端,利润越高。他们的前提就是,越高端,客户越愿意溢价买入他们的产品,就像人们买股票、房产一样:),呵呵。

因此你会发现他们的技术/产品性能改进步伐远远超过了客户消费需求的变化速度。你看看,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性能很快就超过了低端客户的要求,并迅速发展,很快一举超过高端客户的要求,同时因为竞争的存在,它们的改进还在继续。形成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人们不得不溢价买入他们所不需要这么多功能和性能的产品,而很多低端客户要么就不要消费,要么就得花很多的钱买远远超过他们要求的东西,所以,很多人是不消费的,很多人随时愿意退出消费。

再看看与之平行的右边的第二根蓝线,这是一种类型的颠覆者 -- 低端颠覆者,它们在这个价值网络中最低端,向最无利可图、服务/性能要求最低的市场发起攻击,他们早期并不被市场主宰者所重视,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制造新的市场,他们被视为无法成气候,散兵游勇而已,而且与此同时,市场主宰者看到低端无利可图,他们主战场是高端,所以这种情况下,它们越往高端越感觉到舒服。

[此帖子已被 idavew 在 2007-7-29 19:12:2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7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趁着idavew教授不在,插句话

脱离群众肯定是不行的,但现在好像很多公司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inter和amd公司,CPU分为高、中、低的架构很明显。高端赚取研发费用,中端赚取利润,低端占领市场。

所以,我觉得创新脱离实际应该并非是公司停顿的单一原因,应该还有其他更严重的问题。

呵呵,请idavew教授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7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下兄:不要因为我用一张图和这么一点点概念,就叫我教授,不敢当。这里只是大家在企业里的做一线实践之余的探索与思考,对前沿变化趋势敏感而已。

你提到现在很多公司意识到了这一点,是的,一般都是在颠覆者奠定自己的初步地位的时候,才能真正有所体会或者进一步的动作。先见之明谈不上,事后诸葛亮还是挺多的。
其实,说白了AMD就是Intel的颠覆者之一,注意,早期颠覆者会很多,究竟哪个会成功,要求很苛刻,AMD的颠覆能力比起华为来那可是优雅和逊色多了,任正非深谙颠覆其妙,而且颠覆有两种途径,我还没有涉及到第二种新市场/No-Consuming颠覆,颠覆往往二者兼有。

Intel包括Compaq(被HP收购)、APPLE不就是当年的借PC颠覆小型机和大型机(Digital(被Comapq吞并), IBM)之东风上来的吗。千万不要以为Digital和IBM那时候没有采取行动,当时Digital四进四出PC业,都是伤心血泪史:),因为它们的价值体系、资源分配和基本的模式和与颠覆者竞争所需的体制格格不入,很难。即使是对于当年的INTEL,根据Gordon Moore(摩尔---大名鼎鼎,摩尔定律就是此人提出的)的会议,IBM选择8088作为PC机处理器,在INTEL内部只是“一个小小的设计上的胜利”而已,甚至当IBM在PC机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时,Intel自己在下一代286芯片的可能的应用的规划预测中,前50个可能的应用都没有PC。所以说,说道先见,事后看一点不先见:)

[此帖子已被 idavew 在 2007-7-22 22:00:2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8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看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其中我觉得关于创新的描述是:.......公司所有的思虑和规划,都必须导引于向目前正在做的事挑战--不是偶一为之,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挑战....... .。。我们要问的是:这家公司能做什么事,其他公司没办法做的那么好?

颠覆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想了一下,银行业,花旗等百年不倒;能源业,美孚,壳牌等百年不倒;消费类,可口可乐,吉列百年不倒;还有很多偶不大清楚的行业明星也是有多年的历史了。

但看目前的电子类,软件类等等,颠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由此可以想到,是否某些行业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中,很容易出现颠覆,甚至行业本身也会被全部颠覆掉,而某些行业则不然?老巴不碰某类股票,是否有此类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idavew兄怎么好久不见了?

。。。。我还没有涉及到第二种新市场/No-Consuming颠覆,颠覆往往二者兼有。。。。

赶快涉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下兄提的问题代表了广大投资者的困惑,在颠覆层出不穷的很多行业,例如医药、电子、计算机行业等等,变化如此激烈,可谓血流成河。

那么我们都投资变化慢的行业?----这个命题很诱人,但是缺乏颠覆的地方,增长一般来讲极为缓慢。

轮子总是有时慢,有时却是迅速的旋转,但是颠覆从来都不会停止,无处不在。

银行业缺乏颠覆?远不是这样,我对银行不是深度了解,所以专门了解了一下,零售银行和中间业务就是对传统存贷差业务的颠覆,在中国,招行就是一个代表者;还有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创建的格莱珉模式,这种颠覆了银行业长达几百年的法典,它证实:银行业可以不借助抵押品、法律手段、团体担保或连带责任借款给穷人;穷人可以通过借贷提高收入,摆脱赤贫;他们还可以储蓄、投资、用银行贷款建造房屋、送子女上学乃至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建立自己的养老基金。这一模式如星火燎原,在孟加拉乃至全世界得到扩展和复制 ---- 这将是一个很重要的颠覆。

石油能源领域缺乏颠覆?绝对不是,随时会有颠覆者出现,也许已经就在路上。

另外,被颠覆,并不一定要被完全消灭(有被消灭的),将进入一个新的平衡,例如,百货商场和超市,超市的产生,迅速颠覆了百货,从百货商场中夺取了大多数商品的销售控制权,使得百货退守于需要高质量复杂服务的复杂用品的高成本销售,百货商场这种形式依旧存在(但是具体到某个商场,也许就在这场颠覆中消亡了)。

如果你了解了颠覆的原理,颠覆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尤其是大的颠覆,通常就意味着大幅度的、相当长时间的增长,“伟大的公司”的诞生几乎都伴随着颠覆,否则,没有颠覆性突破,凭什么出现大幅度增长?从哲学意义上讲,也应如此,而时势造英雄,也正是这个道理。

另外颠覆模型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是:颠覆几乎都会成功,颠覆者是谁,也许是一伙人,我们希望找到龙头,但都需要投资者的慧眼。

[此帖子已被 idavew 在 2007-7-29 19:13:3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持有“最好的企业”股票吗?

仔细看巴菲特长期持有的美国股票,可以发现,美国最有名的一些企业,如微软、英特尔、沃尔码、通用、辉瑞、莫里斯、IBM、波音、耐克、……等等,都不在老巴的长期持有对象里。这些企业难道不是“伟大”的企业吗?如果巴菲特还长期持有了这些股票,那他的投资业绩不知道要更辉煌到哪里了!

其实,从巴菲特的一些言谈中可以看到,巴菲特只是持有他能理解的一些业务的好公司的股票,而不是去追求“最好”的公司。

作为投资人,不能去要求自己一定要去持有那些跑得最快、涨得最高的股票。只要长期持有自己能理解、放心、且满意的收益率的股票即可“富可敌国”了。

其实,就象林奇说的,只要你一生能真正把握住几只tenbagger股票,足矣了。绝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只“曾经持有”过tenbagger股票,并且总爱用短期(比如一两年)的市值增长来作为衡量的标准,结果总是换来换去,这边赚了,那边亏了,结果到头来发现也就是平庸的业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09:59 , Processed in 0.02917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