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作者曝巴菲特最大担忧:要投掉2500亿美元(ZT) 金发碧眼的爱丽丝?施罗德可算是位典型的美国得州美女,但更让人羡慕的是她不同寻常的经历??和股神巴菲特长达5年、近2000小时的“密切”接触。 正是由于这段经历,我们才得以从她的著作《滚雪球》中全方位透析股神卓越的事业和人生的喜怒哀乐,“可以说我是最了解他的人,我所看到的是非常真实的巴菲特。”她近日接受CBN记者专访时坦言,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已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她说起巴菲特的口气,让人觉得她在说一位很让她骄傲的亲人,一位值得他景仰的长辈。事实上,她所采访过的每一位巴菲特身边的人,在向她描述了他们各自心目中的巴菲特时,彼此形成了很大的差异,而她总结这一切,并提炼出一个属于巴菲特的关键词:专注。 不断学习的巴菲特 1998年,施罗德已经从安永的注册会计师转行成了华尔街非常知名的保险业分析师。当年夏天,她决定开始写一个关于伯克希尔公司的调查研究报告,她战战兢兢地给巴菲特写了一封信,问他是否愿意跟她以及客户见面。很意外,她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而且幸运的是,巴菲特在第二次通话时告诉她,他会给一位分析师提供公司的信息,且只会把机会给一位分析师,而这个人就是施罗德。 据施罗德回忆,巴菲特大概每天早上8点半到办公室,在他的桌上有很多的报纸,他每天要读五种报纸:《华尔街日报》、《纽约日报》、《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还有本地的报纸??《奥马哈太阳报》。办公室有一个电视机,巴菲特会一直看CNBC,但是要把声音关掉。因为他感兴趣的东西就是CNBC怎么谈论他。读了五份报纸以后,还有一大叠公司的年报和季报及股东的报告。另外,他还有一些杂志。他读一些专业杂志,有一些是他拥有公司所在的行业。 “从孩童时代起,巴菲特就读很多专业性的杂志。对于巴菲特来说,他的优势就是,他对每个公司和行业都非常的了解,每一年他都不断地积累、学习,每个大小、规模、种类不同的公司他都会学习。我碰到的巴菲特并不是一个天才,只不过多年来不断地学习,因为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所以成就了非凡的事业。”施罗德眼中的巴菲特是个非常努力的人。 除阅读外,施罗德眼中的“股神”每天的日常工作还包括打电话和交易股票。“他很愿意跟别人进行交流,但是他会把谈话尽可能变得简短,他不让别人控制谈话的时间,总是控制其他人的时间。他的电话号码也只给一些有限的人,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找到他。”施罗德问巴菲特“多大的团队帮你交易股票”,而巴菲特说没有人,他亲自下单交易,他也不用计算机下单,巴菲特买股票的时候就打电话,电话在他的桌边,他会打电话给他的券商或者券商打电话给他,每天两到三次,大概也就是10秒钟。证券公司说我有一只股票,价格如此,你想要吗?巴菲特说好吧,便宜15分就买,电话交谈就结束了。 “他的工作非常简单,读报、回电话,5点半就下班了,如此而已。并没有很多人拜访他,不会有任何会议,偶尔有人来拜访他,但他要的是花时间来思考、读报。这就是成功的重要原因吧。”施罗德这么说。 坚信自己的投资理念 施罗德在研究了大量的资料和历史数据之后,总结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关键就是要坚持长远的价值增长。“当然有时候光景比较好,有时候光景不太好,但归根到底,巴菲特一直在做非常稳健、安全的投资。”但巴菲特这一投资理念在互联网泡沫时候受到了质疑,很多人认为是过时的、老套的。 当时,媒体、报纸还有电视都在嘲笑巴菲特,一直拿巴菲特做反例。施罗德有一次问巴菲特说:“人家对你老是批评、辱骂,你怎么想,你是长了一层抵御外界影响的盔甲吗?”巴菲特回答她:每次看到了这些东西,听到人家的评论,就觉得像是第一次一样,没有任何叠加的影响。 “我跟他交流时发现,他从来没有想过改变他的投资战略和投资理念,他觉得这是铁板钉钉一样的事,他的价值投资理念是不可更改的。巴菲特从来没改变过他坚信的投资理念。尽管每次别人批评他,他都会很难过,“他不是一个刀枪不入的人。”施罗德这样评价巴菲特的投资信念。 希望能够活到104岁以上 “巴菲特的经历,有一部分是我可以学习的,有一部分是不可复制的。他认为在危机情况下,勇气和现金结合在一起是无价的。我觉得这是他最大的一个特点。此外就是不讨论他的情感。我发现他能够非常好地把自己的感情收起来,不管目前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他能够忽视自己的情感。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但是他能够做到。因此他能够非常好地确保‘市场先生’不会影响到他的投资决策。”施罗德眼中的巴菲特确实很特别。2004年他妻子去世的时候,巴菲特非常的艰难,他哭泣、颤抖,沉浸在丧失亲人的痛苦之中。之后施罗德亲眼见证了他是怎么从个人感情中抽身出来,如何利用他的事业作为一个避风港的过程。当时,韩国股市的投资就是他的避风港之一。 事实上,巴菲特也有着自己的担忧。他曾经对施罗德说,他最大的担心是有2500亿美元的现金可以用于投资,他2006年已经76岁了,但他不知道在有生之年可不可以把这2500亿美元投掉,他不知道市场有没有再疯狂的一天。 尽管在外人看来,巴菲特已经非常成功了,但他还是不时找到机会来投资。他对施罗德说他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模拟他曾经共事过的一名女士,她当时活到了104岁,巴菲特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比她活得更长,多出五年。巴菲特希望,即使以后他去世了也会像一个精灵一样来管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