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ICE

[天然气专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9: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液化气价疯涨 半月每吨涨价超过千元

息旺能源网的数据显示,进入8月份,全国液化气市场一改前期疲软走势,仅半月每吨气价约涨一千,涨幅约达30%。一周涨幅最高达500?600元/吨。而北京地区的价格也从原来的每瓶68元上涨到85元左右。

不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破解液化气疯涨的局面,必须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供需矛盾是源头

对此,能源信息网首席执行官韩晓平表示,液化气每吨上涨1000元是在一个正常合理的幅度范围之内,不必太多惊慌。国际市场波动幅度是3倍,而国内波动幅度仅为1倍左右。

但韩晓平也承认,由于现在国内用液化气的主要是郊区县或中小城市的老百姓,这样幅度的价格上涨还是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八月上旬液化气价格连续上涨的是由国内液化气供需紧张造成的。

“上游资源供应量减少的现状迅速凸显,台风直接影响运送液化气的大船推迟到岸,使得码头价猛涨,分摊到大瓶液化气上,成本就上升了9元以上。”招商证券化工行业分析师廖振华告诉记者。

能源信息网首席执行官韩晓平认为,这次国内液化气上涨首先是季节性因素和天气投机因素,基本面的根源则是国际气价上涨的带动作用。

“在供应上,一方面国内炼厂减量,另一方面进口量相对不足,同时再加上台风来袭造成运输吃紧,上游供应量整体明显减少。”息旺能源的分析师说。

根据息旺能源提供的数据,8月液化气进口总量为18.6万吨,较7月份20.8万吨,减少约10.6%。并且从到货时间来看,码头到货多集中在下半月,上半月到货量仅4.5万吨,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8月份上半月供应量的不足。

需求方面,经销商对涨价和减量没有前期准备,液化气的刚性需求导致了各地的疯狂抢购。同时,上游炼厂、码头库存不高,加重了市场的抢购气氛。

涨价有望缓解

息旺能源网分析,8月份预计维持整体涨势,下半月趋势依然以平缓向上为主,下调预期和空间均不大。预计供需紧张的局面将逐步有所缓解。

中国化工网近日各地液化气报价数据显示:从18日起,沈阳、福建、大庆等炼厂的报价大跌,相当一部分炼厂报价都出现了下跌。

下一步可能要触及天然气价格改革

“下一步可能要涉及天然气价格改革。在中国,天然气是政府指导价,相对于石油价格偏低,那么,随着油价涨,市场预期天然气必然涨价。”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说,“液化气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大的涨幅,说明确实有必要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据中石化负责人介绍说,国家规定液化气出厂价格按照90号汽油出厂价的92%确定,但我国天然气价格尚未与国际接轨,国内燃气市场价格承受能力有限,液化气价格实际上并未随着汽油价格的调高而涨上去。即使在近期液化气价格大幅上涨后,以平均每吨4000元的价格计算,仍然比按照这一计价方法确定的价格每吨低近2000元。

据悉,国家发改委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

本报驻京记者胡剑龙

■广东市场

瓶装液化气价不到一月涨逾10%

本报讯(记者/苏稻香)涨涨涨!在国内外油价从底部反弹之际,不知不觉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液化石油气价格也演绎疯狂。“今年7月底以来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广东14.5公斤瓶装液化石油气价格涨到了每瓶80元,涨价10元,涨幅超过10%。”广东省油气商会燃气部部长庄荣金透露。

3个月涨价20%

“气价涨得比什么都快,你看上月我买的瓶装气还不到70元,可是现在买的这瓶就要80元了,还不知道下月又涨多少。”广州冼村的冯姨一说起气价有就有点来气。

液化石油气也有过低价的时候,但是好日子总是不长久。今年5月份,广东的液化气价格约为每瓶65元左右,但6月份以来气价就开始翘头,每月涨个2、3元,人们也不大介意。但7月底以来,气价就一路飙升,从70元左右升至现在已经达到80元,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涨价超过10%,3个多月来涨幅达20%,“这段时间涨得急,显得气价涨得太快。”庄荣金说。

国际气价上涨进口量减少是主因

价格不会无缘无故涨跌,尤其是液化石油气价格早就市场化,涨跌总是反映了供求的变化。

庄荣金透露,7、8月份广东液化气的涨价主要原因在于液化气进口的减少。“6月份广东进口气最高达到35万吨,而7、8月份,广东进口气量只有15万吨,减少了一半以上。”

专家分析,广东气商之所以减少液化气进口很大程度是因为进口液化气价格大涨。7、8月份,进口气价格比5、6月份上涨了100多美元每吨,折合人民币800多元,而国内液化气批发价则上涨了每吨1000元。少进口高价气可规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虽然气商卖气量减少,但由于供不应求导致气价上涨,商家利润并无太大损失,消费者才是气价上涨真正的转嫁对象。

据了解,目前广东液化气每月需求量为40万?50万吨,本地5大炼厂广州石化、茂名石化、湛江东兴炼厂、中海油珠海横琴炼厂、中海油惠州炼厂为广东提供的气源约为10多万吨,其他的靠进口气和国内其他省份炼厂供应。“这次不止是进口气减少了,国内炼厂由于检修等原因也减少了液化气的生产,因此显得供应有些紧张。”

液化气价急涨是否与当前传闻中的天然气涨价有关系,庄荣金表示:“关系不大,因为天然气还是计划控制,液化气价格早已市场化,已自成一体。”

年内气价走势还看国际油价

虽说气价并不与油价直接挂钩,但作为石油的衍生品,气价走势还是受国际油价走势影响。“下半年如果国际油价冲高,气价也必然会涨上去,按照目前的判断,国际油价最高会在80美元以内水平,按此计算,国内气价今年内突破100元每瓶的可能性不大,年底时最多在90元左右。”

“这次气价上涨还有部分原因是台风造成外来气运不进来,下半月计划中将有不少船只靠港,气源紧张将就此告一段落,目前广东气价正在慢慢回落,未来一两月涨跌不会太大。”庄荣金表示。

中石化负责人:

可考虑建立商业储备平抑价格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供需失衡是造成近期液化气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随着价格上涨带动市场补货增加,预计国内液化气价格将在近期回调。

中石化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油价上涨带动进口液化石油气价格大幅走高,出于对国内市场承受力的考虑,进口商纷纷减少进口量。7月底至8月上旬的台风进一步影响液化气进口到岸。进口量锐减直接导致国内液化气市场供应出现不足。

他指出,由于近一段时间液化气价格上涨,拉动供应量上升。随着市场补货量的增加,供应紧张得到缓解,预计短期内液化气价格将有所回调。

中石化负责人认为,国内液化气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可以考虑通过建立商业储备,以平抑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

</DIV>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09-9-21 17:32:4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4: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然气价格上涨过快 发改委:火线降温   

  8月21日讯 进入8月份以来,国内许多城市液化石油气价格大幅上涨,每吨涨幅超过1000元,已在部分地区引发市场波动,甚至受到物价部门的高度关注。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价格上涨带动市场补货增加,预计国内液化气价格将在近期回调。

  根据各地物价部门的信息,海南省三亚市三级市场液化气最高零售价已从8月3日的每瓶79元涨至8月17日的每瓶98元;江苏扬州在不到10天内两次上调瓶装液化气价格;而北京地区的价格也从原来的每瓶68元上涨到每瓶85元。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主管副司长许昆林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近期国内各地液化气价格确实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每吨上涨了1千块钱左右,原因有这样两各方面:一个是进口大幅减少,由于前期进口效益比较低,进口商减少了进口,每个月的进口量由4、5月份的40多万吨减少到目前大概20万吨左右,少了一半。再加上台风的影响,国产量也有所下降,主要是国家调控了成品油价格,地方炼油厂加工成品油的效益下降,所以开工率也减少了1/3,所以国内液化气的供应明显下降,供求有些失衡,所以价格短期内明显上涨。

  许昆林表示,国家对液化气出厂价格有规定的指导价,跟90号汽油有一个比价关系:1:0.92.目前这个价格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指导价格的上限。销售价格主要由地方进行管理,有的地方也实行了定价或者指导价,所以出厂价格虽然每吨涨了1000块钱,但销售价格的涨幅明显低一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认为,供应不足应是造成近期液化气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对此发改委也很关注,许昆林表示发改委前几天发文要求地方加强管理,要他们立即调研采取措施,还召集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研究,要求两大公司要加强生产管理,开足马力生产,增加供应。据发改委了解,两大公司的生产量都逐月有所增加,随着气候条件的允许,这一段价格的回升也有利于尽快,所以近期的进口资源量明显增加,国内供应量增加以后,近两天,液化气的出场价格已经明显回落,据了解,每吨回落在200-400元之间。

  中石化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市场补货量的增加,供应紧张得到缓解,预计短期内液化气价格将有所回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0: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液化气价半月疯涨千余元 各地出现抢购潮

(09,8,18上证报)

进入8月份以来,国内液化气市场一改前期疲软走势,出现连续上涨。记者昨日从业内了解到,在过去半个月内,国内液化气的价格涨幅超过1000元/吨,这已经在部分地区引发市场波动,甚至受到物价部门的高度关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国内供需失衡所致。

  据中国化工网向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昨天,大港油田、青岛炼化、哈尔滨炼厂、大庆石化等报出的液化气价格普遍达到4400-4600元/吨,而在半个月前,这些炼厂的液化气报价还仅为3300-3500元/吨。

  能源信息服务商息旺能源的监控数据同样显示,在8月1日至8月14日的半个月内,全国液化气价格累积涨幅已超千元。其中,仅8月10日至14日不到一周时间内,涨幅就达500-600元/吨。

  这一态势也在向下游蔓延,各地液化气零售价近期纷纷上涨。记者了解到,江苏扬州在8月13日、8月16日连续两次上调瓶装液化气价格,上调后报75元/瓶,较去年同期上涨25%;海口市物价局监测显示,当地液化气平均零售价格上周末已达87元/瓶,与上月均价75.8元相比,出现大幅上涨;福州市物价局则宣布从8月15日起,瓶装液化气零售基准价格由4.39元/千克调整为4.79元/千克,这是自去年8月下旬以来接连六次价格下调之后的首次上调。

  “这种价格疯涨主要是由供需紧张引发的。”息旺能源一位分析师昨天向本报记者表示,在供应方面,国内炼厂减量,而进口量相对不足,双重因素导致液化气整体供应减少,尤其是上周台风来袭造成运输吃紧,上游供应量减少的影响更加明显。

  据他介绍,本月国内炼厂整体开工率不足,加上部分炼厂集中检修,造成液化气产量大减。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炼厂液化气日均商品总量为40000吨左右,但截至8月14日,这一数字仅为35360吨,环比降约11.6%。

  另一方面,8月份的进口气量也有所减少。据船期数据显示,8月进口总量为18.6万吨,较7月减少约10.6%。从到货时间看,码头到货多集中在下半月,上半月到货量仅4.5万吨,在客观上也造成了8月份上半月供应量的不足。

  而在需求方面,由于经销商对本轮推价及减量没有前期准备,液化气的刚性需求导致各地出现抢购潮。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这种连续疯狂推价的现象已引发地方物价局的关注。有液化气从业者向记者反映,近期不断有物价局人士前来询问调研。业内猜测,不排除后期有政府人为因素影响价格的可能。

  不过,就在本月下旬,国内液化气市场将迎来一轮集中到货,且部分炼厂装置有望恢复正常,预计供需紧张的局面将逐步缓解,但供需矛盾短期内不会彻底根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11: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燃气与天然气望价格联动 燃气行业大利好

国务院法制办8月下旬召开了《燃气管理条例》专家讨论会。一个困扰条例修改而又争议颇多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城市燃气价格调整与上游天然气价格调整联动问题,经过了十几轮讨论,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一位参与专家讨论会的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专家说,专家论证会基本对城市燃气与上游天然气价格联动的问题达成了一致。下一步,这个提议将提交有关部委进行会审,如果有关部委都同意,会写入《燃气管理条例》。
  专家讨论会成员,包括了政府部门专家、安全生产领域专家、城市燃气企业代表及能源企业代表等。
  不联动之惑:涨价压力积累
  刚刚帮福州燃气做完资产出让的北京大岳咨询顾问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说,原来下游城市燃气调价总是滞后半年到一年,有的时候下游用气迫于其他因素不能调价,理顺上下游价格联动,对城市燃气行业来说,是大利好。
  随着西气东输二线、陕京三线等天然气管道建设,大部分城市的燃气紧张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但是,另一个更严峻的问题随之摆在城市燃气公司面前:气源涨价问题。
  上述专家表示,西气东输二线等进口气源进来以后,气源价格将在未来2-3年内完成涨价1-1.5元/立方米的提价任务。而对于下游城市燃气企业来说,上游气源价格涨价过快,幅度过大都让下游备感压力。
  最让下游城市燃气公司感到压力的是调价方式。天然气气源价格调整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准后即可以实施,而下游城市燃气调价,则需燃气公司提出涨价申请,经过听证会和地方政府审批。
  "这种程序走下来,快的也要半年,慢的则要2-3年,"金永祥说,以福州燃气为例,该城市燃气每年消费是2亿立方米,如果上游气源每立方米涨价0.4元,下游一年不调价就亏损8000万元。
  "有的时候,地方企业根据政府要求,在上游气源涨价的时候,用气端价格也不能调整,"金永祥说,这种不联动的机制,会造成燃气公司账面亏损。对于66%的城市燃气已经卖给外资或民营资金经营的城市燃气行业来说,这种背负政策性亏损,显然不可持久。
  "最重要的是,积累2-3年的企业亏损,会在一次获得涨价机会时,释放出来,"金永祥说,一般城市燃气涨价时,地方政府在审批涨价申请时,会考虑了以前年度燃气企业为政府背负的政策性亏损。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种积累式的涨价压力,不仅不利于燃气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还会将财务成本、低效率亏损等因素最终转嫁到燃气价格中来。
  此前,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曾给国务院"上书",列举城市燃气价格与上游天然气价格不能联动的弊端。
  一是上游调价不透明,经常是上游天然气调价后,下游供气企业猝不及防,人为造成下游企业亏损;二是上游气源一次性提价幅度太大,尤其是未来2-3年内,上游气源一次性涨价幅度太大的话,下游用户端涨价幅度难一致。
  "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城市燃气不敢得罪地方政府部门,"上述专家说,地方政府经常因为物价等政策性因素,不批准城市燃气调价。
  "政府监管下的联动机制"
  8月20日前后,《燃气管理条例》进行了新一轮专家论证会。
  "目前这个条例已经列入了国务院一档立法计划,"上述专家说,按照目前的立法工作进程,最迟明年2-3月份,最早明年1月份,就会完成《燃气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
  而在这十几轮的讨论会上,对于城市燃气价格是否与上游天然气价格实现联动,始终是一个争论比较多的话题。
  对于"联动",有专家持不同意见。
  持不同意见专家表示,城市燃气价格与水价一样,属于地方政府控制的物价范围,也是政府调控物价的基础。
  "如果将燃气价格脱离地方政府控制,直接与上游天然气价格实现联动,则对下游用气价格会带来较大压力。尤其是很多城市燃气已经实现市场化改革的情况下,目前价格监管仍是政府监管的有效手段。"
  "如果让燃气价格脱离地方政府控制,恐怕会带来较大的涨价压力。"持不同意见的专家担心。
  9月8日,一位专家在搜狐经济学人月度论坛上表示,下游供气商是否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操纵燃气价格?
  "这种价格联动机制是在政府监管下的联动机制,"金永祥对本报记者说,虽然城市燃气有可替代性,但是新的价格联动机制设计,是在政府监管下进行的,不会出现价格脱离政府控制的问题。
  上述燃气协会专家表示,目前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还只是初步意向,没有最终定下来。因此,对于具体的联动机制设计,还需要等《燃气管理条例》出台后再研究制定。
  不过,这位专家也表示,城市燃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问题经过了立法专家委员会十几轮的讨论。价格监管问题也是讨论最为充分的问题,有关专家已经对价格上下游联动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制度安排。
  另外,在燃气价格上下游联动机制获得认可的同时,另一个反向的条款,即燃气安全管理条款,也得到了燃气行业企业的认可。
  在十几次论证会中,燃气安全管理和燃气价格上下游联动始终是专家组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燃气管理条例》被认为自2002年启动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以来,对城市燃气行业进行管理的立法性文件。因此,条例中提出了燃气企业有义务做好城市燃气安全运营和管理工作。
  除了在条例中加入了燃气企业禁止性行为外,还规定了燃气企业停气、歇业、调整等行为的前提性工作。燃气企业如有不能保证城市燃气稳定连续供气的行为,需要向地方政府申报等。
  金永祥等专家还表示,城市燃气行业正面临中石油等能源巨头进入下游的冲击,若要保持平等的竞争地位,在气源企业和下游燃气供气企业之间,必须赋予燃气供气企业更多的博弈条件。(<21世纪经济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然气价格管制必然恶化供需矛盾   

12月15日讯 前不久,中国部分地区天然气出现短缺,武汉、重庆、西安、南京、杭州等地相继出现供应紧张状况。国家发改委11月25日下发关于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的紧急通知。

  近几年,天然气需求爆发式增长,2000年和2008年间年均增长率超过15%,使得中国的天然气供给一直很紧张,

  供需的矛盾迟早要出现。虽然寒潮和冰雪是此次气荒的直接诱因,但是,长期以来对天然气的投资相对较少,没有形成一个有效透明的价格机制,行业格局不合理而缺乏有效竞争等等,是造成气荒的更深层次原因。而这些深层原因中,天然气价格机制是关键,希望这次短缺可以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步伐。

  如果价格不能随着市场供需而发生变化,将恶化供需矛盾。

  中国的天然气至今总体上是政府定价,价格水平一直以来都比较低,这种管制的天然气价格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价格管制常常是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动力源。中国天然气需求高速增长,而受到管制的天然气价格一般都偏低,这种人为的低价政策会导致天然气过度消费,从而对天然气供给产生进一步压力,不断积累价格上涨的压力。当这种被抑制的涨价压力通过价格改革释放出来时,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涨,最近出现的“气荒”现象就是价格管制导致的天然气供需矛盾的直接体现。

  第二,无目标和大幅度补贴不可持续。如果政府要维持低水平的天然气价格,就要被迫支出大量的财政补贴,这种做法虽然维持了中国天然气价格的稳定,在某个特殊的时期有短期的好处,但是,也付出代价。中长期而言,为天然气价格稳定付出的代价却不止是财政补贴,低价天然气放大需求,加剧供求矛盾,成为今后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动因。此外,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措施的深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减排要求改造设备,更多地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再加上近期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而我国的天然气与原油比价偏低(据近年平均测算,国际市场上天然气与原油的比价一般维持在0.6∶1,而在中国,换算后这个比值介于0.24∶1至0.4∶1之间),企业必然转向价格相对低廉的天然气,这两种因素的影响结果就是天然气需求增长很快,如果供应方没有太多动力,缺乏供应的积极性,短缺就一定出现。

  解决天然气短缺,短期可以通过增加供给,但是,天然气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革价格机制。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在增加供给方面,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从短期和长期,国内外多个环节着手,多管齐下有效增加天然气供给。对于解决短缺,天然气储备机制固然重要,但缺乏足够的气源是无米之炊,因此,必须加快拓展新的气源,在国内气源有限的情况下扩大进口,以保证气源充足。在天然气定价方面,天然气价格与同类能源价格相比偏低,价格机制不顺是导致气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必要尽快理顺价格机制,并相应进行体制改革,引入竞争,否则,气荒将不断上演。因此,改革天然气价格的形成机制,提高能源价格的市场化程度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探讨已久,但没有实质上的进展。尽快进行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除了上述的迫切性,目前应该还有一些有利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决定经济的主导和基础,但是,由于转型经济的种种问题,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相对缓慢,改革常常需要时机配合,而时机又常常难以确定。相对比近年来持续走高的能源价格,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这为中国理顺相对价格关系提供了一个好的机遇,提供了一定的价格空间。

  可以预见,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不会一步到位,改革后的价格机制仍将是政府定价。只要是政府定价,就必然存在补贴和交叉补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补贴问题,不是补贴的合理性问题,常常是补贴过多和补贴方式不当,主要采用压低能源价格的消费者补贴,而且补贴通常是不透明和无目标。无目标的天然气价格补贴降低了天然气的终端价格,导致比没有补贴时更多的消费和更大的污染排放,而不透明常常是受补贴的人对补贴理所当然。中国现阶段天然气补贴有其合理性,但是补贴方式需要改革,必须设计透明的、直接针对贫困人群的补贴。

  通过价格机制来激发企业的减排动力是最好的节能减排方法。而且,在国际石油价格较之前有所回落的时候选择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这样改革的成本相对较低,改革通过的阻力也相对较小。政府应该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果断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同时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和设计合理补贴,保证能源改革的不断深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21: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石化将川气东送天然气出厂价上调10%

有国内媒体昨日报道称,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迟迟未能推出,但实际已经从天然气供气源头开始向终端价格的上涨施压,全国新一轮天然气价格上涨已经不可避免。据记者了解,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周在天然气公司系统内下发文件,川气东送天然气出厂价格以基准价格上浮10%执行。

  成本走高川气涨价

  斥资627亿元建设的四川普光至上海天然气管道一期在今年5月份完工。今年7月份,四川省政府表示,中石化四川普光天然气田的天然气出厂价定为每立方米人民币1.28元。这次上浮10%,出厂价已经达到1.408元/立方米。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次是明显大幅提高了“出厂价”,比西气东输一线的0.7元/立方米的平均价格高出70%以上。

  与此同时,四川省政府已经公布,川气东送全线的管道平均运输价格暂定为0.55元/立方米,到四川、重庆、湖北、江苏、浙江和上海的管输价格为每立方米0.06元、0.16元、0.32元、0.76元、0.81元和0.84元。

  中石化相关人士之前表示,川气之所以大涨,是因为工程建设成本较高。尽管在开采成本上,川气和西气区别不大,但增加了脱硫装置,成本有所增加。在管道成本上,两者相当。

  川气东送各城市端口价格由出厂价格和管输价格两部分组成。按1.408元/立方米的出厂价,川气东送到上海的成本已经达到2.248元/立方米。而目前上海民用天然气价格为2.5元/立方米??上海市天然气价格上涨已不可避免。

  各环节利润水平不透明

  上海市现行的2.5元/立方米的天然气价格,其中还包含城市天然气管网公司的运营成本和适当利润。

  据记者了解,目前经营天然气管网业务属于公共事业,利润率并不高。目前,天然气产业链中包括出厂成本、管道运输成本、城市输送成本和各环节的利润率水平尚不透明。但每年呼吁的天然气涨价的理由都只有一个,即“成本上涨驱动”。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以成本驱动价格改革并推动能源节约是正确的,但目前多元的成本结构及成本构成不透明,对天然气价改增加了很多无形的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0: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然气规模发展谨防下游盲动

11月中下旬全国大范围遭受罕见寒潮侵袭,导致天然气用气高峰提前来临。尽管近期气温有所回升,“气荒”的局面有所缓解,但天然气资源短缺和保障供应问题,却依然成为萦绕在业内挥之不去的阴影。寻找破解之策已经十分迫切地摆在全社会的面前。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一致认为,要避免天然气短缺现象再度大面积发生,需对症下药,加强下游市场的有序开发是关键。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本世纪以来,在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时期。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是2000年的3倍多,与当年国内产量相比,供应缺口近50亿立方米,我国已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今年1~10月,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加10.6%,达728.6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气产量69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天然气进口量6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3%。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认为,供需失衡是导致今冬南方部分地区天然气短缺现象的根源。而造成供需失衡的根源,不是供应不足,而是下游市场需求迅速放大。有数据显示: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增幅在50%以上;南方大部分用上天然气的地区,近一两年内消费量呈几何级增长态势。

据中石油集团公司政治部新闻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对今年入冬以来南方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形势,中石油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全力以赴保障供应。为保障华北天然气供应,中石油紧急动用储气库,每天采气近2000万立方米,目前已超量开采超过1.5亿立方米。同时,长庆油田不惜“放产”生产;塔里木气田开足马力,达到产能极限;西南油气田加紧新井投产步伐,面对双重压力,一面力保川渝,一面救急“两湖”;青海涩北气田日供气达历史最高水平。管道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西气东输、陕京管道、涩宁兰管道等几条骨干天然气管网均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

下游需求旺盛,对供应方来说是件好事。然而,专家认为,天然气不同于其他商品,正如国内天然气市场专家杨建红所说,短期内不能放量供应。这次天然气紧张的事实充分证明,在下游短缺的情况下,上游即使开足马力,增产是相当有限的。管道运输能力短期内更是不可能无限放大,挖潜空间有限。同时,由于储备能力还不够完善,以及建设周期长,即使储备库提前超量采气,短期内也难以弥补突然放大的缺口。

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例为3.6%左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0,消费的主要领域是工业部门,其次是生活和交通运输。据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仍将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全国消费量将突破1400亿立方米。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 曾兴球 教授认为,要避免频频出现的“气荒”,在加快供气能力建设的同时,抑制下游市场过快的消费扩张冲动是关键。

曾兴球强调,天然气产业最重要的是上下游协调发展,下游没市场上游就发展不起来,下游无序发展则会引起上游“气梗阻”。

专家分析,目前,我国天然气下游市场开发,恰恰没有遵循有序开发的发展思路。我国天然气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天然气产业链的历史比较短,近年来在地方政府推动下,天然气下游市场需求短期内膨胀,是造成今年市场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例如华北地区一个中等城市天然气经营主体多达六七家,供气管道也达到四五条。缺乏监管条件下的过度竞争,必然导致燃气企业过度开发甚至无序开发,一些客户盲目开发大工业用户,还有一些企业打着民用的幌子开发工业用户。

曾兴球提醒说,如果不有效抑制下游市场需求被迅速放大的势头,今后三五年天然气短缺现象还可能会发生。而要避免天然气短缺现象再次大面积发生,需对症下药,加强下游市场的有序开发是关键,而这需要政府和上下游天然气企业通力合作去破解,既有短期方略,更需要制定长期的天然气发展规划。

为此,业内专家建议,建立起一套及时调整供求关系的机制,核心是有序发展下游市场,避免下游燃气企业多头开发和过度竞争。同时,我国应借鉴其他天然气大国的成功经验,重点加强下游用户的规范化管理,即可将用户资源分成优先开发、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种基本类型,严格按照四种类型管理下游市场开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09: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然气价大涨已成定局  

  10月13日讯 记者日前从国家有关部门获悉,备受社会关注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即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出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在所难免。

  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就召集三大石油公司、各省物价局、下游燃气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在成都召开会议,讨论并形成了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初步定价方案,随后又召开了数次闭门会议,并于5月下旬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关于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原则性报告。在原则性报告获得国务院批复后,国家发改委又多次召开会议,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天然气定价方案并于前不久上报国务院。

  国家有关部门表示,今年底,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将通过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抵达西段各用户;2012年,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将广泛用于长三角、珠三角广大用户,年输气总量达300亿立方米。而该天然气到达中国口岸的成本已经高达2元/立方米,比经西气东输一线到达上海的天然气门站价还要高出0.6元/立方米。如果不能尽快对现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改革,随着进口天然气量的增加,进口气与国产气的巨大价格差距将导致国内天然气销售市场混乱。

  据多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最初的定价方案拟参照川气东输定价方案,对工业、化肥和民用天然气实行统一定价。即将工业及化肥用气价格统一上调至2元/立方米以上。但有关部门经实地调研,并听取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的意见后,最终决定分步提高现行天然气价格。其中,化肥及工业用气价格本次上调幅度暂定为0.3~0.6元/立方米。

  据了解,除民用外,化工生产是天然气第二大用户。其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产能约占我国甲醇总产能的40%,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约占我国合成氨总产能的24%。目前,国内合成氨装置吨氨平均消耗1000立方米天然气,吨甲醇平均消耗1100立方米天然气。业内人士认为,在化肥与醇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天然气价改方案一旦实施,气头化工企业将面临生死大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14: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将实行天然气加权定价 推进“混合定价”

  10月26日消息 从2010年起,中国可能对进口、国产天然气进行加权平均,从而推进“混合定价”机制。
  中石油集团内部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财经》:“明年将提高天然气城市门站价格,相应的出厂价也会提高。中国有色网。”
  但他说:“(天然气价格)涨幅不会太大,因为明年输入中国的中亚天然气比较少。中国有色网。”
  这名人士称,中国将开始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从土库曼斯坦输入天然气,预计明年通过该管道输入中国的天然气约有40亿-50亿立方米,输气量占比尚小。中国有色网。该管道的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300亿立方米。中国有色网。
  《财经》3月时曾报导称,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到达中国边境价格每立方米就已超过2元,而国内西气东输的平均气价为每立方米0.79元。中国有色网。
  分析人士不愿预测具体的价格涨幅,但认为最多与2007年11月的涨价相仿,当时涨幅接近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09: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然气价改不与原油挂钩 或保留分档定价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接近本次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人士处获悉,提交国务院的天然气价改方案有好几种,其中呼声较高的方案是提高化肥和工业用气的价格,但仍保留分档定价,该定价公式可能不与原油挂钩。“考虑到化肥价格对农业的影响,天然气价格改革很难一步到位。在成本提高后,天然气化工产品的销售价格将提高。”该人士说。

  不与原油挂钩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人士对记者表示,根据以往的惯例,上报国务院的价格改革方案不会只有一种,既有相对激进的方案,一步到位地实现与国际接轨;有相对保守方案,即维持现有的定价方式、只做微调;也有折中方案,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

  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应综合考虑国内替代能源的价格以及国际相关产品的价格。“天然气定价不应与原油挂钩,以避免大幅波动。”该人士说。相关挂钩的产品可能还是煤炭、燃料油、液化石油气(LPG)等产品。由于近年LPG、燃料油的进口量较大,所以间接上实现与国际价格的联动。

  “天然气化工的替代是煤化工,而现在煤炭价格也在上涨,因此相对来说天然气的市场价格肯定会上涨,具体幅度还要等国务院拍板。”

  “我认为全国的天然气价格应该趋于一致,各个气源价格可以有差别,但差别不能太大,不然会产生'价格漏洞’。”该石化协会人士说,“天然气价格改革应该把价格拉平,实现同质同价。即使是像川气东送一样已经定了价的气源,也可能根据价改方案产生变化。”

  分析人士指出,天然气价格上涨之后,还需依靠资源税等税种作为调节杠杆,来弥补管道建设成本、对下游农业进行补贴。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做法是一个先例。“不过资源税的出台不会与天然气价格改革同步,还得一步步来。”

  对气头化肥“妥协”

  “气头产业的下游主要是农业,考虑到国内大批化肥企业的生存问题,我们希望价格少提一些。”该人士说。可能采用的方案仍将保留化肥和工业用气的分档定价,而在此之前,取消分档定价一直是天然气价格改革最大的呼声之一。

  今年6月21日,国家发改委对川气东送天然气定价,出厂基准价格定为每立方米1.28元(含增值税),具体出厂价格由供需双方在上下10%的浮动范围内协商确定,最终确定的价格为1.408元,上浮10%。而川气东送全线管道平均运输价格暂定每立方米0.55元(含营业税)。

  这曾被视为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风向标。在取消了对化肥的分档定价后,记者从中石化获悉,川气东送的下游几乎不再有化肥用户。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是政策的导向,但国内庞大的存量产能迫使政策不得不“妥协”。天然气化工的主要聚集地区在四川,这里正是国内天然气的主产区,天然气化工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四川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则明确将天然气化工作为主要规划,并计划投入约825亿元发展相关产业链,实施项目137个,建设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2-5 03:07 , Processed in 0.02373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