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投资杂感(更新:投资杂感59:投资中的理性和耐性——兼谈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 11: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的长期持有是建立在其强大的选股能力上的,没有这个能力怎么办?巴菲特给的建议是长期定投指数基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5: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牢靠的客户关系的业务--就是为社会必需的有竞争壁垒的业务,我能提供别人并能提供。

低边际成本的业务--就是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是体现在有形的物质上,而主要体现为无形价值,同时

又能批量生产的业务。如专利药品、信息服务、软件等。

收益随资本规模、时间递减--原因是市场竞争和任何业务的最后规模都是有限的。而只有极少数业

务是有竞争壁垒且经成长成熟后仍能以一定速度长期增长。

以上是我的一点读后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6: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业务具牢靠的客户关系"与“业务具有竞争壁垒”,"恒久的业务需求"与“业务有很大的需求空间”某种程度上是等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20: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阅读 帕特.多尔西的《巴菲特的护城河》,台湾版的好像叫《误判的护城河》。里面有很多生动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0: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zdmzdm 发表于 2010-3-21 19:49:58 :
很巧,最近也在思考边际效益的问题。我觉得要使企业破除“递减”的铁律,关键在于三点:1市场需求要不断增长;2市场供给要相对有限;3产品只需要原样复制。第1点容易理解,但市场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对一个商品的需求增长并不容易。第2点是指垄断或品牌造成的商品供给只局限于少数几家或一家企业承担。第3点很重要,如果市场需求的增长是需要产品不断升级换代,那么第2点就很难成立,企业也会被不断的投入而拖垮。我们可以看一下茅台,它基本上符合以上的三点。

个人认为“边际效应递减”可能更取决于2点:

1,企业拥有一些结构性优势的竞争壁垒。只有这样,他才有随着时间越做越强的可能,也才不需要为了扩大市场中应付竞争对手的恶性挑战而加大自身的额外的财务负担。

2,行业特性提供了产生这方面能力的土壤。一个胖子无论如何努力可能也成为不了芭蕾舞演员的,有些行业天生就是胖子,有些行业天生就四肢修长,这个是没办法的。前者如电力企业,后者如软件企业等等。

换句话说,先天的因素大于后天的因素,先天决定这个机会只会出现在特定领域,后天决定这个领域里的“谁”摘得王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8 12: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是否能融合,我也考虑了很久.同样,我去年也是在$8以下大量买入如家(净资产已经$7了,低价格买成长股,我计算其价值在28-43之间),想着做波段,到$11就卖,结果75%的持仓都低价抛了.我反思的结果是:当价格远远低于价值时,应该持股不动,不能做波段,否则因小失大.当价格接近价值范围时,可以适当做波段.

我理解的趋势投资和波段不一样,趋势应该是一个大的经济周期,一般5-7年.主要取决于货币财政政策,经济基础等等宏观经济的发展,有点像美林的<投资时钟>报告类似,因为股市等金融市场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运行的,而实体经济的运行有明显的周期性,因此,金融市场也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趋势投资就是抓住宏观经济的大周期决定投资组合中的股票\债券\商品等的资产组合.一般的,经济处于低潮时也就是股灾时是买入股票的最好时间,其特征是通货紧缩放松货币政策等,而这时往往是股票最有价值之时,随着经济的复苏发展,最后到过热,就是卖出股票的最佳时间,其特征是通货膨胀货币收紧,而股票这时大多数是价格高于价值.所以从大的宏观趋势来说,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这方面,索罗斯和德国的科斯托兰尼是大成功者.

[此帖子已被 散人 在 2010-4-8 12:22:0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 20: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长江电力符合要求:

"业务具牢靠的客户关系"??水电基本上是包销的,根本不用考虑销售的问题;

"低边际成本"??水电投资,在于机组,机组20年折旧,过了基本上就是零成本,因为水资源不用付费;

"恒久的业务需求"?? 电力能不需要么?呵呵

强竞争壁垒”??长江电力的水资源优势,无人能敌,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长江电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22: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也谈点自己的理解。

微软的业务,的确是“低边际成本”??随客户增加,其固定成本增加很少;“强竞争壁垒"??这个不用说;"牢靠的客户关系”??是的,客户只要用了其“视窗”,几乎没法再更换别的操作系统;但是,是否是“恒久的业务”呢?未必。巴菲特正是看不准其“十年”后的行业情况而不敢投资微软,如今,巴菲特的担心在逐渐有了点端倪??微软的windows及相关业务在受到Google等的强大替代性挑战!这就是技术类股的固有缺陷。

所以,微软在十年前太牛了、太理想了(一般的投资人几乎找不到其缺陷在哪里,因为那时很少有人怀疑其前景,而巴菲特作为软件的“外行”,却能看出其可能的缺陷。呵呵,体会一下什么叫“伟大投资家”的眼光吧)。如今,很难说!

至于长江电力,首先,其业务不能说是“低边际成本”,它要增加发电量,只能再高投入资本来建机组,固定成本大幅增加,甚至这种增加已超过了其收入的增加。不信请比较一下04年时4台机组的发电量与如今26台机组的发电量,与其固定资本的增加速度,哪个大就知道了。长江电力的其他缺陷这里就不说了。

所以,这家公司并不是个理想的投资标的,除非其股价足够得低。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10-5-1 23:02:4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10: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owen.zhao 发表于 2010-5-12 11:14:40 :

……

提出一个观点探讨一下:一个人只要他犯过致命性的投资大错,我很难相信他以后能“变”成一个好的投资人。这个观点也是第一次听说,与“失败乃成功之母”有较大差异。我的理解是:有些投资人注定有投资失败的基因,价值投资并不是取得投资成功的保障,还有些不被了解的因素。我甚至认为曾学过技术、在卷商、国家证券机构工作过的人也难取得大的成就。


这是我个人的体会。也许是生活阅历不广,我观察到的我做投资的朋友中凡是比较成功的,不管是哪种风格,基本都有一个特征:小错常有,但无大错。“失败是成功之母”没错,但个人体会,有过一次致命式的大错,后面还有另外的大错。大错往往不是投资技术和勤奋与否的问题,而是由其本身的人性所致。因此我理解投资能力中有一个点是通过学习很难达到的,就是一个人个性,不能是那种过于变化无常、好走极端的。一个人再反思学习,他也解决不了他人性中的问题。所以,当我看到媒体报道某位明星人物说:我专门招聘那种几乎破产了的投资人,……我很不认同。我自己欣赏的成功的投资人,不管是否直接认识,起码他们都是我很喜欢和欣赏的人,他们的语言、文字等让我着迷。如果不做投资,仅做朋友,也是一桩人生幸事。

点评

大错,常常意味着某点认知上的大的漏洞,甚至人性上的自己不知别人也不见得很清楚(但是多数情况下还是有迹可循的)不够健全。??当然,如果运气好的话,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暴露。  发表于 2015-5-29 11:18
大错,常常意味着某点认知上的大的漏洞,甚至人性上的自己不知别人也不见得很清楚(但是多数情况下还是有迹可循的)不够健全。??当然,如果运气好的话,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暴露。  发表于 2015-5-29 1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3 2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福尔莫斯 发表于 2010-5-13 10:50:51 :

这是我个人的体会。也许是生活阅历不广,我观察到的我做投资的朋友中凡是比较成功的,不管是哪种风格,基本都有一个特征:小错常有,但无大错。“失败是成功之母”没错,但个人体会,有过一次致命式的大错,后面还有另外的大错。大错往往不是投资技术和勤奋与否的问题,而是由其本身的人性所致。因此我理解投资能力中有一个点是通过学习很难达到的,就是一个人个性,不能是那种过于变化无常、好走极端的。一个人再反思学习,他也解决不了他人性中的问题。所以,当我看到媒体报道某位明星人物说:我专门招聘那种几乎破产了的投资人,……我很不认同。我自己欣赏的成功的投资人,不管是否直接认识,起码他们都是我很喜欢和欣赏的人,他们的语言、文字等让我着迷。如果不做投资,仅做朋友,也是一桩人生幸事。


人性的这东西是最难改变的,不然怎么会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说,很欣赏福探兄对投资的理解,股市如人生,受教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05:36 , Processed in 0.0285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