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天士力(600535)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怎么停牌了?没见公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请个朋友资深会计师(普华永道)看过600535的05年报,他就说母公司透明度不够,如果有事就出在母公司身上,希望这次质疑能对提高母公司的透明度方面有所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近来揭露上市公司“造假”已成为时髦。应该说,质疑本身是应得到鼓励的。任何人都有权利去分析、怀疑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不过,分析者本身应具备起码的分析基础和水平。否则,质疑本身就失去了意义。

比如,如果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加加减减而不结合经营实效就能出结论,那么我觉得这种“质疑”本身就缺乏起码的分析意义。象上面那位“律师”,我就想问,向你那样的“分析”,那报表不就做不平了吗?分析公司财务报表是否失真,有这样的分析吗?我怀疑其“注册会计师”是考来的还是具备真正水平的。

一般来说,财务数据失真有两种:

1。利用会计准则,主观预估失真。即对于收入、费用、资产等进行会计估计时在形式上符合会计准则情况下的主观偏向。但这种偏向即使后来证明失当,也不能说“造假”,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只能说其管理层的诚信或者动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分析需要对其会计政策和动机、财务数据的异常变动等结合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2。伪造会计凭证。这要承担刑事责任,是真正的造假。象当年的蓝田、银广夏、东方电子等。对之的识别分析要与其竞争策略对比分析才能得出,而绝对不可能仅通过报表的数字本身能分析出来。

所以,无论哪种情况,就会计数据本身做文章,是没有任何质疑的意义的。就向上面这位“律师”的“质疑”,我认为在方法上没有任何意义。近年来,有不少所谓的揭露上市公司造假的文章在各种媒体上出现,如近期的“申草事件”,去年对中集的“造假”质疑,我认为这些分析者缺乏起码的公司分析基本功。令人不解的是,这些人都自称为“专业人士”,比如挂着所谓“国家会计学院”等招牌。我真怀疑,这些人是否经历过严格的公司分析基础训练?学过相关的课程呢?是我们国家教育系统中现行的企业分析课程失当,还是这些分析者本身基本素质的个别想象呢?

我们的市场非常需要对上市公司的深入分析,尤其是对于其报表数据是否失真的分析??会计分析。但既然是在公开媒体上刊登的,那就应具备专业性。质疑错不要紧,但是质疑者本身就具有专业水准,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天士力的财务数据是否失真?这需要认真分析,但肯定要结合其经营策略和经营绩效来评估。否则,只能是极其业余的和主观的肤浅炒作。

一点感观。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6-8-3 10:54:3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大师啊,别急着反驳嘛,兄弟们都等着安全边际的扩大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kissingafool: 我反驳的不是他质疑的行为和结论,而是他的方法。实在不理解怎么有这么多这种水平的“专业人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刘董秘称:明天发澄清公告,公司报表没问题,明天复牌。 [此帖子已被 日月小龙 在 2006-8-3 11:08:4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国内很多人(主要是一些自认为是“财务专家”的),在分析公司的时候,一种倾向就是就财务数据而财务数据。他们有的甚至说,“围绕财务数据作文章,……也不失一种好方法。”

MBA教育在中国基本上是“泊来品”,国内做财务研究的人士未必真正接受了。一些人自认为是学会计或财务的,就认为自己是“财务分析专家”或企业分析专家了。实际上,他们存在极大的误区。
我曾注意到我国财会计专业的企业分析课程设计及普遍的人员构成。他们基本上是围绕如何做会计的,谈不上是在做企业分析。
实际上,从哈佛等国际上的著名企业分析的MBA教材来看,它们与我国的这些“财务分析”家们的最大区别就是将会计数据与企业的经营策略、经营绩效必须紧密联系起来。否则,根本不叫任何意义的“财务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实际上分三个步骤:
1。企业经营策略分析。为下面的公司绩效分析打下一个框架;
1。会计分析。结合企业经营策略的分析,考察企业会计数据的失真程度(具体方法见上);
2。财务比率和现金流分析。在经营策略和会计分析的基础上,考察相关的财务数据,并印证和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经营策略和优劣势。
并且一再强调,上述三个步骤并不可分,要相互关联的进行。
而国内的那些“财务专家”们呢?
他们喜好就财务数据而财务数据。例如,去年某人对中集的所谓“质疑”,在连中集的经营策略还未搞明白的情况下,就对这个数据怀疑那个数据怀疑,居然提出“如此低的毛利率下成为中国第一绩优股”这样业余的质问;中证报上每年的上市公司业绩排序,拉个“清华大学企业分析中心”的牌子或者“中诚信评估公司”的招牌,设计一套“精心研究”的财务指标打分办法,结果是每年排名前十名的企业不到3年就成为问题公司或严重下滑的垃圾公司(各位还有印象吗?);当年的中证亚商50强,东方电子可以连续3年名列第一,也是这种方法的“杰作”。……
现在,还有人说,“就会计数据做文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对此,我不想再多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福探,坚定持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了会计数字上的不匹配,可能是会计差错造成的,也可能是会计舞弊造成的。在没有其他证据印证前,就一条线地往作假的方向上作判断,仅仅是从审计的角度出发,那也是极其武断的,更谈不上严谨的态度了。再看看我们这位质疑者的“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的双头衔,不禁让人怀疑他在财务方面有多深的造诣了,那是两个太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专业啊。即使是权威的注册会计师,仅给他看一份中报,要他马上据此作出是否作假的判断,没有经过对企业、产品、销售模式、帐务设置等等的了解,立马就肯定说是假账,那他是自毁长城呢!

还是福探说的对,我们有太多的所谓专家了,水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确实是不对的,不管这么说总有问题

假账在中国还真是普遍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7 08:46 , Processed in 0.02191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