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近来揭露上市公司“造假”已成为时髦。应该说,质疑本身是应得到鼓励的。任何人都有权利去分析、怀疑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不过,分析者本身应具备起码的分析基础和水平。否则,质疑本身就失去了意义。 比如,如果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加加减减而不结合经营实效就能出结论,那么我觉得这种“质疑”本身就缺乏起码的分析意义。象上面那位“律师”,我就想问,向你那样的“分析”,那报表不就做不平了吗?分析公司财务报表是否失真,有这样的分析吗?我怀疑其“注册会计师”是考来的还是具备真正水平的。 一般来说,财务数据失真有两种: 1。利用会计准则,主观预估失真。即对于收入、费用、资产等进行会计估计时在形式上符合会计准则情况下的主观偏向。但这种偏向即使后来证明失当,也不能说“造假”,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只能说其管理层的诚信或者动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分析需要对其会计政策和动机、财务数据的异常变动等结合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2。伪造会计凭证。这要承担刑事责任,是真正的造假。象当年的蓝田、银广夏、东方电子等。对之的识别分析要与其竞争策略对比分析才能得出,而绝对不可能仅通过报表的数字本身能分析出来。 所以,无论哪种情况,就会计数据本身做文章,是没有任何质疑的意义的。就向上面这位“律师”的“质疑”,我认为在方法上没有任何意义。近年来,有不少所谓的揭露上市公司造假的文章在各种媒体上出现,如近期的“申草事件”,去年对中集的“造假”质疑,我认为这些分析者缺乏起码的公司分析基本功。令人不解的是,这些人都自称为“专业人士”,比如挂着所谓“国家会计学院”等招牌。我真怀疑,这些人是否经历过严格的公司分析基础训练?学过相关的课程呢?是我们国家教育系统中现行的企业分析课程失当,还是这些分析者本身基本素质的个别想象呢? 我们的市场非常需要对上市公司的深入分析,尤其是对于其报表数据是否失真的分析??会计分析。但既然是在公开媒体上刊登的,那就应具备专业性。质疑错不要紧,但是质疑者本身就具有专业水准,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天士力的财务数据是否失真?这需要认真分析,但肯定要结合其经营策略和经营绩效来评估。否则,只能是极其业余的和主观的肤浅炒作。 一点感观。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6-8-3 10:54:3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