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法规升级快 外资获益超常规
<DIV id=ConLfCon><DIV id=zoom> “节能环保大形势对整个行业非常好,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每个新的标准推出以后,往往是外资企业先赚一把,我看到最高兴的是外国公司。” “目前国家在环保、节能方面法规推出的速度过快,反而让国外大公司获益。”近日,在福田汽车公司举行的中国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北汽控股总经理董扬和清华汽车系主任、环保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做出如此表述。 在这个研讨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一行参观了福田的工厂,而作为北汽福田的控股公司北汽控股总经理董扬则趁此机会向万钢表达了上述观点,科技部对于汽车环保、节能相应法规具体标准和参数的制定起着重要作用。 “节能环保大形势非常好,但是每个新的标准推出以后,往往是外资企业先赚一把,最高兴的是外国公司。比方说我们要推出国Ⅲ标准,博世最高兴,搞节能,我们的效率要提高,要节油,现在德国大众马上要引进新的动力总成战略,马上引入新的节油的发动机,如TSA加PC机。”欧阳明高希望政府与学界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而在此之前,由于政府大力推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导致55家生产企业、444个车型被迫停产;由于北京强制执行国Ⅲ标准,一大批车型被迫退出北京市场,其中大部分是自主品牌车型;而在汽车品牌管理和流通领域,《汽车品牌管理办法》的实施也朝着有利于国外汽车品牌控制国内的渠道的方向发展等。 自主品牌能否适应超前法规 “开发新的环保节能的汽车产品以及发布配套法规是我国汽车未来的大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环保节能的最先进、最苛刻法规都第一时间在中国实现,我想董扬和欧阳明高的意思在于,中国要推出这样的法规,但要考虑中国的实际,尤其是在帮助提升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技术和排放水平上有所斟酌,因此,类似法规出台需要考虑相应的时机和节点,考虑中国目前整体的汽车发展水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如此分析。 就像8月21日结束的北京市机动车分单双号行驶以测试大气环境标准一样,随着奥运的临近,一切与奥运节能相关的环保工作立刻被提升到政府运作的层面,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被审议通过出台,而北京则成为第一批法规最严格的试验场,如国III标准首先在北京等大城市推出,一些还没有达到这一排放标准的汽车则无法再销售,因为尾气检测不过关,无法拿到北京牌照。 自主品牌看似光鲜的背后 今年以来,自主品牌轿车在市场上的表现十分抢眼。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1至7月,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745798辆,占到轿车销售总量的28%,市场占有率已经高于日系、德系、美系等外资品牌轿车。欧阳明高介绍说:“自主品牌轿车按国别统计我们是排第一,82%,德系25%。”这一优势同时也能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上得到印证,如第145批中,共有18款新轿车获得市场准入许可,其中自主品牌企业推出了其中的14款,在新车公告数量上,自主品牌新车首次明显超越合资品牌。 但在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现象背后,自主品牌实际付出更多于外资品牌,比如前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发布,导致55家生产企业、444个车型被迫停产,其中大部分为自主品牌车型。 “国产新品推出快,淘汰也快,随着更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的推出,自主品牌面临的挑战更大。而外资或者合资品牌所受到的冲击则很小,它们在本国排放标准要先进我们好几代,而我们的标准又大多参照欧美排放标准,因此,最终的结果是,国产品牌拼命赶超,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达标,但当新标准到来,一切归零。外资品牌则‘拼命’等待,新标准不出,它们只需按照‘落后’的标准生产即可。”那位专家解释道。 世界没有中国汽车尴尬吗? 不久前,一位美国记者发表了一篇轰动世界的文章《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讲述了一个美国家庭因为拒绝使用中国商品,而经历的种种不适。令人尴尬的是,在文章中提到的中国商品中??10美元一双的童鞋、圣诞树上的彩灯、洋娃娃玩具、搅拌器甚至捕鼠器等等??难觅中国名牌,而这些对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而言,显然还搭不上关系,中国汽车离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还太远。 实际上在中国本土,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仍旧面临着艰难挣扎的局面。除了本身的低水平之外,以及本文所涉及的环保节能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在品牌、流通、金融信贷等各方面都受到来自于国外标准的制约。例如,中国的汽车金融信贷则更多地学习了福特通用的经验,在中国混合动力方面法规的制定上,丰田公司则不遗余力地发挥着作用,即使普锐斯7个月只卖了500多台,丰田也在所不惜。“自主品牌在参与法规制定方面,不如国外企业有经验,也导致了一些法规出台时,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内,起到了保护国外企业的作用。”欧阳明高说这番话时感觉有些遗憾。 “我希望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自主研发,我希望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万部长提到可以建设公共平台,给企业解决一些基本的但又是企业一时做不到的研发问题,确实政府大有可为,我们作为企业也在期待着。”董扬最后呼吁 </DIV></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