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虚拟”公司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4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正是有这些大胆之人,才造就了这些离谱的虚拟公司,只是可悲的是需要所有人来为他们共同买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大陆的中国人特好福气?

老巴研究了几十年才买可口可乐,

我们很容易地知道应买中国的可口可乐,

我们还知道知道泡沫会持续多年,

放心持有吧.

在中国股市不发财真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泡沫时代的选择 难道一年后股市能涨到18000点?


<DIV align=center>

当前新闻 人在线

www.55188.net 理想在线 www.55188.com 2007-8-6 8:49:09

</DIV>

说股市已经有泡沫了,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他们举出种种看好中国股市的理由,顺着惯性持续看多,看多,再看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显而易见的泡沫因素被忽略了,很少人去提及,更少人去关注。在扬韬看来,以下泡沫特征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

1、难道一年后股市能涨到18000点?我们以沪深300指数为例,2006年5月-10月,指数收盘分别是:1365点、1393点,1294点,1338点,1403点,1464点。这半年时间,指数的中位线是1350点。如今,2007年8月初,该指数已经涨到4600点。涨幅是240%。如果8月涨幅达到10%多一点,指数就会达到5000点,则相当于一年时间,指数上涨273%。按照复利计算,月均上涨11.61%。如果趋势能延续,则2008年8月底,指数将达到18000点。奥运会前,中国股市能达到18000点吗?如果达不到,就说明我们目前上涨的幅度确实离谱了。假设,指数上涨速度比过去一年慢一半,即每个月上涨5%,那么,到2008年8月底,指数的位置将是9000点。你相信我们的指数未来一年还能翻番吗?如果不相信,现在的涨幅就是离谱了。尤其要注意的是,沪深300指数,本就是超级大盘股的集群,他们的业绩增长速度根本不能与小企业相比,一年时间,股价上涨3倍,需要怎样的业绩支撑呢?顺便说一下,2005年8月,沪深300指数收盘927点。2008年8月,如果股市真的到了18000点,则相当于3年涨幅近20倍。如果达到9000点,则相当于3年涨幅近10倍。什么样的经济发展能支撑如此涨幅呢?问题还在于,我们要继续过日子啊,难道2008年8月,我们的股市不开了?大家都赚钱开溜了?我们要给一年后的投资者留一个怎样的市场呢?再请注意,当我们的股市涨幅速度真的慢下来的时侯,达到每个月5%的时侯,一批投机客会忍不住撤离的,那对股市的打击是沉重的。

2、基金持股的泡沫化。沪东重机换了一个马甲,叫中国船舶了,即将登上200元的价格。半年时间,上涨500%。这就是我们的基金功劳。即便在所有信息都公开后的2007年3月,股价也不过在70元左右盘整。5个月不到,股价为什么又上涨了200%?因为前10大基金公司合计持股4400万,股价的上涨,将给他们带来50亿元的账面利润。这让我想起了洪都航空,2007年6月被基金炒作到43元,随后,股价被腰斩,最低到20元。一年后,指数涨幅近300%,而洪都航空的价格不过34元。基金经理正在凭借其资金优势和持股优势将一只又一只股票“德隆化”。比如,张裕,今年1月股价已经达到76元,如今,指数翻番,张裕的股价却只有66元。即便如此,张裕的静态市盈率还接近80倍。现在其实已经不是机构博弈,而是机构和散户的博弈,他们将一部分股票泡沫化之后,让进来的散户进退维谷,他们反正无所谓,只要不卖,维持市值,就可以收取管理费。但是,如果机构之间倒戈呢?就好比当初的洪都航空,如果有机构率先反水呢,股价将会如何?

3、新股泡沫难以置信。宁波银行能有如此高市值,得益于牛市高潮上市。8月3日,深圳新上市的两只新股宏达经编和中核钛白居然相对发行价上涨538%和500%!要知道,发行价已经经过了询价过程,本来定位就已经偏高了,短期还能涨5倍以上,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宏达经编2006年净利润2280万,2007年中期1209万,就算全年3000万净利润吧,当前的动态市盈率110倍!中核钛白今年中期业绩不到1分钱,按照专家的分析,2007年、2008年动态业绩0.3和0.4元,而当前股价33元多,动态市盈率100倍和80倍。如果新股如此高定位还不算泡沫,难道要等到上市200倍市盈率?不过,十分奇怪的是,新股如次泡沫,媒体居然视而不见。新股泡沫巨大,反映了有一批投机资金无处可去,妄图借助新股的流动性陷阱炒作一把,当他们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时侯,对人气的打击是不可估量的。

4、消费类等股票的泡沫处于破裂状态。五粮液最新公布的2007年中报,每股收益0.3元,全年业绩预计0.45元以下,当前价格32.5元,动态市盈率已经70多倍。茅台2007年动态市盈率也超过60倍。再看看其它酒类、牛奶类、肉食类和农业类股票,可有一个没有被显著低估的?与之对应的是绝大多数垃圾股和缺乏足够成长空间的股票,都已经提前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利润了!这些泡沫正在或者已经开始破裂,只不过,大环境向好,我们目前感觉不到而已。如果整体环境变化了,有些股票会跌得让人找不到北。

5、银行股泡沫彰显。银行的核心,无非是招行和工行。市场追捧的,是招行。招行8月3日涨停,报33元,按照股本计算,如果这个价格合理,则招行当前市值已经接近5000亿。而工行市值接近2万亿。在香港上市的汇丰银行当前市值1.7万亿,不如工行。但其2007年中期的除税前净利润390亿,全年预计800亿,2007年动态市盈率不过20倍左右。工行今年业绩也不错,预计全年利润差不多也可以达到700-800亿,所以,当前价格也算正常。招行今年全年业绩预计能达到120亿,动态市盈率已经40倍了。如果按照2006年业绩算,则有70倍的市盈率。假设工行明年业绩能增长30%左右,招行能翻番,则当前价格都是合理的。但是,与地产不同的是,银行的业绩主要取决于放贷规模,我们银行的中间业务还不能撑起业绩的半壁江山。那么,明年的放贷规模能使得招商银行利润再度翻番吗?到6月底,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最近5年的最低点,不足1%了。央行持续的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头寸第一次抽紧,这种紧张局面势必影响到未来的放贷规模。其实,如果始终不能调整放贷规模,央行的措施始终无效,置央行功能于何地?持续的升息,势必影响到企业的和居民的贷款热情,银行的业绩怎么可能保持持续增长?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未来的判断,都是建立在形势一派大好的基础上,没有考虑任何潜在的风险。如果房地产价格趋势转向,对银行的打击是惨重的。此外,宁波商业银行当前市值800亿,而其2007年全年业绩不过8亿元左右,动态市盈率高达100倍。这种局面不会持续维持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这种小银行的影响是最大的。浙江地区的房地产泡沫也不会始终维持下去,一旦泡沫破灭,对这类商业银行的打击更难以估量。可以说,整个银行股的估值,是处于最佳状态下的最完美预期下的定位。这种定位,经不起一点点的风吹草动。持续的升息,持续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持续的地产价格升值,居然能让所有人无视风险,持续看好银行股,这种状态岂可持续

6、地产股的泡沫隐现。2005年8月底,万科的总股本34亿股,当时的股价3.66元,总市值120亿。一年后,股本39.7亿,价格6.9元,市值270亿。一年时间已经翻番了。而今,万科总股本65.5亿,价格33.8元,总市值2200亿。相对于两年前,市值增长17倍,相对于一年前,市值增长7倍。一年时间,是什么改变了万科?是业绩的突飞猛进的增长,股价涨几倍,都是正常的。问题是,未来一年,万科的股价还能翻番,达到5000亿左右的市值吗?能,那只需要每个月涨6%。但是,每个月涨6%,能满足投机客的需求吗?目前,万科的土地储备约3000万平米建筑面积,按照当前市值,相当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隐含的净利润是7000元。而一年前,它的每平米建筑面积的隐含净利润是不足2000元。短短一年,是什么改变了万科的估值呢?是房价的高涨。目前,房价处于历史最高峰,老百姓已经叫苦连天了,而万科拿的地比较早,价格相对比较低,所以,现在的利润比较高,按照趋势推测,动态市盈率可能确实是20-30倍。但是,现在拿地,未来5年的利润都能保持这么高的水平吗?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一个房地产企业,毛利润40%,净利润率30%,能长期存在吗?销售价1万,成本不过6000,净赚3000元,这是市场经济吗?这样下去,国家能允许吗?如果房价趋势逆转,万科每年的利润降低到50亿以下,何以维系当前2500亿的市值和潜在的一年后的5000亿市值呢?如果股市继续涨上去,一年后万科市值达到5000亿,我们将以何种面目面对未来?万科是最好的房地产企业,目前的价格都已经出现潜在泡沫,其它地产股还用再说吗?看看邻居,香港的长江实业,最新的市值是2400亿,跟万科相差无几了。但长江实业2006年净利润180亿,其中本部净利润80亿。和黄当前总市值3400亿,2006年净利润200亿。长江实业和和黄2006年合并实现净利润280亿,总市值不过5800亿。而万科2006年净利润不过21亿。如果一年后股价翻番,市值达到5000亿左右,万科的利润能达到200亿吗?如果不能,凭什么支撑当前和未来的价格?不错,2007年中报很好,年报很好,2008年中报也很好,但每一个炒手都清楚,自己赚的是未来的利润。未来的炒家,赚谁的利润去呢?如果硬要等一个业绩高峰,或者把明年最高的业绩也透支到今天来,那的确,万科还可以涨一年,或者股价再翻番。至于翻番后如何,那是后人要想的事情了。“在我炒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综上所述,目前股市已经出现了显著的泡沫化迹象。其中,越是大盘股,泡沫化程度越轻,越是小盘股,泡沫化现象越严重。高度控盘的股票,泡沫化最严重。大盘股尽管定位相对合理,但建立在未来完美的基础上,如果趋势出现逆转,当前定位就仍存在泡沫。
如果综合各个行业情况,其业绩增长的拐点期(即季度业绩环比增长的最后时期,下一个季度对本季度业绩开始不再增长)大致如下:
2007年一季度前达到业绩成长顶点的:消费、医药、纺织、有色、石化、化工、运输、电力、机械、农业。
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业绩成长顶点的:证券、钢铁、商业、养殖、外贸、航空、黄金、汽车。
2007年第三季度达到业绩成长顶点的:银行、保险
2007年第四季度达到业绩成长顶点的:煤炭。
2008年第一季度达到业绩成长顶点的:建材、建筑、钢构。
2008年第二季度达到业绩成长顶点的:房地产。
2008年第三季度达到业绩成长顶点的:旅游,酒店。
简单说明:证券行业在今年中期业绩达到爆发的顶点,三季度尽管成交下降,但自营方面,蓝筹股和权证创设还能够补足,因此,三季度仍将维持相对高的业绩。四季度,个别公司可能为了做好报表而粉饰业绩,此时才兑现自营利润,但不具备全局意义。中国的证券公司的主要利润来自于佣金。佣金收入二季度达到顶点。银行业的持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影响,会在第四季度显著体现出来,业绩成长在三季度达到顶峰。保险公司的情况与证券公司类似,但主要利润来自于投资收益,而投资收益在三季度达到顶峰。石油和煤炭可能在三季度到四季度之间达到价格高点和业绩高点。房地产价格泡沫我估计在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基本结束,对建材来说,明年一季度是业绩高峰。房地产行业由于结算周期的滞后性,业绩在2008年中报才会达到顶峰。旅游业和酒店业受到奥运会影响,会再次滞后。但股市一般会提前反应业绩高峰。提前多久,不好说。有的提前一个季度,有的提前一个月,还有的会滞后一点。其中,房价是一个重大因素,如果房价提前崩溃,毫无疑问将影响到银行、保险、建材、建筑、证券等诸多行业。

根据上述的分析,目前还能够持续操作的股票,应该确实是业绩顶峰还没有来到的房地产、建材、煤炭、银行、保险。目前市场中,此类股表现也最突出。如果提高警惕,选好时机,上述板块的部分股票中线和短线还是有机会的。只不过,这些股票多数与房地产价格密切相关,要做到“手里有股,眼里有房价”,才能有效化解风险。这就是在泡沫时代的一种的选择:根据相对成长优势、选择相对价值低估的股票、做好顶点出货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6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找到一篇2001年的佳文,与福兄的观点相似,贴上来供大家参考:

平均市净率更重要

 
  时下的“股市大争论”中,股市是否有泡沫是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争论的双方都将平均市盈率作为市场整体股价高低的依据。平均市盈率的确是衡量市场整体股价的重要指标,但是平均市净率是更重要的指标。
  
  众所周知,经济是有周期的。在经济景气的时候,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会显著地高于经济不景气的时候。1993年经济过热的时候,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以上,而1999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8.31%。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的波动其实很小。巴菲特作过如下统计:以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每十年为一期来看,到1955年为止,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2.8%;1956年到1965年的十年为10.1%;到1975为止的十年,平均为10.9%。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1999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31%,显然没有达到正常的盈利水平,这是和1999年中国经济的不景气相联系的。2000年中国的经济景气开始回升,根据2000年中报和已公布的2000年年报来看,沪深上市公司净利润平均增长将达到20%以上。在年报公布完毕之后,平均市盈率就不是目前的55-60倍,而是45-50倍。如果沪深上市公司达到正常的盈利水平(以12%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来计),平均市盈率将变成38-42倍。从上述分析来看,平均市盈率是一个动态指标,应该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在衡量整体股价水平的时候必须根据经济景气程度作相应的调整。而平均市净率是一个绝对的指标,因而是更重要的指标。
  
  我们从托宾的q理论中也可以得出平均市净率更重要的结论。托宾的q理论由诺贝尔奖得主、本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詹姆斯.托宾于1969年提出。这个理论的基本要点如下。q等于公司的市场价值除以其资产重置资本。如果q值大于1,表明股市对该公司资产价值的评估高于等量资产的重置价格。因此,在这里就有一个套利机会,公司就会增加投资直到市场认为该公司价值与其资产成本相等为止,使q值再次回到1。另一个更快也更通常的使q值回到1的途径是通过股市的大幅下挫来完成的。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资产重置资本和帐面净资产不会一致,但是由于统计学的原因,大量公司的平均资产重置资本和平均帐面净资产之间会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比值。q值等于1表明股市达到了均衡价格,相应地,平均市净率的均衡值就是这个相对固定的比值。
  
  2000年中报统计显示,沪市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62元,而2000年末沪市的平均股价为13.25元,平均市净率为5.06倍。深市的情况和沪市大致相同。资产重置资本和帐面净资产之间的比值不会相差到5倍之多。这表明现在的股价的确有高估之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6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id=Title>许小年:A股市场风险正在积聚 </DIV>
2007年09月14日 07:39:3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昨天(13日)举行的“《财经》论坛:中国金融新棋局”上表示,金融风险已经从金融机构转移到资本市场上来,A股市场风险正在积聚。

受惠于国有银行改革和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国有银行的上市,银行业系统目前已经初步具有了风险抵御能力。许小年表示,目前金融风险正在资本市场上积聚,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高到了危险的地步。

许小年指出,尽管上半年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高达70%,但很大一部分是不可持续的投资收益。实际上,来自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利润增长仅有16%。目前,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为60倍。如果以主营业务利润收入计算,A股市盈率已经达到了100倍。

“市盈率为100倍的市场是不可持续的。” 许小年强调,“同时,A股市场市净率已达到6.5倍,超过东京市场泡沫最高时的市净率水平。除了A股市场市盈率水平过高,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也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软肋。”

许小年认为,投资者对风险的低估将直接导致过多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从而把市场估值推到不可持续的高水平。本轮A股市场的上涨正是资金作为主要的推动力。(记者 邵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23: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的平均市净率为何如此高?

据我们统计,目前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净率已达到6.6倍。这一倍数超过了日本股市在1985-1989年市净率最高的时期的任何瞬间的值,也超过了当年台湾股市在上世纪初历史上最高的市净率值。

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它意味着什么?

从绝对数值来看,这一值从长期看肯定偏高。历史上任何国家的股市都不可能长期维持在如此高的市净率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凡是达到这么高的数值,股市就一定会马上要跌或不会再涨。

首先,应搞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市净率?

我认为这由两个因素产生的。其一是中国A股公司ROE的快速增长。2007年的中报所有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即使去除投资收益也同比增长了69%,年化ROE达到15%,预计比2006年同比增长4个百分比点。上市公司的ROE正处于“急剧”地高速增长中。其二,在这个获利能力下,公司的扩张速度和预期更是大幅增加。定向和非定向增发的公司大量增加。看看我们的上市公司,市值普遍也就几十到几百亿人民币,相比之下,成熟股市中比如美国股市成份指数中的上市公司市值几百亿上千亿的 市值。快速增长的收益能力和扩张预期??正是这两个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读过或上过我们《公司分析与估值》课程的网友应熟悉这一点),使得高PB成为必然。“也只有在这个时候PB才有高的理由。(摘自0704报告)”

另外一点,都是牛市中的狂热,那么为什么A股的市净率轻易就能超过当年日本和台湾股市的最高PB值?这显然不能用“中国人更好赌”、“流动性过剩”等等不着边的理由来说明。其实,这仍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日本和台湾股市最高时期,正是上世纪80、90年代,那个时期,正是资源价格长期下跌、新技术革命摧动新型公司迅猛崛起的时代。但新型公司(如IT类)无论是数量还是总市值上的比例都很小,主流股??技术类股的高溢价对整体市场溢价的贡献就不很大。与此相反,目前A股大牛市的背景却是资源股或传统行业景气性股票为主流的大牛市,占总市值比例很高的A股股市的PB,在牛市中整体的PB显然就很容易超过当年日本股市或台湾股市的PB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 02: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流通股比例比较低是一个原因,资金较多,流通股较少就会出现这个现象。2008年大非减持,就有好戏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19: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么值得回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9 11: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部分股票都要继续大跌到净资产附近.

我们热烈盼望那天早些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一位朋友电话中偶尔问到“天音控股”套得太深,怎么看?才想起这个贴。

又看了看去年这个时候那么多“虚拟”公司(尤其是周期景气行业)的股价,去年远超10倍多的PB时,能经得起对其“无形资产”的栲问吗?

虚拟公司的股票,一大特点就是股价的巨幅震荡,即便是经过十多年后证明它的确配得起“虚拟公司”的称号,也得经过股价震荡的考验。“天音”真的没研究过,不好说,但真还看不出它“无形”的东西有多珍贵。所以,它的股价已经跌了超过80%也很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20:55 , Processed in 0.02218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