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由住建部牵头制定的“住宅产业化行动方案”目前已经形成框架,待相关部委会商和报批后,有望于明年出台。未来住宅产业化政策或将纳入房地产(行情 专区)调控长效机制。 同时,“住宅产业现代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目前也在制定中。根据住建部近期透露的信息,未来拟通过试点城市带动住宅产业化发展,到2015年,在全国培育20个左右试点城市(区),其中,东部地区发展10个左右,中西部各发展5个。 <DIV style="BORDER-BOTTOM: 0px; BORDER-LEFT: 0px;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45,248,253); TEXT-INDENT: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8px; FONT: 12px/22px Simsun;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FLOAT: left;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CLEAR: left; BORDER-TOP: 0px; BORDER-RIGHT: 0px;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lass=reading><IFRAME height=250 marginHeight=0 src="http://same.eastmoney.com/s?z=eastmoney&c=18&op=1" frameBorder=0 width=300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IFRAME></DIV> 政策或密集出台 权威人士表示,上述“行动方案”方案将对2015年末的新建住宅产业化面积、保障房全装修面积、新能源使用情况等提出具体目标。目前该方案已形成框架,可能于明年出台。 据介绍,上述方案将明确对住宅产业化给予一定政策优惠,主要集中在财政、税务、土地等方面,同时制定鼓励市场购买的相关激励政策。按照要求,各地要制定分城市、分阶段的发展战略。同时,推进住宅产业化可能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 另据了解,为配合该方案的实施,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建立标准体系构架。包括尽快出台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标准,建立标准化设计引导下的通用部品体系和模数化部品部件规范,把工业化建筑与绿色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有机整合等。 权威人士表示,作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未来一段时间,住宅产业化方面的相关政策将密集出台,其中包括正在制定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此外,《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行情 专区)试点城市(区)发展规划及评价标准》已形成讨论稿,可能最先推出。上述文件提出了住宅产业化的近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在全国培育20个左右试点城市(区),其中,东部地区发展10个左右,中西部各发展5个。 据悉,目前有17个城市有初步意向申报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包括北京、上海、青岛、厦门等东部热点城市。截至目前,政府主导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仅有3个,园区2个,分别为深圳、沈阳、济南、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连花园口经济开发区。 保障房或率先试水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在住宅产业化具体实施环节,保障房领域有可能率先试水,并以地方试点形式推开,逐步推广到普通住宅。此外,部分商业地产项目也可能纳入试点。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降低能耗,包括住宅生产方式的产业化、住宅科技成果应用的产业化两个方面。由于在控制建筑能耗和提高房屋质量等方面的显著作用,住宅产业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 住建部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作为推进住宅产业化重要的配套政策,未来将在合适时机,出台《绿色建筑法》和《建筑品质促进法》。 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近日表示,尽管我国房地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生产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却远低于发达国家,国家和地方要通过引导和强制手段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其中重点是抓好落实。 沈建忠表示,住宅产业化应主要解决三大问题,即动力机制问题、激励机制问题和惩罚机制问题。未来将从政策、制度、法律、经济手段等方面形成产业政策支持,使之更有效率。 沈建忠认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在中央层面,目前来看最重要的是在绿色建筑与税费政策、财政、信贷政策挂钩的方面,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争取出台一些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技术标准模数上,应组织编制落实。在地方层面,应调动地方积极性来推进,搭建地方平台,提出战略构想和整体布局,避免企业盲目投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