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天士力(600535)的讨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2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地说,在2004年我开始关注天士力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其报表中的一些问题:如公司结构过于复杂,子公司过多;关联交易有些尚未披露,有些子公司的收益率过低等等。

但这些问题应结合公司的经营策略和实际状况来看,否则你就不可能理解。如果据此认为公司难于理解,那就不必再关心之了,这也正是巴菲特的做法。

但该公司的一些特质吸引了我,我才更加想搞清楚这些问题。我现在认识到,那是该公司发展历史上不得不为之的做法。天士力是一个军队企业创业来的,那些创业者元老等,其利益如何保证?如何营造一个各方和谐的公司人力环境?将各个经营环节分工设立独立子公司,使这些人都有个发挥的地方同时又不影响“快车道”??股份公司的发展,也许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虽然这样做从公司构成上并非很好,但只要不影响主要的核心??股份公司的健康发展,从历史角度说,这样的公司结构也许就成为一个不理想但却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才几十亿资产规模的公司,本不应该有如此复杂的公司结构,否则会造成合并报表过于复杂、不尽合理的现象。不信,各位可以看看那些大公司的报表,如中兴通讯、中集等,如果细究,其财务报表的各种细节问题更是这样让人迷惑,历史上,中兴通讯、中集的报表都曾被“质疑”过。

对于报表复杂的公司,如果你觉得难以理解,又无特色,就不要再去关注就是了。但是又耗费那么多精力于报表本身,但又对公司行业不很了解,而只是为了去试图找出报表“造假”的痕迹,我只能猜测这些人要么不懂上市公司的分析方法,要么就是心理有鬼。

投资人应借鉴的就是不要把自己陷入这些毫无意义的文字游戏中,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公司的价值??从经营策略、绩效、竞争优劣等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9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就我所了解的范围内,对该文有关问题做下述阐述:

1。关于三家子公司未经审计

可以说,这是对“未经审计”理解上的偏差导致的误会。文章所述三家子公司均已经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否则会计师事务所的确不可能对公司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以,即使有此问题,责任在会计师事物所而不在上市公司。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2006年2月21日,会计师事物所的审计报告还未送至公司,而公司就按“未经审计”表述了。有关问题一问便知。但这严重到“造假”吗?

==============================================

请教F探,公司是否就三家子公司未经审计的原因解释呢?以前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咨询了些会计朋友,他们说这可能是公司的头和事物所的头打过招呼了,签字会计师为了减轻责任而附加这么一句"未经审计",否则不审计是不可能的,我这朋友在5大里干了十多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9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fly111:

我上面已就这个问题阐述了我的看法。既然出具了审计报告,不可能那三家子公司报表不审计的,但是如果有关审计报告还未送到,那么上市公司由于没有凭据,只能说“还未审计”,这样责任在事务所而非上市公司。现在是否拿到?只要打个电话问一下就行了。问题其实就是这样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0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之殇 整个行业萎缩中医人才逐年下降

第一财经日报

  背后速读

  调查显示,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在对一些地区和县级中医院的调研估计,其中只有10%的中医开汤药处方由于整个行业的萎缩,许多中医医院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不得不变更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正逐渐走向边缘

本报记者 沈柬贝 发自上海

  “偌大的中国,著名中医竟然不足500人!而研究经费上,与西医相比竟然有着8.7∶91.3的悬殊比例。很明显,中医药早已经陷入了传承危机!”8月26日下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指着手头国家科技部一份调研报告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中医药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章琦难掩激动。他解释说,现在大多数的中医医院里,上世纪60年代后培养的多数中医早已不会运用传统的“望闻问切”诊疗方法,而且从业人员竟然从民国初年的80万人缩水到现在的27万人,其中能用中医思路看病开方的不到3万人!

缩水的中医

  章琦关注中医问题,缘起2004年在贵州毕节地区的调研期间无意接触到了中药资源???天麻。

  “当时贵州中药材不少,但是百姓似乎是种得越多赚得越少,整个药材市场竞争无序。而且中国贵为中草药的发源地,竟然只占世界草药市场销量的3%~5%,日本的汉方药占世界销量的80%,韩国的韩药占世界销量的15%。”随着调研的深入,章琦感到吃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在对一些地区和县级中医院的调研估计,其中只有10%的中医开汤药处方。“换句话说,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其他中医都得进一步温习‘望闻问切’。”章琦表示。

  而这期间,我国人口从4亿增加到今天的13亿,中医却锐减如此,而西医则从1949年的约8.7万人发展到今天的175万人。目前国外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已有30万~50万人,首次超过我国国内的中医药从业人数。

  “国内老一代的名医已经过世了一大半,当道的名中医中,从50岁到70岁之间,真正出挑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100个里也找不到1个了。”从西医转行的中国发展研究院自然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于文向记者感叹,中医的很多精髓都在被异化。

  祖上行中医的于文坦言,自己早年也对以西医神往,“白大褂,或是仪器设备,都让人觉得比中医要先进许多,所以当时我的第一选择便是西医。”

  虽然中途又回归中医的门道,但于文现在熟悉的几个所谓中医研究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都很强,却少有在中医上愿意多下工夫的。

  “说他们连《本草纲目》的序都读不懂确实一点都不夸张。”于文说,这些中医院校的学生现在都是1=3时间学西医,1=4时间学英语,而西医院校学生只有1=250的时间学中医。“乃至潜意识中,他们还认为学中医还掌握了西医是属于比较时髦的活,不然,人家觉得你老土。”

  广州电视台拍摄《黄帝内经》系列片时,进行了随机采访,75%的在校大学生不知道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的奠基经典《黄帝内经》,少数人声称知道,但更有着类似“好像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这样的回答。

遭遇医改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医这样的局面?

  “从上世纪80年代把医药推向市场后,中医基本上就已经活不了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毫不客气地指出。

  由于中医简便物廉,“不经过工厂的化学组合环节,基本没有太多的‘油水’。”贾谦说。一个最直接的比较是,全国最好的中医医院的医生收入仅相当于三流西医医院医生的收入水平。

  “由于卫生医疗进行改革以后,迫使医生也需要以业绩进行考核,医护人员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贾谦指出,这样造成简单的病症医生也不会用简便灵验的中药为病人治病。“明明喝姜汤就能好的小毛病,也非要让仪器、设备、体检发挥一下作用,误以为精确的仪器们便夺走了中医的市场了。”

  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曾调查估计,全国中医院中,中医药的收入与西医药的收入之比为3∶7。“最直接的说法就是,我国现在的中医院还要靠西药的收入来养活自己。”贾谦哭笑不得,如今大多数中医大夫是兼开中成药和西药,甚至有些中医院所开的中药处方只占整个医院处方的3%!

  由于整个行业的萎缩,许多中医医院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不得不变更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样是医药收几块钱的挂号费,中医师一天看10个病人才四五十块钱,西医师看1个人就什么都解决了,这样的巨大经济落差下,中医怎么能存活呢!”贾谦说。

  中医业内普遍认为,由于套用了西医的标准及其教育体系,中医正面临着被釜底抽薪般的前景。

  浙江省中医院常务副院长宋康也承认,自己中医出身也会西医,虽然所在的是中医院,实际上是综合性医院。“显然是因为西医收费高,经济效益好。只是从客观来说,从社会效益看,从投入产出比看,肯定是中医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中医院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现代化迷途

  2003年10月,当甘肃某中医院从德国贷款9000万欧元购买进口设备仪器的时候,贾谦就质疑其院长:“中医三个指头就能解决的问题,购买这么昂贵的诊断器材有什么用?”该院长笑曰:“中医总是要走现代化的路。”

  “我看他们都是脑子进了西医的水!”贾谦多少有些恼怒,对于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变异,中医正逐渐走向边缘。

  “我们决不能把中西医结合放进这个法里边,要首先肯定中医是原创性科学。”贾谦强调说,本来就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硬是混在一起,到头来只会落得以西医的标准来管理中医。

  14年前,科技部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徐绍颖教授申请的“促进中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的课题拉开了中药现代化的序幕。1997年,科技部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还确实引发了一阵中药热。

  “现代化的提法是正确的,但是,具体执行的时候,现代化的路径走偏了。”数十年不遗余力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贾谦今年4月份抛出了一份《走出误区重铸中华医魂》的深刻检讨。

  其实,早在2002年底,他已经发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反思》,并指出“青蒿素”类提取物并不能认为是中药。而那阵子,某院士甚至几次三番电话提醒贾谦,中药需要现代化,需要与世界接轨,敲开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大门。

  “由于当年课题组的成员还不很懂中医,想当然地把‘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取有效成分’、‘争取三两种中药堂堂正正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等都写了进去,结果误导了有关研究人员,误导了中药产业,更误导了有关决策部门,以致最后误导出《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贾谦痛心地检讨着曾经的过失。

  事实上,就在同年2002年,试图打进国际医药市场的几种提取物药纷纷败北。为了走出一套模式,以国际管理药品的相关标准来实现中药现代化,随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EP(中药提取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草药种植规范)等纷纷出台了。

  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董事许锦柏表示,所谓的现代化就需要把过去家庭作坊变成规范工厂,搞GMP要几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以上的投入。他透露,上海曾有某企业投资1.2亿元改造车间,进口了很多仪器设备,但是企业老总私下也表示,其实只要用2000万元就可以了。

  “问题是,不投这么多,不让生产啊!”许锦柏甚至发现,贵州、云南等地区的一些医药企业GMP全达标,老板却找不到了。“因为这些老板实在是再找不到钱去生产,只能逃避,这到底是鼓励还是不支持呢?”

  “显然,课题组需要检讨过失,也意味着我要与之前自己的各种观点作战。”贾谦亢奋地说,“西方国家没有中药,哪有中药之轨?我们跟谁去接轨?美国FDA对中药一点不懂,到底有没有资格评审中药!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千年的中药标准制定自己的中药之轨,再向外铺轨,让西方兴起的自然医学与我们接轨!”

内外交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有一组不完全统计数据,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医疗机构达5万余所,中医师2万余人、针灸师10万余人。越来越多的蓝眼睛高鼻子也做起了推拿。

  但是,年初美国FDA要求全美国范围收回已售出的13种中成药,近日英国药物安全机构检测出“复方芦荟胶囊”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一时间,中医药在海外的境遇再度引起了国人的关注。

  中医界的专家对此不约而同地表示,中药的毒性反应是客观存在的,但中药理论本就有“以毒攻毒”一说,是西方的标准并不能理解中医药的辨证论治。

  从未公布中药研发业务的上海美迪西制药有限公司其实一直专注中药的代谢研究。一年有10个月在美国的副总裁张劲涛颇有体会地向记者强调,让老外接受阴阳理论的概念是很有难度的,所谓中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必须重新找出中西结合点。

  “这么多年来,所谓拿到美国FDA批准的中药多数实际并没有按照美国的流程去报批,也就进不了美国主流药物。”张劲涛提醒说,在美国有规定,中药及其制剂可以作为膳食补偿剂,但不可提及其医疗功能。

  “整个美国对中药的认可度实际非常低,以致中医针灸10余年来一直未能列入医疗保险范畴,掌握医药保险命脉的西医师绝不轻易允许既得利益受损。”

  张劲涛介绍,在唐人街也会有一些中医药铺,但是他们是不可以行医的。“你不能说自己能治什么病,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只能做不能说的境况,根本不能用以‘Medical Doctor’的称呼,而且这还是违法的。而且万一遭遇起诉,那就只有败诉的份,很难得到法律保障。”

  就是亲身推动国外自然医学“道法自然”的于文教授,也很难揣摩当前《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国际化提法。

  在于文看来,中医还是要先走国产化。“不然,很多卖祖宗的事情都会出来了。”

  而这点,在章琦8月20日上书国家领导人的一封信中也有提及。据章琦介绍,去年一位叫Hamluesch的美国人就著书《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真相》(尚未进入我国书市),书里很大篇幅讲述了该家族为占领中国中医药市场的全过程,甚至披露了当年洛克菲勒财团如何授意某国际组织下令该组织会员国不准买卖中药。

  “这本书里嘲笑中国人很贱,给他们很少的钱就愿意出卖秘方。”章琦愤愤不平。在他看来,国外实际对中医形成了一种“内外夹攻”的策略,外部他们不准中药走出去,内部又以‘伪科学’来让中国人对自己的“瑰宝”产生怀疑。

  不过,中医药的现状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在8月26日刚结束的第九届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上,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于文明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坚持以“中西医并重”作为卫生工作的方针,将开始起草《传统医药法(草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处方药可能被踢出医保 百姓选药将严重受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9:15 新快报

非处方药如果被踢出医保,市民看病买药都会比现在麻烦。

  -新快报记者 黄海昀

  国家药监局已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新条例规范药品管理

  记者昨天获悉,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起草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将可能上升为全国性法规。目前,国家监管局已将该草案上报国务院法制办审议。

  但该草案刚一面世就受到各方质疑,而争议最大的则是该草案第七条提出的“一般的非处方药不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下称医保目录)”。此举意味着,全国已参加医保的1.4亿人今后在购买超过4000多种的非处方药品时,将可能无法刷医保卡,而只能自己掏荷包埋单。

  征求意见遭多方质疑

  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7月20日,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两大协会联合包括上药、同仁堂、西安杨森、东北制药等20多家主要的非处方药(OTC)生产企业在北京召开草案意见征求座谈会。

  两大协会针对草案提出九点建设意见,其中最敏感的话题当属草案第七条中提出的“一般的非处方药不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

  针对这个条款,参加座谈会的代表认为,这是一个涉及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问题,而且各方面目前分歧很大,建议进行专题研究,暂不在草案中做明确规定。

  目前,我国非处方药品种总数达4488种,其中,中成药品种3511种、化学药品977种,非处方药产品已达到相当数量,品种数已占我国上市药品的约25%。

  由于非处方药品基本都是疗效明确、安全性高的常用药,一旦退出医保,这将意味着在药房买药要自己掏荷包,而在医院看病,也只能选择处方药才能享受医保。这样将会导致,本来小病可以自我药疗人群,又涌向医院看病。而截止到今年三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4亿人。

  百姓选药将严重受损

  昨天,记者针对非处方药可能被踢出医保这一问题采访了广州部分药店、药企老总,他们均认为这将严重影响老百姓、药厂和药店的利益。

  广东老百姓大药房总经理江欣对记者说,通常情况,医保药店有30%-40%的销售收入来源于医保用药。最近,医保政策已开始向平价药房倾斜,广州上个月才刚刚新增119家医保定点药店,老百姓大药房争取到三家。如果OTC退出医保,这就意味着刚刚申请到医保定点也没什么太大作用了。

  而且江欣认为,更重要的是,这将给消费者用药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本来OTC是指疗效明确安全更高的药品,但是,如果不能用医保,这将导致医保人群对相对安全的4000多种OTC选择受到限制。另外,原来可享受医保的人医疗费用支出增加。她说,现在OTC的目录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医保,如果真的执行OTC退出医保,将给老百姓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广东金康药业总经理郑浩涛向记者也分析,进入医保目录中的OTC产品本来就是一些使用多年价格比较便宜的产品,一旦退出医保目录,用其他新药代替的话对医保而言将会加重支付的负担。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一些正在药店买药的市民,高校教师刘女士认为,药店买药方便,但是如果不能医保报销,那么超过50元以上的药她就会到医院去开药,至于说药品的品种,肯定优先选择医保药品。

  打击药企做非处方药信心

  广州敬修堂药业总经理严志标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对药厂的打击会很大,特别是名牌厂家。就敬修堂来说,他估计销量将会下降30%-40%。他说,最关键的是,这一导向将会使药厂失去开发OTC产品的热情。而OTC产品由于安全性要求高,本来在工艺技术上要求就高,而且申报OTC、医保品种本来也要花很大的力气。

  据了解,目前,医院与药房的药品销售比例为8:2。而医院里药品销量与是否进医保有天壤之别。如果非处药医保报销,在医院将失去

[此帖子已被 iexiao 在 2006-8-31 12:45:0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非处方药可能被踢出医保 百姓选药将严重受损"

是谁?出于什么居心?提出这样的荒唐议案,明目张胆想祸国殃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F探,535本次针对媒体报道有公开回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但给很多机构投资者有电话和书面沟通。

因为没必要对这类无意义的“质疑”都给予正式的回应。

投资人有自己的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diname 发表于 2006-8-31 13:40:33 :
"

非处方药可能被踢出医保 百姓选药将严重受损"

是谁?出于什么居心?提出这样的荒唐议案,明目张胆想祸国殃民啊!


不可思议!踢的理由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反过来看未必是坏事

美国的壁垒不光是市场的,还有西药的利益方,只会阻碍他们接受中药技术,让他们走在后面。

美国的债务不断增加难道只是美国政府的责任么?

同样的,国内政府对医药市场的管理也会有反复的,也就是只有能满足更高标准的企业才能突破这个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05:17 , Processed in 0.02230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