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全部是木木的解答: 黑暗撒克:你好! 以我个人对于闽发的感觉而言,福探是了了印象中颇有人望的"股腕"之一,和大家一样我也常因他而颇为受益,至今仍然如此。(可惜最近一年来因故不能经常上网而失却大好形势下拜读他大作的机会),但你所转发的内容给我的直觉似乎不象出自他的手笔,福探的风格特点之一是观点独立鲜明、并且依据充分,而上面的转发内容似乎比较盲目又片面,跟他以往的风格不太相符,除非他对国内西药业成见很深。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此文对国内西药业的认知有些肤浅。
个人辩解如下: 1. 仿制药=无前途药? 不可否认创新药物的巨大价值,但国内业界和投资者一昧偏重创新药物而轻视非专利药的观念其实有失偏颇。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国外市场,欧美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扬给社会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如: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超过40%的美国,其医疗费用大约1800 亿美元,已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各国政府都鼓励通用名药物的生产和使用,通用名药市场已经占全球药品市场的40%以上。2005~2007 专利药的专利的集中到期,将给原研药商带来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专利到期却为仿制药商带来了机会。今后跨国制药公司制剂生产的原料将有70%-80%来自委托生产,特别是在通用名药的原料生产领域,全球委托生产的原料药总金额将超过百亿美元。
世界知名的仿制药物生产商往往是在自己研发的基础上,对专利过期的药物也形成生产工艺、晶型或者剂型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在较低研发费用的基础上,与原研药商形成对过期专利产品的寡头垄断,享受较高额的利润。由于非专利药的价格只有其专利期的药物价格的20%左右,在近年来医药费用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美欧日等国家的政策已开始向仿制药倾斜。政策扶持以及专利过期使世界仿制药市场增长迅速。据IMS 估计, 全球非专利药的销售额占处方药总销售额的比例已经从1994 年的10%增加到2000 年的20%~25%。2002 年至2005 年,非专利药的平均增长率为13%,远高于世界制药工业的年增长书度。从目前的情况看,美欧日政府对仿制药政策的扶植力度有增无减,加上05~07 专利的集中到期,世界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的势头将继续保持。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为原料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机会,在我国则又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仿制药将在广袤农村新医疗构建中大有用武之地。
2. 知名度高=畅销药? 论到产品的知名度,我想作者还是没有真正领会理解制药行业,否则他就不该说出这样的话来的。假如这样问他,2006年国内最畅销的药是什么?他未必答得上来(即使答上来也是错误的),国内消费者也肯定不太清楚,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非处方药在知名度上的优势在大众消费者的认知层面上要远远高于处方药,这是由于非处方药可以借助大众媒体上来广告推介,而处方药只能在受众十分狭窄的专业媒体上推介。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家喻户晓的产品几乎都是非处方类。但却不一定所有的非处方药凭借广告一响而提升知名度后就真的会黄金万两,知名度不等于畅销,畅销药也不一定非得是知名度高。举例来说,辉瑞、拜耳、默克、葛兰素也都进入了中国,可是具体到单个产品,在国内的知名度远不如西安杨森,天津史克,上海施贵宝来得响亮,可是前者的市场份额又哪里逊于后者呢,造成知名度差异的原因就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往后倘若他们的产品也渐渐为国人熟知的话,那必定是因为旗下的OTC产品而不是处方药产品,因为近两年它们也在往这个方向拓展(我们国内),比如葛兰素兼并了史克,百时美联姻施贵宝,而拜耳则收购了东盛的OTC业务等等。
3. 普药与专利药,现代制药究竟是什么药? 估计该文作者由于对药物知名度的认识上偏差,从而就此也同样以为现代制药的产品都是默默无闻之辈,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以一个简单的事实来回答他,拜耳制药,世界制药企业排名前10,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前不久它刚刚和东盛集团完成了一宗收购交易。拜耳旗下商品名为"拜新同"(拜欣同)在国内降血压药市场的销售额很高,超过了国内所有的国产降压药物,那么这个药品的通用名是什么呢,它就是硝苯地平控释片,也就是和现代制药的欣然是同一种药品,欣然是国内独家生产品种,这表明硝苯地平控释片除了国外制药企业进入中国之外,只有现代制药一家生产,其他的国产制药企业只能生产硝苯地平缓释片,或者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物,(硝苯地平片就不用提了国内生产企业毛估估大约不少于1000家)。你可以瞧不起欣然,但不能瞧不起拜新同,既然都是硝苯地平控释片,那么你还好意思瞧不起欣然吗,现代制药下面的几个新型制剂产品虽然在国内也有对应的外资药对手,但既然都是属于国内独家生产的品种,有何理由轻视它们呢,今年新开发的几个制剂产品中也有大概二个属于独家生产,就是其他几个非独家生产的品种也是属于市场上很有潜力的,因为这些都是属于特色制剂产品,原料药上也是如此,(哈森的原有百多个制剂不能算,这笔账不能算到现代制药头上),好了,如此一来谁还敢理直气壮地说现代制药是普药企业呢,难道非得是三精的、蓝瓶的,好喝的,或者象做足益佰之类的药才算不是普药吗?再者大家可以在浏览医工院网站时稍微留神一下,因为有些门面性的网页也在悄悄地定期不定期的更新,在某家个网页中提到医工院有关对外(国)转让自主研发成果的文字,虽是一句轻轻略过,却在不经意中见证着上海医工院的实力,大家想想就可以明白的,卖药与卖技术,哪个玩艺更高级?国内有几个医药科研机构在这方面跟上海医工院好比的,那么再回到问题时,假如现代制药的产品真的那么草鸡的话,我怀疑国内是不是还有真正的知名药品了。
4. 中药比西药的发展潜力大? 这是个根本就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伪命题,西药业从来就没有这种谁是谁非的讨论,正确的看法应该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谁的发展潜力大谁的经营前景好,而不存在药业领域的对比。关于中药只能说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中药的发展在过去是落后了一大段的,现在正在摸索寻求如何复兴或者赋新自我的现代化之路,而且也不能以盈利论分高低,譬如云南白药员工的人均创利今年大概15万不到,天伟生物今年可能不低于40万,那么是不是就此说明西药比中药潜力大呢,当然不是,只能说天伟在当前的未来比云南白药发展潜力大而已,这也仅仅是人均创利指标上的单项对比,假如要论到全部收入数字,20亿元的营收天伟敢夸下海口吗,道理也是如此。
嗯,好像撒克兄的转贴就是这么些吧,大概我都针对性地回答了,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对于不真正了解制药业、又不太成熟的投资者来说,股价的上涨是唯一的硬道理,他们会对此感到满意,包括它的药品。当老窖趴在5元时,股票市场上问起白酒品牌来,刮目相看的只有茅五剑,老窖在此时便是低档酒的代名词而已,倘若今天再这样一问,口气不免要恭敬几分了。
一说到老窖,不由得想起福海来,福海眼光如炬,端的厉害! 硫辛酸软胶囊能否兴起风暴?
就眼下来说, "消费升级"的概念十分火热,在股市中OTC正炒得如火如荼,可是我要告诉大家,OTC不是最赚钱的,最赚钱的东西是保健品,道理很简单,因为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只有当消费者成为患者时才会掏腰包,而保健品则不然,保健品的本质是类药品的功能性食品,在这个意义上它几乎等同任何一种消费品,但它又具有必需消费品所没有的功能特征,随着对自身健康的愈加重视,保健品的独有消费特征使得其消费规模是OTC们望尘莫及的,而基因药品、生物制品的毛利高则高也,却架不住保健品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无所不在的消费渗透(保健品在许多时候经常被用作礼品送出),实际上优秀的保健产品的毛利也并不逊色。也因如此,我们看到近来超市的货架上出现了不少新的面孔,这是因为那些品牌声誉较佳的饮料企业也在开发这种添加了具有保健功能性东西的饮料来博取更多的市场规模。保健业里曾经辉煌的产品的历史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太阳神是国内第一代最著名的保健业企业,在做太阳神口服液之前是已濒临倒闭的地方性小企业,但在推出太阳神口服液后却在短短时间内崛起为全国性的大型企业,其上一年尚不足3000万元的销售额,在第二年却做到了10亿元之多,几何级的迅猛增长至今仍是保健业的经典案例。第一代保健品因技术概念或功能单薄而被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保健品企业所取代,这当中三株是又一代领军之将,可惜三株还没有达到巅峰却因一消费者的起诉在全国成了过街老鼠而轰然倒下,尽管事后司法鉴定的结果是服用者的死亡与三株产品无关,但却已无法挽回不良影响,双歧杆菌(好像是这个概念)神话的破灭当时还连累到相同功能的昂立和高博特,至今这类产品仍没有回到昔日的辉煌,但是三株倒下前的年46亿元的销售额记录至今似乎除了黄金搭档还没有其他人攀登过。
我今天为什么要大谈保健品的话题呢,也许有些朋友已经会意到我下面要提到什么了,不错,我的确是想把话题引到现代制药的保健产品―――硫辛酸软胶囊去。尽管尚未上市,但它的市场前景应当引起作为420投资者的浓厚兴趣。10多年来,国内保健品市场变化很大,不利的主要因素是,保健业界多年来的不规范运作在相当程度上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度,最大的有利因素则是整个市场规模、国民收入和消费支配能力也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对有志于此的淘金者来说,这是一块极为丰盛诱人的大蛋糕,尤其是正在发展中的大国,这个市场的边际几乎没有尽头,所以象安利这些国外健康产业巨头早已闻风而至。从产品本质上讲,和其他在概念上功能上比较单一的保健产品相比,硫辛酸多种药理聚一身的崭新保健特点―――涉及保肝、抗痴呆、改善糖尿病视觉神经系统、美容功能(1.强去除自由基:不同于市面护肤品只能作用在皮肤表面,该产品还能有效深入内脏,2.燃烧脂肪)等几项功能综合于一体,无论在哪个方面都要远远超过太阳神口服液,三株口服液,黄金搭档,而后者动辄几十亿的年销售额(太阳神口服液某年的纪录为23亿元,不清楚是否是它的销售巅峰年),是不是这正是医工院那样心甘情愿地把募集资金的大头留给了硫辛酸手性项目,而不是其他产品的原因,比如紫杉醇(天伟)、依托泊苷(浦东药厂)这些恒瑞也在产的抗肿瘤产品,还有象国内技术最先进、药物纯度最高、并且05年美国刚专利过期的普伐他汀(天伟),这些都不由得令我十分期待该款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因如此,我倒愿意凭空展开一番想像,看看想像之后的结果将会如何,当然这纯粹想像,不具有任何确定性,权作一次消遣罢。
1.年销量 这里的年销量是指从起步后打开局面下的初步稳定后的销售量预测,是第一目标量而不是最终的保持量。以该产品兼具医用和保健用的双重特点,可以产生两类市场消费客户,在假设性的前提下,作为非处方的品种,每类消费者各自500万名的预测并不过分,可能保健类消费者的数量要大大超过,因为这是人类的天性决定的。我们看在市场上凡是涉及精神娱乐或者精神享受的产品的受欢迎程度总是大于基本必需品也买得起价格,那些娱乐性的时尚性的数码产品的受欢迎程度总是要大于家电产品,而毒品或者是伟哥比急救药品还暴利也说明同样的道理,这样,我觉得同样有理由认为携带美容功能的保健产品要比其他保健品更受欢迎,尤其是都市的白领阶层以上收入群体,开句玩笑话,年轻人为了美丽,宁肯饿死,也从不吝啬钱包的。这样的话两个500万消费者即是1000万人了。以每瓶100粒包装(软胶囊胶皮比较脆弱的特点不适合铝箔版包装),每人年消费只一瓶计算,则硫辛酸软胶囊的年市场销售数量是10亿粒,对于保健产品,这个数字是很低的水平。
2.价格 销量推测大致如此,为难的是对于价格的推测我有些难以确定了。先看看国外的价格,搜索中文网络,只有个人网上店铺有售,都是舶来品。产地,剂量规格,品牌各不相同。 佳品高浓缩硫辛酸素食胶囊 (600毫克/60颗) ¥295.00 美国山禾药业Alpha Lipoic Acid (100毫克,100粒) ¥199.00
还有其他一些品牌不举例了,若是统一以100mg一粒为计算单位,价格约在1.6到2.95之间,从个体经营的拿货议价能力,无店铺,无员工,无纳税等销售成本综合考虑,现代制药的硫辛酸软胶囊每100mg单位的零售价格参照上面的情况来定位,1.60元是极限的了,这是零售价格的猜想,从目前无国产同类品的情况看,公司的出厂定价能力较强,即使打折一半就是0.80元。这是100mg的猜想出厂价格,一般来说,胶囊产品以200mg一粒的包装居多,那么每粒的出厂价格应该不低于1.60元,零售价大概是最高3.2元一粒, 每瓶320元的价格对于高端保健品并不算高,因为安利的维生素c一百粒/瓶包装的零售价也在137元,何况是硫辛酸。200mg的剂量日服用量只需一粒,月不到100元的支出一般都能承受。
还有一个定价依据的参照物比较远些,我们看看现代制药的其他产品,下面是去年某地某次发生的中标价格,顾名思义,中标价格既不是零售价也不是出厂价,而是流通中渠道商的报价, 药品名 规格 中标价(元) 头孢氨苄缓释胶囊 250mg×12粒 13.76 红霉素肠溶胶囊 250mg×10粒 15.26 硝苯地平控释片 30mg×6片 16.97 普伐他汀钠片 10mg×6片×2板 36.5 前两种以200mg单位计算下来大概每粒的中标在0.9元以上,这两种都是普通原料药制作的药品,中标价格居然这么高,新型制剂的技术果然吃香,硝苯地平控释片也是,但是它的技术中又比前两者多了一个激光渗透泵的控制技术,结果就是30mg已经是每粒将近3元了,要是换算成200mg那就是20元一粒了,看来欣然80%左右的毛利率是有道理的,象普通的硝苯地平片100粒/瓶10mg药店售价不过是几元,但当成为控释片后价格陡然上升几千倍(假如统一以零售价对比的话),说到底还是因为独家生产下的定价能力,那么作为国内唯一掌握硫辛酸手性技术的企业,应该说,在这个产品上公司也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如此一来,硫辛酸软胶囊200mg的出厂价格1.60元我想应该属于只低不高的水平。那我们再看后面的普伐他汀钠片,以200mg计算竟然是60元一粒,啊,虽然只是其中的一款产品,虽然那只是一个中标价格而非出厂价格,但天伟的暴利奥秘却从中得到一定的揭示,倘若天伟的资源足够充沛的话,净利润的放大不可想象,成长性如此出众的企业为什么偏偏要打算赴海外融资呢,(股改沟通会上曾有网友试探过,公司高管的回答给人的影响是模棱两可的肯定),不要说海外上市,就是留在国内二板我也舍不得,假如在不稀释天伟其他股东股权比例的情况下,公司提案通过A股市场融资来增资天伟,即使为了照顾天伟的股权激励员工囊中羞涩的特殊情况,我想420的A股投资者也不会反对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借款给这些对象,从而免去海外上市后的股权比例大幅稀释的结果,至少我是完全拥护的。
3.综合后的结果 从起步到初步稳定后的第一目标销售量预测下的年销售额情况则是, 10亿粒×1.60元=16亿元 16亿元是什么概念?05年公司的总收入也只是5亿元,其中还包括了哈森老产品合并收入部分,那么16亿元下,单个产品的净利率的产出效率,硫辛酸软胶囊的作用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而且这不过是第一目标量,在新竞争对手出现之前,硫辛酸的未来可以用风暴来形容吗?但是这一切最关键的是公司的运作能力,运作能力的高低会严重影响硫辛酸的市场发力的速度和最终保持后的市场创造规模,也就是俗话的“事在人为”,相比起能力,个人的胸襟气度尤其重要,是偏安于上海一隅的周边地带的3、5亿元营收,还是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硫辛酸软胶囊,这就是考量一个经理层的素质了,黄总,您廉颇未老,尚能饭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