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创新”型企业的选股思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7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也转到华为来了,曾经也是华为人,市场有很多华为的书,但作为一个在华为工作过的身,切身的体会会很多很多,真要精炼成若干条还真是有点难,或许在和各位的讨论中能慢慢讨论清楚,快乐无罪朋友提到到一些细节我就不重复了,还有更多的细节其实也能说明很多问题,idavew朋友说的超凡的企业家精神 + 不断的自我否定和创新,也很好,我也非常认可,但就像福探说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让这些细节能让华为走出来而不是别的公司?我也试着谈谈自己的看法,我的这些看法肯定没有触及根本,希望能通过讨论,找到最后的答案:

1)很早就知道了该怎么做一个企业,华为基本法算是个阶段性标志。这是企业家的作用,套用一句话那就是高瞻远嘱。说土点就是:很早就知道企业应该怎么发展是对的,向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好的时候怎么办,差的时候怎么办,企业运作的各个模块应该如何运转,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自我修正。借用多年前一位客户的话讲:去华为看是公司,去中兴看是企业(国有企业),当然现在中兴也进步很多了。但在当时确实说明一些问题。还有一个词:现代企业制度。

2)艰苦奋斗,这种文化的强大影响实在是。。。 在华为很多时候是主动的累,在内部环境影响下那种精神状态的亢奋,现在回想一下多少有些怀念。

3)如果将华为和其它竞争对手比较,我觉得它的核心竞争力是 能够提供性价比很高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虽然中兴很多产品和华为重复,但是你仔细看看其中一些单项产品,中兴其实是比较弱的,甚至是合作出来的。华为是各方面基本上都很强,而且擅长在产品基础上延伸,组合。放眼全球看看通讯行业供应商,可能只有阿尔卡特-朗讯的可以和华为一比。

希望各位朋友继续讨论,让我把这个经常想的问题搞清楚。

[此帖子已被 想着你的笑 在 2007-3-27 20:10:1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想着你的笑 在 2007-3-27 20:12:0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是华为呢?我也经常想,为何不是长虹康佳等等,康佳可是国内体制改革最早的电器公司了.我觉得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任正非及其团对超强的学习力和行动力.大家知道任正非当兵出身,不是搞技术的.这就要从他的家庭背景,儿时成长环境,人生机遇等等方面考虑了,与公司无关.简单讲就是,现在进一个新行业,任正非也会比侯为贵搞的动静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各位讨论起华为都是兴趣盎然,非常好!只可惜它不是上市公司。

为什么华为而不是当年的长虹、联想是中国优势企业的标志?

上面想兄说到了华为的一个特征:提供最佳性价比的通信整体解决方案。这有别于日本丰田的“高质量低成本”。

但为什么长虹、联想办不到的事,华为办到了?

依我看,这是行业的原因,也有深圳地区企业体制上的原因。

有一次,联想的杨元庆带对去华为想取经“研发”。任正非对杨说,你们做不了研发!

想想,人家杨元庆的联想可是科学院系统的公司,而华为呢?只是个一般的民营企业!但联想却不了研发,而华为行!为什么呢?

这就是行业的原因!

中国企业的低成本反映在人力资源智力成本的优势,而不仅仅是一般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如果再把欧美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拿来”,那么华为的确在行业内是任何企业都胆寒的。

相反,象电脑、电视等产品,可以说,已经没有研发,只有同质化的“营销”,因此,联想和长虹,除了打打价格战,搞搞广告和企业形象上的宣传,还能做什么?!它们要领先于对手,除了一个劲地把规模搞大,还能做什么?规模上去了,收益率下来了,结果到时候企业照样要失败。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业的“怪圈”。

有时候,行业的竞争特性真的很重要。可以试想,如果让任正非来经营联想或长虹(假如的话),那么结果如何呢?我看也差不多!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3-27 22:10:3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制造业的结局就是价格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兄提到的任正非说杨元庆做不了研发,我补充一下我的理解:

从行业角度讲,通讯产品的技术门槛比电脑这种电子消费品要高的多,要在这行生存必须投入大力气搞研发,我想杨元庆的本意可能是想在一些其它领域搞研发,他可能也意识到电脑的技术含量太低,竞争激烈,利润太薄(电脑的核心微软和INTEL提供了,剩下的你想要什么台湾人都能提供)。 电脑的利润本来就薄,而研发却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但也是高回报的项目,联想靠电脑的那点利润去投入研发,风险可能更大。联想能研发什么?只能搞一些电脑上的附加小软件,增加自己电脑的附加值。

福兄提到的

相反,象电脑、电视等产品,可以说,已经没有研发,只有同质化的“营销”,因此,联想和长虹,除了打打价格战,搞搞广告和企业形象上的宣传,还能做什么?!它们要领先于对手,除了一个劲地把规模搞大,还能做什么?规模上去了,收益率下来了,结果到时候企业照样要失败。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业的“怪圈”。

我倒是有点疑惑,象电脑,电视这种产品都是消费电子类,但电脑出了个DELL,直销模式+最佳供应链,包括HP,如果你看它的打印机,这个市场它的份额最高而且毛利比电脑好。消费电子出了个SONY,创造性的发明,精致的小玩意(Walkman, ps, 等)。最近印象比较深的是苹果,一个IPOD卖的风声水起,MP3这个东东没什么技术含量,中国的MP3卖几百元,它的卖1两千元。我琢磨了一下,它的这个成功我觉得是工业设计+ITUNE音乐网站,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我觉得消费电子类可能不需要太多技术层面的研发,但确实可以在其它方面有很多创新,应该也能成功。中国的企业我感性上觉得海尔还不错,售后服务(也算是创新,人性化,规范化)提升了品牌附加值,现在推出一体化家电,我觉得是一个面对家庭的整体解决方案,海尔这块真是它的强项,做好了真有机会。还有上面贴中提到的华旗。那么中国的企业总是走不出制造的怪圈,仅仅是行业的原因否?我觉得还有本身企业是后来者,缺乏创新的机制和氛围,机制理念落后有关,和企业家也有很大的关系。最近看一个电视节目,有一句话印象很深, 创新往往不是问消费者需要什么,因为很多时候消费者也不知道需要什么,而是要观察消费者在干什么。这句话其实可以看出分众传媒为什么成功。

另福探能否也谈谈对华为的看法,我们也学习一下。

[此帖子已被 想着你的笑 在 2007-3-28 16:43:3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想着你的笑 在 2007-3-28 16:49:04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兄说得很好.

我的理解,“创新”有两种境界: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商业模式(或商业游戏规则)的创新。前者相对较容易,而后者难度极大,因此成功的概率也不同。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十来年的市场经济历史和缺乏长期的企业文化环境,我认为只能做第一类的创新。全世界范围内,目前也只有美国的企业做了第二类创新,戴尔是一个,早期的沃尔码是另一个。在低技术含量和同质化非常严重的行业里,还有其它的如此成功的吗?好象没有了。

日本的索尼其实也是标准的技术创新的代表。小家电在现在是没什么技术革命的东东了,但在几十年前,却是一片创新的处女地??这是IT等技术阶段不同造成的,由此产生了索尼。现在呢?索尼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没戏了。

为什么只有美国的企业能做出那样类型的创新呢?我并非迷信之人,其实这是由企业的文化环境决定了。美国不但是二战后全球经济、科技、人才的中心,更是这样全球MBA教育的中心。因此这种出类拔萃的企业也只有美国能担当。为此,任正非就曾说过,中国几千来从来没有“企业经营”的文化历史,不可能在现阶段出IBM等等这样的企业。既然“误闯”进来了,只能拼命去干,且能否干好,天注定了。??任“华为的冬天”更深层次的哲学感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华为是中国成功的制造业企业代表,那么海尔就是一个注定失败的制造业企业代表??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代表。

为此,我想引用海信的周厚健对海尔的一个评价:所谓的“品牌”,如果没有长期、坚实的差异化产品技术积累做基础,以长期的客户口碑做后盾而满足于“概念制造”、广告效应和规模扩张形成的,那么其脆弱性可以在一夜之间被毁掉,而十年的努力都检不回来!

??看看现在的海尔,不正是这样的吗?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3-28 17:10:5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大的国家环境,行业阶段,企业本身的发展阶段都是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那么中国现在什么样的企业有机会去参与全球竞争,从而成为优秀的企业?如果看中国现在的优势说来说去就是个低成本(劳动力和智力),但我们其实分享的只是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最低端,利润最薄的那一段,那么 如果有这样一个组合 低成本+一定的技术门槛+先进的管理层 是不是能让一批中国企业壮大起来呢? 什么行业需要这种特性呢?有什么样的公司具备这种组合特点呢?我这个思路肯定不全面,欢迎继续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想兄已经总结出来了。“低成本+一定的技术研发+先进的管理层”=创新型企业的温床。

是的,正是这个思路,让我在寻找现阶段的“中国优势企业”。

低成本:是对所有中国企业而言的,在对外国企业竞争的时候,这一条才起作用;

相对的技术研发优势:必须是中国人做得起且在这个领域国外的大企业的暂时或非绝对的优势性研发。通信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起点不很高,属集成技术类的,中国完全做得起,因此有了华为、中兴是;制药里的“现代中药”是中国原创性的优势领域,不象化学药动辙60、70亿美元/年的研发投入,天士力是否也是有希望的候选者呢?

先进的管理层:不管愿不愿意或承认与否,现代企业经营的游戏规则和文化就是西方发达国家过来的。你只要看看这家企业的管理是否与国际完全接轨容易判别了。大唐失败就败于此。……

当然,创新型企业不仅限于此。象开头举的宝新能源的例子就是另僻溪径、一举成功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多谢福探引导。看来独立思考确实能让人进步。如果把天士力和华为比,天士力的路更难。因为通信的产品是标准化的,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能被接受的。而中药去世界推广相对来说更困难,接口不能互相沟通,但天士力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用西方世界接受的方式来做中药,这个可能是天士力更要下功夫去啃的地方,一旦成功,前景确实让人难以想象。我们国家这个母体市场给天士力提供了开发的资金基础,剩下的就看这个公司的努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8 04:40 , Processed in 0.02143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