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snow

如何发现优秀的基金经理?(更新:约翰 博格 --指数投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3 14: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曾经的明星基金公司要麻烦了。

中国的基金,风月飘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08: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经理越“老”越可靠 “菜鸟级”业绩落后

基金更换“舵手”的频率在本轮调整中明显增加,4月15日本轮调整以来,35个交易日已有25位基金经理“下课”,其中,排名后20的基金“舵手”已被换掉4个。在股市洪流冲击、业绩压力之下, 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太短已成为基金业绩的隐患,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务必请先精心选择基金的经理人。

  最新形势 一个多月内有4只“熊基”换帅

  据粗略统计,从4月15日至昨日,35个交易日内,中国基金业已有25位基金经理“下课”。

  也就是说,在本轮调整开始至今近乎每个交易日都有基金经理发生变动。

  而从整体来看,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今年以来共有156名基金经理发生“变动”,其中,四、五月份共有70名基金经理变动,占比高达44.8%,要比前三个月平均28次的基金经理变动增加很多。

  “业绩因素无疑是导致基金经理下课的主要因素。”市场人士分析。

  统计发现,净值增长排名后100名的基金,“舵手”变换的概率要显著高于排名靠前的基金。而本轮调整中排名后20的“熊基”中已有4只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宣布换帅。

  提醒 “菜鸟级”整体业绩落后

  在股市洪流冲击、业绩压力之下,基金公司团队不稳,管理人流失,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短等隐患正逐渐曝光。

  WIND的数据显示,目前内地在任的507位基金经理,担任基金经理的平均岗位年限为2.58年, 很多基金经理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

  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不足1年的占到基金经理总数的近3成,其中有30位是2010年新上任的,而从业经验在10年以上的,还不足1%。

  从统计数据来看,不论在牛市中还是熊市中,从业经验匮乏的基金经理业绩堪忧。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近一年排名偏股型基金后十名的基金中,任职的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为1.99年,而在偏股型基金前十名的基金中,任职的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为4.92年,这一数字是排名后十名基金经理的两倍。

  而看牛市业绩,民生证券2008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2007年第四季度的牛市当中,从业年限在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平均持股市值增长率为98.94%,3至5年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为41.85%,3年以下的仅为34.96%。

  对于普通基民来说,能否把自己的钱放心地交给这些“菜鸟”,成为一个难题。

  建议

  资历老可加分

  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资历老的基金经理的经验值优势应该成为加分的因素。从基金公司来看,在当前内地全部61家基金公司中,大成基金、海富通基金两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超过4年,分别是4.28年和4.25年。基金经理任职时间在3~4年、2~3年、1~2年的基金公司,分别占18%、46%、23%。

  从具体基金来看,国内第一代基金经理仍然战斗在公募基金管理第一线的所剩无几,其中,华夏大盘(000011,基金吧)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保持着资历最老的纪录,从业年限超过12年,华安基金的尚志民、汇丰晋信基金的林彤彤等从业年限也超过10年,部分资历较老的基金经理及其投资业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19: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非成功私募的烦躁生活(ZT)

  私募这行当并不如想象中好做,起码老赵三年前发信托产品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今天会如此落寞:随着市场持续下跌,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担心客户赎回的惶惶不安。

  逼出来的追涨杀跌

  5月31日大举杀入<A onmouseover="showImage('stock','1_600259',this,event,'1770')" href="http://stockdata.stock.hexun.com/600259.shtml" target=_blank>广晟有色(600259,股吧),6月2日获利4%;5月24日大幅买入<A onmouseover="showImage('stock','1_600048',this,event,'8730')" href="http://stockdata.stock.hexun.com/600048.shtml" target=_blank>保利地产(600048,股吧),25日认亏3%出局。管理着两亿元的私募老赵,现在拿出两千万元玩起了“追涨杀跌”。

  “市场这么惨,不干点虎口夺食的买卖,怎么能翻身?”略带着一些痞气的老赵说,“基本面不用管了,市场那么弱,什么股票拿得时间稍久都得吃亏,不如追热点,挣上几个点就跑。”老赵说起话来颇有几分快意江湖的味道,但却掩盖不住言语中的无奈。

  与老赵熟识的一位基金经理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老赵这么干很容易进去时买在高价,出来时又引发雪崩。程明也是老赵的一位朋友,在老赵发信托产品之前,两人就经常一起交流投资心得。程明说,老赵这么干,是被市场逼急了。

  2010年以来,市场震荡下跌,老赵用“价值投资”眼光精选的重仓股遭受重创。4月底老赵基本清仓,随后只是拿出部分资金追涨杀跌,但产品业绩下降仍然十分严重,产品的单位净值从年初的每份1.1元,跌到6月初的0.94元,跌幅超过15%。如此大的跌幅给老赵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甚至有大客户打电话让老赵止损。

  不过,就算改换策略,老赵也没能从中获得太好的收益,从5月初到现在,其单位净值基本停留在0.94元上下。在所有已公布6月数据的129只结构化私募产品中,老赵的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率排在后20名之内。

  压力:谁当私募谁知道

  老赵的投资管理公司设在上海陆家嘴一座高档写字楼里,窗外的马路上车水马龙,更显老赵办公室里的冷清。这里只有三个人,一个前台,一个合伙人负责市场营销,剩下的研究、投资、交易诸多职责都是老赵一肩挑。

  “成立信托产品做投资,跟拿自己的钱炒股完全是两码事。”在他宽敞的办公室里,老赵告诉记者,自己做投资时一旦下手就要起码拿上半年,中间有点波折也不惧,而现在根本无法做到。

  老赵成立的是一只结构化信托产品,2007年他自掏腰包1亿元作为一般性受益人,信托公司募集了1亿元做优先受益人。一般受益人的概念其实就是“安全垫”,意味着如果优先受益人的本金出现亏损,则一般受益人投入的资金将作为补偿金,填补优先受益人的本金窟窿。

  这种结构化设计对于管理人而言,就是涨的时候赚得更多,跌的时候也跌得更惨。“这个杠杆在2007年时让老赵挣了大钱,现在却成了他的巨大包袱。”

  在信托产品契约中会事先约定一个警戒线和一个止损线,如果达到警戒线,就要提示优先受益人;如果达到止损线,就意味着一般受益人投入的资金已经接近无法保证优先受益人的本金安全,信托产品需要卖掉所有股票,被迫清盘。

  这只产品2010年年初时,规模达到2.2亿元。不过,今年以来老赵的净值已经累积下跌15%,如果按照2.2亿元的规模测算,这3300万元的亏损要算在老赵头上。更关键的问题是,15%的下跌已经逼近当时合约规定的20%止损线。一旦突破止损线,老赵就得另外拿出钱来补足亏损额,维持产品净值。否则,最终结果就是被迫清盘。

  业绩压力如同压在胸口的一块巨石,让老赵透不过气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投资公司最大的资产是研究人才,以行业平均水平而言,养一个水平不错的研究员,年薪要出到30万元,业内较有名的上海从容投资、尚雅投资拥有的研究人员都在16人左右。仅这方面的成本至少就需要近500万元。产品业绩不好,公司就没有收入,自然养不起高素质的研究人员,落实到投资上肯定吃亏。如果再算上办公室等运营成本,老赵的难处就更大。

  还有多少个“老赵”

  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格局如今在私募领域显得尤为明显。成功者如石波、吕俊、罗伟广,产品越发越多,资产规模越做越大,而像老赵这样的非成功者同样比比皆是。

  根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共有304家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了自己的阳光私募产品,其中江晖的北京星石投资、李华伦的上海朱雀、田荣华的深圳武当资产、吕俊的上海从容投资的产品数量早已超过15只。而像老赵这样至今只有1只产品的公司竟然高达195家。事实上,只有60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数超过3只。

  这样的白热化竞争还在继续,不少成功的基金经理还在源源不断地投身私募大潮。2010年,博时基金常务副总裁李全和中欧基金副总经理陈鹏相继离职,华夏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孙建一也准备筹建自己的私募基金。除了公募基金经理,券商、险资资金管理人士同样纷纷“下海”。

  “老赵的问题是第一炮没打响,”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在私募的大潮中,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树立自己的投资品牌。“老赵第一年的投资收益就不太理想,再想发新产品很难。”

  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罗伟广所在的广东新价值投资2007年8月才成立,至今不过3年,却已经发了12只信托产品,但这样的例子在私募圈里实在是凤毛麟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08: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触:个人自己投资过基金,确实如上文所说,基金经理从业越长的越好。找到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太难了,找到后就要坚守。

这些年基金大扩容,一个劲的猛发,但是基金经理从哪里来?都是一些刚毕业没几年的毛头小伙,就算是个天才也要先交学费才能走上正道吧?何况这一行有几个天才?按学历、专业选基金的机制,是个天才也自己出去干了。在找到令人满意的基金经理前,我自己已经不再买任何公墓基金了,除了偶尔买个指数基金做一个波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23: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敢死队总舵主转战私募 熊市三个月赚2.5亿元 ZT
  

  私募圈子向来不缺故事,更不缺神话。

  虽然近期市场大幅重挫,但江湖人称宁波敢死队“总舵主”徐翔领衔的泽熙瑞金1号却以高达25.47%的收益率称霸私募圈。

  从3月5日成立到5月28日,不到三个月时间,泽熙瑞金1号收益率就高达25.47%,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暴跌15%;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泽熙瑞金1号资金规模高达10亿元,在阳光私募中可谓是巨无霸,但就是这个巨无霸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已赚了2.5亿元。

  初始规模达10亿元

  提到宁波敢死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首创的“涨停板次日拉高出货”手法至今仍被游资广泛运用。

  据说徐翔是当时宁波敢死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市场更是疯传他20万元入市,至今规模已达数十亿元,被称为“宁波敢死队”总舵主。

  但就在去年年底,徐翔悄无声息创办了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始涉足阳光私募。公司网站显示,泽熙投资成立于2009年12月7日,注册资本3000万元。

  今年3月5日,徐翔正式出手,泽熙瑞金1号宣告成立。但让业内吃惊的是,徐翔第一期产品规模高达10亿元,远超目前市场上许多私募基金的规模,直逼去年公募大佬李旭利出山后走银行渠道发行的第一期产品。

  不到3个月赚2.5亿元 震惊业内

  敢死队转行阳光私募到底行不行?

  面对疑问,徐翔很快就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市场。泽熙瑞金1号成立于3月5日,截至到3月31日,短短16个交易日内,泽熙瑞金1号就至少动用近6亿元资金,买入了3只股票,规模之大、出手之狠,无出其右。

  买入的三只股票分别是1058.46万股的彩虹股份(600707,收盘价16.59元),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第二位;1494.88万股的悦达投资(600805,收盘价9.90元),排在前十大流通股东第三位;666.18万股的莱宝高科 (002106,收盘价26.25元),排在前十大流通股东第八位。

  虽然从4月下旬开始,市场开始单边暴跌,指数跌幅一度高达20%,但泽熙1号的净值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连创新高:3月19日净值为1.03元、3月26日为1.05元、4月9日为1.15元、5月14日为1.16元、5月21日为1.23元、5月28日为1.25元。

  也就说从3月5日成立至5月28日,不到三个月时间,泽熙1号的收益率已高达25.47%,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5%,大幅跑赢大盘。如果按照10亿元规模计算,泽熙1号已大赚2.5亿元。

  毫无疑问,这样优异的成绩让业内人士大吃一惊。

  广东理财研究会副秘书长、壹私募网研究中心总监刘进义昨日 (5月31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只规模超过10个亿的巨无霸私募产品,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和大盘连创新低的背景下,净值还逆市增长25.47%,泽熙瑞金1号可以说是创造了阳光私募界的一个奇迹。”

  延伸阅读

  “断头刀式”出货引发争议

  泽熙投资是如何创造这个奇迹的?

  记者昨日致电泽熙投资,不过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李先生谢绝了记者采访,表示泽熙投资跟其他私募不一样,风格比较低调。

  目前关于泽熙投资的公开资料还非常少,也许正因如此,徐翔领衔的泽熙投资也遭到了一些质疑。有媒体称,5月24日莱宝高科盘中放巨量出现的“一字断头刀”走势就是泽熙1号出货所致;而记者也注意到,类似走势还曾出现在5月11日悦达投资身上。

  “私募基金就是以追求绝对收益为己任,如果从为客户创造财富的角度来看,泽熙瑞金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如果从客户资产安全角度来看,客户投资私募基金还是需要更多考量私募管理人,希望选择一个操作透明、阳光化一点的管理人,泽熙这还做得不够好。”壹私募网研究中心总监刘进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1: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汇利资产何震:医药股整体再跌10%便买入

618NBA第七场总决赛最后一分钟,当两方球员在关键时刻都投中了球篮时,上海汇利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何震忍不住为这些关键的射篮大声叫好。他感叹道:在关键时刻敢于并投入关键的球,这些职业球员的职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实际上,这位曾经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转战私募后依然干得不错,他知道该在关键时刻发力,在中场时间休息。今年以来上证指数跌幅逾20%,但是其旗下产品基本都取得了正收益。“4月初我们把仓位减到四成多,所以后来大盘下跌受到影响较小。

  我们仓位基本没动,在等待机会。何震告诉早报记者。

  仓位维持五成基本没动

  东方早报:4月初,你们就将仓位减到四成多,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何震:首先,当时房地产政策趋紧,房地产毕竟是国民经济的龙头,房产信贷政策缩紧,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第二个,从当时的估值来看,虽然跌了一些,但是小盘股还是特别贵。当时我们手里拿的比较多的是小盘股,我们觉得小盘股风险越来越大了,就对一些没有安全边际的小盘股做了减仓。所以后来大盘下跌受影响较小。

  东方早报:你们减了多少仓位?

  何震:我们减到了四成多,之前是九成。

  东方早报:一下子减这么多,你们内部有争议吗?

  何震: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

  东方早报:管理公募的时候,你管理的基金仓位总体不低,现在仓位这么低,是因为私募跟公募的操作手法不同?

  何震:我们主要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投资,有吸引力的股票比较多时,我们的仓位会提上去,有吸引力的股票不多时,仓位自然就下来了。

  东方早报:最近大盘在2500点反复震荡,你是怎么操作的?

  何震:最近我们试探性地加了一些,仓位基本没怎么动,在五成左右。

  东方早报:加的是哪类股票?

  何震:加了一些消费类的股票。

想买的股票还是偏贵

  东方早报:你们的仓位基本没怎么动,是不是意味着你们继续看跌?

  何震:因为我们想买的股票还是偏贵。现在有些股票确实跌了很多,但是这些股票我们本身就不想买,所以下跌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而我们想买的股票总体偏贵,所以没怎么动。

  东方早报:你们想买的股票是哪些?

  何震:我们主要看好新兴战略产业、低碳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消费医药这些周期性不强的股票。

  东方早报:现在很多人都说2500点是个底,你怎么看?

  何震:我觉得时间上还没到。真正要见底,不应该是一部分股票便宜,另一部分股票贵,应该是大家都很便宜。第二,因为宏观调控现在还处于观察期,观察期是没有结论或者结果的。只有股票价格下来了,宏观调控有放松的迹象,才会真正见底。

  东方早报:接下来行情会怎么走?

  何震:现在有第二轮下跌的迹象。一些偏贵的小盘股开始补跌了。

  东方早报:会跌到什么点位?什么时候见底?

  何震:点位不好判断。至于时间,现在处于观察期,我觉得要等三季度以后再看。

  东方早报:那下半年是否还会有行情?

  何震:下半年如果跌下来还是有机会的。

  对宏观经济不悲观

  东方早报:你怎么看当前的经济?

  何震:现在经济处于一个复苏的时期,最坏的时间已经过了,现在大家都担心是不是会二次探底,我觉得这是复苏过程中一个正常的状态。一剂猛药下去肯定有一个恢复和虚弱的过程,现在货币政策也在慢慢退出,有很悲观的人认为经济会再次恶化,我们没有那么悲观。

  东方早报:你对加息预期怎么看?

  何震:加息也是因为经济比较健康了才会加息。现在主要关注的是通胀,但从目前来看,通胀也起不来。加息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完全进入一种加息周期,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继续看淡银行股、地产股

  东方早报:经过这轮下跌后,银行股会有机会吗?

  何震:我觉得银行股没什么机会,偏贵。

  东方早报:为什么呢?银行股现在的PB(市净率)普遍为2倍不到,动态PE(市盈率)也只有七八倍。

  何震:看PE没用,它随时会变。说它不便宜是因为市值大,二是整个行业赚的钱太多,银行赚的钱占了所有行业的40%左右,都给银行赚到了,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要回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再看估值,大家会踏实一些。

  东方早报:银行股的股价还会往下走吗?

  何震:往不往下不好判断。但是往上肯定是没有空间了,往下也许跌不动。银行股现在处于一个尴尬的处境,它不便宜,但是也不是特别贵。

  东方早报:农行上市你们有关注吗?会参与吗?

  何震:没怎么关注。今天看到报道说发行价3元以上,如果发行价偏贵大家都赚不到钱,我们是不会参与的。

  东方早报:地产股呢?最近资金一直在进进出出。

  何震:我们还是比较谨慎。我们觉得房地产的黄金周期过了。

  医药股再跌10%可买入

  东方早报:市场似乎一直看好医药股,但最近出现大幅调整,你怎么看?

  何震:看好医药差不多一年时间了,涨了不少没怎么跌过。不过这两天资金在退了。主要是发改委启动了医保药物核价工作,对不合理涨价一律不予认可。

  东方早报:这对医药股的股价会有多大影响?

  何震:我觉得跌不了很多。药价虚高有很多因素,药厂出厂价不高,但是到终端价格很高,中间环节提价太多,需要解决的也是中间环节的问题。影响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现在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可能这方面的投入会越来越大,大家把钱放在维护自己的健康上面,这样对医药行业来说前景是非常好的。

  东方早报:你觉得跌到什么位置就会考虑?

  何震:我认为不会跌很多。如果医药股在现在的基础上,整体再跌10%,我觉得是有机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 14: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洗牌去年十大牛基今安在

今年上半年的行情已告一段落,基金业绩排名又经历了一次大洗牌。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十大牛基,大部分排名已出现急速下滑。统计数据显示,与2009年末的排名相比,今年上半年股基的前10名中,除华商盛世(630002,基金吧)成长外,其余9只已全部易主,而倒退最为严重的中邮核心优选(590001,基金吧)排名滑落至347名。

  今年去年表现大相径庭

  去年前十大牛基中,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华夏大盘(000011,基金吧)精选、银华核心价值及新华优选成长,去年这3只排名前三的牛基,全年的增长率均超过114%。然而,在今年上半年,这3只昔日的牛基,表现却大相径庭。去年冠军??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000011,基金吧),今年仍保持了相对抗跌,今年上半年的净值跌幅为9.62%,排名为36位。

  去年牛基的榜眼探花,今年上半年的表现令人实在不敢恭维。银华核心价值今年上半年的净值跌幅为23.21%,排名为311位;新华优选成长今年上半年的净值跌幅为21.14%,排名为269位。

  除此之外,去年十大牛基中的剩余几只品种,今年上半年也鲜有靓点。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牛基排名第四位的华商盛世成长(630002,基金吧),该基金今年上半年的净值排名一直名列前茅,最终该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的净值跌幅仅为1.51%,取得了第三名的排名。

  据统计,华夏复兴(000031,基金吧)兴业社会责任(340007,基金吧)这两只去年排名前十的牛基,也在今年上半年延续了较佳的表现,两者的排名均位于前1/3强。相比之下,中邮核心优选、银华领先(180013,基金吧)策略、易方达价值成长(110010,基金吧)东方精选(400003,基金吧),这些去年排名前十的牛基品种,今年均告名落孙山,排名均跌至200名之外。

  常胜将军是投资者首选

  从以往的业绩表现看,很少有基金能成为真正的常胜将军。有的基金是牛市中的牛基,如中邮系基金,在牛市中业绩突飞猛进,但到了熊市却节节败退;有的基金是熊市中的牛基,如东吴系基金,在熊市中业绩相对抗跌,但到了牛市却止步不前。因此,对于基民而言,基金某一年的突出业绩,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不能作为投资的首选条件。能顺利穿越牛市和熊市,且均能保持良好业绩排名的基金,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15: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看3年以上的投资业绩,赵丹阳、徐星还是比较靠谱的,刘明达似乎正在努力浮出半个头出来,但斌、林园、李驰回归平淡,淡水泉的赵军等人则尚需继续接受考验。经过比较之后,明达的投资能力比徐星还是略低一些。

????????????????????

私募半年成绩远超公募 明达1期盈利19%夺冠

大浪淘沙。经过A股市场上半年的一场惨烈战役,阳光私募基金的择时和择股能力再次得到验证。

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纳入统计范围的467只阳光私募基金有123只实现了正收益,平均仅亏损6.5%。而同期偏股型基金仅有两只产品实现了正收益,平均亏损超过15%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尽管私募整体表现不错,但内部业绩仍分化严重,首尾业绩差距达55%。明达系列成为业绩增长幅度最高的私募产品,和众1号则收益垫底。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今年排名靠前的私募经理都是一些非主流出身的新面孔。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军、李驰这样的明星经理业绩滑落。

整体跑赢公募

上半年A股市场风云突变。自4月中旬地产调控以来,上证指数迅速掉头直下,两个月跌幅就超过20%

在此番大跌中,银行、地产、煤炭等权重股成为带动大盘下挫的先锋。向来将大部分仓位配置此类股票的公募基金自然深受其害。

Wind数据显示,截至628,纳入统计范围的391只偏股型基金净值平均跌幅达到15%。其中,仅有两只公募基金取得正收益,最高收益率为7.3%

与此相比,嗅觉灵敏的阳光私募很快调整了仓位,经受住了市场考验。截至628日,已经公布6月净值的467只产品中,今年来实现正收益的私募产品有123只,占比20%,半年收益率平均仅亏损6.5%,业绩遥遥领先于公募基金。

不仅整体业绩跑赢公募,单只产品也大放异彩。有22只私募基金超过公募基金的最高成绩,收益率超过10%就有15只。分别为:明达1期、六禾光辉岁月1期、彤源2号、明达2期、明达3期、和聚1期、华宝1号、世通1期、六禾银盏1期、精熙、盈融达、恒鑫1期、东方远见1期、尚雅5期、尚雅7期。

6月下旬,医药、新兴产业等前期强势股开始补跌,这两个行业曾让私募基金赚得盆满钵满。由于私募公布业绩时间比较滞后,目前统计的业绩并没有包含这段时间,如果近期没有及时减仓的话,有些私募的业绩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冠军花落明达系

姜还是老的辣。作为国内最早发行阳光私募的元老级人物刘明达,成为今年以来私募业绩的领跑者。

5名中,明达系就占了三个席位,其中明达1期高居榜首,收益率为19.11%;明达23期位列第45名,收益率为17.96%17.08%

他的取胜之道和大多数私募不同。今年以来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私募,大多数靠及时减仓躲避了风险,而刘则独辟蹊径。

刘曾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靠空仓来应对风险,适应于资金规模较小的私募,如果规模庞大,空仓或者及时消减大部分仓位是件困难的事情。最根本的操作还是要选择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

按照价值投资理念,刘长期投资于消费、医疗领域。从去年开始,这两个板块表现就超过大盘,在4月份市场暴跌之后,更成为投资热点。

排名前5的,除了明达系,还包括六禾光辉岁月1期、彤源2号两只产品。它们的管理人分别为上海六禾投资公司总经理夏晓辉、上海彤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威。其成功之道也是因为重仓了消费、医药等强势板块。

新面孔涌现

江山代有才人出。今年上半年,排名靠前的私募除了刘明达是老面孔,其他产品和私募经理于外界公众都比较陌生。

2名的六禾光辉岁月1期,其管理人是上海六禾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夏晓辉。去年该只产品业绩排名第87名,没有多少人关注。

3名彤源2号的管理人李威,更是寂寂无闻。这只去年10月份发行的产品,净值走势一直波澜不惊,但4月份却突然逆市崛起。

7名华宝1号管理人汤小生,曾是国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去年年底刚加盟上海聚益投资公司。在证券研究界,汤算是小名气,但是真正做投资还是第一次。初试牛刀便不俗。

8名常士杉去年9月才开始接手世通1期。第10名精熙1期管理人夏宁、第11名盈融达投资经理曾相荣等,去年业绩都排名在中后位置

有意思的是,很多新面孔并非出身于传统的公募基金和券商。

以出身而论,私募界一直有公募派、券商派和民间派3种派别,对当前公募、券商派执掌话语权的阳光私募界来说,其他的一概为非主流阳光私募;而阳光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往往也是上述两派私募基金。从公募转投私募的基金经理往往能带动大批跟随者,例如李旭利、孙建冬。

如今,这种现象有了改变,出身背景各异的管理人开始登上私募舞台。

上述提到的李威,早年在《天津日报》、博客网等媒体任首席记者,2007年出任上海彤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士杉是做实业出身;夏宁是一个草根英雄,从小散户逐渐成长起来;5月冠军泽熙瑞金1期的徐翔曾是宁波敢死队老大。

和众1号排名垫底

随着阳光私募群体的日益扩大,各种产品也是鱼龙混杂,投资业绩分化严重。

数据显示,跑输同期大盘的私募基金高达36只,平均跌幅达23.2%,最差的私募??和众1号亏损达到35.74%,与业绩最佳者相差达55%

该产品由深圳市世纪和众投资顾问公司于20088月成立,在经过去年市场上涨的好时光后,年底净值达到1.29元,可惜好景不长,今年64日,净值又滑落到0.8元。

5月份,和众1号的亏损幅度就最大。在一个月的震荡整理后,投资经理陈临江仍没有遏止住亏损的趋势。根据一季报,和众1号重仓华资实业(600191),持仓230万股,是其第6大流通股股东,截至630,华资实业今年以来跌幅达37%

排在倒数后5名的还包括向日葵1号、勤益1期、同威1期、同威增值1期,它们的收益率分别为-30.3%-27.73% -25.05%-24.7%

其中,从年初就大力宣称要抱着金融股睡觉的李驰,栽了大跟头,其管理的4只同威产品不幸榜上有名,除了排名倒数第45的两只产品,还有两只产品在后10名。

除了李驰,还有一些明星经理开始陨落。典型的是淡水泉(北京)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赵军,旗下有9只产品今年来亏损超过20%。而去年有两只产品排进前20名,其中淡水泉成长1期涨幅超过120%。

他的逆向选股策略,让产品过去两年业绩平稳增长,但遗憾的是今年上半年并未保持住曾经的优异战绩。(投资者报)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10-7-14 15:16:1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9 23: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某一阶段某基金的收益率不能说明问题,那么超过2年的总业绩与市场指数相比,就可以看到他们的端倪。下面是几个典型的著名私募基金的长期业绩。


通过好买基金网,可以查看到一些具代表性的私募明星们的收益率曲线,选择他们成立最早的一期产品(下图中红色为信托产品成立以来的收益率曲线,兰绿色为沪深300曲线)。

先看看2006年起即声名远播,高举价值投资大旗,标榜长期持股的两位代表:但斌、李驰:

但斌

图1:但斌的东方港湾马拉松(截止7月9日)




东方港湾马拉松 截止日期:2010-07-09
要点总结:
1、自2007年2月份成立以来,截止目前累计收益为6.29%,与沪深300基本相当。
2、2008年收益率为-61%,接近大盘的66%。
3、2009年收益率为72%,低于沪深300的97%.
4、确实是高仓位长期持股,收益率曲线与沪深300基本同步。
5、总体上选股的超额收益未明显看出,牛市时不如指数基金(私募还有20%的业绩分成)

李驰
李驰的同威一期。
李驰:公司创始人,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在内地证券市场有15年的投资经验,在香港金融市场有11年的投资经验。在创办同威资产之前,担任香港怡东国际财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历时五年;另先后任职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中租公司深圳分公司、宝安集团。出版过书籍《白话投资》《中国式价值投资》等书。


李驰亦以标榜长期持股为名,上图即是明证。同威一期自成立两年来,至今的总收益率为-1.4%,目前为止,总收益率还略低于沪深300指数
.

总结:

2006年媒体上最著名的两家“价值投资”的私募基金但斌和李驰,截止目前为止,其选股能力上丝毫没有显示出超过市场平均的水平,虽然两、三年的业绩还不足够长,但应注意的是,他们的基金收益率曲线与指数相比的波动率也差不多,这就表明还没有理由可以期望其未来也可能会出现超额收益的可能。

[此帖子已被 yyw1 在 2010-7-20 9:22:3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8 11: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实基金是我比较欣赏的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嘉实主题,今年上半年勇夺公募基金的第一名,在大盘跌22%的情况下净值增长7.7%.

理财周报的下面报道值得一读:

6年大考:11只基金回报过300% 嘉实增长不换经理领跑
  200379以来,嘉实增长只有在2004年曾经取得过同类基金亚军的成绩,当年只有36只基金参加这一排名。而此后嘉实增长从未进入过同类基金的前10名,在2007年和2009年,甚至都滑落到同类基金的60名左右。
  由于短期业绩不突出,嘉实增长在投资者中知名度不高。
  一位别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表示,尽管嘉实增长去年业绩一般,但业内仍然根据长期业绩,认可这只基金。这只基金也曾获得业内一些长期业绩奖项。
  据理财周报统计,自2004年以来,共有11只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300%,其中嘉实基金两只,泰达宏利两只,国泰两只,华宝兴业、银河、易方达、鹏华、海富通各一只。
  尽管由于市场原因,2003年成立的大部分基金长期业绩都不错。但是同为2003年成立的基金,金鹰成分股优选成立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仅有148.21%,复权单位净值不到嘉实增长的一半,长跑能力强弱立见。
  理财周报研究发现,长跑业绩惊人的几家基金公司,唯一共同点即投研团队短期排名压力相对较小,不突出明星基金经理,从而获得团队与投资风格的相对稳定。
  嘉实增长的目前基金经理邵健,是目前嘉实基金公司最资深的基金经理之一,现任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他自从20037月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转入基金业之后,一直在嘉实工作。而其从200446至今,一直担任嘉实增长的基金经理,也几乎创下业内一个记录。
  "在基金经理变化这么频繁的时候,看基金的短期业绩来投资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一位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很多基金经理,在夺得年度排名后,就可能跳槽或者转投私募,无法令基金长期业绩稳定。"
  历史上,嘉实投研曾有辉煌时期。2003年至2006年,在窦玉明的带领下,刘欣、孙林、赵军都曾是一时之选。
  2005年,嘉实基金开始在募集说明书中指出,公司对于投资实行集体决策,当时的投委会成员包括公司总经理赵学军、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窦玉明,总经理助理兼养老金投资部总监戴京焦、首席策略分析师徐轶、研究总监赵军、资深基金经理孙林、刘熹。
  2006年,随着A股市场的疯狂,基金业迎来大牛市。那一年后来也被目为基金公司业绩开始出现明显分化的一年。但正是在此时,嘉实基金投研团队开始大幅动荡。
  2006年,基金丰和基金经理刘欣、基金泰和和基金景福基金经理魏上云先后"公转私"
  2007年,总经理助理赵军、嘉实主题基金经理王贵文先后"公转私"
  2008年,主管投研数年、主导了嘉实业绩辉煌时期的副总窦玉明转任富国基金总经理。
  在多位大将相继离开时,业内也曾传言,嘉实增长基金经理邵健也有离职意向。
  投研的变动对于业绩的影响立竿见影。2007年开始,嘉实由于对大牛市判断不准,业绩大幅下滑,包括嘉实增长在内的多只基金均排名同类基金后1/2,在大型基金公司中,业绩基本垫底。
  而200612月,随着嘉实策略成功发行,嘉实成为业内首家管理资产过千亿的公司。当时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依次为嘉实、南方、易方达、华夏和博时。
  2007年,随着业绩下滑,嘉实的规模被华夏超越。
  即便如此,业内对于嘉实基金公司仍有争议,认为其规模增长速度与投研业绩不匹配,以致有重营销轻投研之嫌。
  2008年,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戴京焦升职副总经理,主管投研工作。对此当时很多业内人士也颇不以为然,认为戴京焦此前长期负责固定收益业务,对于权益类产品的运作经验不足。
  实际上,2009年,嘉实基金投研业绩未见明显起色,年底规模再度被易方达超越,投研部门压力极大。
  "我们公司考核上相对不是那么看重短期业绩,部分减少了给基金经理的压力。即便短期业绩不行,也不会马上更换基金经理。"一位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该名基金经理在2008年、2009年业绩均不如人意,曾在投资者中引起较大争议。但是至今在嘉实投研体系中,仍然担当重任。
  事实上,尽管嘉实增长长期业绩突出,但是6年来也曾多次被媒体认为业绩平平甚至处于中下水平。邵健的投资管理能力饱受质疑。
  2009年起,赵学军提出,嘉实将在投研发力,其投研团队建设战略为"全天候、多策略"。通过与博时类似的将基金经理按照标的和风格分组的方法,促进产品的投资风格多元化。
  2010年后,嘉实基金业绩显著向好,至今仍然名列大规模基金公司第一。
  令目前戴京焦领衔的嘉实投研部门自豪的一点是,自从2008年之后,嘉实再未发生过基金经理离职事件。目前最晚一位加入公司的基金经理赵勇,20083月已经加入公司,其他权益投资类产品的基金经理在嘉实任职都已超过三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7 23:19 , Processed in 0.02411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