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周报 2008-10-27 11:25:33 作者:祝贺</DIV></DIV><DIV class=p3pictitle><DIV class=font_pt10_bluetext align=left>
零部件厂商讯号:国内整车制造商、发动机厂开始选择柴油发动机,并从商用车运用到乘用车
目前,欧美国家100%的重型车、90%轻型车采用了柴油机,柴油轿车已占轿车年产量的40%,其中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更高达50%以上
适逢中国内燃机工业诞辰100周年,“2008第八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及零部件展览会”也在北京举行。在展会上,不少零部件厂商的展品正在透露出一个清晰的讯号:尽管政府部门对于乘用车柴油机发展的态度仍不明朗,但是国内的一些整车制造厂商、发动机厂仍然开始选择柴油发动机,并因其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进步,而逐步将其从商用车领域运用到乘用车领域。
节能与降耗重压乘用车柴油机重提日程
在柴油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柴油机是当今保持汽车大批量、低成本生产中解决环保与节能双重压力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因此,无论是欧洲排放更清洁经济型轿车的开发,还是美国的“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V)”,都无一例外地将柴油机作为最佳的选择方案。而大众汽车“3升轿车(百公里油耗3升)”的出现,也让人们惊奇地发现出柴油轿车对私人消费者的真实价值。
目前,欧美国家100%的重型车、90%轻型车采用了柴油机,柴油轿车已占轿车年产量的40%,其中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更高达50%以上。
在国内,多年来以戴姆勒、AVL、博世、康明斯等为首的13家公司一直从事着“绿色柴油机推广计划”,此外大众汽车也一直在力推自己的柴油版捷达、柴油版帕萨特和柴油版宝来等主力车型,但是这些推广活动却一直对我国轿车的柴油化发展影响甚微。原因在于,一方面消费者仍然对国内的柴油质量和数量保证心怀担忧,另一方面还有像北京等地的政府部门至今也未能对柴油轿车给予“合法身份”,不允许购车上牌。因此粗略估计,2007年我国新增轿车的柴油化率仍不足3%,轿车保有量中的柴油化率仍不足1%,发展缓慢。
但在眼下,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促使其发生质变的原因之一在于国内和国际市场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正在将国内众多的车商推向柴油机技术的高端市场,并催生了高压共轨技术、增压技术和电子直喷技术等在柴油乘用车发动机上的广泛应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已经意识到,国3标准对柴油机来说,不是技术‘爬坡’问题,而更像是一道事关生死的关卡。”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杨永忠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说。
“大部分国内车商早已开始为将于2010~2011年推行的欧4排放标准做准备,轿车柴油机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政策》提出的重点发展的产品,并且比同样情况下汽油机节能30-4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5%-40%,可以说是最节油的动力选择。尽管眼下乘用车用柴油机每年仅有七八万辆的销量,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乘用车的柴油机市场也日益扩大。”中国内燃机协会专家委员会赵士林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攻克技术壁垒国际合作实现技术跨越
杨永忠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今后柴油发动机向国3标准以及更严格的国4标准发展,从技术层面来看,比汽油机存在更大的技术壁垒的是,必须在电控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实现技术的跨越。由于高压共轨系统能减少废气排放和降低发动机的噪声,因此高压共轨技术是解决小缸径发动机技术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也只有一些国际厂商掌握这项技术。
与国际零部件厂商的合作,使国内零部件厂商在研发上得到更快的发展。据介绍,云内动力的D16TCI、D19TCI和D25TCI均采用了增压中冷、高压共轨、电控喷射、多气门和顶置凸轮轴等柴油机技术,而这些技术跨越的实现也来自与德国FEV公司的技术支持。目前云内产品可以覆盖1.6-3.0L“黄金排量”段,已经装配了江淮瑞鹰、华晨尊驰、东风风行、北汽福田MIDI等13款车型。据透露,其与长安、一汽也有密切合作。
在国内,华泰汽车、奇瑞汽车和长城汽车等整车厂商就已经先后与博世公司开始合作开发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华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睿君表示,采用博世共轨系统的华泰柴油发动机将从2009年中期开始试生产,新的发动机将安装在华泰2010年生产的SUV上。
目前华泰现代生产两款现代SUV特拉卡和圣达菲均推出了柴油和汽油版本。据华泰品牌部部长高红军说,在其今年上半年的汽车销量中,约有四分之一为柴油车。而奇瑞和长城开发柴油发动机的主要目的仍然是意在海外。
在今年4月举行的北京车展上,奇瑞展出了柴油版东方之子Crossover,该车搭载的1.9升柴油发动机安装了博世的共轨系统,能达到欧4排放标准。长城汽车也在10月初推出一款安装博世共轨系统和三菱涡轮增压器的2.5升柴油发动机,搭载该发动机的长城哈弗SUV,将在国、内外市场销售。
“博世、德尔福等零部件巨头手中都有很多先进柴油机的技术,但是购买成本仍然很高,这是国内的自主品牌们无法全部消化的,只有本土的零部件厂商才能不断推进技术的进步。在展会上我已经注意,国内一些零部件厂商和高校展示出了其在高压共轨技术领域的研发成果,相信三年之后中国就会有自己的高压共轨系统出现,届时国内的乘用车柴油发动机技术将会有更快的技术提升。”杨永忠的语气中包含期待。
</DIV><DIV class=font_pt10_bluetext align=left> </DIV><DIV class=font_pt10_bluetext align=left> </DIV><DIV class=font_pt10_bluetext align=left>油价接轨?燃油税推出?发动机企业准备完毕?轿车柴油化悄悄开始?一切好像很近,一切又好像很远。</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