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企业增长的极限是什么???读万科06年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 21: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的上游行业===房地产-〉水泥-〉钢铁-〉矿石-〉海运-〉石油-〉煤炭-〉造船,太多太多,都有麻烦!!!

这些还仅仅是房地产出现良性问题,如果是恶性,就是经济危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5 12: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先看万科今后成长的背景要素(此点见仁见智):公司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研究与结论(含城市化趋势);对国家关于房地产的总体政策趋势的关注与尊重;消费升级关注等。二看公司的市场策略:专业化(只作住宅);经细化;中小户型为主;资源整合偏好(最近趋势);3+X城市聚焦;以帕尔迪为标杆(这一点尤其让我等小股东倍感欣慰)等。三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圈起来是因为郁亮似乎目前并不认可这个概念):客户需求的把握能力(这是他们自己说的,我认同)。四看其竞争优势:规模(全国布局);品牌知名度与认可度;均好(这点很重要!)。五看增长节点:工业化;客户细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金融之间的平衡”(加里-威尔逊)。最后看投资者的安全边际(这一点巴菲特应不会反对):王石与郁亮(一个管理驱动的公司,是可以在管理团队中寻求投资者安全边际的,就像巴菲特将墨菲当作自己的安全边际一样)。因此我们是否不能简单说万科是一个没有“战略”“经营优势”和“长处”的公司呢?

[此帖子已被 老人 在 2007-12-16 10:58:0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老人 在 2007-12-16 11:03:3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5 22: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等万科有能力提供同行最低价的房子时再买吧.

现在买高价万科房的消费者图什么?仅是物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5 23: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可以把问题想简单一点:

1、不管是建商品房还是经济适用房,总是有人要盖房,否则我们住那里?肯定有一大批倒下的地产商,万科应该是最后一个,虽然日子也没先前那么好过了。

2、国家的政策不是说来就来的,肯定是调研了很久,准备了很多方案。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肯定是离政策最近的,优势不尽是被动地政策前瞻性,甚至包含了主动的政策建议。天气再冷,提前准备好了防寒措施,肯定冻不到自己,别人就难说了。

3、做生意肯定有风险,不承受一点风险怎么赚钱?只要风险可控,盈利还是要追求的,否则就不是企业了。企业也好、股东也好,都赚了那么多了,歇一下没什么了不起。

4、企业发展和股价是否到头了?还是要看行业的空间有多大。只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曲折些也不怕。

5、地产企业的明年的增长已经写在了财务报告里,目前销售的变动影响的是后年的业绩。只要明年的估值不高,后年也跌不到那里,最多就是多支付些时间成本。

6、目前我国人均GDP是3000美圆,美国是30000美圆。美国那么多同行都活的好好的,我们凭啥就没有活路了呢?要死也不是外界缺氧而窒息死的,是自己不守交通规则出车祸死的。

7、以前不是说没见过在行业景气时的行业整合吗?现在不景气了,正好看看是咋整合的。

8、企业是个微观生态系统,除了受自己的体质状况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宏观生态系统的影响。这几年的地产景气因素都被说滥了:城市化进程,人口红利,流通性泛滥,人民币升值。想想目前的政策究竟从根本上改变了那些因素的趋势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6 09: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数据

9306收入年复合:24.04% 利润年复合:22.56%

9606收入年复合:31.23% 利润年复合:30.53%

0106收入年复合:31.95% 利润年复合:41.93%

0306收入年复合:40.89% 利润年复合:58.42%

9306EPS年复合:14.01%(是净利润年复合的62.1%)

9606EPS年复合:21.37%(是净利润年复合的70.0%)

0106EPS年复合:26.74%(是净利润年复合的63.8%)

0306EPS年复合:35.63%(是净利润年复合的61.0%)

可以看出:公司的主营收入、利润、以及每股收益的增长趋势是朝着逐级加快的方向增长。

这样一个公司,应该如何给它定价?(注意一个情况:1、公司的增长要素目前是逐步加强而不是削弱了;2、随着公司新股PE的提升,每股收益增长相对于净利润增长的折扣会大幅缩减)

[此帖子已被 老人 在 2007-12-16 9:30:5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6 10: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不妨再进取或大胆一些:(大胆的依据有三:1、中国的房地产或万科这种公司应当至少可以看10年以上吧;2、商业模式决定了万科这类公司基本没有多少商业信用风险,因此每股收益可视作每股现金流;3、万科这类轻资产公司,资本支出对现金流的无效吞噬也不用给出太多考虑。)在贴现率为9%时(据传是巴菲特用得最多的数据),经简单计算后的公司绝对估值是:当每股收益年复合增长为5%时,对应PE大致为25;10%时,PE为37;12时,PE为46;15%时,PE为58……。当然还有一个要素要考虑:永续增长值,如果低于5%,上述数据需要重新计算。但万科不是要学帕尔迪吗,就让我们再信他一回,给他个5%的永续增长值!现在思考:如果未来5-10年万科能继续过去的辉煌(96-06或01-06甚至是03-06),我们应如何给它定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09: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shhggl兄,你的上述观点我有不同意见啊。怎么能说没有答案呢?所谓的“婴儿期、青年期……”等等,不过是人们事后的主观概念性划分,一个企业目前发展处于何阶段,那是雾里看花,无定论的。

此贴原是探讨企业基业常青的思考。例如王石说,当企业发展的规模与其管理水平不适用的时候,这家企业就到头了。但个人理解,这是个“万金油”式的说法,也未必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本质。以我之浅见,“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行业的结构性变迁导致的企业收益率差不多相同时就到头了。”。 按照王石等万科管理层的看法,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是没有极限的,行业有多大,企业的愿望和能力有多大,就能长到多大。如此,电视机行业不可谓不大,TCL的管理不能说不优秀,但是,一旦行业的结构性变迁导致与其它企业同质化时,它就不可能长大了。

差异化是战略的根本。失去差异化,在我看来,这家企业就走到头了。如果说以前万科还显示出某种差异化的话,那么现在它正在趋同化。即使行业如此景气,但是景气不但不可能带来企业的常青,相反在同质化下,却带来企业潜在问题的引爆。

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唯一“战略”就是“做大”,似乎“大”了,以后就不会“死”了。这就是房地产企业的“战略”,万科的战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0: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婴儿期、青年期……”等等,不过是人们事后的主观概念性划分,一个企业目前发展处于何阶段,那是雾里看花,无定论的。

我们的投资,研究企业,不就是要找确定性吗?否则,何谈买入和持有以及退出的问题呢?我再提一个问题,也是我的困惑,如果可口可乐真是像巴菲特讲的终身不卖,基业长青的话,那作为个人投资者,我只要不是以太离谱的价格买入长期持有,是否就能得到较好的回报呢?那投资不是太容易了吗?真的能有终身不卖吗?可口可乐的极限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10: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shhggl: 你上面的第一问题,我不知道你在问什么。你下面的问题,你的困惑(永久持有问题),我在另一个贴(巴菲特投资思想的精髓)里已经谈到,这一是取决与你衡量投资业绩的标准,二是与你持有企业类型有关。简单说,如果你以二级市场股价衡量,那么决不存在永久持有的问题;如果你持有的是一家具有近乎永久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就没有理由考虑减持的问题(这与做实业的道理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0 23: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更全一点,讲的是同样的主题:

ZT 杜丽虹在新地产策划机构和思源经纪主办的2007年中国地产金融年会的发言;

杜丽虹:刚才陈先生的讲话非常的精彩,给了大家很多实用的建议,下面我讲的东西不敢说精彩,至少希望给大家一些有用的帮助,跟前面几位讲的不太一样,我要讲的东西主要是给在座的地产企业泼冷水,我讲的是风险问题,就是房地产企业短期风险头寸,你在资产负债表左侧有很大的资产,这些资产变现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就和银行一样,非常谨慎的自己风险,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越来越严格,从信贷的政策到税收的政策,到销售的政策,现在这种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一些地产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如何生存,并且发展,我们认为答案并不完全取决于地产企业的融资能力,尽管前面大部分讨论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地产企业在最近这两年进行了更加激进的土地储备战略,但是结果使某些地产公司超过了效益提升的现象,导致了存量资产的下降,这个词比较学术,但是简单的说存量资产周转就是对存量资产的开发力度和运营效率,他的降低对于高度依赖于短期风险的中国地产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我们的研究显示,在60家地产上市公司里面,其中有39家地产企业短期风险头寸大于零,28家大于10%,20家大于20%,我后面会解决大约10%是什么意思,我要说的是对于20家企业来说,宏观调控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将面临直接的冲击。大家都知道,随着股改的完成,地产企业股权融资的门槛降低了,企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了,相应的土地储备的规模和速度也都提高了,在过去两年内,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存货余额从04年的14亿元增加到06年26亿元,翻了一倍,存货率从原来的16.7%到现在的50%,甚至有一些地产企业存货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增长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了地产企业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利润率提升的同时,资产周转率在下降,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到,从01年以来,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看到,利润率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资产周转率在最近呈现下降的趋势。有一些地产界的朋友也说,你用一般的资产周转率是说明不了问题的,一般定义的周转率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年度的平均资产的比值,可能由于我们今年内大量增加土地储备的暂时结果,为了反映企业真实运营效率的变化,我们定义为一个概念叫做存量资产周转率。地产企业资产转化成销售额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实际上本年的销售额或者销售回款通常是上年或者上几年的存量资产决定的,存量资产就是企业的销售收入,或者是销售回款比上年末的总资产。

  剔除了当期的资金周转的影响,反映了地产企业对当年存量资产的开发力度,一个企业如果存量资产不变的话,他的运营效率也在提升,在新的规模上他的效率是保持比较高的水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存量资产周转率在下降,说明他的效率提升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在更大的规模上企业的效率是降低的。

  大家看这个图,这是万科期末周转率在下降,但是现实效率的存量资产周转率保持不变,说明至少目前为止,随着规模的扩张,运营的效率还可以跟上。

  但是在2006年统计数据里面显示,有一般的地产上市公司存量资产周转率是下降的,比如说保利地产,他的存量资产周转率从04年的0.8倍下降到06年的0.5倍。中粮从1.25下降到0.18,这些数字背后说的是上市公司的囤地行为还是开发经营确实跟不上规模的扩张,在这里不作判断,但是不管原因是什么,其实结果是一样的,对于存量资产周转率降低的企业,实际的土地储备年限在延长,相应的企业资产负担在增重。

  这个下面是一些地产企业存量资产周转率的变化,刚才我们说了一些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左侧的变化,存货额的增长和资产周转下降率的趋势,上午我们谈了很多,其中有出现了很多的变化,其中很重要的变化是股权渠道的放开,确实增加了地产企业长期资本的安全性,加速了企业的扩张,如果说企业在股权融资下,资产规模扩大了,运营效率跟不上,导致了存量资产率降低的话,就会引发短期风险头寸的扩大,大家看这张表,这个表就是国内资产上市公司平均资源的状况,其中14%是银行的短期贷款,70%是预付款,总的来说,流动负债占到总资产的46%,另外还有15%是长期的银行贷款或者公司债。股权的资本大概占到36%,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地产上市公司大多数靠股本金的扩张,总的来说,国内地产企业平均的负债率是65%左右,其中45%是流动负债,在一年内必须要偿还或者是安排新的融资计划的债务,但是在60家地产上市公司中,有40家他的存量资产周转率是低于0.45的,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就意味着他们每年经营产生的销售回款不到他们今天资产总额的30%,一个企业在年初有100亿的总企业,今年能够产生的销售回款是30亿,但是他今年需要偿还的债务是45亿,中间差的15亿需要持续的再融资,或者跟银行续借贷款,这15亿我们称为一个地产企业暴露在外面的短期风险头寸。

  我们把流动负债率和资产周转率的差,这个差就反映了一年内到期的债务是不能用今年的现金偿还,而必须依靠持续的融资部分,这样的数额就反映了企业在短期内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有当年的债不能靠自己的现金偿还,必须要占用更多的预售款来融资。

  这是刚才说的示意图,从下面的资本结构来看,45%流动负债55%长期资本,包括长期借款,45%流动负债里面有30%可以用现金偿还的,其他的要需要再融资,只要融资结构不发生问题,企业在短期内财务就是安全的,但是问题在于在中国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贷款的获得越来越难,在某些地区限制预售款的使用,使我们提到的短期的偿还途径发生很大的冲击,我们也看到银行的贷款短期和预售款已经成为国内地产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两部分加起来占到30%,如果政府限制了30%融资渠道使用的话,那15%资产就找不到续借的资金,就很容易陷入资金链断裂的位置。保利现在的流动负债率是53.7%,当前的风险承担不高,只有3.5%,但是我们这里说的是假设的情形,如果公司融资,增加了土地储备以后,资产效率跟不上,而实际情况也是从04-06年保利的存量增长进一步下降,如果下降到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每年新增加的土地储备完全相等的时候,暴露出去的风险头寸就会达到29%,每年他的CEO也好,就要为总资产的30%寻找新的融资途径,对于宏观调控下企业应该是比较大的挑战。

  还有一些企业从开发商到物业持有性的转型企业,在我国缺乏REITs长期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也面临短债长头的隐患,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果一个企业继续向商业地产持有性战略转移而找不到长期的融资渠道,短期风险头寸会进一步的上升。如果我们刚才说的保利地产,金融街,他们面临的是短期风险头寸扩张的隐忧,另外一些企业面临的是当前风险头寸的威胁,下面这张图是我们列出的部分地产上市公司的当前的风险头寸的状况,蓝色的是当前的风险头寸,黄色的是潜在的风险头寸,这张图没有列全,实际上有半数地产企业短期风险头寸大于10%,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每年要为自己20%的总资产寻找新的融资途径,一旦找不到新的融资途径,马上就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

  问题就在于在这种短期长跑下经营已经成为中国地产行业普遍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在今天土地供给短缺,地价上涨的过程中,很多的企业或者是出于恐慌,或者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在增加土地储备,但是如果运营效率跟不上,存量资产周转率降低的话,对于中国地产企业很危险。

  我们刚才看到,中国的地产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好一些,上市公司对于短期的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46%,非上市公司超过50%,但是在美国,地产企业的短期负债不到总资产的1/4,比我们低一半,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抗击金融政策和行业政策的风险降低,所以我们说房地产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扩张速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如何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我觉得更好的寻找融资途径以外,有一些地产企业说对宏观政策判断很准确,这不是一个长治久安的做法,最根本的做法是打造一个安全的资本结构,适应所有的宏观环境,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管理好自己的短期风险头寸,实现资产与资本的期限结构匹配。

  到底如何实现结构匹配,我觉得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资产负债表来说,提高自己的存量资产周转率,如果把存量资产周转率维持在0.5倍以上,短期风险头寸就是零,如果在0.7倍以上,近几年的风险头寸也将趋于零,但是为什么说存量资产周转率一直提高不上去,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实际上客观目前地产开发商赚两部分钱,土地开发的钱还有卖房子的钱,随着招拍挂的推行,土地增值税的推行,前一种收益正在衰减,未来中国地产企业的盈利模式将发生变化,开发商就跟其他的制造商就变得很像了,只不过生产的产品是房子。

  所以我认为谁能够撇开土地升值收益,专著于造房子才能有长期的生存能力,而不被地荒和钱荒而左右,一般的地产商不想把土地卖掉,短期又没有办法开工,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做融资,使自己的资本结构尽量的长期化,我给大家补充一点,因为我们常说国外地产上市公司也好,地产企业也好,有很多的融资工具,中国地产企业没有,我研究了一下美国的地产金融市场,确实有很多跟地产相关的金融工具,但是你仔细看,你会发现,真正为开发商运用的工具没有几样,就像我们提到的REITs,他不是给开发商提供的金融工具,像抵押贷款、证券化,他的主体是银行,和开发商更没有什么关系了,美国最大的地产企业帕尔迪,大家可以看到,在他的资本结构中,短期负债很少,不到25%,有27%的长期负债,公司债等等,另外50%是权益资本,50%权益资本40%是留存收益,他扩张的资源除了长期贷之外,还有自身收益的留存,要延长自己的企业,除了引入PE以外,地产企业本身加速自己的资产周转也是使资本结构长期化的根本途径。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说你的土地储备战略和运营效率已经确定,对于地产企业来说,要管理好短期风险头寸就要根据存量资产周转率的情况制订融资战略,使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相匹配,如果你右边的长期负债和股权分析能力有限,就要根据资本能力的局限决定资产负债表的储备也好,开发也好,使开发周期和盈利周期相匹配。我今天主要的考虑的是一年内的结构匹配,由于宏观调控的政策可能比一年长,所以也要关注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结构匹配,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21:16 , Processed in 0.02231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