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探的文章(34)主题是说,做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投资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系统。现在市场流行追捧消费股,但并没有把消费股投资的逻辑弄清楚,而仅仅是根据2004年以来若干优秀的消费股出色的涨幅表现作为他们投资的逻辑。 很显然,过去的市场表现优异不能成为未来也表现优异的直接逻辑,而是应该搞清楚它们过去表现优异的原因所在,并判断这些原因在未来还能不能一如既往地起作用。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供给又是相对“有限”的,因此某些优质消费品股票涨幅巨大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如果供给能够持续增大,尤其是很多消费股产业内的各种经营要素如果均是可以复制甚至是较易复制的话,那么这些股票较难获较高溢价,最终只能“泯然众人矣”。因此,对于消费类股票的分析和把握,最终仍应落实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复制或难以复制的经营要素等方面上来。 “为什么消费类股会出现很多大牛股?很少有人能从理论上进行阐述。。。”本人在此列举若干条“理论”,以作抛砖引玉: 1、人类一直在争取对上游资源的获取最大化,一直在力争将中游各种产业的消耗最小化,终极目的就是让下游的消费能够最大化。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享受的资源逐步有所扩大,而人类可以享受的空间越来越大。因此,消费类产业长期的增长空间很大。 2、就跟中游行业技术进步会颠覆原有技术一样,消费也是会升级的,消费升级会摧毁原有消费形态的生存空间。因此,需要对消费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的把握。 3、消费品公司对下游的议价能力很强,是消费类股经常获得超额收益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消费者太分散,所以消费者没有议价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也不可能向上游“延伸”,自己在家里生产各式各样的消费品(如果有谁这样去做,大家会觉得很可笑)。但是很多产业领域却会出现向上下游延伸的情况,比如说汽车厂商却经常向上游延伸,自己生产一些重要的、零部件厂商获得较高盈利的零部件产品,电子设备厂商也经常向上游延伸,自己生产一些关键和核心的元器件,从而压低上游行业的盈利能力,类似的情况在很多中游行业中都能看到。消费者没有压低消费品行业的盈利水平的能力,只有乖乖掏钱买单的份。而且,一般情况下,消费类公司对上游的议价能力也较强,因为它的上游往往也很分散。 4、消费者在大多数时候是无知、起码是了解不全,因此容易被忽悠、被广告所诱导,也就是说,买方没有卖方精。如果买方具有卖方同样的专业水平,那么产业的盈利情况就不会那么乐观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消费领域需要“3-15”之类的组织,而其他行业却没有。 5、在消费者对产品有认识的基础上,由于消费者能够对不同类型、不同风味的产品能够有不同的感知,因此消费品行业更容易出现产业细分,便于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而不是象很多上、中游产品那样产品同质化,主要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竞争。 6、象一些传统的、形态和性质不变的消费品,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也不太容易被新技术、新消费形态所颠覆,这样的企业很稳定,不会象中游很多行业那样,新技术已出来就消灭一批原有的企业,包括甚至消灭原有的优势企业。 7、消费品行业所出现的大牛股,往往都是在需求不断增长、供给却比较有限的领域内发生。这样的公司往往具有一些其他企业难以轻易复制的经营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