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威孚德国博世合资:弃权还是创新 编辑点评:威孚合资的争议在无油所掌握了欧Ⅲ及以上排放标准技术后又再次成为讨论的话题。国家巨资投建的威孚集团还有对核心技术的控制权和产品开发的主导权吗?合资以后,威孚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这些问题威孚集团和外界的说法相差甚远,但相信身为业内龙头的威孚有自己的战略眼光。中国油泵油嘴市场发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以后用事实说话,我们不想在争论中花费过多精力。在汽车产业技术升级、结构升级的关键时刻,做好自己的事比争论更重要。”2006年2月20日,无锡威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许良飞面对记者,终于打破沉默。
争论源自威孚与德国博世集团2004年8月成立的那个注册资本2亿美元的合资项目??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说,威孚与博世缔结的这桩婚姻是“自残”??作为行业排头兵,在与博世合资之后,威孚付出了永远不得进入欧Ⅲ排放标准以上的电控喷射系统的代价。这等于把威孚固步在中低端产品线上。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近日,威孚昔日的合作伙伴,在威孚与博世合资后孤军奋战的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简称无油所),终于攻克了电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这个世界级难题,全面掌握了欧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技术。 由此,关于威孚合资的是非争议再次尘嚣日上。 威孚被俘? 威孚是中国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生产商。其主产品油泵油嘴有“汽车心脏的心脏”之称。在国内,威孚占有油泵油嘴市场近50%的份额。 2005年11月19日,威孚与博世共同投资的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无锡新区落成。博世的目标是,要将其建成中国最大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生产基地。这也是博世在德国以外最大的投资项目。博世集团董事长弗朗茨。菲润巴赫和中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分别从德国和北京赶来参加落成庆典。 弗朗茨在此前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我们将要在无锡生产的产品值得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它将使用我们最大的业务部门??柴油系统中最先进的技术。” 然而,合资公司喜庆的气氛尚未消退,“威孚被俘”的说法便不胫而走。 “威孚与博世的合资已经不再是中国企业引进技术的手段,而是跨国公司灭掉中国龙头企业的收购。”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路风撰文批评说。 路风认为,博世给威孚开出的三个合资条件过于苛刻:第一,德方要求在合资企业中持股67%,取得绝对控股权,这将使威孚完全失去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权;第二,把威孚的研发中心及其技术人员全部转移到合资企业,迫使威孚退出了技术进步的行列;第三,也是最致命的,德方提出,满足欧Ⅲ排放标准以上的电控喷射系统只能由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生产。威孚只能生产欧Ⅱ排放标准以下的机械式产品,这使博世可以最大限度地切分甚至通吃这一市场。 “威孚的合资动机是引进技术进入欧Ⅲ市场,而合资的结果居然是不得不接受永远不能进入这个市场。”路风说。 威孚的另一个举动也“令人惊讶”。路风在文章中透露,博世将从2006年6月起接管威孚在欧Ⅱ标准产品的全国营销服务网络。 “威孚为什么会在这个问题上让步?这是合资交易的一部分,还是在合资之后发生的交易?”路风问。 而一位与威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知情者近日向记者证实:“文件都下来了,从2006年7月1日开始,威孚欧Ⅱ排放标准的产品营销网络将划到博世。 “老部长”的担忧事实上,比路风更早关注威孚与博世合资事件的是前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业内人士习惯地尊称他为“老部长”。 何光远对博世可谓了如指掌。早在1994年,博世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前夜,为了探讨在中国的投资计划,博世总裁曾特地前往北京,拜会过时任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的何光远;何光远也访问过博世公司斯图加特总部。 近几年,何光远虽然已经离开了机械工业部的领导岗位,但他仍然时时关注着中国装备工业的发展。 无油所所长朱剑明清晰地记得:去年10月27日,在“2005年中国内燃机高层论坛”上,他刚做完主题为“中国不完全是缺技术,最缺的是信心”的发言,时任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方代表)的徐霖就站到了话筒前。 “我知道何部长早上没有点名批评的,就是我们威孚??‘全国最大的油泵油嘴企业,没有把共轨、电控搞好,就弃权了。合资不就意味着弃权吗?!’” 徐霖解释:“不是我们不想干,我们尽了很大努力去做,可最后我们还没有搞完,全国的欧Ⅲ市场就已经被瓜分完了。” “我上午发言中没有点名批评的确实就是威孚公司,”何光远在随后的发言中毫不留情,“威孚是行业内的排头兵,无论它的技术力量还是装备水平,在国内都是最好的。现在这样的一个企业让博世控股了,把技术权、销售权全部交给博世,我对这个问题有点耿耿于怀。” 何光远认为,不是什么都要绝对国产化,民族工业显然不是这样做出来的。但他强调:“我们要抓主导方向,要自主开发,不能因为我们的市场都被别人占了,就让别人控股。” 据与会者回忆,何光远讲这些话时神情严峻。“我只是想问,我们有没有一种志气、一种劲头搞自主?为什么不能像无油所那样,下决心自己开发共轨?” 其实,威孚“弃权”之所以引起中国装备行业和社会的强烈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关乎国家国防安全。 据朱剑明介绍,威孚过去生产的机械式油泵油嘴,军工厂使用时,在物理上可以与威孚隔离。但现在使用现代化的电控产品以后,“军方就无法保密了,军事装备的参数要告诉德国人,我们的军工系统就暴露无遗。” “知识产权费”浮出水面行业和媒体对威孚“弃权”的质疑尚未停息,一个新的争议又浮出水面。 近日,本报独家获悉,今年春节前夕,博世又提出要向威孚收取老产品的知识产权费,收费标准为销售收入的2%.“这个条款在合资协议里就有,威孚生产的所有P型泵、VE分配泵都要交2%.”知情者透露,“威孚2005年要交3600万元。” 朱剑明认为,博世的做法毫无道理。“P型泵和VE分配泵都已经生产许多年了,博世的不少产品和技术的知识产权已经过期,失去保护了。” 南京威孚金宁是威孚旗下上市公司威孚高科控股的子公司,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 知情者说,博世要向它收取知识产权费600万元。 2月21日,南京威孚金宁总经理杨安康向本报记者证实确有其事。“数字我不太清楚,我没有参加这个谈判。”杨说,“博世没有直接跟我要,是无锡威孚去年底向我提出来的。我不给,威孚也就算了,说他们也不想给。” 杨安康认为,这个钱给得不合理,因为南京威孚金宁的VE分配泵在威孚与博世合资前就已经生产,而其设备和技术是金宁1998年从韩国大宇购进的,与博世并无直接关系。 2月20日,记者在威孚采访时,许良飞坦承,博世的知识产权费是按国际通行惯例收取的。“这是一笔商业交易,商业交易和技术创新有联系。”“用了它的部分技术,我们付费天经地义。” 博世为什么要向金宁收费?“他们做的泵达不到现在的标准,派了20多个人到博世去学习、培训。”许良飞解释。 但杨安康并不认同这个说法。“威孚向博世买过这些产品的技术许可证,而我们是威孚的子公司,它这个技术就应该让我们学习。”杨安康说。 来自威孚的辩白尽管行业内和媒体对威孚“弃权”的批评声不断,但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威孚及其合资公司的生产和经营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 “我们一万多人要吃饭。作为企业,对资产所有者负责,多交税,多创造就业机会,每年给职工增加收入,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许良飞说。 威孚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职工们对外界对威孚的批评十分关注,但公司统一了几条原则,主要内容是:对外界的声音不做评论,走好自己的路。他同时透露,公司高层在与博世合资的问题上意见也并不统一。 威孚的另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则表示,尽管外界对威孚“弃权”议论纷纷,但“只要政府不批评就行”。 事实上,威孚与博世的合资确实自始至终得到了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由于无锡市政府是威孚的出资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威孚与博世合资方案的决策者就是无锡市政府。 近日,无锡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对记者明确表示:“威孚与博世的合资是成功的,现在我们依然支持他们这样做。” 许良飞认为,外界对威孚“弃权”和“被俘”的批评并不客观公允。“我们派到合资公司去的400多个是工人,并不是技术人员,搞开发的技术人员只有20多个”。威孚国家级的技术中心也未撤掉,“以前100多人,现在还是100多人,还补充了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进来”。 许良飞说,威孚在欧Ⅱ标准领域的全国营销网络也不可能交给博世,真实情况是,博世想利用威孚的网络,帮助它销售配件。“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怎么会放弃市场?” 许良飞称:“我们认为,博世到现在为止是个负责任的公司。” 博世如何看待中国同行和媒体对它的质疑?记者多次联系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但他们至今对此缄默不语。 与此同时,记者获悉,威孚昔日的合作伙伴,在威孚与博世合资后孤军奋战的无油所,历经十余年的埋头苦干,已经攻克了电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这个世界级难题,全面掌握了欧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技术。目前,无油所正在组织产品的产业化,他们计划今年以OEM的方式生产1万套产品。 “逾越1万套的障碍后,10万套、50万套都可以了。”朱剑明说。 威孚集团董事长许良飞:“如何创新,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 记者:外界批评威孚在合资公司中放弃控股权就是放弃自主创新,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许良飞:技术创新是我们的国策,威孚不会放弃。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有三个方向:1.原创;2.集成创新,在别人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注入我的技术;3.人家已经完成的技术,我们可以购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样做成本低,使用范围拓展。如何创新,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我们开发的很多产品进入了世界前列,怎么能说我们放弃了技术创新? 记者:欧Ⅲ的产品,博世会给威孚生产吗? 许良飞:现在没必要多加评论。这是战略分工。我们会根据中国的市场需要来分工合作。我们是国有企业,要对那么多劳动力和企业生存负责,我们不生产,威孚一万名职工吃什么? 记者:与博世合作,你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许良飞:第一,400个工人的就业岗位;第二,它欧Ⅱ产品的国内市场全部给我们了;第三,这是国际性的合作,我们生产的燃油喷射产品不仅中国用,全球都用,这会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合资是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个技术积累的过程。现在在合资企业里干活的大多是中国人,你能说这是卖国吗?现在外界对我们的合资有争议,这就是我们的“失”。 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所长朱剑明:“我是要打破垄断” 记者:你如何看待人们对威孚“弃权”的争议? 朱剑明:关键是威孚对自主开发电控共轨系统缺乏信心。威孚认为自己研发不出来,认为我们无油所研发不出来,认为我们两家合在一起还是研发不出来。但我们认为中国人肯定能研发出来。我们造出了原子弹,我们的宇宙飞船上了天,我们的电控技术和产品有什么理由搞不出来? 德国人也认为威孚有可能会开发出欧Ⅲ产品,所以在合资协议中规定威孚不能生产欧Ⅲ产品。但威孚认为自己搞不出,如果它认为我能搞出来,就可以作一个条件,与博世谈判。 记者:你们打算在中国的电控共轨系统市场上占有多少份额? 朱剑明:就算博世有90%的市场,我的市场只有10%,但只要我有了这个产品,就算成功。我的产品只卖五千元,博世绝不敢卖一万。但它现在是暴利。 我不是要把鬼子赶走,而是要打破垄断。垄断对中国汽车工业是非常危险的,会对中国汽车工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记者:你们的技术与博世的技术有差距吗? 朱剑明:差距肯定有。但我们肯定会缩小这个差距,我们的产品肯定能满足中国老百姓和政府法规的要求。我承认差距是为了增强后续竞争力,缩小差距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此帖子已被 万里无云 在 2006-11-27 3:04:45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