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帮主”的江湖 从一个研究机构到一个企业,科研院所面临着身份的转换。洛阳轴承研究所也从“书生”的神坛上走下来,开始一步步走进江湖的深水区。 1999年,洛阳轴承研究所(以下简称轴研所)由事业单位转为科技型企业。 “这种转换是痛苦的。以前,我们只是做好研究和小批量生产。转为科技型企业以后,我们要完成原料采购、成本核算、市场调研、新品开发、市场开拓、产品销售等一系列工作。”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划证券部部长俞玮说。 2001年11月,轴研所与战略发起人一起成立了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轴研科技)。至此,“书生”正式闯进了江湖的核心,和其他游走江湖的企业“论剑斗酒”。 即使如此,“书生”的宿命依然难以摆脱。“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转变成为企业,还负有行业服务功能。”俞玮说,企业仍然没有把他们视为竞争对手。“技术对我们仍然不保密。” 不仅轴承企业没有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就连轴研科技也仍然处在转变之中。 “过去生产是为科研服务,现在变了,科研是为生产服务。我们不仅要加强销售,还要加大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对轴研科技来说,项目上并没什么难度。他们有的是项目,但问题的关键是上哪个项目。 俞玮谈到科研院所的产业化发展时很有感触:“企业和研究所的差距是技术;研究所和企业的差距是供应和营销。” 为了实现从研究所到企业的转变,从轴研所时代到轴研科技时代,他们引入了质量控制,加强了供应链维护,加强了营销团队建设。据说,早在轴研所时代,他们就引入了质量体系认证和销售公司。 六七年时间过去了,轴研所已经上市,成了轴研科技。这在洛阳所有的研究所中,已成为一个坐标。 “轴研所的成功上市,为洛阳争了光。大家都在效仿,寻求上市,谋求发展。”一提到轴研科技的成功,叶永新对洛阳的愧疚越来越强烈,“我们在洛阳很没面子,我们给洛阳丢脸了。” 亲历轴研所发展变化的俞玮强调:“对于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首先意味着要建立完整的产供销链条,这是目前所有科研院所亟待加强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