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绿色能源专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14: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个行业标准即将出台 太阳能玻璃业前景灿烂

作为未来清洁、高效、永不衰竭的绿色能源技术之一,太阳能技术近年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太阳能利用与传统玻璃产业暗昧相结合的产品??太阳能电池玻璃 (俗称太阳能玻璃)产业正成为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被誉为新兴的朝阳产业。

  为规范这一朝阳产业的健康发展,日前,国内首个太阳能行业标准《太阳用电池玻璃》,在由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太阳电池玻璃行业标准审查会议上获得通过。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工程师苗向阳告诉记者,标准的内容主要涉及太阳能玻璃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技术要求、外观质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质量要求。

  据介绍,标准中所说的太阳电池玻璃是指用于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起覆盖保护作用并具有高透射比的玻璃。材料方面,太阳电池用玻璃可以使用钢化或非钢化的压花玻璃和浮法玻璃。该标准还提出,太阳电池玻璃含铁量不得大于0.015%,可见光透射比大于或等于91.5%(折合约3毫米标准厚度),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大于或等于91.0%(折合3毫米标准厚度)。

  太阳能玻璃是当今太阳能利用的光伏发电工程中重要产品之一,现已成世界能源产业中走俏的 “朝阳工业产品”。国际太阳能咨询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3436兆瓦,较2006年增长了56%,中国厂商市场占有率由2006年的20%提升至35%。

  作为新型节能环保类建材,太阳能玻璃在住宅建筑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专业人士预测,今后10年,我国光伏产品年增长率将高达20%~30%。到2010年,世界光伏工程中的太阳能玻璃将达到30亿美元的产值,前景十分诱人。但由于之前一直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参照,国内外相关企业一般自行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用于生产控制或进货检验。该行业标准的出台,将对太阳能玻璃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这也预示着,在国家倡导建筑节能的大环境下,节能环保类建材将成为发展趋势。

  “在我国太阳能玻璃产业发展迅猛,尤其近2年,近乎爆炸式增长。但该产品一直没有标准可循。标准制定会起到规范产业、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大家有了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自己的产品,改进自己的管理,引进或开发更先进的技术。”苗向阳说。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志武指出,太阳能玻璃最大的优点是节能,在当今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作为新的能源领域,太阳能的应用前景广阔,相应地,太阳能玻璃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泛。

  周志武告诉记者,虽然我国的太阳能玻璃起步不算很早,近些年的发展却非常迅速,目前产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世界太阳能玻璃制造的工厂已经逐步转移到中国。在核心技术层面,我国太阳能玻璃的技术已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但在前期的多晶硅技术方面,我国与世界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的产品质量和影响我国太阳能玻璃产业的发展。

据悉,太阳能玻璃产品大多采用双层钢化玻璃合片制作而成,以利于透光性良好。另外,配置在玻璃中间的多晶硅电池片也尤为重要,它排列粘压在双层玻璃中间,玻璃的采光度由硅电池片的排列间隙来控制,并还将硅片表面制成蓝、绿、黑、黄等多种色彩,这种色彩硅片主要为了更有利于用在建筑幕墙上色彩美的选择与利用。

  专家表示,该行业标准将寻求提升到更高的平台,力争成为国家标准。 “太阳能玻璃产业如果要继续保持朝阳产业的发展态势,既需要国家节能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还需要配套技术与措施的鼎力相助,特别是多晶硅技术的突破非常重要,如果在这方面一直只能依赖进口的话,将制约整个太阳能玻璃产业的发展。”周志武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5 09: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源局:发展核能风能应对电煤紧张

   中国国家能源局成立大会8月3日结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会上表示,现时有大量工作,需要国家能源局研究协调,包括解决电煤紧张,加快发展核能、风能等煤炭替代能源,扩大油气、原子能等能源对外合作,提高能源装备制造能力等。

   张国宝表示,对整个能源行业而言,研究制定宏观能源政策及修改能源法律法规,比审批一两个具体项目的影响和意义大得多。国家能源局要多作调查研究,多思考些问题,把精力更多地转到宏观管理工作上。

   张国宝指出,国务院赋予国家能源局一系列新的重要职责,包括管理炼油和煤制清洁能源、管理能源科技和能源重大装备、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能源价格调整建议及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等。(来源:财华网 )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08-8-18 8:58:5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09: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能料源厂求现金猛倒货产业洗牌将到来

  近期整个太阳能产业供应链都因为不同通路商及业者资金周转不良而低价求售,导致市场价格出现急跌走势。不过,太阳能业者认为,这种急求现、乱倒货情况总有终止日,届时业者就开始面临生存问题,产业供应链的洗牌亦将紧接而来。

  不论太阳能模块、电池、硅晶圆或是上游多晶硅现货市场,都出现因金融海啸及市场需求下滑压力,出现资金周转不良的通路商或业者为求现金而低价求售。太阳能业者表示,由于大环境不佳、市况不明,加上适逢淡季,许多业者宁可保有现金、观望市场,使得整个市场买气快速下滑,观望气氛浓厚,并加速这些急求现金者砍价求售,市场到处可听到极为夸张的超低报价。

  太阳能业者说,这些极为低的报价水位,其实不乏有业者趁势放谣作乱市场,感觉整个市场到处有人喊失火,但是一赶到现场可能是什么都没有,所以这种低报价常是有行无市、买不到。这些缺现金业者手中的料用极低报价抛货,总有倒完的一天,等到这些通路商或业者手中库存倒尽,加上金融海啸问题使其难向银行取得借贷周转,恐无能力再买料生产或添加库存,造成其面临生存问题,市场洗牌效应就会产生。

  不论是体质不佳的中、小型太阳能模块或电池厂,或是专收集太阳能硅晶圆、多晶硅的囤货通路商等,都会因为洗牌效应,而大力被排除在市场运作体系之外。另外,将被列入洗牌之列,还包括资金已投入却被这波大环境冲击的新厂,在后援资金无力下,恐难安稳生存。

  太阳能业者认为,待洗牌效应结束后,整个市场运作体系将回归正常机制,尤其各国政府积极辅助太阳光电产业,将让产业有重新启动机制,但前提是这波金融海啸得以迅速落底,景气才能开始反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09: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不容乐观 须政策激励

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是煤炭占70%以上,天然气占3%左右。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占8.2%。可再生能源中水能占9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水电装机总量约1.6亿千瓦,风电6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1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00万千瓦。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李华林

到2020年,中国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提高到15%,2010年先达到10%,因为基数大,所以这个计划是很宏伟的。国家能源局成立后,下设新能源司,也可看出国家对新能源的重视。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水电占绝大部分,并且发展势头迅猛。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李华林说:“之所以水电如此火,因为水电除了建设成本之外,其运行维护成本较低,很少考虑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因此电力企业有很高的投资积极性。同时,中国现在缺电,电力需求旺盛,加之政府也意识到煤电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中国水能技术可开发量在5亿千瓦以上,年可提供电量2.5万亿千瓦时,到2020年,中国计划开发到2.7亿,以这个速度发展,到2030年可能会基本开发完毕。即使中国水电全部被开发、应用,也不能满足国内能源需求,仍需要大量其他能源补充。

国际可再生能源市场活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的能源消费大国,其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都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2007年全美一次能源消费中,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共占80%左右,其中煤炭和天然气各占20%,石油占40%。在发电能源消耗中,煤炭占50%左右,核电占20%,天然气占18%,可再生能源约占10%。可再生能源发电结构为水电75%,生物质67%,风电16%,地热发电16%,太阳能1%。

能源安全涉及到经济安全,就会涉及国家安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美国一直把能源问题与国家发展战略并列,不但增加化石能源进口,在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油页岩、可再生能源、氢能源等领域也全面开展开发利用研究。美国虽然没有签订《京都议定书》并做出碳减排承诺,但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研究投入之大足以证明其对全球环境恶化有一定认识。

不同于美国,欧盟是化石能源贫乏的地区。因此,欧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更为关注。2007年,欧盟通过三个20%的法案,要求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占20%,基于技术的能效提高20%,温室气体排放削减20%。很明显,欧盟未来的能源战略将是大力发展可持续能源,提高现有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风电,国企的圈地运动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除水电外,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风能发展速度非常快,根据中国能源发展规划,2006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装机约1900兆瓦,投资约152亿元,而实际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值。虽然风电装机量井喷,但这种发展并不源于市场需求,而是大型电力企业的“功劳”。

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建风电厂158个,但是经营效益不佳,大部分被央企掌握,鲜有民企进入其中。2007年中国政府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对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定强制性市场份额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大电网覆盖地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网总发电量中的比例分别达到1%和3%以上;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所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权益装机总容量应分别达到其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的3%和8%以上。”

《规划》为建相当规模的火电站就要建一定比例除水电之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而可再生能源发电中,风电的成本最低。据测算,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2倍,生物发电为煤电的1.5倍,风力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而光伏发电高达煤电的11至18倍。考虑到资源、技术、政策和运行维护成本,风电是我国目前非水电类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大规模发展潜质的利用方式。

迫于配额的压力,各大电力企业为了保障其火电站的建立就必然需要圈地建风电厂。大型电力企业另外的思考是,先抢占资源,等到技术成熟后再盈利。已建的风电厂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上述原因而建的。

2003年开始实施的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旨在通过特许权经营的方式开发国内风力发电项目,截至目前共进行5期,项目15个,总计3400兆瓦。竞标企业争先压价以获取风电资源,导致特许权项目价格低于一般项目的审核价格。前四次招标,中标的几乎都是国有企业。第五次招标中,金风科技与京能热电共同中标,而京能热电也是国企。这让自负盈亏的民企大失所望,

不难看出,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几乎都成为各大国有电力企业抢占的地盘,民企要参与其中难上加难。李华林说:“风电场几乎被国企垄断了。”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08-11-21 9:29:0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09: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太阳能业脆弱主要源于“两头在外”

中国太阳能企业“两头在外”,上游与下游都不受中国企业掌控,是其行业太过脆弱的主要原因。

在整个太阳能产业链中,上游硅原料和下游用户都在国外,只有中间加工环节在国内。一旦上下游波动,中间环节自然最易受到挤压。当前,国内太阳能企业的上游硅原料企业价格突降,而大部分国内企业在原料价格高位时,通过合同和订单锁定供应,而一旦上游价格突降,势必影响下游交易价格下降,在一段时间内,他们用高价原料生产低价产品,毛利自然大受挤压。

这还不是最坏的,受金融危机影响,下游采购能力在下降。由于太阳能真正的用户在国外,而且其消费形成主要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现阶段,政府补贴下降,更重要的是电厂得不到银行贷款,以前的滚动贷款被银行抽回。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实际上是“买单的人出了问题”,当然,从长期来看,这个产业不会有大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长期”有多长。

此外,石油价格下跌,也令新能源概念应声而跌。

过去几年,各种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太阳能行业,但是大部分投产的企业,都没有核心技术,也难以形成技术壁垒。至今,中国还没有一家像“FirstSolar”这样的太阳能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具有他人难以模仿的工艺,即使全球股价大跌,他们的股价还是比较坚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4 2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文华:见证中国太阳能30年发展之路

 “30年,中国在太阳能领域已经从一个曾经接受"外援"的国家,变成了"援外"国家。”今年54岁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喜文华见证了这个过程。

  1978年,从兰州大学外语系毕业的喜文华,参加了中国第一所太阳能科研机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的创建。从此,充满朝气的太阳能事业成为他的追求与选择。

  在之后的几年间,他与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的其他科研工作者一道,先后参与了中国第一座被动式和主动式太阳房、第一座10千瓦太阳光伏发电站、第一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第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性能测试台、第一座太阳能采暖的学校和医院等重要科研和建设的开拓性工作。

  “由于当时我们的太阳能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除了自主科研外,还要引进、吸收和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正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1980年,中国在太阳能领域的国际合作大门被打开,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亚洲最大的太阳能采暖与降温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在兰州郊区开建。

  “有些目前还仍然活跃在国内太阳能领域的第一代太阳能专家,都是从1980年至1983年通过执行该项目在兰州接受过培训。”喜文华说,当时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著名太阳能专家,包括前国际太阳能学会主席、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乔治?洛夫教授,日本国家太阳能学会副主席、早稻田大学木村建一教授,美国太阳能研究所所长丹尼斯?海斯博士等许多专家都应邀来此讲学。

  不过,随着中国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上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纷纷来中国取经。

  “在商务部、科技部、外交部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下,自1991年至2008年,我们先后共举办国际太阳能技术培训班28期,为5大洲104个国家培训太阳能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800余名。”

  除此之外,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还派出专家赴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的技术援助,如帮助坦桑尼亚编制全国太阳能5年发展规划,帮助科特迪瓦制定全国光电推广计划,帮助古巴建立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等,同时还与许多国家开展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项目。

  “我们中国的太阳能科研院所及企业在太阳能领域的成果和突出贡献,不光获得了发展中国家的赞誉,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和支持。”

  2005年12月1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代表和中国政府代表在维也纳正式签字,同意在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基础上建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中心建成后将进一步为促进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太阳能利用方面的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提供一个国际平台。

  “中国太阳能事业发展始终与改革开放同行,30年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我们的技术在变,观念在变,地位和作用在变。”

  统计表明,截至2007年底,中国的太阳能热水器累计使用面积已达1.3亿平方米,占世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总量的60%,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达到100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二生产大国,太阳灶使用量约100万台,成为世界上使用太阳灶最多的国家。

  喜文华相信,明天的太阳会更灿烂,全世界都会分享到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成果。新华社兰州11月23日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4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风电开发成本逆市上升 企业“叫苦”

  国外专家指出,世界风力发电能力每增加1倍,成本就下降15%。近几年的风电增长一直保持在3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隔30个月左右,成本就会下降15%。风电最具商业化的特点便是其成本的日益降低。而在我国,风电的成本却有抬头的趋势。这成了一些风电开发企业的心病。

  成本上升

  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虽然对各个地方的风电电价定下了标准,但具体到每个新项目,还要逐个审批。据调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的项目还未装机,批复已经下来了。但有的项目装机很长时间了,批复还不能下来。这期间的电价又有不同的说法,试运行期间3个月的上网电价,最低只有0.18元/千瓦时。3个月之后按火电的标杆上网电价。如果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不下来,这期间,风电只有赔本的份。

  我国风电的成本有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价格上涨引起的,即劳动力价格、风电机组价格及所用的导线价格等现在都有大幅度的上涨。

  压力增大

  目前担忧的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一旦终止后的投资缺口问题。现在上马的风电项目,大都提交了碳减排交易申请,希望能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解决部分投资。有关专家表示,CDM项目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只是时间问题。一旦申请成功,每一千瓦时的电量能获得近0.1元的收益,这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根据《京都议定书》,CDM机制到2012年就要到期,这种清洁发展机制能否延续下去是个问题。那时,电价问题就会成为焦点问题。

  补贴难等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结算时间太长,使一些风电公司的现金流紧张。目前,风电公司与电网公司当月按火电脱硫标杆电价结算上月电费,电价补贴要等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电监会确定并下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之后才能结算,时间拖得比较长,而风电公司要按批准电价确认收入并交纳增值税及附加税金,这给风电公司经营带来了很大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09: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机组塔架新国家标准正在制定当中

  11月12日,《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国家标准征求意见会在江阴召开。来自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中国船级社等30个单位的专家对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泰胜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制定的《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国家标准草案的修订提出了宝贵意见。

  现行的《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国家标准是2003年发布的,代码为GB/T19072-2003,适用于并网型水平轴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塔架的设计和生产。近年来我国风电事业飞速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原有标准与现今风电事业发展已不相适应。根据标准制修订原则和技术发展状况,需要对标准进行修订。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该标准的修订工作交由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泰胜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工作从2008年1月开始,经过筹划阶段、资料准备整理阶段、制造信息收集阶段、归纳编写阶段,历时一年研究磨砺,现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会议由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王建平秘书长主持。会上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祁和生秘书长对国内外风电的发展作了简要介绍;王建平秘书长提出在风电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国家标准也要与时俱进,原有国家标准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修订新的国家标准迫在眉睫;运达公司叶杭冶总工程师对塔架标准修订过程中运达公司与泰胜公司的工作情况做了简要介绍;来自主机生产厂家,设计研究院,认证机构,塔筒以及相关塔架附件供应商的专家结合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实际情况,对标准草案中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各自意见。

  最后王秘书长肯定了新标准的先进性,指出新国家标准的建立将有助于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塔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塔架长期、环保、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塔架市场的发展,使塔架由配件型向产品型方向发展。

  《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新的国家标准将在吸收各方合理意见的基础上继续修订完善,尽快提交审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9: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寒冬"风电高增长势头不改

解决了风电并网难题,再加上财政补贴,风电被认为是新能源中的潜力股

  风电被人们寄予了厚望,尽管它的负担从来如此沉重。
  10月27日,金风科技的三季度报告,让很多行业既羡慕又嫉妒。2008年前三个季度,金风科技的净利润为2.29亿元(每股0.23元),同比增长91.46%。
  光大证券稍后对金风科技的年度业绩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光大证券预测金风科技全年增长约为122.29%。
  光大证券的分析师王海生给出了两个增长的理由,第一是风电投资热情不减,复合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第二,风电也受益于加大投资力度的趋势。
  不仅是金风科技,特变电工、天威保变、东汽集团等一大批公司仍然专注并且低调地尝试着风机的改造。

  风机的机遇

  有很多公司是最近几年才新冒出来的,并且一发不可收拾,那些已经上市的风电和设备制造企业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即使在金融危机蔓延的今天,这些公司的利润率仍然高得惊人。
  中银国际的研究员韩玲认为,未来风机整机制造业将会进一步加剧。
  韩玲的这一说法自然有其依据。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最新统计,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厂商目前已经达到67家,而2007年7月份这一数字为40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27家,民营23家,合资8家,外资9家。
  并且,以Vestas、Gamesa、GEWind、Suzlon为代表的国际风电制造巨头目前纷纷在华投资建厂。由于这些制造商的技术较国内技术而言仍然先进,并且国际巨头的本土化市场策略,对其削减产品成本无疑是有帮助的,但同时也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
  但是,如何使设备与整机融合成了一个业界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零部件供应依然也是一个‘瓶颈’。”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对于零部件的供应仍然充满了担忧。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风能大会上,武钢对于零部件与整机匹配的时间预测在了2010年。
  “对于一些跨国公司来说,它在不断扩大产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零部件供应或者它的加工设备的供应需要一定的周期。这就加剧了零部件的恶化。”武钢表示。
  产能与周期的不匹配造成了整体市场的捉襟见肘,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也表示:“谈到风机供应量的问题和主机供应的紧张,大概是全球所有的主机商和开发商面临的一个话题。”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的风电整机商的发展特别是大型风电整机的发展就是近两三年的事情,并且从去年开始显得尤其热烈。
  “2007年全球风电投资中,有15%的资金投向中国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
  在去年一年里,中国风电行业吸引投资高达340亿元。市场份额并不大的风电,吸引的资金让其他行业有点黯然失色。
  日前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08》显示,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内地及近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0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以及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340亿元并不全部是风电运营,而是还包括整机成本,在风电行业,零部件占风电整机成本的80%以上,未来风电零部件的市场需求也会快速增加。
  因此,韩玲也认为,国内风机零部件生产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发电机、齿轮箱、叶片等已经基本满足国内风电产业的需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叶片的厂家在国内已达50多家,竞争会很激烈。
  “未来的集中点应该在主轴承以及齿轮箱和发电机的精密轴承,同时还包括控制系统和变流器,这些都是风机中的核心部件,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几乎全部是进口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一位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并网有望加快解决

  此前,9月26日,在国家电网召开的“风电发展与并网会议”上,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也表示:“要实现我国风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和在更大范围的合理消纳,促进我国风电的快速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这被业内普遍理解为,国家电网的正式表态,预示着大规模的风电并网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
  “现在提出这个问题,还可以想办法解决,目前的规模只有600万千瓦,而再过两年,机组安装的越来越多,那时候就比较麻烦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同时表示。
  龙源电力集团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于目前的现状也有些担忧。“现在企业都想把风电的规模做大,所以,发展的步伐很快。同时,项目所在地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对风电的开发速度提出了比较苛刻的要求,一般都是要求两年内并网发电。”该负责人表示。
  “但实际上,并网是电网公司的事情,不是地方政府所能左右的,地方政府只能左右装机的进程,所以,现在有一批风电厂只能‘晒太阳’。”该负责人同时表示。
  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了目前的担忧,主要包括,要研究制定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输电方案、输送模式、输电规模、风电与火电、水电打捆外送的配比等方面,同时还包括各方面的风险评估,“否则,一旦并入主网,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影响到主网运行。”上述负责人表示。
  国家电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白建华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表明,电网的输送能力是决定风电并网消纳规模的软约束。
  白建华表示,目前,我国大型风电场并网存在的技术障碍主要包括:一是风电接入地区电网输电能力有限;二是风电功率的波动对电压有较大影响;三是大规模的风电波动对电网调度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四是目前风电场尚无法实现灵活的无功、有功功率控制,对保证电网及风电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五是目前大部分国内风电机组,尚不具有无功电压控制、有功功率控制及低电压穿越能力。
  国家电网的担忧近日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的回应,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赵小平在11月7日举行的“风电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我国近年来在甘肃、江苏、内蒙古批准建设了一批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今后要继续加快风电发展,加强风电开发规划。
  赵小平同时表示,要加快电网建设,消除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要建立风电开发与并网的支持体系,做好统一标准、设备检测、市场认证等服务。
  在11月10日,舒印彪在甘肃考察时候表示,加快推进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河西750千伏电网建设和甘肃电力的打捆外送。尽快组织实施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516万千瓦的风电接入。
  解决了风电并网问题,再加上风电财政补贴,风电被认为是新能源中的潜力股。
  此前,财政部发布了《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对兆瓦级风电设备制造商给予现金补贴。与以往的补贴不同,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受到特别重视,此次的产业化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将补助对象定为产业化研发成果得到市场认可的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8 08: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产业提速五大瓶颈待破

  尽管设备制造、人才培养等各项资源近年来已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跟不上风电产业急行军式的脚步.

  8月7日下午,就在第29届奥运会开幕前一天,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召开会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应邀参加。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位参加过《可再生能源法》起草、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农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的专家透露,风电产业的发展,包括中长期人才战略等内容成为是日会议讨论的重点:“这意味着,风电产业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大形势非常好!”

  全球最大风电市场

  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连续用了三个“越来越”来表示对风电产业的看好:形势越来越明朗,政策配套越来越完善,投资风电越来越有把握!

  我国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风电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资源基础。据统计,我国内地及近海风资源可开发量为10亿KW,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以及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朱俊生表示,《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为这类蕴藏丰富的再生能源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来风力发电装机实现了快速发展,连续两年增幅超过100%。2005年全国风电装机126.6万KW,2006年达到259.9万KW,增长105%,2007年新增装机330.4万KW,增长127%,提前3年实现了“十一五”风电装机500万KW的目标。

  据悉,目前已经建成100多个风电场,风电总装机容量为600多万千瓦时,到年底预计在1000万千瓦时左右。在全球范围内,我国风电装机已飙升至第五位。此外,中国还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风机产业和市场,有利地推动了农村电气化的开展。

  “不可否认,风电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为风电场建设提供了保障!”朱俊生说。包括国内三大动力集团上电、东电、哈电和军工的航天、航空、海装、兵器以及铁道、输变电和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竞相进入风电装备制造业,国际上有实力的风电机组制造商Suzlon、Westas、Gamesa、GE、Nordex在国内独资建厂,合资办厂的有航天安讯、瑞能北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已超过40家,其中国内30多家,2007年国产设备完成装机占55.91%,首次超过国外。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组织业内专家编写的《2007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

  这份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从近年来发展形势判断,2020年实现装机容量3000万KW的目标前景良好。风电的长期目标是,经过10?15年的准备,大约在2020年前后,使得风电能够与其他常规能源发电技术相竞争,成为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常规发电电源。至少达到装机容量3000万KW,积极创造条件实现1亿KW,占届时总发电装机容量的8%?10%。2040年或2050年实现5亿KW乃至8亿KW,在届时的发电装机和发电量中占据20%以上。

  跑马圈地之虞

  诱人的前景,使得各式各样的投资者竞相进入这个游戏。

  朱俊生介绍说,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和能源环境压力增大,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吸引投资者的兴趣,进入者不仅包括五大发电公司,而且还有外资和民营企业。例如,国电旗下的龙源公司风电装机已超过160万KW,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如华锐、协鑫也已投资风电。国外大的金融集团也纷纷抢滩登陆。今后,风电发展将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北京中碳平衡公司总经理赵觅认为,五大发电集团存在明显的跑马圈地倾向。他分析说:“这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不排除强者吞并弱者的可能,所以它们都在拼命加大包括风电在内的投资,把地盘尽可能做大,让对方无法吃掉自己。”

  “现在上马的风电项目,大都提交了碳减排交易申请,希望能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解决投资缺口。”赵觅分析说,“我们正是从风电项目对CDM的狂热上,看到这个产业潜在的风险,就是盲目圈地,快速上马,其结果必然造成行业的无序竞争,并导致资源浪费!”

  银联信行业研究部能源组负责人赵妍表示,风电项目占地不开发的问题亟需解决,这一点在民营企业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很多民营企业看到风力发电前景广阔后,纷纷投入资金,占据大片风能资源的地皮。然而,风电机组的投资成本太高,最终使这些企业没有实力开设风电场,最终大片土地闲置了。

  在业内,风电有“垃圾电”之称,意指受自然条件制约其电量通常很不稳定,如果过量上马风电项目,将对电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赵妍认为,目前我国通过风能发电的电量还不足总电量的1%,而我国又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发展风力发电大有可为。但是,由于我国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滞后和风电站现存的一些问题,建设千万KW级的大型发电站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将会时刻面临着电网崩溃的风险。例如在甘肃酒泉建立千万KW级的风电基地,必然造成该区域电网的不稳定电量大增。

  五大瓶颈待破

  朱俊生向本报记者详细阐述了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五大瓶颈。

  其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风电项目效益不理想,增大了投资风险。在风电场建设中,有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未充分进行,特别是资源环境未搞清之前,用一些不完整或者过期的数据进行科研、做决策、上项目、选机型。结果和预期的差距较大,造成投资效益差,电价缺乏竞争力,使投资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其二,重建轻管,维修服务跟不上,设备效益未能充分发挥。重视扩大建设规模,关注已装机多少万千瓦时,忽视实际发电量,追求业绩,忽视效益。项目建成后,管理和维修服务跟不上,对故障停机不能及时处理,造成长期停机维修,影响效益的充分发挥。

  “在美国,风电维修工人的服装都有专门的厂家设计、生产,充分考虑他们经常爬上爬下的工作特点以及对环境的特殊要求。”朱俊生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还远没有考虑到这么细致,更谈不上延伸产业链的发展。”

  其三,新产品未经严格考核就上批量上工程,造成浪费。目前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有40多家,多数是引进技术未经认真消化吸收就急于批量生产,由于风电机组市场需求发展很快,新产品组装后未经严格考核,就有企业找上门来订货,生产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就急于扩大生产上批量,上工程,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就不断进行维修,有的还需反复吊装更换零件,长时间不能正常运行,设备效益难以发挥,同时造成人力物力大量浪费。

  其四,重复引进,同水平竞争,风险加大。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机组市场需求增长很快,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业,蜂拥进入风电机组的开发。新进入的企业缺乏经验和自主研发能力,急于进入,多数为引进许可证生产,国外雷同机型多家引进,造成国内企业在同一水平上进行竞争。如果不在消化吸收创新上下工夫,在激烈竞争中企业将陷入被动,带来风险。

  其五,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我国整机研发和生产企业已超过40家,生产几十个型号机型,需要大批高质量的零部件与之配套,目前关键的零部件,如轴承、液压件、电控等部分关键零部件还需大量进口,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下工夫解决。没有高质量的零部件生产不出高质量机组,也无法支撑整机技术的快速提升,因此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实现国产化是当务之急。

  朱俊生指出,风电当前发展的规模还很小,所面临的部门协调困难还不是很大,在当前政府体制改革潮流下,也不具备成立专门部门的实际条件。不过,风能发展涉及众多的利益部门,风电的产业链较长,与风能发展息息相关的电网、发电、气象、技术研发、规范标准、装备制造及产业化等部门的职责虽然在《可再生能源法》中都有所明确,但各部门各自业务范围内都有独立的规划、安排资金、协作单位和支持重点项目。

  比如科技部在“863”和“973”项目指南中都安排了风能技术研究项目,并逐年增加了经费的投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也安排了资金,支持风能基础科学的研究。

  如何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并整合这些部门的相关资源,共同致力于风电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框架性的法律规定中比较模糊。因此,作为面向未来的重要清洁能源,在当前风电发展的起步阶段,必须建立起部门间综合协调机制,尽早为风能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以应对未来风能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1 09:29 , Processed in 0.02269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