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5|回复: 2

【人工智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4 11: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国人工智能芯片获三星、博世投资
作者:时间:2016-11-02来源:一财网

  也许华为还沉浸在誓师大会的群情激昂中,为即将到来的“图像时代”谋篇布局,它的竞争对手们又开始下手了。这一次是三星。

  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英国初创公司Graphcore筹得了来自三星和博世风投的总计3000万美元融资,目标是赶超英特尔和英伟达。
  Graphcore计划于明年向市场投放产品,主要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和云计算,以及任何可能用到机器学习技术的领域。这涉及到用大量的数据来培训人工智能系统。这也让外界浮想联翩,是不是三星和博世都要开发无人驾驶了?

  Graphcore是一家开发所谓的IPU(智能处理器)硬件系统的初创公司。目前普遍用于机器学习应用的硬件处理器是GPU(图像处理器)。Graphcore自称在人工智能学习的反应速度以及低能耗方面,它开发的产品要比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图像处理解决方案好100倍。

  Graphcore创始人CEONigelToon在半年前创立了这家公司。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GPU并不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说:“GPU是完全用来跑算法程序的,但是机器学习不一样,你要教会系统去使用数据,这就需要不同的计算方式。”Toon预计Graphcore开发的IPU处理器将于明年投放市场。

  Toon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了。根据市场情报机构Tractica提供的数据,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潜力巨大。全球在深度学习硬件的支出将从2015年的4.36亿美元猛增100倍至415亿美元。但是目前芯片市场仍然是被英伟达和英特尔所主导。两家公司今年初的时候都已经发布了下一代为跑人工智能应用而设计的芯片处理器。

  Toon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初公司是想把产品卖给那些有训练人工智能系统需求的公司。但是接下来也会和一些战略合作方谈关于下一代的技术应用。“比如三星和博世就是我们的战略投资方,他们对自动驾驶技术以及下一代交通系统的应用非常感兴趣,三星则对网络设备的语言缺失技术感兴趣。我们还和其它战略投资人开发新的应用产品。”

  上周,任正非在一场2000人的誓师大会上公开表示:“我们错过了语音时代、数据时代,世界的战略高地我们没有占据,我们再不能错过图像时代。“早在2012年时,华为就已经成立了诺亚方舟实验室,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和图像、语音等基础算法。任正非表示:“未来的信息社会将有90%以上的流量来自图像和视频。

  目前应用较为普及的GPU的突破主要在于游戏、VR;人工智能算法和自动驾驶技术。英伟达(NVIDIA)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在今7月的一场主题演讲中专门分析了GPU(图像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他说:“以VR为例,VR之所以能够逐渐达到消费级水平,原因就在于过去的十年里,GPU的计算能力大幅飙升了1500倍。这1500倍的计算量的提升,足以让GPU在很快的时间内渲染更多的图像增速,让我们的眼睛在VR头盔当中体验虚拟现实。“
  而更大的应用来自于汽车的自动驾驶。上个月特斯拉宣布了自己的自动驾驶项目TeslaVision,使用的正是英伟达设计的车载计算平台DrivePx2。这台功耗只有10W的车载计算机,性能却相当于6块TitanX显卡。

  此外,英伟达提供了相应的开发工具DriveWorks,它能通过对象识别、分类、图像分割到地图定位与路径规划,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和测试提供全面快速的工具支持。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Graphcore要抢占市场,并非纸上谈兵就能实现。但Toon表示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带来的机遇。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正在和一些中国主要的潜在合作伙伴密切接触,中国市场对我们这样的初创公司而言非常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1: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聊一聊IBM的人工智能之路是怎么走的?
2016-11-03  极客公园

编者按:也许你会说 IBM Watson 早已名扬世界,但我几乎可以肯定,你还从未亲身见识过其的“人工智能”。这个早在 2011 年就通过一档智力竞赛游戏名扬世界的人工智能系统究竟有何魔力?

  IBM 是如何做人工智能的?

  当我脑子里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在拉斯维加斯 T-Mobile 体育场里的中国 VIP 区域坐着,周围是上万名嘈杂的观众,他们手里一边拿着各种纸质资料,一边在大啖三明治;女主唱正带着她的一众乐手们肆意高歌,唱的都是欧美街头红曲…一切都显示着,这就是一个纯正的美式科技大会应有的样子。
  快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当人们渐渐开始不耐烦的时候,主人公终于出场了。只见她一头银发却不显老态,目光逼人、面带笑容地走上场,这时全场渐渐安静了下去,似乎都被她的的威压震住了。这时,她终于开口了。
  这个人就是 Ginni Rometty??掌管 IBM 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伟大企业的人。用一种也许带有性别歧视的话来讲,相比她的同行 Satya Nadella 或是 Sundar Pichai,Ginni Rometty 给人的权威感、亦或是距离感更重,而这似乎也与 IBM 这家公司给一般人的印象有所重叠:稳重、老练,而又不那么“接地气”。

  的确,就连做人工智能这件事,他们也和 Google 或是微软走的不一样的路。你能在手机里见到 Google Now 或是 Cortana,也能在生活中用到 Google Translate 或是微软翻译的应用。即使是中国用户“不太方便”使用的 Facebook,很多“心急”的极客们也早就在 Facebook Messenger 中见识了扎克伯格的人工智能路径。然而,和这些伟大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同样声望的 IBM 却迟迟没有走进普通用户的眼中。
  所以,这就是我去美国的目的:看看 IBM 的人工智能之路究竟是怎么走的。

  “Watson 是针对商业的人工智能平台。”

  事实上,Rometty 的这句话就是 Watson 最大的特点。当然,Google 和微软的最终目的当然也是商业化,但在目前这个阶段,他们都还没有太考虑将商业化作为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方向,这从他们的一些行动也能看得出:大量发论文、开源,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帮助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成长。同时,释放出一些有趣的 C 端产品,比如各种语音助手、翻译工具等,以此来持续获得普通用户的关注。当然,AlphaGo 的胜利就是一个更成功的锦上添花了。
  然而,Rometty 所说的“商业化”是目前就持续在进行中的商业化。仅以医疗行业为例,事实上,如果你了解过 Watson,你就知道医疗是他们目前最重要的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他们已经在和产业做很深入的衔接了。

  “Watson 已经在癌症和肿瘤学开展工作,向美国、印度、中国、泰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两亿病人提供诊断和治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上个礼拜我们宣布了一项与几家研究机构和癌症中心合作声明,其中的 Quest Diagnostic 可以获得 50% 的美国医生和 70% 的美国病人信息。”
  如果你以为这个新变化还只是发生在美国,那就太天真了。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 8 月份,IBM 正式宣布将 Watson for Oncology(Watson 肿瘤解决方案)引入中国。截至目前,已经有二十多家国内的医院计算使用 Watson for Oncology 系统,其中包括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国内顶级肿瘤专科医院。
  除此之外,在教育、保险、气象等领域,我们都已经能见到 Watson 深耕的影子了。在未来的几年内,我们也许能在生活的很多角落都无声无息地体察到 Watson 的存在和它的作用。

“十年之后,Watson 要能预测未来。”

  IBM 负责认知解决方案的高级副总裁 John Kelly 对于 IBM 的未来给出了这样的预测,显然,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设想。人人都想预知未来,这样即使是买彩票也能成为百万富翁。但这当然不是 IBM 口中的“预知未来”。
  要预测未来,它的根本是要创造出模型,IBM Watson 需要有这种推理的能力,而且能够创造出世界的原形,然后才能开始预测未来。这里的“预测未来”显然就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和模型对未来做出智能化的推测。举个不恰当的通俗例子,《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为什么能“借东风”?不就是因为他掌握了气象方面的相关数据,所以才能“预测”未来吗?

  去年 10 月,IBM 以 2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世界最大的气象技术与信息公司之一的 The Weather Company,这笔交易被认为对 IBM 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气象几乎能影响到商业活动的方方面面,而其所提供的数据也能帮助 Watson 更精准地做出分析。The Weather Company 的分析员也在现场为我们做了解释,就拿航空业为例,The Weather Company 的数据结合 Watson 的认知技术能够对飞行中的天气状况做出更精准的预测,这能够帮助航空公司提前做出预备方案,减少恶劣天气带来的损失。

  同样的案例也发生在医疗领域,只要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做出相对精准的预测就不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就像 Rometty 所说:“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什么是 Watson』的阶段,进入了『如何利用 Watson』的时期”。而显然,“预测未来”就是利用 Watson 最好的方式。
  “生态系统也很重要。”
  “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 Watson 能做的一部分,未来在 Watson 生态系统里,我们将引入开发人员、大学、企业家还有一些标杆企业等等,还有那些与 IBM 有相同信念的人。我们相信认知技术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显然,人人都知道 AI 绝不是一个只靠自己就能完成的事业,大家都在尽量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而 IBM 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事实上,IBM 已经开始在具体的分支领域构建不同行业的 Watson 的平台,比如医疗行业,比如金融行业。IBM 已经搭建了 Watson 金融服务平台,就在上个月,他们刚刚收购了 Promontory 公司,这是一家世界有名的风险防范的公司,他们对于 Watson 了解全盘性的认知的帮助很大。

  单就这次的 World of Watson 大会,就有来自 102 个国家的数万名各行各业人员参加,其中有的来自初创的小公司,也有员工众多的大公司,同时也有很多来自科研院校的研究人员。Rometty 也透露,目前 Watson 平台所服务的人员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未来这个数字会越来越大。

“其实,我们要做的不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是‘增强智能’(Augmenting Intelligence)。”

  Rometty 在自己的演讲中多次强调这一点。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你会发现这样的争论在硅谷已经持续了多年。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与增强智能(Augmenting Intelligence),或者说与智能增强(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之间做出一个选择大概会是每一位在这个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人都必须面对的抉择。究竟是让机器取代人类,还是让机器协助人类,这恐怕是一个目前无法回答的问题。
  但就像《纽约时报》记者约翰?马尔科夫在《与机器人共舞》中所写到的那样:“在 Cognea(Cognea 是 IBM 在 2014 年收购一家智能语音公司)的帮助下,Watson 获得了对话能力。那么 Watson 将如何为人所用?摆在 IBM 和它的工程师面前的选择题很清晰:Watson 能够作为医生、律师、工程师等职业的助手,也可以取而代之。”

  这并不是一个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的问题,而显然,这家公司不愿意对外宣传它的计算机产品能取代人类工人,它更愿意将其描述为医生、工程师等专业人员背后的智囊团,至少在目前看上去是这样。

  而这样的选择题发生在整个人工智能行业,比如无人驾驶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当 Tesla 选择 Autopilot 辅助驾驶系统时,Google 的无人车已经在硅谷测试许久了。当未来技术成熟时,你究竟会选择让技术帮你变得更强,还是让更聪明、高效的技术取代现有的人类工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09: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媒关注中国隐身攻击无人机“利剑”:可带2吨炸药

2017年01月20日 04:10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核心提示:据认为,“利剑”无人机将用于防空网密集的地区执行侦察任务以及跟踪外国军舰。随着中国人对“利剑”的熟悉,可能将它作为“首先穿门而过”的武器用于作战,对付防守严密的高价值目标,也可充当其他无人机和航母飞机的空中加油机。

  点击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网1月20日报道 美媒称,“利剑”无人机,中国的隐身攻击无人机,刚刚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鉴于中国隐身无人机严格保密,能看到的“利剑”照片极少,因此“利剑”获奖非常值得关注。它被称为中国航空技术的巨大胜利。的确如此。
  美国《大众科学》网站1月18日报道,“利剑”无人机是第一架非北约隐身无人战斗机。这种无人机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制造的,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洪都公司完成的,2013年11月份首次飞行。“利剑”无人机有点像迷你型的B-2飞翼轰炸机,内有两个炸弹舱,有效载荷可能在4400磅(约合1.9958吨??本网注)左右。它的发动机为非加力WS-13扇涡轮发动机,采用蛇形进气道把发动机掩藏起来,不让敌人的雷达发现。其机身长约33英尺,翼展46英尺。
  其他类似的外国无人机包括美国的X-47B、英国的“塔拉尼斯”和法国的“神经元”。隐身无人机与有人驾驶的飞机相比有很多优势:以更小的机身承担同样的内部有效载荷,飞行里程大大增加等。此外,无人机还有其特有的优势,如飞行时间更长。
  据中国互联网上的报道,第二架隐身更好的“利剑”去年开始飞行(配备了隐身发动机)。如果原型机飞行试验与第一架无人机的首次飞行试验结果一样好,“利剑”可能最早在2019-2020年开始服役。
  最初,据认为,“利剑”无人机将用于防空网密集的地区执行侦察任务以及跟踪外国军舰。随着中国人对“利剑”的熟悉,可能将它作为“首先穿门而过”的武器用于作战,对付防守严密的高价值目标,也可充当其他无人机和航母飞机的空中加油机。
  最终,分布式系统和人工智能的进步可能有助于“利剑”在无人/有人驾驶的概念中成为有人驾驶飞机的机器人僚机。它甚至可能独自承担自主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4-26 20:46 , Processed in 0.0270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