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64|回复: 1

比亚迪2017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3 11: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亚迪2017之我见
比亚迪(002594)HK01211))感觉做投资,重要的并非乐观或悲观,而是客观。
作为个人的投资笔记,此文虽力求但却仍不能保证完全客观,纵然跟踪、投资比亚迪近八年时间,故接下来内容亦仅适宜投资者和理性迪粉阅读。
聊比亚迪,当然少不了新能源汽车板块。
大约在去年5、6月份时,有幸参加了某券商新能源汽车分析师团队的一个饭局,饭后我和同事说,感觉这个板块已经快见顶了,因为大家太乐观了。
中国的事情,一放就乱、一收就死,互联网+催生了一堆类似泛亚这样的金融骗子,房地产去库存引得全国人民连夜排队抢房,供给侧改革导致焦煤暴涨,当年的太阳能热潮更是让尚德、赛维等泡沫破裂,留下一堆银行坏账,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刚推行就催生了一批骗补企业,连比亚迪这样的龙头也因天津合作方而深陷骗补绯闻,更传出苏州金龙总经理因骗补事件而跳楼自杀......
作为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组织--百人会,在轰轰烈烈的骗补事件中,毫无疑问会被“问责”,以至于过去一年来“百人会”很少现诸媒体,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相关主管部门甚至个人,或都会面临不小的压力。
在接下来补贴新政的执行过程中,预计其严厉程度也断非前几年所能比(补贴新政另文分析)。
政策一放就乱,但未必一收就死,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毕竟系中国的“国家战略”之一。
为何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由于新能源汽车用电驱动,而中国又以煤电为主,因此有的网友喜欢争论新能源汽车到底是否环保,并质疑国家拿巨额纳税人的钱来补贴这个“表面环保,实则污染”的行业。其实这个并非关键问题,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首要目的显然并非基于环保考量。
1、能源安全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进口石油60%经过马六甲海峡,60%的石油用于机动车,王传福反复谈及的三个60%,决定了中国必须坚定不移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以保障能源安全。
2、产业升级
表面只需要四个轮子加个外壳,其实汽车涉及到两万多个零部件,技术含量高,汽车强国必是工业强国,工业强国反之也多是汽车强国。中国在燃油车的变速箱、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和国外差距太大,几大共和国长子在糟蹋掉数百亿之后,几乎仍是“一无是处”,所幸近来以比亚迪、吉利等为代表的民企知耻而后勇,总算有所突,但和外企差距仍大。
相较于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纯电动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的技术含量并不会高多少,国内起步亦未见得比外企落后多远,这就是媒体常说的“弯道超车”机会。
至于环保,在达到前述两个目的同时,顺便实现了“环保”,相信这不是政府强推新能源汽车的主因,否则其他比汽车污染严重得多的行业,亦未见政府对其环保投入予以补贴。
2017年,大巴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下一块红利会是什么?
过去两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繁荣,其实就是相关大巴厂“吃财政补贴”而已,源于政策力度超预期,大巴厂普遍赚得盆满钵满。在被大家广为诟病的A股,市场其实也是相当有效,即便是业绩良好、分红率高的宇通客车,估值亦并未有多大提升,大巴整车板块仅有中通客车因市值小、利润集中释放而一度成为大牛股。
然而,随着退坡幅度超预期的补贴新政出台,以及电动大巴渗透率的急剧提升,大巴之后,下一块红利会是什么?
一、私家车
1、产品性能(用户体验)
“纯电动私家车五年之内不可能有像样的发展”,这是五年前我到比亚迪参加股东大会时向朋友表达的观点,理由很简单,无论是供还是求都很难看到大的突破,从供应上来看,除了特斯拉这样能带来与众不同的驾乘体验外,大部分纯电动车并无任何优于燃油车的用户体验,在外观、内饰等方面更不用说,即便补贴之后在性价比方面亦毫无优势可言。
2、使用便利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购买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充电问题,在充电桩盈利模式未能取得突破之前,仅靠政府的推广力度是不够的,即便是很多停车场为了应付考核而装有一些充电桩,但要么充不了电,要不就是被燃油车占用,在小区停车场要解决充电问题就更难,除了在北京地区政府协调解决较好外,即便在深圳,面对客户的投诉,比亚迪有时也无可奈何。
由于充电速度慢,充满一辆车需要两个小时,但充电费总收入不足100元,算上其他诸如场地、人工等成本,即便在建设阶段有政府补贴,充电站要盈利也利极其困难,因此鲜有资本愿意投入;而加一箱油只需三分钟,油费300元,民营资本要获批加油站一般需要相当大的公关力度,对资本的吸引力二者完全不能相比。在充电环节若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出现之前,充电设施要达到“便利”几无可能。
3、纯电动私家车要普及,除了政策,估计最终还得回到市场。
政策方面,类似北京这样强度的政策显然中短期不可能在全国推广,而财政补贴购车、停车费过路费优惠、不限行,以及明年可能开始实施的碳排放政策等刺激亦极为有限。
如果有一天,油价暴涨,或者需要排很长时间才能加到油,则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需求就会增加,到时政府都不用操心充电桩的问题,仅靠市场的力量便会让充电问题迎刃而解,但显然中短期这种场景是小概率事件。
作为过渡,插电式混动(双模或DM)成为私家车第一选择,除了北京“一步到位”,限制混动之外,其他地区都会大开绿灯,混动不仅可以免除可能遇到的充电麻烦,其在性能方面亦可圈可点,比如加速或者类似比亚迪唐这样的电四驱,这不仅仅是厂家宣称的“噱头”,其的确能吸引细分市场的部分消费者。遗憾的是龙头企业比亚迪秦、唐,都呈高开低走之势,过分强调诸如加速等性能,而在外观、做工等看似简单的细节方面仍旧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上汽荣威就更不用说了。2017年,虽然地补大幅下滑看似有利于打破所谓的地方保护,但混动估计也还是只能在几个限购城市“混”下去,放量很难!
指望私家车带动整个行业,短期来看真不现实。
二、物流车
无论是节能、还是产业升级亦或是出于减轻污染考虑,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推动物流车的急迫性都远不如公交,补贴新政对企业购买的刺激效果亦极为有限,期待2017年物流车能“撑起一片天空”或可能是分析师的一厢情愿罢了。
大巴红利锐减,私家车物流车青黄不接,新能源汽车板块利润从何而来?
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极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这是我的基本判断。
比亚迪投资策略
基本面
在中国,整车除了大巴挣钱之外,私家车肯定无一例外和特斯拉一样是亏损的,包括销量超过11万辆,高居全球第一的比亚迪。
新能源汽车整车行业除了有几家相对比较纯正的大巴厂外,其它都是传统燃油车厂,缺少一家类似特斯拉这样的纯正电动车厂家,比亚迪虽然业务较杂,但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迅速提升,好歹能算是龙头。
据说当年为诺基亚等代工时,其资料堆起来就达一人高,但比亚迪仍旧能做得非常出色,包括今天替华为等代工亦如是,这是比亚迪的强项。
但是如果让其从设计、开发、生产一款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个的确不是比亚迪所擅长的,更不用说品控、售后服务、品牌建设、营销等,其实当年的F3很大程度也有运气的成分,当然,如果降低标准,比亚迪燃油车还是不乏亮点,只是不能和长城、吉利乃至广汽长安等国企相比。
王传福被誉为“技术狂人”,而我觉得老王首先是个天才的战略家,其优点和局限都同样鲜明,由于以前给大家留下爱吹牛的习惯,招致一些人反感,现在反而低调很多了,其领导的比亚迪是一家极为优秀的企业,但还谈不上卓越!
一、新能源汽车
1、补贴退坡
去年底大巴集中冲量,公司估计会平滑一部分利润到今年,因此一季度财报估计不会太差,最迟今年二季度开始业绩压力就会体现。
2、销量
1)大巴在去年集中放量后,今年尤其是上半年订单会出现空档期,深圳、杭州大巴全部换完了之后,接下来订单从何而来,广州、太原?能维持去年的量已经是远超预期了!
2)私家车
投资者可别对比亚迪的秦100、唐100期望太高,比亚迪要出爆款产品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挖来了Q7的设计师。
引用一位比亚迪已离职多年的高层观点:老王最擅长的是看大方向,也就是战略,其作为先行者能先吃一口,一旦其它公司跟进,则比亚迪优势很快丧失,转而又去寻找一个新的“蓝海”,F3如此、和长城H6几乎同一时期出生的S6也不例外。外观令老王都引以为豪的“宋”依靠降价、在SUV火爆的年月尚能撑些时日,但估计很快就会萎缩下去。
至于看家本领插电混动,在吉利等新产品正式推出后(估计最快2018年),秦、唐被超越几乎是确定无疑的。
总之,私家车即便数量能增长,幅度也有限。
新政补贴退坡幅度,必定远远大于成本下降的幅度,由于比亚迪产品力有限,缺乏议价能力,虽不如北汽上汽般财大气粗,但估计最后还是得和他们一样替消费者承担补贴退坡,如此一来,对比亚迪盈利影响不可谓不小,大学毕业后负责公司产品出产定价核算到后来财务总监从业经历,让我对产品售价变化给利润表带来的影响感受太深了!
二、云轨
比亚迪还有一个强项,就是所谓TO G(government政府) ,老王的TO G才华在公交车的推广中仅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在接下来的“云轨”推广中,将极可能大超市场预期。
1、云轨并非新技术
很多人说,这玩意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其实这就对了,新技术必定意味着风险,比亚迪仅仅是商业模式做了创新而已,据悉公司从运行比较成功的重庆轻轨挖了不少人,这反而让人很放心。
2、还有一种声音,说是中车(601766)技术储备远在比亚迪之上,中车都没做起来,比亚迪能行?若真的可行,还有你比亚迪的份?
因为存在这两种质疑,所以市场如今对比亚迪云轨预期都不高。
但仔细分析,你不得不佩服老王在TO G(government政府)方面的卓越才华。
云轨推广的几大优势
1、政府GDP
和大巴一样,云轨同样采取当地建厂模式,GDP、税收均归属建设所在地。由于云轨定位二三线城市或者一线城市新区,本身GDP基数较小,云轨数十亿投资对其GDP拉动效果明显,须知GDP仍旧是地方官员升迁的主要考核指标,而云轨项目只需要省发改局审核准,审批周期短,建设周期也就大约两年时间,从现在已经动工的汕头、广安来看,感觉是以“示范段建设”的名义搞“两边工程”(边审批、边建设),以此加快项目进程,如老王所说“在官员的任期内干完”,这对任何一个城市都极具吸引力。
不信你和家乡(地级市)招商局局长说有一个哪怕是几亿的投资项目,可能市长书记很快就能飞过来。
所以从公开报道看,来比亚迪洽谈云轨的市长书记络绎不绝,这可不是简单参观,相信未来会有很多项目陆续落地。
地铁开通后土地物业会升值,轻轨所到之处亦然,这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一大卖点。
由于项目审批需要时间,因此目前比亚迪和诸如汕头广安等签的都是框架协议,一旦项目获批,也就要签署“正式协议”了,其时比亚迪也可以做公开信息披露。
当然,云轨本身的确能大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利国利民。
2、开发商
类似于碧桂园这样的大型房企,若云轨通达其所在楼盘,则对其销售肯定大有裨益,我们看到比亚迪已经和万科、碧桂园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些企业的攻关才能必将有助于比亚迪云轨“攻城拔寨”。
3、融资
2017年PPP狂风劲吹,云轨运营虽然不一定能盈利,但本身有现金流,融资模式易于设计,金融机构亦会大力支持,项目资金无忧,又值国家大力推广轨道交通之时,老王又遇到了双“风口”!
4、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
和新能源汽车一开始就依靠财政补贴这根拐杖行走不同,云轨不需要财政补贴,现金流肯定好于电动大巴。
5、项目“自主定价”,利润较高
除了中车(601766),国内尚无竞争对手,中车据悉类似项目系由一个孙公司负责,显然中车不可能采取地方建厂模式,这对地方政府吸引力大减,再说中车目前地铁都忙不过来,而且在效率方面,国企与民企也不能比。
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项目成本不算透明的背景下,我不应怀疑老王所说“超越大巴”的盈利能力。
最迟到2018上半年,云轨就能贡献收入和利润。
二级市场
谈二级市场之所以敏感,一是谈论者往往容易预设主题,其观点多受其持仓影响(本人现在持有比亚迪港股多仓);二是股价的确很难预测。但既然是所谓的“策略”,也还是说几句个人的一家之言。
听说增发时公司对外传递的2017年业绩预期是增长40%,也就是净利润在70亿之上,我感觉实现可能性很小,其实2017年是公司换挡阶段,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电池成本下降幅度无法同步;另一方面,云轨尚无法贡献利润或贡献很小。
坏消息是,2017年利润可能低于预期,好消息是,云轨进展将会超预期。然而,中间毕竟有个时间差,而在这个间隙,别忘了还有超过100亿的增发解禁,在普遍预期大盘行情较弱、新能源汽车板块估值下移的2017下半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除了国家队和三星,估计剩下100多亿的大部分都是以配资形式参与增发(部分有印证)。
对于港股,如果业绩真的下滑幅度超市场预期,或招致强大的做空力量。
操作策略:在这批资金增发筹码没有松动之前,不妨适当慎重;若发现此等筹码倾巢而出,不用犹豫,撸起袖子大胆抄底,等待2018年,中长线的投资者,今年恐要继续受些煎熬,不过对投资而言,很多时候收益和所受的煎熬相关性明显。
2018,云轨超预期,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影响已经消除,碳排放积分政策开始落地,其时大盘或许也不会太差。然而,就过去的经验来看,比亚迪无论是基本面,还是股价,都会呈现上蹿下跳的走势,波动很大,过去是,未来恐也是,如果把握不好极易亏钱。
当然,除了勤奋和智慧,赚与亏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福报,而培植福报的最佳方法,则是布施,包括财布施与法布施。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今日立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鸡年正式来临,在此祝大家鸡年福慧双增,投资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3 17: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比亚迪是国内我唯一看好的新能源汽车股。
只是有一点,现在的估值还是有点贵。16年比亚迪的业绩已差不多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按16年计的Pe,现价差不多26倍左右吧。作为一个大型汽车股,纵观全球汽车股,普遍PE就在10-15左右,即使考虑到比亚迪未来的成长性比其他汽车股高,26倍多的PE也反应的差不多了。所以,我还是想等待一下。
57元增发的机构,脑子肯定是一帮搞创业板股票把脑子搞晕的主。套着这些机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9 01:43 , Processed in 0.02098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