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pxj9902

中集集团的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0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pxj9902,福探,学到了不少东西,期待着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不同点

1、客户性质不同:集装箱的客户主要是国际船公司这一类的大客户,产品几乎百分百地出口,而半挂车虽有部分客户与集装箱重叠,但主要是国内外的公路货运公司,目前国内大大小小货运企业算在一起将近300万家。这些货运企业既有中海、中远这些巨无霸,又有一些甚至连车辆都没有的皮包公司(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主),客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甚至人文上的差异(国内外货企之间)使半挂车的市场开拓工作与集装箱相比有本质的不同,是考验0039营销能力的另一块试金石,20054月股东大会时我坐在前排,一向自信的麦伯良在谈到国内市场的无序时眼中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无奈,可见国内市场之复杂,南征北战的0039反而对本土市场有点陌生!半挂车与集装箱的这方面的差异决定0039半挂车上的市场占有率不可能象集装箱那样上升那么快,也决定半挂车市场的波动不会象集装箱那么大,更重要的是,本土市场的成功才会使国内的机构投资者有信心给予股票更高的溢价,因为,本土市场缺失的企业其股票往往被视为高风险股票而被赋予较低的价格,诺基亚爱立信以及00390726(鲁泰A)均是如此。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4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贴

2、市场竞争格局不同:0039进入集装箱行业时,韩国人占据着集装箱市场的半壁江山,0039最终战胜了韩国人,但现在的半挂车行业却是军阀混战,行业集中度较低,20030039未大规模介入半挂车时,我国前5名半挂车企业的合计产销量仅为2.2万辆,其中,排名第一的扬州通华(现已被0039收购)的产销量为6400辆。国际市场,欧洲第一的SCHMITZ公司专用车年产量2万多辆, 北美最大的Great Dane公司2005半挂车的产能也仅有5.5万辆,0039 2006年就可实现8万辆的销售目标,另外,欧美等发达地区的专用车企业大多由于制造成本因素而效益欠佳。全球半挂车市场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王者,由此观之,0039整合半挂车行业的难度小于集装箱,而我坚信,全球半挂车市场一定会出现真正的王者,它应该占据全球市场的30%左右,0039会成为王者吗?答案很快揭晓,也许明后两年,我们将会看到0039并购的故事在欧美不断的上演,长线投资者请再耐心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0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点冷清了,或者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昨日读了关于“隐形冠军"一文,觉得中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隐形冠军之一----她拥有4个世界冠军头衔和一个中国冠军头衔。这在世界上是少见的。我们有幸成为39的股东,应该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就如同当年Berkshire Hathaway的股东一样。我甚至认为39有些方面会更伟大一些,因为她是在中国(中国在21世纪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不是吗?),并且它的子行业都是冠军。作为股东,我在这里向麦伯良团队致敬! 下面附上该文:

“隐形冠军”企业蕴藏八大特质


新浪财经 2004年03月17日 16:02 赢周刊 实习记者 曾艳 整理 俱乐部求索贴于论坛




世界级管理大师、哈佛商学院访问教授、隐形冠军企业研究专家赫尔曼?西蒙历经十多年的积累和探讨,向全球发布“隐形冠军”这一概念,他说在可口可乐、微软、宝洁、GE等知名大企业之外,全球最优秀企业更大量地是一些默默无闻、闷声发大财的行业冠军企业,在许许多多不知名行业中,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或某一区域市场占领了其所属市场50%的份额甚至更多,尤其突出的是这样的公司无论是在经营水准、产品技术和创新能力丝毫不弱于500强企业,甚至在某些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建立了大企业无法奢求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他主要的研究对象。
  从3月6日到3月9日,应《赢周刊》之邀,赫尔曼?西蒙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作巡回报告,破译中国隐形冠军,点评中国最优秀的中小企业。以下为赫尔曼?西蒙在“中国隐形冠军全国巡回活动华南论坛”上的演讲全文。
  大家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哪些企业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哪些企业的经验才是中国企业最好的教材?是不是IBM、微软,或者那些巨无霸式的石化企业?我得承认,他们都是非常伟大的企业。但是要说榜样,我认为德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那些“隐形冠军”公司的经验对于中国企业现阶段的成长来说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
  哪些公司是隐形冠军?我又是怎么发现这些公司的呢?1986年,我在哈佛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有人问我:德国为什么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哪些企业贡献最大?我一时答不上来。于是回去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原来德国出口的真正引擎并不是西门子或者戴姆勒?奔驰这样的巨头,而是一些名不见经传、却在某一个窄小的行业里面做到顶峰的中小企业。它们有无可动摇的行业地位,有稳定的员工队伍,还有高度的创新精神,还有丰厚的利润回报。
  德国的力量并不在于那些显赫的大企业,而在于那些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这就是我称作“隐形冠军”的企业。这一点我想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重要,因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可能更多地会依赖于中小企业而不是大企业。我的经验和看法可能跟管理教科书中的大多数说法都不太一样,他们总是关注IBM、微软或大的石油巨头们,向他们学习经验。而在我看来隐形冠军公司们的经验对大多数中国公司来讲更加有意义。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德国的隐形冠军公司。第一个公司是Hauni,有没有人听过这个名字?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各位从前抽的每一根香烟,基本上都是通过它的机器造出来的。这个Hauni公司拥有全球卷烟机器市场95%的份额,是无可争议的霸主。第二个公司是瑞他,大家可能都使用电脑,但没有谁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机箱生产商是哪个公司。实际就是这个小公司,它拥有大概70%多的份额。第三个公司Rittal,西方家庭在泡茶或者冲咖啡之前喜欢用一个滤水器有选择性地过滤掉其水中的某些矿物质,它同样几乎是独霸这个家用滤水器的市场,占到85%的全球份额。第四个公司Tetra是生产热带鱼饲料的,它占了全球市场60%的份额。不要看它的产品如此渺小,这实际上是一个60亿美元营业额的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全资子公司。这样一些公司对大众来讲都是不知名的、默默无闻的,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做的是什么。在德国这样的公司有1000家。在中国其实也有这样的公司,比如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公司,它拥有占全球46%的标准集装箱市场。比如比亚迪电池,它拥有占全球72%的手机电池市场。再比如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它拥有35%的港口起重机械市场。还有广东中山的长青集团,它是亚洲最大的燃气灶阀门的生产企业。另外一个是天朗公司,也是今天在坐的隐形冠军嘉宾之一,它是中国最大的琴键开关,也是电器开关的生产商。另外一个是圣雅伦公司,它的CEO今天也将做一个小小的讲演。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诞生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这样的全球市场领导者。隐形冠军现象引起了全球大多数主要国家的关注,《隐形冠军》这本书也被翻译成12种语言版本。大概几个星期以前,在美国最主要的商业杂志之一《商务周刊》的封面故事也出现了隐形冠军。
  下面这个环节,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我过去这么多年对隐形冠军的研究,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我在这总结了八条经验,我也知道八在中国是个非常吉利的数字。
  “隐形冠军”蕴藏八大特质:
  燃烧的雄心
  第一条是目标。隐形冠军公司一般都有非常野心勃勃的目标。这里有些典型的隐形冠军的目标口号:“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的老大,而且要永远霸占这个位置。”“我们要在这个领域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一员,不仅要占据最高的市场份额,而且要在技术和服务方面是最出色的。”“我们要做市场的领袖,不作他想,第二我们都不做。”“市场的游戏规则要由我们说了算,我们要成为这个市场的精神领袖。”这里有个例子是凯密特尔公司,专门生产各种表面处理、喷雾凝聚剂等化学产品,它的公司宗旨里就明确写道:“凯密特尔的目标是在一切有利可图的特种化学品利基市场(niche)成为全球性的技术和营销领袖。”总结第一条经验:隐形冠军奋斗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他们所针对领域的领袖,他们孜孜不倦地追逐着这个梦想。
  高度专注
  如果你有一个庞大的野心,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是怎样选择和定义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是战略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看看隐形冠军公司典型的说法:“我们是这个行业的专家。”“我们专注于自己的竞争力,专注再专注。”“我们要成为小市场的主宰者,我们要在小市场作出大成绩,而不是在大市场做一个凤尾的角色。”很多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一旦稍微做大就想多元化,但是他们绝不。
  隐形冠军还有一点重要的经验:他们不把自己市场的定位看作一个给定的事实,而是他们战略当中的一个参数,他们可以自己调节。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个叫Winterhalter的公司是专门生产洗碗机的,大概在10年前他们把自己公司非常狭窄地定位在“给餐厅和宾馆做洗碗机”,他们沿着餐厅、宾馆洗碗机的产品路线开发出其他的东西,如净水器和其他服务,并把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球。根据这个产品定位,他们做出了特别光亮的清洁剂。另外,因为餐厅、宾馆洗出来的盘子需要洗出来格外晶莹闪亮,最需要让顾客看到“我们这最干净,我们的盘子会说话”,他们的清洁剂开发就特别强调这一点;餐厅、宾馆是一周七天都营业,他们也一周七天营业……总之,你们可以看到他们非常专注于一个窄小的市场,他们一切的战略、战术设计都是围绕这个客户群来展开的。这是隐形冠军的第二条经验:他们把市场定义看作他们战略的一部分,他们通过仔细观察顾客的需求和相关的技术,把他们各自的市场定义得相当窄,他们是高度专注的公司,不搞多元化。
  攥紧客户关系
  但是过于狭窄的市场定位也会带来一个问题,毕竟服务的客户是非常有限的,一个国家一个地方能有多少餐厅和宾馆呢。怎样弥补这个缺陷呢?他们开始向全球扩张,实行全球化的经营和销售。他们在战略的纵深方向,在产品的专有技术方面有自己独到的造诣,与之相辅助的是他们的全球分销系统,全球视野。这里有个例子,Karcher公司,它专门生产清洁汽车和高层建筑的高压水枪,你们可以看到他们全球化的过程。他们真正开始全球化的过程是1974年,他们制定了一个20年的计划叫“1995方案”。当时只有2600万美元的销售额,而他们的目标是在20年之后也就是1995年达到10亿美元的销售额,实际上1995年他们真正的销售额是16亿美元。我们从这个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它每年向一到两个国家扩张一步,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实现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的目标,需要大概两代人的努力。为什么他们每一步扩张都建立自己的子公司而不是通过分销商呢?因为分销商是随时可能跑掉的,而自己的子公司能把客户关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隐形冠军的第三条经验:他们把自己的产品和专有技术方面独到的造诣与全球化的营销结合在一起,他们通过自己的子公司来服务全球的目标市场,不把客户关系交给第三方。我觉得现在大多数的中国公司通过对方国家的进口商或中间商实现国际贸易这个做法在长期来说是有风险的。忠告大家一句,永远不要在你和客户之间插入第三者。


成为卓越者的伙伴
  第四条经验是关于贴近客户和专业化营销方面的。隐形冠军公司都非常贴近它的最重要客户。下面举的这个Grohmann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微电子产品组装设备的公司,它牢牢锁定它的全球最大的30家顶级的客户,其中最大的一家就是Intel.同时这些最顶级的客户也是隐形冠军公司在创新方面的伙伴。如果你想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那么你的客户也必须是全球顶级的,如果只找一些庸庸碌碌的只需要便宜低质商品的客户,你永远成不了气候。
  另外,关于这些企业的成长驱动力,我们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德国的大公司往往是“一条腿走路”,要么是由市场驱动,要么由技术驱动。而大部分的隐形冠军企业则是由市场和技术共同驱动的,这个比例占到62%。这有点像中国儒家哲学当中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所以,第四条经验是:隐形冠军公司都非常贴近他们的客户,尤其是顶级客户。他们不是一条腿走路的公司,而是由技术和市场共同驱动的公司。
  创新!创新!创新!
  下一个观点是关于创新的。首先我作一个比较,西门子是全球所有大公司中人均拥有专利数最高的公司,大约每百位员工拥有10项专利。而顶级的隐形冠军公司每百位员工拥有大概30~35项专利,是大公司水平的3~5倍,水平明显更优。但是产品创新不是隐形冠军公司惟一的创新点,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流程或过程的创新,实际上是服务的创新。有家做螺丝的Wurth公司,全世界销售额最高,它有个很小的发明??在建筑业要用大量的螺丝和螺丝刀,但是要找到大小正好合适的很费时,他们做的创新就是在同等规模的螺丝和螺丝刀上贴个同样颜色的小标签,这些完全不是高技术的东西,但是对顾客的价值非常大。创新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持续不断地改进。总结第五条经验:隐形冠军公司无论产品还是工作过程都是高度创新的,而且他们的创新活动是全球导向的、持续不断的。
  跻身顶级竞技场
  下一个环节是关于竞争力的。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隐形冠军公司经常在同一个地区甚至同一个城市当中,同城的竞争实际上是世界级的竞争,最强的对手都在一起。最强大的对手能促使你成为世界领袖。拿德国的汽车工业来讲,比如奔驰、宝马、奥迪他们公司相互之间都非常近,彼此知根知底,一直在鞭策对方不断前进。在运动会上我们也能看到同样的现象,若干年以前我在德国科隆的运动会上就发现这样的事情。在3000米跑比赛最后决出的前四名全部来自同一个地区,一个地区里集中了这么多优秀选手,在艰苦卓绝的本土竞争中怎么能不产生第一、第二名来。第六条经验:隐形冠军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都不断创造自己的战略和竞争优势。他们总是和最强劲的对手保持亲密的联系,有时为了保持自己企业的活力,他们会主动出击,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行业地位。
  保护你的独一无二
  下一个环节是关于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方面的话题。我们经常听到管理学家的老生常谈,我们最好把很多业务交给别人完成,只完成最核心的部分。隐形冠军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用两个字来说就是“不多”。他们认为卓越的产品品质要求他们自己在产品加工制造方面有特殊的造诣、特殊的深度。所以他们自己做所有能够做的事情。为了保护他们的专有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他们会对自己的研发活动守口如瓶,从来不和别人一起研发。有些公司甚至拥有自己的机械加工机床,这是保持产品独特性很重要的基础。另外,他们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也不太喜欢依赖别人而喜欢建立自己的子公司。比如Braun公司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哪怕是专用的机床和安装刀片的小螺丝。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倾注了十二分的心血,所以他们的价格特别贵。这个公司生产的产品是电动剃须刀的刀片,在它涉入的六个市场中有四个市场都是领袖,在中国也有自己的子公司。下面举的例子是Chupa Chups公司,他们的机器大概80%由自己生产,他们像防贼一样盯着他们的对手。开始我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一个做糖果的公司要生产自己的机器,但是他们告诉我,哪怕你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终端消费产品的制造商,也可以沿着自己的价值链往深走一两步,虽然你付出了代价,但是它能在终端产品价值上给你带来别人所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价值,别人模仿不了。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更深层次的启发:所有独创性的独一无二的东西都必须依靠自己内部的力量来完成,如果你的资源是从市场买的,那么张三李四也可以买,你若想真正成为独一无二的领导者,很多东西必须从内部发掘。德国公司有同样的经验和教训,在专有技术和竞争优势方面依靠内部力量来完成,他们最优秀的公司很多东西都不是从全球市场上买的。所以我给大家个忠告,从长期来讲如果你想独一无二,希望你们向他们学习。总结第七条经验:隐形冠军公司不相信战略联盟之类的说法,也不像很多公司那样热衷于业务的外包,他们认为真正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就在于有些事情只有他们才做得了。


强大的企业文化
  最后一个话题是关于企业员工与企业领导。隐形冠军公司的员工相对同等规模的企业一般都非常少。大企业都是人浮于事,他们的员工都非常精干,生产率非常高。他们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对自己的认同感非常强,缺勤率很低。在员工的招聘环节把关非常严格,但一旦招进来后就几乎不动了,员工流失率几乎为零。这些企业的领导是真正的创业家,他们有的是勇气,而勇气对一个创业者来讲是最不可缺少的因素。他们的领导风格是两方面的,和中国有点相像,在大事情上很讲原则,很有权威,但在细节方面、在平时他们和员工打成一片。另外,掌舵的企业家极好地延续他们的领导,CEO平均的任职时间达24年。第八条经验就是:隐形冠军企业有非常强大的企业文化,与之相联系的是有高效率的员工和好的认同感,有积极性。
  我把这八条经验归纳成三个同心圆,隐形冠军经验最核心的层面是有强势的领导,他们都有雄心勃勃的目标。从公司内部的竞争力来讲,他们有精挑细选的非常有积极性的员工,他们强调持续不断地创新,而且强调依靠自己内部力量来实现创新。在针对外部环境的战略方面他们高度专注,专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资源非常有限。在外部竞争优势方面第二点就是他们非常贴近他们的客户。他们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两点,一个是产品的质量,另外一个是服务,然后把所有的因素都整合起来,向全球扩张。我对隐形冠军经验的最后总结是:这些公司都喜欢走自己的道路,他们意志坚定,而且在很多事情上他们的做法都和现在管理理论的教条格格不入,这可能是最重要的经验。
  如果大家允许我再讲两分钟的话,我想简单介绍下我的的公司??西蒙?库彻股份公司。我们是个全球性的咨询公司,专注的目标是营销和战略。我们公司的战略和隐形冠军战略一样,在某一个方向上做到全球最强。我们是全球在商品定价领域的世界级权威,这个结论在今年元月24日的《商业周刊》上被提到。我们现在已经在九个国家有分公司,下一站很可能在中国的上海。谢谢大家!



【作者: 博客巴菲特】【访问统计:465】【2006年10月22日 星期日 12:48】【 加入博采】【打印】
Trackback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5782511

回复
- 评论人:巴菲特粉丝 2006-11-06 21:59:32  
318说得极是,这篇文章简直就是写中集的特质的。中集的持有者也在焖声发大财


- 评论人:318 2006-10-24 14:55:44  
这些特质让我想起了中集集团。


- 评论人:91 2006-10-23 08:46:10  
说得非常好前一段时间中央二套的财富故事也根据这个主题作过几期节目,反响也不错。其实在中小板的许多小公司都是这样的隐形冠军,长期持有获得的收益肯定不比那些大公司差,同时也更适合中小投资者。

[此帖子已被 bftfans 在 2006-11-7 8:47:0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bftfans 在 2006-11-10 8:52:1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7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不觉中,轻舟已过万重山,虽然没有买,但还是非常感谢pxj9902兄的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有2个月没在这里晃了,自1024之贴至今,没想到0039A已上涨50%了,0039B已上涨43%,与0512月的低点相比,0039A约有234%的涨幅(加上权证),0039B约有200%的涨幅,与054月的历史高点相比,0039A约有37%的涨幅(加上权证),0039B约有35%的涨幅,如果说2004?20050039业绩的增长和股价的暴涨使许多人忘乎所以,那么对20060039的上涨不管公司还是机构、中小投资者都显得从容得多。

表面上本次的上涨与再次收购博格等有关,前贴我提到,也许明后两年,我们将会看到0039并购的故事在欧美不断的上演,因此,我对本次的再购博格一点不感到意外,这是 0039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另一必然产物就是股权激励(又是一题材),0039的管理团队当然不甘于拿一点奖金。但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 0039的真正价值正不断给市场认识,尽管0607年其EPS不会大幅增长,但这次0039PE的表现可能会出乎许多长线投资者意料之外,会让长期习惯于其低PE的长线投资者有点无所适从,受宠若惊。

0039从来不负对其不离不弃的长线投资者!以Aldo Leopold 的诗结尾:

Only the mountain has lived long enough to isten objectively to the howl of a wolf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9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守了两年,等待被投资者的认同,同意上面观点:这次0039PE的表现可能会出乎许多长线投资者意料之外,会让长期习惯于其低PE的长线投资者有点无所适从,受宠若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9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感谢pxj兄、福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9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中集股票在历史上“折磨”投资人的程度可能要数一数二了。明明那么好的业绩和持续而稳定的盈利历史,但就是得不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各位可以看看2003年以前的中集股东,A股中基本上没有一家机构投资者。我当年曾经就这个问题电话问过中集的人,但得不到使我满意的回答。我当时在想,到底是什么使机构对这么一家奇迹般的公司不感兴趣而去热衷于各种市场的“概念”股?我也曾绞尽脑汁去试图“解释”这一现象,但说实在话,怎么也解释不通。

第一个大规模介入中集股票的是华夏基金(一两千万股)。但他们在中集2003年增发前全抛了(当年增发是多么不受欢迎的大利空);后来的基金走马灯一样的变换。中集的业绩也经受了一些波折,不仅是行业波动导致的业绩波动,更有遭到一些学者的“造假质疑”。而股价也的确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晃荡”。有关中集的争议可以说达到了之最!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让我们后来的投资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么去发现和认识一家未来能真正成功的公司?

随大流者肯定将是一无所获的;妄图在所谓的“业绩出来后”或经营情况“明朗后”再介入者,我敢肯定是不可能找到好的买点甚至要失之交臂的。要把握好中集,我的看法,只要当年把中集为什么在90年代中后期已经悄然登上了世界集装箱大王第一宝座这个道理搞明白,那么象pxj兄说的那样,“不要做太聪明者”,去傻傻地守着就是最好的策略,其回报已经高得胜过一切聪明绝顶的炒家和投机者。

碰巧的是,我们这个论坛里我认为一个好现象是,没有去讨论和追捧那些红得发紫且基本上没有争议的“大好公司”,也没有用机构流行的思维方式和“华尔街”流行的“证券文化”来分析公司,而是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不断讨论探讨一家家有争议、股价得不到市场认可、但却显露出当年中集那样有特色的公司(如天士力、轴研等等)的本质。也许我们的水平有限,讨论的结果未必会一定能找到另一个“中集式”的成功公司,但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或只有这样的讨论,我们才有可能去找到自己的投资坐标系,找到港湾里真正属于自己的“游艇”!

欢迎各位不吝笔墨,积极贡献你的思考!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6-12-19 21:36:4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9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启发是,不要去迷信所谓的机构、基金。他们历史上可真正长期持有并发掘出一只历经10年以上成功的股票吗?万科在2003年之前有过基金的影子吗?中集的股东中2003年之前又有过哪家机构的身影?各机构和财经舆论在1996-2000年的牛市中哪家机构和“专家”哪怕说过一句“他们是值得持有10年的股票?”昨天,我曾给一个朋友戏言:现在那些炒得最热火、市场形象最好的股,弄不好又象96-2000年牛市中那样,结果是炒高的股最后没有一个真正的长期好公司!

远离市场,保持独立思考,才能有自己的投资自由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16 14:41 , Processed in 0.02402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