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pxj9902

中集集团的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9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只有超前一步的人才能赚钱,因为市场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大家都看好,价格也不便宜。价格便宜的,总有利空相伴。总是跟着市场后面转,短期有收益。长期来看,不亏钱就算走运了。

找一些迷雾笼罩下的优质公司,才是一个好的投资。我们尽可能透过不明朗的东西,看到背后的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0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离市场,保持独立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真是静悄悄.可能大家心里嘀咕了十年,中集差不多就是中国股市历史涨幅最大的股票之一了,现在买长期回报可观吗?我也想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0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一个角度品味中集

作为一个中集员工,一年来,对于股票市场上关于中集的部分分析报道,已经由愤怒到习以为常,粗略领会了个别分析师们和财经记者们如何在这个市场上混饭吃的套路,个别分析师或专业人士会从外贸出口,国际航运,人民币汇率,行业规模,竞争对手,财务数据等因素,套用他们的分析模型对你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给你下一个定论。而个别财经记者们则自由多了,或者捕风捉影,再把捕风捉影的东西放大,或者连捕风捉影都嫌费事,索性无中生有,胡说八道。

之所以说其胡说八道,是为我所服务的公司和同事鸣不平。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却受到责难,谁都可以骂你几句,而那些损害股东价值的公司,却一再给予机会或让这些正义之士奈何不得。如果一个市场不能激励创造价值的企业行为,那么可能所有的企业都会走向反面。中集是一个埋头做事情的公司,有太多埋头做事情的人。我知道我的三万名同事,他们在怎样的工作,总裁深夜二、三点还在批阅文件,我收到的一封来自副总裁的项目邮件是在凌晨六点,而我的工人弟兄们他们已经连续几个月每周工作六天半甚至七天,当他们的工作时间调整到五天时,就被记者报道为裁员千人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们在给上市公司定价,分析师和财经记者们在帮助投资者定价。但这样的定价不是随意的行为,如果不做事的人可以随意评价做事的人,外行可以随意评价内行,投资者更喜欢浮夸更喜欢想象而不喜欢实实在在的业绩,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是否出了问题?

如何更深入更立体地去看中集,本期特刊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视角,我是怀者激动的心情读完王晓毅的稿件的。这里的故事,其实是在中集的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业务部门发生着。我希望外界能够看到我的同事们,他们的专业精神,他们对中集事业无限忠诚,他们敏锐的商业意识和娴熟的商业操作。即使是那些很专业但却没有企业经验的分析师们,也总是从逻辑到逻辑,从数据到数据。但事实却总让他们的预测大跌眼镜??“年年有局限,年年高增长。专业人士们过分关注静态数据,却忽视了一个企业的独特文化:团队,人力资源,商业智慧,坚忍不拔毅力,务实的精神,这些活生生的东西才是一个卓越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专业人士们有没有研究过那些卓越的公司,他们和竞争对手面临同样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命运呢?他们成功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也许这样自评中集有些不够谦虚,但一个公司上市11年来不断突破所谓的增长极限,为什么?是不是专业人士的分析中忽视了团队和人的因素,按照他们的逻辑,所有的团队和人都是应该一样的,所有的团队和人做中集也都是一样的。而从本刊这些生动的细节和人的身上,他们应该去思考支撑这个企业前进的动力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它的领导人,它的团队,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它曾经怎样迎接挑战,并把每一次挑战都变成机会?为什么不研究一下中集人常说的风和日丽是机会,狂风暴雨也是机会

正是这些细节,这些点点滴滴,正在铸就一个向世界级企业前进的中集,这条路上,中集人从来也没有幻想一帆风顺。中集人这样表述自己的企业精神,自强不息,挑战极限,什么叫挑战极限?中集人解释:中集人当初的许多梦想,中集人当初克服的许多困难,都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不可能克服的。而今天,一个个梦想都实现和超越了。

上世纪90年代之初,和中集一起竞争集装箱市场的有40家企业,面临同样的市场环境,按照分析师的分析,中集今天该是怎样的一个企业呢?如果仅仅分析经济环境、行业数据,所有的人都会做企业了,也不需要企业家和人才团队了。当市场在对中集品头论足的时候,中集人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正如麦总对话时所言:自强是最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欲则钢:

上面的是你转贴的还是自己的原创?如是转贴的,请注明。今后我们这里转贴别人的东西,首先应尊重别人的原创和著作权。

================================================

这篇贴说得很好。“不要去轻信分析师的话,不要太看重大投行的报告”,几乎是每个大投资家告诫投资者的,这里面包涵的深刻含义是值得每个投资人考虑的。

一个企业为什么会成功?不仅仅是在于它的某某项目如何如何、历史如何,更重要的是其员工的内在精神、管理层的战略思维和人才机制。企业是有生命力的组织,是人的组织,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分析师看企业,却把企业当成一个抽象的项目。外行人评价内行人??这就是现在证券市场上绝大多数分析师的真实状况!

所以,真正能把握企业的人,应该是那些集中精力去把一家企业当成活的生命体来认识的人。当你去了解一家企业的时候,除了它的产品、它的项目外,注意它的人的因素、企业精神的细微体现也许更重要。

我们去年在调研“宝新能源”的时候,我曾经惊奇地发现:在它们的机组车间正中央(给每个进入岗位的工人看的),居然书写着德国大哲学康德的“星空律和道德律”的话,警示每个员工提升自身对待工作的虔诚责任。看到此,我对这样一家新进入新型发电行业的企业能否迅速渡过新机组磨合期的担忧顿时降低了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去年在调研“宝新能源”的时候,我曾经惊奇地发现:在它们的机组车间正中央(给每个进入岗位的工人看的),居然书写着德国大哲学康德的“星空律和道德律”的话,警示每个员工提升自身对待工作的虔诚责任。看到此,我对这样一家新进入新型发电行业的企业能否迅速渡过新机组磨合期的担忧顿时降低了很多。……

福探能多谈谈调研“宝新能源”的情况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一个角度品味中集

这篇文章是办公室主任郑源华写的,发表在《中集月刊》的开篇语上的,当时是针对市场对中集的质疑有感而发的。

郑总还有一篇关于中集企业文化的文章非常好,是对中集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的一个总结性的文章。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极为重要,是决策能否贯彻执行的一个精神习惯,这点再配合《CIMC的美国梦》这篇长文,就非常好理解中集是如何优秀的,这种优秀不仅表现在治理机构中两个大股东的优势互补和共同的国际化眼光,也不仅表现在以麦总为代表的管理层的决策的正确和决断,更表现在企业文化在员工日常工作中的每件小事的处理上,这种贯彻执行力应该是一种壁垒,如果说治理结构还可以效仿、如果说优秀的管理层还可以找到的话,那么几万人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步调一致就不是一个容易仿效的事情了,这点尤为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6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0039EPS为1.25元,与我06年9月14日的本贴预测完全相同,每10股派4.3元转增2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请LZ展望中集前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5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预测确实非常准啊,现在39的A,B 价差还是非常的大。我已经将手上的A 全部换成B 了,等待A,B 价格回归统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15 14:15 , Processed in 0.02213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