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0|回复: 0

中城主席王若雄:地产拐点已经出现 我并不悲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城主席王若雄:地产拐点已经出现 我并不悲观 中国房地产报


  地产拐点已经出现

  中国房地产报:半个月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次常务会议上说,要把调控落实到每一个城市。对于这句话,您是如何解读的?

  王若雄:这应该是表明了,虽然调控政策已经出来了,但是在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城市时,还存在局部的避重就轻的一些做法。中央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反馈,希望纠正这样的情况,把每一条调控的措施都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个城市。

  另一个解读是,指我们的调控是不分南北东西,所有的调控措施都应该无条件地去具体落实。

  中国房地产报:调控到每一个城市,必要性有多大?

  王若雄:中国之大,东西南北的差距很多,实际操作起来时,要把一个政策运用到全中国是不太合适的。这就像开一副药给所有人吃一样,要因地制宜,因病下药。然而在中国的现状下,这又是一个很无奈的做法。如果你给了一个区域一点点空间的话,其他区域也会创造出更大的空间,哪怕是一个针鼻大的空间他都能创造出一个斗大的洞。在这种现实状态下,国家为了和谐,为了这种平稳的社会状态,牺牲一些实际上的需求来搞统一的处理,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中国房地产报:那么,这在市场上意味着什么?

  王若雄:这可能意味着要进一步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可能意味着对那些不去落实的城市的官员要追究他们的行政责任。

  中国房地产报:温家宝总理的这个话是不是更多与当前的反腐攻势有关,而不是对当前地产形势的一个最新、最强硬的表态?

  王若雄:我想我们不要过度地去理解它,而应简单一些地从调控的角度去理解它。我不希望这件事情和反腐又拉扯上,我的理解就是对地产调控措施的落实。

  中国房地产报:九部委检查报告已上交国务院,在您的位置上,您听到了哪些有关该报告的一些结论性内容?更严厉的措施正在来临么,或者此刻只是暂时的寂静?

  王若雄:大局当前,我们要抓主要的问题、主要的矛盾,我们要从国家、中央的立场上来考量。对于我们来讲,地产可能是头等大事,但在国家这个大的棋盘上,它只是一个小卒子。有时候,为了一个车、一个将而牺牲一个小卒子,也是未可知的事情,也是理所当然的。我想大家对于地产方面出现的那么多的问题,包括政策调控之后出现的那么多的问题,大家有很多的反馈,我想这个是正常的。但是,这种反馈之后,会不会有那么快的动作反应到宏观政策调控上来?不会很快。

  对于出台更严厉的政策,我没有那么悲观。现在调控的手段、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可能是全世界都没有过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的地产商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有些撤出,有些转行,有些并购。已有的政策,足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而不是预知到中国房地产发展的转折点已经出现了。

  这种出现可能会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大的会越大,小的也可能活得很好,而中间地带的可能会麻烦。我们就是中间地带,又不足够大,也不足够小。公司做大以后,资源会更向它倾斜,特别是现在中国已有的大型国有企业,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准。就像万科,几年以前我们没有太大差距,现在的差距就是越来越大,万科这个月就发行了42个亿的定向增发,它的净资产可以达到200多个亿。一段时间后它又可以增发30%达到60个亿。这样就会越做越大,资本市场也会越来越灵活。

  小地产商就无所谓,3年做一个项目,即使不挣太多钱,也不会把他压死。他可以精雕细琢,市场压力也不大,卖不了也可以改租。

  现在这个转折点已经出现了,下一步房地产的整合、资本市场的整合已经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最重要的是与资本市场的合作。实际上,资本市场是在不断寻求好企业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经过几个阶段的私募之后,就进入资本市场,再走下去,大家就在一个大平台上、一个制度下、一个条件下去努力竞争。

  我个人认为,万科收购南都,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一个很好的企业通过收购之后,可以拿到这个方面的资源,再到资本市场上去募集资金,然后不断地做成这种并购,资本市场非常看好这种并购。

  中国房地产报:但是周庆治的退出,在冯仑看来,这是周本人人生观的一个调整?

  王若雄:记者也许把一些客观的事实故事化,把它写得很有趣,冯仑也许那么看,但是我并不这么看。

  他绝对不是做不下去了,而是一种战略整合。整个形势的变化,促使我们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就是你走到一个路口,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现在南都和万科的整合就是一个正确的抉择。或者至少是他们两家都认为的一个正确的抉择。

  顺驰就是一个更加典型的案例。它押宝在一个持续的、繁荣的、增长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市场,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所以它迅速地崛起,也迅速地平息下来。但我不认为它就一定是一个完全的失败者,至少它这样抉择是正确的,它选择一个与资本市场对接非常好的上市公司去结合,这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缺点的。

政府应该阻止混乱继续增加

  中国房地产报:过去几个月,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公开市场上的土地出让大多采用招标出让。相对于一两年前,地方政府更青睐使用拍卖出让土地的做法,目前,我们正在看到一个“招标时代”的来临么?

  王若雄:我并没有这个看法,我并不认为土地出让正在从拍卖为主转向招标为主。

  我相信你拿到数据之后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因为从常规判断来讲,这个事情从中国反腐倡廉这个角度上来讲,从政府的动机、立场上来讲,他不太愿意承担这个招标的责任。除非一些特殊的项目,举例说,建桥、铁路、隧道等大型的公共性建筑,以及配套的周边房地产开发,类似这样的开发有些特殊的先决条件,具有这种可操作性。

  中国的调控处于一个矛盾的旋涡中,一方面,我们需要把房价压下来,另一方面,我们要保证我们的土地安全。这两个方面的考虑都比较谨慎,措施也一次比一次严厉。“8.31”的土地规划,由随到随批改为一年一批,这些东西都是在强化、控制我们的土地安全。土地不能再扩大出让或供应。而政府又希望控制房价,满足居者有其屋的需求。可是实际上,没有土地就没有房子,没有土地,房子的供应量就会相对减少,这是一个相反的境地。

  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这个看法。虽然土地减少,但是由市场上房屋的供应量上来看,从去年同期、前年同期相比呢,又增加了很多。按他们的看法,土地供应的减少,并不是阻碍房价降低的主要因素。

  所以从土地的判断来看,我们仍需要有很多的分析研究工作要做,不能简单地从我们的印象上来判断这个事情。当然我们有从2004年到现在所有的调控,包括税赋等,对房价也有些正向,也就是正推动的作用。比如说税赋、比如说二手房的转让,本来二手房的转让就是希望打击炒房,但是同时打击了房屋的流动。因为流动就能增加供应量,增加供应量就能降低房屋的价格。等等吧,我想我们要需要一段时间来理出一个头绪来。

  中国房地产报:从当前迹象看,土地招标出让的比例还会继续增加。

  王若雄:我不认同这个观点。第一你没有数据支持。第二,北京并不是一个太有说服力的城市,2008马上就要到了,政府已经明确,从明年开始,所有的工地都要清除了,要保持空气质量等等。所以我想,现在的土地出让和正常的市场土地出让的关系不大,关系更多的是政府项目或者与2008有关的项目,所以它没有太多的代表性。

  中国房地产报:从如今几个大城市土地出让的游戏规则来看,我们能不能说,大盘时代是否已经终结?

  王若雄:我想不要用某一个概念强加给一种市场的行为,其实大中小盘都好,它都是一个市场的结果,并不是一个人为的。它是市场和客观环境发展的一个结果。有人炒出一个概念,大盘时代的来临和结束,我都觉得过于矫情。有人故意卖自己的智慧,填饱自己的肚子。但是在美国,在发达国家没有这种东西。一个城市需要发展了,它需要一个大盘来支撑;一个城市很老了,比如说华盛顿,它不可能有大盘,一年做的也就是几亩地的小盘,一个楼拆了要重盖,一个楼要修复,都是这种很自然的。

  另外,我感觉大盘时代这个词语已经落伍了。

  中国房地产报:最近一段时间,批评政府的声音似乎大过批评开发企业的声音。土地出让时,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从限价地难以确定细则,到一些地块招标推迟,甚至出现一些土地招标中的开发商回购条款,情况有点混乱。您总体的一个建议是什么?

  王若雄:这个混乱的局面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政府需要做的是阻止熵的增加。一个基础的组织,在一个常态下,它的组织结构是益发地混乱,这个增加的混乱就叫做熵。熵增加是一个绝对的东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这个房间本来很干净,今天拿一张报纸,后天拿一个杯子,后来越来越脏,这就是一个熵增加理论。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清除熵,不断地去打扫它。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也许需要一段时间,大家从这个熵增加的过程中解脱出来。我相信这个问题会逐步解决。

  中国房地产报:您怎么看待一些地产企业“土地运营商”的志向或抱负,比如天津泰达集团、山东鲁能集团?

  王若雄:圣经上有个马太效应,有的给你更多,没有的连同你有的一起剥夺。像这样大型的国有企业,资源会越来越多地向它集中,比如说它要拿一个10亿、20亿的项目,就像我们拿几千万元的项目那样的简单,而对于我们来说那个价格是不可能的。它拿的盘越大,也许成本越低,这就给它增加了一个机会。它只要想做,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中国房地产报:很多行业外资金进入地产,您总体的观点是什么?

  王若雄:很难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假若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联手了,也许就是件好事。就像万通和泰达一样。

  市场也好、资本也好、企业也好,他惟一的驱动就是赢利。它趋利的动机决定了它的行为。当大家把这个利润越摊越薄,摊到一个社会平均利润,然后大家就都走了。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纯市场化的东西,谁都可以来摊薄它,到时候就没有人骂它了。其实骂现在的房地产商就像十几年前骂电器生产商一样。

  学习万科精细化制造能力

  中国房地产报:您介意点评几个公司么?比如富力、合生、中海、首创、阳光100以及SOHO中国等。

  王若雄:富力、合生他们都渡过危险期了,因为它们都上市了。一个企业要出大问题,主要是资金链条,至少在一个短的时间里它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们是靠大规模和快速来取得市场,但是它们的产品品质、内部管理和品牌提升,我觉得离一个完整的企业还有一段距离。

  中海是令我尊敬的企业,指的是它们在企业管理上所下的功夫。我有一本书《推开这扇窗》中,核心思想就是企业均好论。业务、管理、品牌、企业文化四个部分均好。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发展特别快,像顺驰一样迅速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它不均衡。它没有达到均好,只是在业务线上突飞猛进,管理、品牌、文化建设没跟上。所以迅速膨胀,迅速平定。

  首创的情况比较复杂,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不能以一个纯房地产商的观念去评价它。首创置业做的这些产品也是非常努力,规模也够,因为它们有资源。但是从产品精益生产或者精细化制造的角度上来说,它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之所以说要学习万科好榜样,就是要学习它在精益生产、精细化制造上努力前进,而且它已经做了大量的实践,但并不意味着它完美无缺。

  阳光100这个企业我不太了解,我觉得SOHO中国是一个个案,不是一个学习榜样,无法复制。

  中国房地产报:那您心中的目标公司是谁?

  王若雄:在国内还是万科。在国际上,还是新加坡的嘉德。我看过它们很多产品,做得非常棒,就是我所说的三线一圆,而且在产品精益制造过程中不断创新。

  对于明年,我并不悲观

  中国房地产报:比较一下,今年9月、10月的市场气氛与去年同期有哪些异同之处?

  王若雄:相同的地方是,在巨大的压力下,在增长,在努力,在努力地解放自己的压力。

  不同点有几个:一是当时大家比较慌,虽然现在的压力更大,但大家已经逐步适应、习惯了。

  二是当时大家比较冲动、比较感情用事,现在大家都回归理性了,从当时产品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今天遇到这个事情是早晚的事,如果不是政府的行政干预造成了今天这种困境,明天市场也会使你接受同样的困境,到那时你的麻烦会更大,这是一个理性的判断。

  三是那时没招,现在在想招,也许是考虑与资金市场的亲密结合,也许是考虑把自己嫁出去,找一个好的婆家,也许是考虑行业间的朋友兄弟联合起来,增加自己的实力。最后就是,把功夫用在产品上,做精益求精的产品,做精细化制造的产品,用产品在市场上取得胜利,不能再去忽悠市场,而是用产品的优势去获得市场的认同。

  中国房地产报:您是否认为明年上半年或下半年,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会大量充斥市场?

  王若雄:我没有特别的悲观,我并不认为,出现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就会造成大量的滞销,我真的不那么认为。

  在日本、新加坡、我国香港有很多同面积的产品,它们的价格会差5倍、10倍甚至更多。不同的做法可以做完全不同的产品。大家就会在这个游戏规则圈定的范围内去做产品的创作和创新。只要告诉我边界,不能出边界,这就好玩了。最怕的是没有边界,优秀的企业在这个圈定的范围内就可以做出非常棒的产品。

  至于哪个开发企业说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是做大户型,没有这个事,那是胡说八道。小户型做不好,大户型也一定不是他的长项。

  中国房地产报:假如您出现在胡润地产富豪榜上,你会很生气么?

  王若雄:我现在的曝光率也很高,早就习惯了。从第一天做公司起就在阳光之下,阳光之下为什么还要怕聚光灯照呢?

  中国房地产报:中城联盟的董事长会员之间,近日通常交流更多的话题是什么?

  王若雄:聊聊我们的健康,如何锻炼身体,要多进行户外运动。拿地以及我们之间的合作也会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10 22:40 , Processed in 0.01975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