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24|回复: 8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揭秘巴菲特最新投资心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5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style="FONT-SIZE: 12px">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揭秘巴菲特最新投资心经

8月4日,“股神”沃伦•巴菲特公布了其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报告,报告显示盈利猛增62%。
该公司第二季度盈利大增得益于其投资、保险和公用事业业务表现出色,对美元汇率下跌的准确判断也使公司净赚8700万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每年的股东大会是一场投资者的盛宴,来自全球的投资者来到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倾听大师的声音。但参加股东大会的投资者门槛很高,至少拥有一股公司的股票,相当于人民币70多万元。
8月4日,巴菲特和他的副总裁在2006年的股东年会上回答了股东提问。记者从国内一券商处拿到了这份股东大会纪录,下文是部分内容摘录。沃伦•巴菲特称年复一年有太多钱可以赚取,压根无需为那些过十年就玩完的趋势担心。投资方向:无需担心长期趋势金属和原油的价格走势令人惊骇,和大多数的趋势市场类似:刚开始的时候,由基本面驱动,接着投机性力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投机性压力主导铜表现
巴菲特:我认为类似于小麦、玉米和大豆这样的农产品价格并未出现泡沫。但是金属和原油的价格走势令人惊骇,和大多数的趋势市场类似:刚开始的时候,由基本面驱动,接着投机性力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铜出现了一点供求缺口,人们很担心随之价格飞涨,对于任何大幅上涨的资产类别,首先是基本面吸引投机者,随后是投机成为主导因素,一旦价格出现可观走势,人们风闻邻居在其中赚了大钱,就会惊羡不已。
我今天猜测铜的表现更多是由于投机性压力,而非基本面因素。我很早买了白银,也很早就把它给卖了,赚了一些钱,我们不善于估计什么时候投机游戏就会结束。这就是铜市场目前表现的情况,类似的还有1999年与互联网有关的股票和上个世纪50年代的铀矿股票。
白银的生产和回收总量大约是1亿盎司,这低于其消费量,当前的消费需求已大幅降低,比如以照相行业为例,该行业提供了大量的白银回收,因而也起到了抵消供应不足的作用,银的供需关系曾经是失衡的,但是由于累计开采出来的量很大,并且原本其他用途的需求量释放出来转作他用???这也增加了供应。
乙醇投资不会有好回报
巴菲特:我们不会针对大趋势来进行投资,大趋势意涵有限,说明不了太多东西,年复一年有太多钱可以赚取,压根无需为那些过个10年就玩完的趋势担心,我们以往所作出的投资决定无一是基于宏观或者人口趋势的。
毫无疑问乙醇的使用量将会增加,总的来说,农产品的加工,不会是很好的商业模式,也不会给实际资本带来很好的回报,乙醇产品也许会是个例外,但我不清楚你怎样才能取得对其他乙醇厂家的显著的竞争优势。

封闭式基金会回到折价
巴菲特:历史证明,随着时间流逝,几乎所有封闭式基金都会折价(交易),开始的时候,这些封闭式基金以6%的佣金卖出,最初的投资者只得到了(他们投入的)一元中的94分,如果我可以在X的价位买开放式基金或以1.2X的价位买封闭式基金,那要让我买封闭基金你得让我相信它的管理者很特别才行,偶尔我会看到封闭式基金很长时间以溢价在交易,但最终它们会回到折价交易。

金融风险:美元趋势 一定贬值
巨额赤字持续的时间越长,净负债累积的越多,将引发大的调整,其结果就是混乱,货币的贬值扮演了其中的一部分,但要准确预测这些也是不可能的。

美国赤字增长将引发调整
巴菲特: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我们现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美元未来一定会贬值,我不知道未来6个月会怎么样,但假以时日,贬值是一定的,我们直接在外汇期货上做得少了,因为持仓成本随着其他货币相对美元的利差由正转负而变得不利。
格林斯潘2002年说:沿着这样的路走的国家不可避免地都要遇到麻烦,那时美国经常项目下的赤字是3850亿美元,现在是两倍于这个数字,这终将会导致麻烦,现任联储主席说他希望软着陆,但也说存在更坏的可能性,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非常高的通货膨胀,你欠的越来越多,就会有动力驱使你将负债的货币贬值。
巨额赤字持续的时间越长,净负债累积的越多,将引发大的调整,其结果就是混乱,货币的贬值扮演了其中的一部分,但要准确预测这些也是不可能的。

外国人持有的美国资产盈利超过了(美国人持有的外国资产的盈利),其净额在过去几个季度翻转过来了,我相信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一个原因是不久前外国人持有的美国财政债券还只有1%多一点点的收益率,这导致了一个有利的盈余,而现在,随着利率的提高这个情况在发生变化,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对我们不利。
如果考虑我们3万亿的净负债的分量和后果,这点取决于美元的状况,在过去几个星期,美元贬值了,这相当于减轻了我们的债务,但却会导致通货膨胀,总的来说,这个趋势不会是积极有利的。

沽空交易没有罪过
巴菲特:沽空没有任何罪过,但如果你以20美元的价格买入某样东西,你的损失最多也就是20美元,是如果你在20美元的价格沽空,那承担的风险是无限度的。
过去几年,我大概有100个沽空的构想,而且所有这些想法最终的结果也是对的,因为正确抉择市场时机是如此困难。有可能虽然想法正确,但是时机不当仍然不会赚到什么钱,并且不要忘了还有巨大的机会成本。经营着骗局的不法之徒很可能非常擅长时机判断,可以将骗局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决不会把钱投入放空操作的基金。

运营思考:资金管理业 人才过量为什么如此多的高智商人才进入资金管理业,很难想象每个人都管理着一只对冲基金,这样的世界会是什么样,我们该吃什么,穿什么呀。

惜售者手中才有好企业
巴菲特:许多生意被包装和竞价拍卖,我们偶尔听到有人认为他的业务太重要,舍不得竞价拍卖给别人,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们从来没有参与竞拍。我偶尔会收到说明材料,其中的商业计划傻得可笑,我愿意跟投资银行家打赌这些公司没有赚取过材料中所列示的收入。
我们期望接到的电话是来自那些关心他们的企业的人,那些因为纳税或者家族控制权因素想要出售股权给我们的人。如果一个家伙在买企业的时候就考虑如何把企业装饰漂亮并出手卖掉,从这种人手里能买到我们要求的企业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需要人才去做实业
巴菲特:看着学生离开校园奔向社会,我由衷欣慰,但是他们都自以为沿着我们的足迹去做,就可以变得富有。
为什么如此多的高智商人才进入资金管理业,为数惊人的学生说他们想要去管理对冲基金,很难想象每个人都管理着一只对冲基金,这样的世界会是什么样,我们该吃什么,穿什么呀。

投资经理并不能帮助投资者
巴菲特:大多数专业工作相对我们自己动手更具有价值,但专业投资这个领域不是这样,尽管每年给这个行业的报酬达到1400亿元。总体来说,有很多收取费用的投资经理实际上并不能帮助投资者,当然也有确实能帮助的,你不能用付2%和20%的方式(2%的管理费,20%的利润分成,许多私人资本和对冲基金的标准),当他们赚了,你付20%,而当他们没赚,干脆关门,过段时间又重新开张。</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慢慢品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6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明白了一些道理,然后用一生来坚守。

我明白的有些晚了,但总算是有些明白了,要想做的好还有一段很长很才的路要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1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机-我为这两个字交了不少的学费,也付出了很高的机会成本,把握好时机,谈何容易。 老巴对铜和农产品的论诉很精彩,看来投机性力量主导的农产品期货牛市就要来了,我的玉米还可以继续持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0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录一篇文章,有点沾边.

 从1989年到2000年,段永平始终埋首于实业,相继打造出小霸王和步步高两个品牌,对股票市场从来没有碰过。"没有工夫去研究,也没有什么兴趣,觉得投机气氛比较浓。"2001年,段永平的美国绿卡突然被批下来这件事对他的生活与事业是一个强烈的转折暗示。"绿卡是2000年我太太帮我在美国申请的,我以前以为拿到这个东西需要很多很多年,没想到半年就批下来了。其实我也没有很好的准备。但怎么办呢?批下来了又不能不来,因为在和太太结婚前我就答应过你要嫁我我就去美国,否则人家也不嫁我。不可能让太太在美国,我在中国,那还要这个家干什么?"段永平的妻子是他上世纪80年代末在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认识的校友,1993年到美国摄影界闯荡,2000年时在美已稳定下来并颇有成就。于是在心理缺乏准备的情况下,2001年年中,段永平拿着绿卡到美国初次"落地"。
  "那个时候我就想,我将来要在这里生活的话,我来这里干什么?我也不能整天在家里呆着。"他想到了投资。但是一开始他很迷惘,对投资这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东西摸不着头绪,不知道那些操盘手成天在忙什么。他看了一些讲投资的书,里面讲K线图分析,讲涨跌概率,讲如何测市,看不懂。这时他看到一本巴菲特谈投资的书,里面说,"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在买这家公司,买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投资你看得懂的、被市场低估的公司",懂了。他觉得这就是在讲他当年为什么会自掏腰包投资步步高的道理,仅仅因为他相信这将成为一家不错的公司--步步高创立时,他个人在里面占了70%多的股份。"我投资任何一家企业应该跟我当年投步步高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从前做步步高投资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做经营。"
  他说,"其实在看巴菲特之前,这些理念本来就在我脑子里,只是一看巴菲特也这么想这么做,而且靠这个做成了世界第二富人,我有了信心。不然不一定下得了手。你能理解吧?人们做一件事往往需要别人的肯定。"
  那时,段永平已在琢磨着能否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废墟"里淘金。因为他相信互联网本身并不是泡沫,"这个东西我们天天在用,怎么会是泡沫呢?"他刻意跟新浪、搜狐、网易、联众这些中国互联网公司接触,了解情况(有趣的一个细节是,有一次,时任新浪CEO的王志东带着茅道林、汪延、曹国伟--后来证明是新浪历史上的四任CEO--跟他一块吃饭),也试水性质地买过这几家门户的少量股票,但段永平对这些公司的模式与未来还是将信将疑,看不太透。
  这时有一天他秘书接到了网易丁磊电话,丁磊说想找段永平聊一下。关于这件事,丁磊曾经在他的一次演讲中也提过,2002年网易推出网络游戏《大话西游2》,营销是块短板,所以他想中国谁的营销做得好,他去请教他总可以吧。于是就翻开通讯录,找到段永平的名片。不过段、丁二人对这件事的时间回忆得不太一致,在段永平记忆中,这是2001年、他买网易股票之前的事。"丁磊不是来找我买股票的,他都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他听谁说可能我对企业的理解还有些意思,所以来找我。那时候他觉得自己有一些问题,我比他大十岁,做的时间比他长,是过来人,教教小兄弟,吃个饭喝个茶,对我来说很简单。"何况段永平也正好想了解互联网,于是两人很快就见了面。这段时期网易从经营状况(2001年全年亏损2.3亿元人民币)、股票价格(掉至1美元以下)到公司形象(美国投资人对其提起诉讼,面临摘牌危险)全面处于谷底。一番长谈之后,听丁磊说网易要集中兵力搞研发、做网络游戏,段永平说,"你们的想法很好啊?如果这个公司像你说的那样,现在这个价格显然是不对嘛!"
  做游戏机出身的段永平知道游戏市场有多大。虽然他无法预测网易做网游一定能挣多少钱,但是"没有道理比我1995年做小霸王时还少。那时我们就做了差不多以亿元计的营业额"。他去查网易的财报,看到网易每股价格只有8毛美金,却有2块多的现金。他心里动了一下。而对于网易面临的法律风险,"很简单,付点钱,请几个律师根据法律规定与以往已判案例来测算一下这个案子如果网易要赔、要摘牌,概率是多大、要赔多少钱。"拿到律师的评测,段永平心里有谱了。
  这就是他一举动用两百万美元,在每股1美元以下投资网易的开端。网易股票后来一飞冲天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了。在2006年3月经过一拆四的股票分割后,2007年2月份网易的股票价格在20美元左右。而根据2006年11月的SEC文件披露,段永平在网易的个人持股仍有534余万股,占4.21%,另有1.81%、234多万股放在段永平的家庭慈善基金Enlight Foundation名下。
  另一个较成功的投资例子是Amerco (UHAL)。UHAL是美国一家主作拖车租赁的公司,分店遍布全美各地乃至加拿大,相当有规模。2000年左右,由于这家公司旗下的保险业务进入高风险的风投领域,给这家公司带来每年1亿多美元的损失;此外它还因扩张过度而负债急升。2003年6月,UHAL进入破产保护。就在此前后,段永平以每股3.5美元左右的价格吃进UHAL股票。
  段永平坦承,除了网易,包括UHAL在内的其他好几支赚钱的股票都是朋友推荐给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段永平自己没去做功课。"就跟卖产品一样,做投资也要走访市场。"除了请会计师与律师来分析公司报告,他自己还特意打电话以及跑到UHAL的店里去打听与感受这家公司的业务与服务。段的结论是,这家公司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尽管处在财务困境中,但是UHAL的核心业务仍然清晰,在市场上有稳定的竞争力并且现金流持续充足,只要它断臂求生,退出高风险的风险投资领域,同时出售部分商业地产,它的财务数字马上能够得到改善。
  事态的发展给足了段永平面子。2004年年初,UHAL解除破产保护,其后股价一路上扬,2006年一度冲升过百元关口,现在(2007年2月)则稳定在80多美元以上。
  据段说,他买进的UHAL股票现在还持有三分之二。"光这一家公司,没仔细算过,可能就赚了七八千万吧。"
  但是这并不是指他个人赚的钱。事实上,据他说,他个人在这支股票上的投入不多。他指的,是"我们"赚的钱。
  哪个"我们"?段永平承认,在他美国"独立"投资的后面,实际上有团队支撑。步步高下面有一个几十个人的"投资部门",但是投资用的资金并不是步步高的(他说步步高只买过一支股票,就是万科),不过段不肯说资金具体来源,只表示,他手上可动用的投资资金,除了他个人的,一部分来自步步高投资部门,一部分是他熟识的朋友的账户。
  他掰着手指数了一数,"现在我手上替朋友掌管的帐户数目,有十三四个吧,有大有小。最高峰时还不止这个数。管他们的钱远比管我自己的钱多。别人都奇怪,我怎么能管住这么账号,记住这么多密码。其实我是很随意的,我不会专门帮他们寻找一支股票,那就累了。我是一看这支股票便宜,忽然想起谁谁谁还有一个账号在那儿,然后查一查还有多少钱在里面,就把钱买了这支股票,便扔在那儿。好多账号我半年都不进去一次。"
  "我经手的账号还没有亏过,"他说,其中一些账号,"最多时候有七八个,给我时是亏的,现在全部都在慢慢往回赚。"
  有的账号,如果由亏至盈、赚平了,按照相关法律该交所得税了,段就还给人家;最近,一些资金额比较小的账号,他也不太爱管了,他觉得做小账号让他紧张,小账号可能意味着人家所有的闲钱都放在这里,他怕一旦亏钱对人家的影响太大。
  "我只觉得做这东西好玩,好玩的同时还可以帮到别人。大家在一块儿都开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for fun人家for money。"当然,稍后你可以了解到,这也是段永平筹集善款的重要渠道与手段。
  "所以我有时候说'我们''我们','我们'到底是指谁,我也不知道是指谁,就是我们这帮人。加州、德州、西雅图,甚至国内的朋友,都有。"
  这么来看,Mr. Duan在一定范围内被人关注、讨论,其投资动向成为某种风向标,并非空穴来风。但是段并不认为有所谓的"圈子"存在,只是少数几个朋友有时会在一起交流一些信息、或者对某支股票的感觉:有可能得到别人确认,也有可能被人家说服劝阻。
  有一次,段跟朋友们说,他买了一支股票,"但你们别跟啊,我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做做董事,知道一家美国上市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段的目的达到了,但是他这笔投资也彻底输掉。一名追踪Mr. Duan投资的投资者在网上总结道,"只有死人才不会犯错"。 同样是低谷公司、面临破产绝境的公司,UHAL、网易,段永平投对了;Fresh Choice,投错了。
  Fresh Choice是一家曾挂牌纳斯达克的美国餐饮公司,在其发展的顶峰时期,它在加州、华盛顿州和德州共拥有58家连锁饭馆,尤其在加州有一定市场影响力。2003年10月,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段永平成为该公司七名董事之一。在此前半年时间内,来美国刚定居不久的段永平陆续购入这家公司104万股,成为该上市公司最大股东,占27%左右。
  段永平入股时,这家公司的经营情况与股价已处颓势,且负有较高的债务。但是段永平注意到在每股1.5美元的股票下面,还有6、7毛钱的现金流。"我想两年就回本了,这么便宜的事情为什么不干呀。"于是吃进,成为第一股东,并且要求成为董事。但段永平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进去之后,发现语言的障碍使他根本没有办法和其他董事、管理层顺畅、自如地沟通。"他们有些举动,比如继续扩张、给产品涨价,我做产品这么多年,明知道是错的,是非常愚蠢的快速自杀,当场即会阵亡,但我也说不上话,完全影响不到董事会的决策,何况有些决策是在我进去之前他们就定好的。"在管理层错误的指挥下,Fresh Choice的营业额急速下跌,短短几个月内,现金流由正变负。公司最终破产、换股东、摘牌。
  段永平承认这是他到美国后一桩典型的失败投资。当然,一百多万美元的损失对他来说尚可承受,"我捐钱都不止捐这个数目"。他说他对这桩投资的期望本来也不是放在赚钱上,而只是想进入一个五脏俱全的"麻雀"看看美国公司到底怎么运作的。"算是交的学费。因为我投资的规模都比较大,如果对美国上市公司完全没有概念那就比较盲目和危险了。"他从这个案子中得到的体会是公司好坏不但跟经营层而且跟董事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决策投资的时候得关注董事的背景以及他们的决策治理风格。此外,"我还赚到的一点就是看到了美国公司破产的运作过程,这一点他们挺让我佩服的。中国公司如果要面临破产一定是'溃败',但他们的破产从头到尾非常有序,也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经营。"
  进入公司做董事,是段永平参照巴菲特做法的一次尝试,这样可以近距离观察甚至介入公司决策管理中。但是内部人的身份对于灵活买卖股票是个制约,"做董事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不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所以段永平对再去出任某家公司董事有所顾忌。"目前为止,我一家公司的董事都没有做,但以后很难讲。现在有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在请我……有可能吧。"
  "我是这样做投资的"
  步步高的投资小分队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泡在网上玩游戏,玩网易的游戏以及竞争对手的游戏。"中国网民现在流行什么游戏,游戏公司将要推出什么游戏,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每家公司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是急功近利的还是比较长远的做法,我们的人全知道,能看出每家公司非常非常多的问题。"段永平说。
  段永平自己也玩。他每天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至少两个小时。他七八岁的儿子很佩服他爸爸很会玩游戏,一看爸爸在玩,就说"我也要玩",听到的回答往往是"爸爸在工作"。段笑着说,我儿子到现在都没搞清楚"为什么爸爸玩游戏就是工作,我玩游戏就不是"。
  "但我就是这样做投资的。"
  投机,我也不是没有过,但就是为好玩,just for fun,只是玩玩而已。人家要跟我讨论股票,我都要跟人说清楚,是讨论投机还是投资?是for fun还是for money?如果for fun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买你喜欢的就好了,反正你也不会把房子卖了扛着钱去拉斯维加斯。我曾经在邮轮上用两百块钱玩了三个晚上,赚了两千块钱。如果你作为投资的故事来讲,三天翻了十倍,这叫什么故事?!但你敢拿几百万这么赌吗?不敢。所以投资是另外的讲法。
  我从头到尾真正投资过的公司最多五六家,卖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巴菲特的哈撒韦一千多亿美元市值,也才投十来家。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
  找到被低估的公司本身是一件很难的事。我做投资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来自马克恩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就是这家企业The Whole Life能够赚的钱折现到今天,价格就是现在市场表现出来的那个过高或者过低的玩意儿。怎么去评估一家企业是否被低估,团队我认为当然是重要的,还要看你这个公司有没有很好的文化,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沃伦?巴菲特曾经向股东推荐了几本书,有一本书是《杰克?韦尔奇自传》,你去看那本书,你会发现韦尔奇对企业的文化问题是很在意的,所以你可以想象巴菲特对此也很在乎。他不是像有的人说的只看财报。只看财报只会看到一个公司的历史。我从不看财报,至少不读得那么细。但是我找专业人士看,别人看完以后给我一个结论,对我来讲就OK了。但是我在乎利润、成本这些数据里面到底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你要知道它真实反映的东西是什么。而且你要把数据连续几个季度甚至几年来看,你跟踪一家公司久了,你就知道他是在说谎还是说真话。好多公司看起来赚很多钱,现金流却一直在减少。那就有危险了。其实这些巴菲特早说过,人们都知道,但是投资的时候就会糊涂。很多人管他们自己叫投资,我却说他们只是for fun,他们很在乎别人满不满意(这家公司),真正的投资者绝对是"目中无人"的,脑子里盯的就是这个企业,他不看周围有没有人买,他最好希望别人都不买。同样,如果我做一个上市公司,我也不理(华尔街)他们,我该干吗干吗,股价高低跟我没有关系的。所以我买公司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大的鉴别因素就是,这家公司的行为跟华尔街对他的影响有多大的关联度?如果关联度越大,我买他的机会就越低。华尔街没什么错,华尔街永远是对的,它永远代表不同人的想法。但是你要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如果自己没了主见,你要听华尔街的,你就乱了。
  我的逻辑就是巴菲特的逻辑,原则上没有什么差异。差异是他熟悉的行业不等于是我熟悉的行业,所以他投的股票不等于是我要投的。去年他投了一家公司,我看了半天都没有看懂,果然,他投了以后,那支股票可能涨了50%、60%。人家问我是否着急,我说不着急。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我能赚到的钱。反过来讲,比如我投网易这样的公司,这也不是他能够赚得到钱。再比如Google,巴菲特也没买。因为他对这个生意不了解,不了解没有赚到钱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如果你不了解也敢投,第一你也守不了那么久,80块买的,可能100块、120块也就卖了,其实你也赚不了钱;其次如果你四处这么做,可能早就亏光了。正因为没有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和企业身上赚到钱,说明你犯的错误少。我的很多成功的投资,好象行业根本不搭界,但是对我来说是相关的,就是因为我能够搞懂它,知道管理层是否在胡说八道,企业是否有一个好的机制,竞争对手是否比他强很多,三五年内他会胜出对手的地方在哪里……无非就是这些东西。看懂了,你就投。比如我也曾赚过松下股票的钱,7块钱买的,涨到20多块卖了,放了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就是因为我是做这行,我做企业的很多理念来自于松下,我也拜访过他们公司,也知道他们的缺点和优点,觉得这个公司不可能再低于7块了,而20块让我觉得可买可不买、可卖可不卖。所以,你作的投资都是跟你过去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你能搞懂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你的判断跟市场主流判断没有关系,两者可能有很大的时间差。我判断的是它的未来,而市场是要等企业情况好了才会把价格体现出来。
  成长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投资的定义在我来讲就是拥有一家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最简单的概念就是"拥有"。假设某家公司去年每股赚一块,今年赚两块钱,成长率百分之百,有人说明年可能还会再涨。后年呢?后年不知道。你如果是你自己的钱,把这家公司买下来,你会买吗?你说只要后面有人买我的股票,你就会买。这就叫投机。对于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我有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我没注意到是否巴菲特也这么讲过,就是以现在这样的价格,这家公司如果不是一个上市公司你还买不买?如果你决定还买,这就叫投资;如果非上市公司你就不买了,这就叫投机。就像我当时买网易我为什么能够在那个价格买到(那么多量),因为NASDAQ有个规定,一块钱以下的股票超过多少时间就会下市,所以很多人害怕下市,就把股票卖出来。在一块钱以下就卖了。因为他们怕下市。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怕呢?这就是我投资的道理。我买它跟它上不上市无关,它价格低于价值我就会买。步步高就没有上过市,但我因此就把公司卖了,这没道理啊,很荒唐,你说我创立公司后只是因为它不上市就卖了,那我开公司干嘛?
  这些确实是我骨子里的东西。
  但是很有意思,我现在只投上市公司,因为投上市公司是我去"找"别人,我要非上市公司也投,有很多人来找我,我嫌烦。我现在不是一个职业的投资人,我不愿意别人来烦我。
  New Money
  "投资是我的爱好,慈善才是我的工作"这句话,段永平2006年年中回国时已数次向媒体表白过。"爱好",很容易被人理解成是种可有可无、聊以遣怀的东西。但实际上他的投资与慈善密不可分。
  2005年,段永平和妻子刘昕成立了家庭慈善基金Enlight Foundation。如果从2002年年底正式移居美国来算,2005年是段永平到美国来的第三年。
  "2005年,我觉得自己想清楚了。"段把他拥有的一些股票捐到这个基金里,基金的主要慈善方向是教育领域。但他不肯透露这个基金总值多大。仅从网易和九城数码(NINE)这两家段永平持股的公司文件显示,Enlight Foundation在里面均有一定股份,在两家公司的持股价值加起来,现在超过5300万美元。
  在加州, 个人所得税里含联邦税和加州州税(如果年收入超过百万还要加一个百分点的富人税),加起来就是45%;如果是长期资本收益所得,即超过一年的投资收益,联邦税可降至15%,但加上州税也还是有25%。而如果把股票直接捐给慈善基金或者组织,最多只用交2%。
  除了税制的刺激,段永平说他眼看着这钱越来越多地积在手里,怎么想怎么觉得是一个祸害、一个麻烦。"我和我太太的观点都差不多,钱不能都留给小孩。作为家长来讲,给小孩最大的支持就是要让他有一个足够受教育的条件,如果再有条件备用,就希望他万一不慎的时候,他不至于穷困潦倒。但实际上这些钱都需要得都很少。"段的儿子快八岁,女儿还不到五岁。他有时会想,他本人固然是那种"谁要给我一堆钱,同时我就变得不开心"的人,认为"赚钱本身才是有乐趣的",但他儿子将来长大了会不会想"爸爸是不是对我不好,为什么不给我钱"?所以他从现在就在给他儿子讲一些道理。"我这一生从企业的成长、投资的过程中享受到很多乐趣,给小孩留下一堆钱只会剥夺他将来的乐趣,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去赚。"
  "'老中'总是想奋斗一辈子是为了儿子,老美在这一点上相对想得开一些。"段永平说,"其实我们碰到'钱'的时间也不长,用英语讲是new money, 不是old money,所以对'钱'的理解也不一定很深刻,但基本的认识,已形成了。"
  从网易和九城的情况来看,段永平捐给Enlight Foundation的股份均为他个人名下股份的40%-50%,也就是说段把自己最初在这两家公司的股权大致捐了三分之一出去。
  "我觉得做慈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就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要说什么伟大的贡献、榜样,纯属胡扯,我从来没想过要给谁做榜样。"
  只要自己心里想通,捐很容易,但慈善之难最难在怎么让基金有效率地长期运转下去。照有关法律规定,慈善基金成立后,每年必须以基金价值的一定比例把钱捐出去。"现在我跟我太太的任务就是一年至少要捐出去上百万美元,否则就要从基金里打税,交给国家。我现在是替政府保管这笔钱,替政府赚钱,替政府花钱。所以为什么我说慈善是我的工作,的确比较痛苦。"段羡慕巴菲特,可以一次性地捐给盖茨名下基金,让盖茨去运作,关于钱的运作效率,这个世上还有谁比世界首富更让巴菲特信任的呢?"但是我来的时间比较短,我还找不到一个人把钱全部交给他让他去打理,如果能找到这么一个人,像我把步步高交给弟兄们一样,我就比较潇洒了。"
  拍下巴菲特午餐机会的62万美元,是Enlight Foundation掏的;段永平所居住地区的学区、医院,有Enlight Foundation的捐赠;段永平和丁磊联合向斯坦福大学捐建一个总值400万美元的基金,帮助那些从中国大陆来、需要资金援助的一年级学生,有Enlight Foundation的一份;段丁二人再度联手向浙江大学捐赠的4000万美元,分别是丁磊个人的1000万、Enlight Foundation及段永平募集到的资金共3000万。接下来,Enlight Foundation还将向段永平父母从前工作的单位做一笔图书馆捐赠。
  和段永平相比,丁磊是中国的new new money。他的财富干净、阳光,个人时有醒目的散财之举却相当低调。他跟段永平熟了后,知道段在慈善方面有一些想法,便跟他说,要有什么好的想法和项目,他愿意一起做。段永平说,"丁磊也是觉得钱留给自己没有用,他不是一个显摆和奢侈的人。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找慈善项目,所以我一般找来,我投,他也投。"
  段永平的慈善不是从到了美国之后才开始的,但是到了美国、自己建立了慈善基金后,他才体会到两个国家的慈善环境的悬殊之别。
  他讲了一个细节。在eBay上拍下巴菲特午餐机会后,他不期然地通过eBay账号收到数封陌生美国人的邮件,信里大致都是一个意思,他们知道这笔钱将捐给旧金山葛莱德慈善机构,他们特此向Fasstisslow表示感谢。这些人一个也不认识段永平,看上去和葛莱德似乎也没什么关系。段永平觉得有点感动,更加吃惊。他想起在国内捐钱的数次经历,"有时被人看成怪物,别人要么是很怀疑的态度、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谢谢,要么是钱捐出去后最后怎么花的也没人告诉你,要么是他请你吃鲍鱼海参住总统套房显得比你捐钱的人还大方……"总之,"闲言碎语比较多,捐一处钱后大家老讨论你该不该捐这个、为什么不捐那个?"
  段永平对此很不以为然,"作为捐钱的人,我没有办法知道哪个去处是更好、更合理的,我只能把钱投到自己能看到、感觉到被需要的地方。为什么人们总爱评价别人慈善该不该、捐多捐少,却很少因此而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可能为比自己更加穷困的人做点什么呢?"段永平说,"慈善这个东西,确实要有很多年文化(滋养),才能做起来自然。"
  其次,从操作上,中国社会没有建立起推动慈善事业、与慈善事业相呼应的配套政策。Enlight Foundation这种股权性质的家庭慈善基金模式,是断然难移植到中国来的。比如,通过美国资本市场上一些金融工具的运用(比如期权交易),Enlight Foundation不用出售旗下股权亦能获取现金,从而有钱可捐,这在中国目前根本做不到。在此可以提到,段作善事的另一个资金来源,就是上文提到过的,他替朋友作义务投资的那十几个账户。是的,是义务,在接管之前段永平就声明:"你别管我买卖,也别着急,别问我,输赢都是你的",但是有一个要求,"赚了钱后你不能把钱都自己吞了,到时候得拿出一部分来作善款。"善款比例没有硬性要求,但大概是赚到钱的15%-20%。段永平笑着说,"虽然拿钱很心疼,但是他们大致都拿出来了,有些人赚了钱高兴了还会多拿一点。其实最后你要说不捐怎么办,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钱在你的账上。""所以为什么有时是我'筹集'善款呢,就是这个意思。"
  段永平当然不是巴菲特。所谓的"段菲特"称呼,既低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上市公司投资模型与技巧的复杂程度,也掩盖与模糊了段永平的个性与偏好。国内投资界有人评价道,"段永平对巴菲特只是局部的学习";还有人说,"目前看来,段永平做得不错。但他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要知道,巴菲特的成功是让每股净资产在40年里保持了年均22%以上的增长速度。而段永平目前的成功会不会有偶然性、周期性呢?"
  段永平自己说,"我这五年肯定要比巴菲特的增长率高得多,几乎每支股票的复合增长率都有十几二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这不等于我水平比他高。"看上去,他心里清楚,无论是投资还是慈善,他都有太长的路要走。要不然,他怎么会想着将借与巴菲特午餐的机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你40多岁时,当你有很多钱却没有投资目标,或者当你找到目标手里又没有钱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段特意强调,他不是想问巴菲特会怎么办(谁都知道这没法办!),他是想问巴菲特40岁时的"心情"。这会把这个77岁的老人牵到怎样的回忆里?段永平是想以此得到什么共鸣和确认吗?就像他六年前因为看到巴菲特的成功经历,才敢确信自己的投资观一样?
  最后,你是不是还想知道一点段永平未被大加披露的投资消息呢?可以告诉一点:一个是上文提到过的九城数码(NINE),一个是他逆巴菲特意见而行买入了一支"航空股"。目前来看,前者走势不甚明朗,而后者价格在他买入的两年内又是增长近十倍。可是无论哪个,都不能因为是段永平投了所以成为你也出手的理由。段表述过类似的意思,无论是投资还是慈善,他都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愿望,"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此外,在某次演讲上,曾经有人问他对在座有何忠告,他说:"如果一定要说,那就是'享受生活',那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记者 李岷 本刊记者 丁伟 何斌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企业家》杂志
  
<A class=ToolLight href="javascript:ToolBox(1000,477716,-3722659);">工具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0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上面的aa33朋友贴得文章,讲的真是不错啊!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投资赚钱,从中感受更多的乐趣。同时也感叹,我们国家真是太多方面需要改进,像这些个成功的经营投资人才怎么都选择去了外国,无奈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3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在56年的投资生涯中,从不谈论股市的泡沫。我翻遍了巴菲特的字典,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的网络股的泡沫时期,即使纳斯达克指数冲上6000点,巴菲特也毫不理会。巴菲特说:"我只关心那些被低估的有价值的公司"。
  巴菲特只关心三类公司。一是有垄段性资源的公司,二是有差异性的公司,三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第三类公司最难寻找。巴菲特当年为了投资西尔斯百货公司,详细了解了西尔斯百货公司的每平方米的销售业绩和利润,这为我们今天研究同类的百货公司树立了一个典范。也为我们今天的股票买卖提供了样本。
  巴菲特从不关心大盘的涨跌。他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公司。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不买中国的房地产。巴菲特回答:"我只赚自己熟悉的行业的钱"。
  这也说明,巴菲特是人不是神。这对我们今天的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有些投资者,天天想买到涨停板的股票,如果这股市的钱让你一个人统统赚去,那么,也不会有这个市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5: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慢慢读慢慢想,今天不做其他的事情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4: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精彩之处:

巴菲特:我认为类似于小麦、玉米和大豆这样的农产品价格并未出现泡沫。但是金属和原油的价格走势令人惊骇,和大多数的趋势市场类似:刚开始的时候,由基本面驱动,接着投机性力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铜出现了一点供求缺口,人们很担心随之价格飞涨,对于任何大幅上涨的资产类别,首先是基本面吸引投机者,随后是投机成为主导因素,一旦价格出现可观走势,人们风闻邻居在其中赚了大钱,就会惊羡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12:47 , Processed in 0.0240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