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结构性分化将是长期趋势??2007年投资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7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于房地产的资金要被赶入股市,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录一篇文章:

<TR class=sysHand onclick="javascript:hide('articleBody585252e9010008jb');swap('articleTitle585252e9010008jb','className','up','down');">
<DIV class="sysBr500 title" id=commentText585252e9010008jb>林行止:收入不均贫富两极股市狂升</DIV>
<DIV class="sysBr500 text" id=articleText585252e9010008jb align=left><DIV> 大体而言,过去四五年,世界证券及物业市场进入了旺盛的牛市,其中不少股价楼价创下?史性新高;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大多数论者(包括笔者)认为是资金泛滥亦即金融资产供不应求引致─商品(有形及无形)供应量落后于需求,价格自然上升。这是市场规律,亦是经济学教科书揭示的铁律。

  可是看深一层,事情似乎不是这么简单,说资产供应不足,可能是与事实不符的想当然之言,因为期内正是国营企业私有化的高潮,这一二年来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集资以千亿计,便是香港市场金融资产激增的明证;而较早前的科网狂潮,则令科网公司股票充斥市面。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例,布殊总统治下六七年,美国财赤飙升,意味政府发行债券的数量相应狂增,这些「借据」大部分落入美国机构投资者之手(外国央行持有的数额看似甚大,但所?比重不高)。非常明显,金融资产源源上市,供应绝不短缺。

  那么,是什么令证券物业价格持续上升?以下是笔者最新的看法。

  美林证券的《世界财富报告》(World Wealth Report)指出,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上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比如美国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在○四年拥有一万七千亿(美元.下同)资产,○七年可能增至二万亿;昨天本报转述自由亚洲电台根据中国政府的调查,报道「在中国几个主要经济领域担任主要职务的官员中,百分之九十左右(约二千九百多人)的子女和家属,拥有二万亿人民币的资产」;香港财富集中的情况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美林的《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香港富裕阶级(不计物业的资产净值百万以上)?成年人口百分之一点三,持有资产值四千一百亿─约合港币三万二千亿!

  财富集中对金融资产及物业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学者的研究证实它们之间存在正比关系。有钱人「性喜储存」(high propensity to save)。这即是说,有钱人不会亦不可能把收入花光。而所谓「储存」,以他们钱生钱的牟财智慧,并非把之存入银行生息,而是购进各项有盈利前景的投资产品。这里也许应对财富集中和投资市场的关系稍作说明。假设有一百个家庭年收入一百万,这些钱只能花在「家用」及购买诸如医疗保险及子女教育基金上;在入息两极化的社会,这一百户的收入分配可能是有十户年入五百万,其余每户平均收入五十余万─后者财政拮据,收入仅堪日常开销,但前者的钱花不完,那些剩余通常便会用为投资─投资产品的价格在「需求殷切」之下遂不断上升。

  刺激投资产品价格向上的,除了财富集中,还有减税,这是世界大趋势,而富裕阶级受惠最深。美国的最高入息税率从一九七八年的百分之七十,下降至目前(从九九年开始)的百分之三十九点六;期内英国的同一税率则从百分之八十三跌至百分之四十;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的调查,显示在九三年至○六年间,世界八十六国的公司利得税平均下跌接近百分之三十;香港税率未变,但遗产税已取消……。上述种种,俱鼓励财富聚积,意味有更多资金在打投资产品的主意!

  利率走势亦对投资市场有利,这可分为二个层次剖析。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令出口国如中国赚进了巨额外?,为了保持「出口导向促进增长」的势头不变,维持低?价是不二法门,这等于说有关政府不断发行货币收购外?,而这些累积起来的巨额外?,最终被用于购买贸易逆差国的债券,结果债价上升孳息下降;债券息低令有关央行有条件压低利率─日本长期零利率、美国利率一度低至一厘。利息低企令投资产品价格上扬,是理所当然的。

  由于客观条件甚佳,投资市场的「牛气」本来可持续不衰,可是,撇开「地心吸力」、「升得高跌得重」这些陈腔烂调,投资市场过分兴旺本身便危机隐伏,这是因为升完可再升的市况,令投资者「胜利?昏头脑」,那便是凯恩斯所说(由罗宾逊夫人发扬光大)的「兽性亢奋」(animal spirits,「过度兴奋」),这种心理状态令普通股民成为投资高手、人人能够准确预测下一秒的走势。十七世纪荷兰郁金香狂潮、十八世纪英国的南海泡沫、二十世纪初期华尔街大崩溃以至后期的科网股「大海啸」,都是在「锦绣前程」的环境下突然爆发。当前的投资市场好到不能再好,但「转市」的危机可能是一件毫不起眼的「意外」!

和谐社会之道 中产减富不减</DIV><DIV> </DIV><DIV> 对于在金钱堆里打滚的人来说,比赚钱更重要和更快意的事,莫过于赚更多的钱;有办法以合法途径赚更多的钱,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是很光彩、值得鼓励,而且是有积极意义的事,资本主义所以比其他「主义」优胜,其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元素,便是社会财富的累积(「藏富于民」),「物质文明」便靠这股动力的推动不断向前推进,而于这种「创富」过程中,在民主社会,大多数人受惠是常规。 

 可是,物极必反。社会上愈来愈多有办法「赚更多钱」的人,除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胆识高于平均水准之外,尚是政策上为他们创造了有利条件所致,比如税制简单(等于多种盈利不必纳税)、税率低企及存有明显税务漏洞等待受?于富裕阶级的税务专家「开发」,这种种直接间接的优惠,令富裕阶层基本上不必纳税(大家知道,在香港这是普遍现象,但笔者看不到有关统计;英国则「有迹可寻」,据去周《伦敦周日时报》报道,该国五十四名身家十亿镑以上的豪富,去年的总资产达一千二百六十亿镑〔约合二万亿港元〕,但只纳一千五百万镑的税款〔其中一名工业家的税款九百万镑,等于说其余五十三名豪富的税款似有若无〕),而拜金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让富裕阶级享有「崇高」社会地位,香港的政治结构更令他们作为一个阶级,有比其他阶级更大的发言权,形成了一个隐含官商勾结正常化的「财阀统治集团」(Plutocrats)。由于低下阶层工作量不变但入息追不上社会财富创造速度(许多时是追不上通货膨胀速度),「财阀」遂成为社会大众攻讦的对象,政府的威信因而亦受贬抑。在这种情形下,社会和谐怎能达致?

  过去这个「长假期」,笔者「啃」了二本「厚着」─卡尼基和梅隆的传记(短期内会为文介之),众所周知,这二位十九世纪初期有过人赚钱本领的美国巨富,都在有生之年把全部家财「回馈社会」(卡尼基因此被「誉」为「百万富翁的社会主义者」),可是,这种「义举」虽被政府和传媒歌诵、传扬,但当年不领情的劳苦大众多的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咬实豪富拥有可敌国的财富,完全是来自剥削工人、投机倒把、走私漏税和钻税务漏洞,在自由主义分子看来,这些看法不无道理,导致美国(和其他财富高度集中的资本主义国家)慢慢走上福利国之路─低下阶层大吃经济免费午餐、上层社会则大吃政治免费午餐─这种政策虽然被保守派大肆抨击,却避免了一场革命或可以极之残酷的阶级斗争!

  新科技时代来临及环球贸易自由化,令贫富两极的鸿沟扩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豪富阶级当然绝对有在豪宅、飞机、游艇以至护?及佣?上任意挥霍的权利和自由,但正如十二月二十七日《金融时报》社论的忠告,这类炫耀性消费(这是笔者的用词)会引起社会大众要求政府对富裕阶层课以高税及工人阶级力争集体谈判权的压力。

  事实上,即使富裕阶级如盖茨和毕非德般把大部分财富捐作慈善用途,其受欢迎程度已大不如前;过去他们会被舆论和大众视为慈悲为怀的善人,如今质问他们的财富累积是否建筑在牺牲另一极的贫苦大众利益之上的声音甚嚣尘上。二十世纪初期的经济民粹主义已有隐然重现之势。

  不过,和二十世纪初期贫富两极化促使西方国家走上福利国之路不同,目前的政治环境已不容许政府这样做(主要拜佛利民一派保守经济学家之赐),然而,豪富们的「利他主义」,以美英为例,受盖茨和毕非德的感染,今年将遍地开花。美国的富裕(和中产)阶级去年的捐款达GDP百分之二、英国亦近百分之一……这类数字,今年肯定进一步上扬。愈来愈多的富裕者为当今世上有十一亿人每天生活费一美元、三十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二美元而立下打救世人的宏愿!

  虽然政治大气候不利福利国扩张,但美国民主党重夺国会主导权,对富裕阶级害多利少,取消布殊政府对富裕阶层的税务优惠已高唱入云。由于贫富两极化过分明显,富裕阶级要作一点「贡献」,似是大势所趋。去年香港库房「猪笼入水」,传闻新年度当局有意减税,正如佛利民所说,减税永远受欢迎(I favor tax reduction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for any excuse, for any reason, at any time),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也许中产减富不减(贫者根本不必交税因此减无可减),才是「和谐」的做法。
</DIV></DIV>
<DIV id=gload>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17 07:54 , Processed in 0.01869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