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5|回复: 1

2006年世界造船业空前火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6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年世界造船业空前火爆


2006年世界造船业接到新造船订单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055亿美元,与2005年新造船订单总额同比增长37%,与2004年新造船订单总额763亿美元同比增长76.3%。该数据由英国伦敦克拉克松船舶经纪人咨询中心于日前提供的。
  在2006年新造船订单中,油轮数量最大。这是因为,2010年所有的单壳油轮将全部淘汰出局,油轮公司必须抓紧订造可以用来替代的新双壳油轮,于是2006年新油轮订造总额达到492亿美元,与2005年同比增长122%;其中苏伊士型油轮订造数量创纪录,其订造总额达到56亿美元,与2005年同比翻十番。

  韩国凭借科技稳居第一

  2006年注定是韩国造船业最辉煌的一年,其接到的新造船订单额度接近当年全世界新造船订单总额的50%,位居世界造船业头把交椅。从现在到2015年,凭借高超科学技术和越来越看好的国际船舶市场的韩国造船产业,年均出口量增长率达到6.1%,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00亿美元。

  克拉克松认为,韩国造船产业如此飞黄腾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快速经济发展带动下的全球海运贸易运量不断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需要大运量货船,而韩国造船产业抓住全球船舶市场机遇,扩大投资,坚持更新和提升自身造船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发展造船规模经济能力。截止2005年底,韩国造船产业获得新船建造定单相当于全球造船市场总额的35%。

  中国拼搏向上位居第三

  2006年中国造船业新造船订单达到687.2万载重吨,相当于全球新船订造总量的24%份额。中国2006年造船产量达到1400万载重吨,位居世界造船业的第三位,相当于世界造船总产量的20%份额。预计到2015年,中国造船年产量达到2400万载重吨,将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中船集团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公司,仅次于韩国现代重工造船公司(HHI)和日本今治造船公司。2006年,中船集团又完成602万载重吨货船建造任务,年增长率达到17%。中船集团船舶建造产量占中国造船工业新船总产量份额为43%;2005年建造产量占世界造船工业新船总产量份额为7%,2006年其份额提高到8.2%。目前中船集团接到新船建造订单总额达到190亿美元,仅次于韩国现代重工造船公司,超过700万载重吨,其中包括运力分别超过30万吨的超大型油轮4艘,容积分别达到47200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船4艘。目前中船集团正在设计建造容积超过20万立方米的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船。

  日本稳扎稳打仍居第二

  2006年的日本造船业新造出口船舶580艘,达到2659.4万总吨,与2005年同比增长90.2%。仍稳居世界造船业的第二位。

  日本52家造船厂于2005年开始建造288艘商船,总吨位达到1241.6万吨。

  马来西亚业绩向好蓄势待发

  2006年,马来西亚造修船业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出口汽垫船、浮式结构物从2005年的22亿马来西亚林吉特增长到了2006年的33亿马来西亚林吉特。

  据马来西亚工业开发管理局?MIDA?介绍,新船主要出口到新加坡,价值12亿马来西亚林吉特;出口越南12亿马来西亚林吉特;出口泰国2.644亿马来西亚林吉特。

  目前,马来西亚有6大船厂从事造船、修船和金属件制造。最大的船厂具有建造1万载重吨级船舶的能力,拥有7万载重吨起吊设施和修理40万吨级船舶的能力。

  2006年,马来西亚已经批准给造船和修船业投资6.979亿马来西亚林吉特。其中5个投资项目为马来西亚自己的项目投资6.826亿马来西亚林吉特;另外还有两个外国投资项目资金为153万马来西亚林吉特;其中有一个造修船的投资项目投资达5亿马来西亚林吉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造船业:“中国制造”赢得世界


  2006年,世界船舶市场迎来一个百年不遇的兴旺年,我国造船业抓住机遇,造船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纪录。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船舶出口形势喜人,共计出口531237艘(条),出口总额近8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9%,月均出口金额达到6.67亿美元,实现船舶进出口贸易顺差75.37亿美元。

  三大主力船型领出口风骚

  集装箱船增长迅猛

  2006年我国船舶出口总金额为80.64亿美元,同比增长70.9%。其中三大主力出口船型出口金额均超过10亿美元,按金额排序依次为可载标准集装箱不超过6000箱的机动集装箱船,出口20.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6.4%;载重量不超过15万吨的机动散货船,出口12.51亿美元,同比增长14.8%;载重量不超过10万吨的成品油船,出口11.42亿美元,同比增长59.5%。这3种船型出口合计44.83亿美元,占船舶出口总额的56%。除此之外,还有10种船型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见下表),其中载重量大于15万吨但不超过30万吨的机动散货船出口达到7.43亿美元,同比增长69.5%。

  82家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

  国有企业担纲主力

  2006年全国共有761家企业经营船舶出口业务,其中国有企业243家,出口额61.83亿美元,同比增长71%;中外合资企业51家,出口8.48亿美元,增长80.7%;外商独资企业76家,出口4.26亿美元,增长72.9%;民营企业351家,出口3.24亿美元,增长56.2%;集体企业34家,出口1.77亿美元,同比增长84.3%;中外合作企业6家,出口0.34亿美元,减少59.6%。国有企业依然是船舶出口的主要力量,其出口额占全国船舶出口总额的77.4%。

  在船舶出口企业中,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共82家,其中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17家;5000万至1亿美元的企业22家,1000万至5000万美元的企业43家。按出口金额排序,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依然稳坐船舶出口头把交椅,出口7.81亿美元,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以6.06亿美元的出口额排在其后,下表列出了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17家企业的出口情况,这17家企业出口额合计达48.61亿美元,占我国船舶出口总额的60.8%。

  132个国家和地区投下订单

  德国、新加坡成为主要客户

  2006年我国共向世界13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船舶,比2005年增加20个,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有39个。其中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国家2个;1亿至10亿美元的国家19个,5000万至1亿美元的国家9个,1000万至5000万美元的国家9个。出口额总计达79.7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8.8%,覆盖了我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德国出口12.3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9%;对新加坡出口12.25亿美元,同比增长86.8%,对德国和新加坡的出口额占我国船舶出口总额的30.8%,是我国船舶出口最为活跃的两个地区。除此之外,中国香港、马绍尔群岛、利比里亚、丹麦、马耳他、日本也是船舶出口的主要市场,全年出口均超过3亿美元。

  分析:造船人仍应居安思危

  我国船舶工业在2006年可谓硕果累累,无论是造船的各项指标,还是出口创汇额,均为历史最高纪录,进入2007年,伴随着船市的兴旺,可以预见船舶的出口仍会保持现有增速,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出口创汇额将继续突破历史最高纪录。但在大好形势面前,我国造船人仍需居安思危,继续加快开发新船型,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提高造船效率,尤其是尽快提升船用设备配套能力,同时提高风险意识,做好应对、消化人民币汇率升值及税率变化风险的准备,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船舶进出口数据系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资料,各项统计数据均不包括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006年我国船舶进口情况

  2006年我国共有269家企业从事船舶进口业务,其中仅有10家企业进口船舶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这10家企业的船舶进口额共计4.08亿美元,占船舶进口总额的77.6%。排在前三位的船舶进口企业分别为中远国际贸易公司(9324万美元)、中海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8320万美元)和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6387万美元)。

  2006年我国船舶进口以国有企业为主,进口4.43亿美元,占船舶进口总额的84.9%,同比增长10.8%;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船舶进口分别占船舶进口总额的12%和3.1%。

  与出口不同,2006年船舶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进口4.77亿美元,占船舶进口总额的90.5%,另外还有4.4%和4%的船舶分别通过进料加工贸易和租赁贸易的方式进入我国船舶使用者手中。

  2006年我国共进口船舶和船艇17234艘(条),进口总金额为5.2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3%。2006年我国共进口了25艘载重量不超过15万吨的机动散货船,进口额为3.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9%,占船舶进口的6成。另外,进口金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船型还有挖泥船、供拆卸的船舶及其他浮动结构体、容积不超过20000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船、机动捕鱼船、加工船等加工保藏鱼产品的船,以上5种主要进口船型进口额共计4.48亿美元,占船舶进口总额的85.1%。

  2006年我国共从33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船舶,其中仅从日本一国进口的船舶金额就达到3.3亿美元,占船舶进口总额的62.6%。从韩国和德国进口的船舶金额分别为3000万美元和2900万美元。我国从以上国家和地区进口的船舶金额占到我国船舶进口总额的7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19 05:29 , Processed in 0.0192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