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3|回复: 4

等离子企业破冰前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6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等离子企业破冰前行

2007年的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开局良好,较之上年等离子电视企业乏善可陈的技术表现,今年伊始,松下、长虹等几家主流企业便纷纷积极发力等离子电视市场,我国的等离子电视市场开始破冰前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专家陆刃波表示:等离子电视“高清、大屏幕、动态画面效果好”的优势将在2007年凸显,随着消费者对大尺寸平板电视需求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即将召开,等离子电视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预计2007年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份额将占到整个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的15%。
  等离子电视企业纷争上游资源凸现价格优势

  步入2007年,随着等离子技术的发展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对于等离子电视市场来说,第一个利好因素就是等离子屏及整机的大幅降价,带动了市场整体销量的上扬。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等离子电视价格同比下降30%,特别是50英寸以上的等离子电视产品降幅高达40%。

  价格的大幅下降主要归功于等离子电视整机制造企业纷纷对上游资源的扩充,2007年伊始,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长虹等离子项目建设业已正式动工。一期工程量产后,年产能将达到216万片(以42英寸计)。在量产的基础上将以PDP模组为龙头产品,最终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中国PDP产业集群”。国产上游根基的稳固为等离子在中国市场的崛起打好了基础,而领先的等离子技术又为中国未来几年内等离子发展的方向指明了道路。

  与长虹、松下积极开疆拓土等离子电视市场的坚定态度相比,韩国等离子电视生产制造主力???三星SDI和LG的发展之路就显得有些摇摆不定了,步入2007年,在中国市场液晶电视企业在营销上红红火火,而在等离子市场已经有很多国产企业退居液晶的同时,仍在依靠等离子赚取高额利润的三星SDI和LG两大等离子企业在中国平板电视市场上也是三缄其口,做出一副隔岸观火的架势。甚至频频传出部分面板生产线停产消息,严重削弱了等离子阵营的力量,这对于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如果整个等离子阵营都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缺失对现在正处于危难的等离子行业的责任感,那么其在中国等离子市场的发展也必将走向没落。

  技术优势显现奥运或成为等离子市场发展新机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首次全部采用高清电视技术转播,我国也将全面推广数字高清电视的地面传输,2010年全国要达到10个以上高清电视频道。高清奥运的承诺,是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同时也为中国高清电视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2006~2010年无疑将是中国高清电视的规模投入期,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对于等离子电视企业而言,2008年的奥运会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国家推出高清节目的播放,消费者购买大屏幕平板电视观看奥运赛事的需求将不断增多,势必成为50英寸及以上大屏幕电视需求增长突破口。等离子电视产品将以“高清、大屏幕、运动画面表现力强”的几大优势脱颖而出,届时“运动画面清晰”作为等离子突出特点将带领等离子与液晶拉开新一轮战火,加之等离子阵营的龙头企业松下已正式成为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BOB)的合作伙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BOB与等离子企业的合作,这种奥运营销的作用对整个中国等离子市场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据《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调研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07年4月,消费者对大尺寸平板电视的需求的进一步增多,42英寸以上平板已超过30%。

  液晶、等离子电视两种产品形态未来五年将并存

  液晶、等离子电视产品技术的优劣之争一直是个焦点话题。事实上两者各有优点,且互相弥补。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双方都在弥补自己的缺点,向完善化的显示技术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电市场“三分天下” 等离子面临新机遇


受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国内外家电企业纷纷发力PDP,PDP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而显示技术的多元化使得彩电产品结构多样化,国内彩电市场形成了CRT、液晶、等离子“三分天下”的局面,未来彩电市场的发展将取决于产品定位、价格、能耗、服务和质量。
日前,在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2007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发展论坛”上。 业界人士认为,国内平板电视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等离子(PDP)电视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政策引导企业发力PDP

目前,平板电视产销两旺的局面超过了去年以来业内大多数人的预期。“总的来看,国内彩电业处于持续健康上升的发展态势。”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王秉科预测。由于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彩电企业对市场不断挖掘和投入,“今年将是平板电视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年。未来彩电市场将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他说。

“到‘十一五’末期,全行业要基本完成视听产业由模拟向数字转换的过程,完善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环境,支持数字视频内容保护的研究开发以及公共平台的建设。”王秉科说。特别是即将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向国际奥委会承诺全部采用高清电视技术,这对于平板电视厂商也是一个极大的商机。

2007年伊始,国家启动了“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工程”,其中发展等离子显示屏被作为重点工程得到政策上的大力扶持。王秉科指出,我国等离子电视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是: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重点发展42英寸以上PDP显示屏、驱动电路及模块,掌握规模量产技术;建设PDP显示屏及模块生产线,鼓励引导设备和专用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

政策的引导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长虹和彩虹集团以20亿美元巨资打造国内首家等离子屏生产基地,第一批产品将于2008年投产,年产能可达216万片。

长虹多媒体(中国)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滕光胜表示, PDP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国内对大尺寸平板电视的需求迅速增加;PDP技术有所突破,很多企业实现了整机技术标准从标清到世界高清到中国高清到全高清的切换,使等离子更加适应国内数字化的趋势;经过企业、专家和媒体的引导,目前关于等离子的舆论更加客观,对其发展也更加有利。

在国内彩电企业的加速布局下,外资品牌也纷纷发力PDP。松下、日立开始向50英寸及以上规格等离子电视发力,将充分发挥其在影像效果及价格方面的优势。

市场格局将逐步转变

“技术是推动市场最重要的动力。PDP和LCD新兴技术的出现将把彩电产业推向新阶段。”王秉科认为,显示技术的多元化使得产品结构多样化,形成了CRT、液晶、等离子、背投共同发展的格局。

“我认为彩电市场将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液晶、等离子、CRT各占其一,各得其所。现在虽然PDP份额较小,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其空间会越来越大。”王秉科分析,未来的市场格局如何发展将取快于产品的定位、价格、能耗、服务和质量。

目前市场上50英寸等离子电视单价已跌破2万元,而同等尺寸的液晶电视售价则不低于3万。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数据显示,一季度等离子电视价格同比下降30%,特别是50寸以上的等离子电视产品降幅高达40%。

对此,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视听数码营销公司总经理繁实建史分析,由于前两年LCD上游显示屏产能扩充,供大于求,致使整机成本下降。最近整机的销量大幅攀升,对显示屏需求旺盛,导致价格回升,整机降价空间缩小。而PDP厂商由于大都掌握上游资源,降价的空间仍然存在。“再加上等离子数字高清技术的发展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PDP在动态表现能力、画面稳定性、整体亮度控制、宽广的视野及保护视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得到市场认同,等离子屏及整机有同步降价的可能。这些因素都会带动大屏幕电视销量的上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认为,中国CRT产业胜利的关键因素就是形成了完整的本土产业链,企业融入完全的竞争,最终形成CRT大国。在当前的平板时代,国内彩电企业还没有掌握最关键的核心技术。

“下一步,信息产业部将继续推进大公司战略。去年主要是推进和协调国家有关金融机构和进出口保险公司为百强企业提供跨国经营资金、跨国信贷等。今年将完善企业发展基金,继续支持包括PDP在内的彩电企业,特别是一些基础研究。”王秉科透露,今年还要着力扶植新型显示器件的发展。对于本土彩电企业的技术发展,相关政府部门会大力扶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平板电视核心技术缺失形成“产业黑洞”


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的正式开工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实现了国家战略、产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的有效统一,这不仅意味着长虹在电视关键部品领域实现了实质性跨越,更标志着中国彩电业在平板电视产业将形成与日韩彩电业一样从零部件、显示屏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从而打造中国彩电企业的世界级竞争力。

4月28日,虹欧PDP项目建设启动暨长虹东元空调压缩机项目开工仪式在绵阳隆重举行,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开工。项目一期总投资6.75亿美元,采用目前国际上最高代的8面取技术,建成后可形成年产216万片PDP屏模组(以42英寸计)的能力,进入世界四强行列。

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的正式开工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实现了国家战略、产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的有效统一,这不仅意味着长虹在电视关键部品领域实现了实质性跨越,更标志着中国彩电业在平板电视产业将形成与日韩彩电业一样从零部件、显示屏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从而打造中国彩电企业的世界级竞争力。

核心技术缺失形成“产业黑洞”

半年多来,围绕着中国彩电业共发生了三件大事。其一,去年“十一”以来,由于外资品牌开始在中国启用“中国式价格战”玩法,致使中国彩电品牌集体处于下风。其二,今年3月初,美国正式对中国输美电视收取专利费,中国彩电企业因专利授权,每年将不得不支出大约10亿美元的费用。其三,近期再次爆出“中国彩电崩盘”言论,让中国彩电一时间陷入危机。

回顾CRT电视时代,中国彩电业凭借价格优势、渠道优势和产业的规模优势,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彻底改变了国外品牌一统天下的格局。从本质上讲,如果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彩电产业,会发现中国CRT电视时代胜利的关键原因是因为具备了完整的本土的产业链(建立起了包括显像管、玻壳、偏转线圈、网板、电子枪零部件等与CRT相关的国内生产加工企业),才使得中国彩电企业拥有了与外资品牌竞争的资源,这就是CRT彩电时代中国彩电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因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造就了以长虹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家电企业的崛起,造就了中国成为全球彩电大国的事实。

但是到了平板电视时代,全球彩电业的竞争格局被完全打破,彩电的关键部件PDP、LCD显示屏基本上都被外资控制,而屏模组却占据了平板电视成本的60%-70%,甚至高达80%,所以从制造环节来讲,销售平板电视机就是销售屏。就PDP电视而言,能够生产PDP屏的国外企业(松下、三星、LG、日立)都同时生产自己的品牌整机,而国产品牌的整机生产企业却要从竞争对手中采购显示屏,使得在同一市场不具有同等的竞争资源。外资品牌“垂直整合”的竞争模式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日韩等外资品牌控制核心面板,用面板控制中国彩电整机;另一方面,外资品牌又用价格战以整机挤压中国彩电整机,中国彩电业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这是目前中国电视业在同一大背景下面临的困境,其实质就是国内平板“产业链的缺失”。

这种产业现状使中国彩电在平板时代丧失了成本优势和产业链优势,中外彩电业由CRT电视时代“以链对链”的对称竞争变成了平板电视时代“以点对链”的不对称竞争,核心显示屏技术的缺失已经形成了中国彩电产业的“黑洞”。

吹响产业“二次腾飞”的号角

面对中国彩电业在平板电视时代到来时面临的严峻现状,长虹与彩虹、美国MP公司一道,首期投入6.75亿美元进军PDP屏项目,计划三个建设期的总投资约20亿美元。长虹深刻认识到,在全球彩电产业高清化、数字化、平板化趋势下,产业技术升级刻不容缓,如果无法掌握上游屏资源,中国电视整机企业就会逐步沦落为没有话语权的廉价的组装车间,处于高新技术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端位置。

2006年12月22日,世纪双虹(长虹集团-彩虹电子合资公司)以9990万美元的成交价,从美国MP公司手中收购了荷兰公司Sterope Investments B.V公司75%的股权,从而获得了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韩国第三大等离子屏企业ORION PDP CO.LTD的75%股权。这为虹欧PDP项目扫除了在知识产权应对、量产技术开发和产业人才培养等瓶颈问题上的障碍。更进一步,四川长虹与世纪双虹、美国MP(即持有ORION PDP公司另外25%股权的股东)共同出资2.25亿美元成立了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四川虹欧将承担PDP屏及模组量产生产线的建设以及未来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此举使虹欧成为国内最先拥有“多面取”(指在一张母板玻璃上同时制作多张屏)等离子屏制造技术的企业,真正进入PDP国际“俱乐部”。

按照虹欧PDP项目的战略规划,以PDP模组为龙头产品,通过一期的建设、开发、引进PDP的全套的产品制造技术,同时实施全方位的持续性的成本降低战略,充分发挥国内的科研力量,利用国内的相关产业资源,形成立足于在国内建立起包含基础技术研究和技术升级的科研平台,立足于在国内建立起全面的包含材料、设备、器件的产业配套平台,立足于在国内建立完整的平板整机发展的产业链,彻底解决FPD时代中国产业链缺失的战略问题。

虹欧PDP项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基于对当前平板电视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市场良好前景的判断,国家已经将平板电视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列为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甚至将其作为“2006年至2020年信息产业中长期发展纲要”里最重要的发展项目之一。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间,给平板电视列了5亿元的专项资金,信息产业部也在电子发展基金中把平板列为重点支持项目。

“造屏运动”并非是一个孤立的战略,它是基于长虹等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基础之上的。2006年,长虹董事长赵勇提出了“高科技行业与低附加值、规模化产业与精细化管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三大挑战,长虹以产业发展“三坐标战略”应对这“三道坎”。PDP项目是长虹沿着产业价值链方向战略延伸的结果,也是长虹为应对“高科技行业与低附加值”的挑战迈出的实质性步伐。

虹欧PDP项目是中国彩电产业“二次腾飞”的标志。日本韩国企业对平板电视市场的定义是这样的,通过垄断屏幕资源把自有品牌的整机价格降低到与中资品牌的整机价格一致,阻断中国彩电的利润来源,销蚀中资企业的利润基础??CRT电视,然后让整个中资彩电“平板化”,而这个平板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彩电企业“代理商化”与边缘化的过程,中资彩电企业成为日本与韩国平板显示屏幕的零售代理商。而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的开工建设将会改变日韩企业想象中的战略路线图。

重塑中国彩电产业优势

虹欧PDP项目一期建设预计2008年实现量产,这将是中国国内第一条PDP屏多面取生产线,主要生产42英寸、50英寸及更大的PDP屏。随着中国第一条PDP屏生产线建成,中国彩电业将扭转技术专利和标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中国彩电产业向上游实施战略发展,至少可以实现以下三个目的:

一是通过“垂直整合”模式,既生产屏又生产整机,避免中国彩电企业高价从国外企业购屏,又被市场逼成低价销售平板电视的艰难局面。

二是解决了中国平板电视发展的“产业链的缺失”战略问题,即通过向上游进行战略性转移,掌握关键器件的核心技术,可借此拥有与外资品牌相同的平板关键器件竞争资源,从而掌握平板电视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借鉴CRT的发展经验,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本土量产化的同时,以PDP模组为产业的龙头基础产品,在中国建立和带动包含一大批上游化工、电子浆料材料、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精度制造设备、平板显示用玻璃等的全新的光电产业链,并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中国PDP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新型显示器件的可持续性的产业平台。

PDP广阔的市场将有力推动长虹及中国彩电业实现跨越性发展。根据显示器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Bank和SRI的预测数据显示,在所有的显示器市场中,FPD市场急剧增长,PDP在大屏幕电视市场中属于主要的显示器件,从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将达38%。同时,根据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全球PDP电视的需求量将达到3000万台以上。PDP显示产品有大屏幕和全数字化驱动两个明显优势,是大屏幕彩电和高清晰彩电最具竞争力的新型显示器件。

虹欧PDP项目将充分整合国内外资源,突破PDP屏制造的各种瓶颈,形成具备中国本土优势的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机制。此举无疑将对全球彩电业掀起巨大的结构性冲击,将深刻改变全球平板电视的价格、渠道以及品牌格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离子羽翼渐丰,国内企业勿错过


“我们不放弃对等离子的关注,但短期内不会追加投资。”这是本周南方某知名家电厂商的老总在跟记者聊天时透露的。记者统计发现,由于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向液晶“一边倒”的特殊现象,目前90%以上的国内整机厂商都力推液晶电视,对等离子的态度却都是“谨慎有余,信心不足”。
  专家分析认为,国内整机企业仅看到眼前利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最近半年等离子技术走向来看,42英寸及以上尺寸等离子电视已完全实现高清,并向全高清发展;尺寸方面也突破原有空间向40英寸以下发展;价格方面更是在保证厂家利润的同时,比相近尺寸液晶电视的价格便宜千余元。此外,长虹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正式开工也让紧缺的面板资源得以缓解,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如果国内企业再无作为,那就不是先天不足的问题了。

  高清、尺寸瓶颈全面突破

  据记者了解,自去年3月底信息产业部颁布数字电视高清标准后,液晶阵营就以“非高清”理由对等离子阵营进行打压,这种打压一直持续到去年10月日立推出首台满足720线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随着等离子另一大元老企业松下推出分辨力为1366×768的42英寸高清等离子电视,市面上用“非高清”对等离子打压的声音也越来越弱。

  遭此一劫,等离子厂商对清晰度的研究憋足了劲。从今年1月举办的2007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3月德国举办的CeBit和5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科博会上透露的信息来看,松下、日立等几家等离子元老企业在展示了达到720线的42英寸高清等离子电视的同时,更是推出了同尺寸达到1080线的全高清等离子电视。

  “以后我们将主推高清和全高清平板电视,因为42英寸以上大屏市场等离子更具优势。”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田孝齐、日立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营业本部副本部长卫旭东和三星SDI中国营业总部副总经理孟柱龙均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这样表示。

  而液晶阵营一直攻击等离子不能做小屏的宣传从5月21日起也要改变了。5月21日,韩国LG电子正式对外宣布将于今年6月下旬在中国市场推出32英寸等离子电视。虽然此举并没有得到松下、日立、三星这三家等离子元老企业的响应,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松下田孝齐、日立卫旭东和三星SDI孟柱龙都表示等离子在技术上做小屏完全现实,而他们不立刻上马的担心来自于成本问题。

  “技术上完全可行,如果成本能控制下来,我们将不排除做32英寸等离子的可能。”海信电器总工程师菅怀刚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达了海信对待这块市场的看法,有利可图就该去做,这点或许值得国内其他“闷头”做液晶电视的厂商借鉴。

  比同尺寸液晶便宜千余元

  高清、尺寸这两大瓶颈问题解决后,等离子从技术上讲已不输于液晶。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对技术的敏感度要低一点。

  价格上,从市场研究公司反馈的数据来看,42英寸高清等离子电视的均价在10000元左右,而与之竞争的40英寸和4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是11000元-12000元之间。应该说,价格方面等离子电视的优势非常明显。

  当然完全依靠市场作出判断也有点片面,决定产品定价的因素很多,如各厂商活动力度和品牌存在差异等。不过我们可以从成本上来比较,因为平板电视面板的价格是公开的,而且占到整机成本的60%-70%。

  据DisplaySearch5月20日统计数据显示,以42英寸面板为例,每块高清42英寸等离子面板的价格是431美元,而42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却高达590美元,单就面板价格这块就相差160美元之多。按此推算,如果等离子厂商和液晶电视厂商在每台电视上赚一样的钱,同尺寸整机的价格也要相差1000多元,等离子厂商可操作的空间不难想象。

  显然单从价格考虑,等离子电视的可操作空间远大于液晶电视,所以国内整机厂商在这方面也应该多加考虑。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市场研究总监盛哲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2英寸高清电视将成为今年消费热点,等离子和液晶的市场竞争也将加剧。从技术上讲,等离子在高清方面已经和液晶难分伯仲,市场反响如何主要看各厂商的推动力度。

  液晶利润将被进一步压低

  4月底,国内各彩电企业纷纷发布了2006年财报,而几乎所有财报中对平板电视对企业整体利润贡献率均没有提及。记者在5月初对平板电视利润究竟如何展开调查后发现,平板电视的毛利率普遍不高,而这其中大部分厂商都是生产液晶电视的企业。

  但这点并没有引起国内厂商的警觉,还在一门心思地做液晶,试图用规模效应弥补单位利润的走低。

  国外企业可能揣摩透了国内企业的心思,在40英寸上下两块市场做出不同的策略调整。

  拿最近炒得较火的32英寸液晶电视为例,国外某知名品牌液晶电视厂商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受面板涨价15美元影响,近日策划将32英寸液晶电视售价上调5到10个百分点,据其透露,该想法得到了外资品牌的普遍认同,相信不久后将集体涨价。

  而记者采访时发现,国内厂商对此市场却表现出想涨价又不敢冒进涨价的尴尬,甚至一些企业明确表示不涨价,自己消化面板涨价部分。这种做法固然可能获得部分消费者的认同,但从利润角度考虑,这块市场竞争充分,规模效应还能奏效吗?

  另一方面,在利润空间相对丰厚的40英寸市场,外资品牌却在考虑降价打压国内品牌。五一前,索尼、夏普、三星等外资品牌大屏电视全线调价,迅速掌握了五一市场话语权。五一后,在大尺寸液晶电视方面,外资品牌也在酝酿更大范围的长期降价。如近日夏普已流露出今年投产的第10代面板厂将使用尺寸约3米见方的第10代玻璃底板,力求实现42英寸产品低成本化。

  这样一来,国内厂商要想在42英寸市场获得丰厚利润的计划也将大打折扣。在这种“32英寸市场提价”和“42英寸市场降价”双重挤压的情况下,国内彩电企业要想在液晶电视市场有所作为已经很难。难怪中怡康市场研究公司市场总监彭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也用“中国平板电视最黑暗的时期”来形容国内厂商目前的处境。

  从以上几点考虑,等离子的竞争环境或许还算宽松,对于无论等离子还是液晶都不掌握面板资源的国内厂商来说,投资等离子或许是近段时间一个不错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9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离子很难拯救国产彩电


6月12日,海信宣布推出全球第一台32英寸等离子电视,其他国产彩电企业也相继表示准备“回归”等离子电视产业。

  这几乎是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在一个月前,国内主流彩电企业还表示等离子不可能替代液晶成为平板电视主流产品。

  应该说,变化缘于LG宣布即将量产32英寸等离子电视,由此打破了“等离子不能做小”的神话。

  几年来,等离子斗不过液晶,很大程度上因为等离子产品线不如液晶宽。如今,32英寸小屏幕等离子电视正式问世了,等离子市场份额无疑将获得大幅提升,天平严重向液晶倾斜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但是,“液晶为主,等离子为辅”的平板电视产业格局,并不会因为32英寸等离子的“救驾”而彻底改变。

  实际上,就在LG计划量产3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同时,三星正在将其等离子电视生产线全面停产。应该说,这不是一种巧合。

  从等离子转型液晶,再从液晶“回归”等离子,是不是国产彩电企业的理性回归?其实,国产彩电企业“回归”等离子,并非其主动的战略选择,很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连续三年液晶电视板块的亏损,已经让国产彩电企业不胜其累。液晶电视,在国际巨头是产业大餐,在国产彩电企业却成为“鸡肋”。

  纵观全球,等离子斗不过液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有数据表明,2006年全球等离子电视销量不足液晶的五分之一。中国市场更为典型:2007年第一季度,等离子销量不足液晶十分之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只有液晶才能代表平板电视的未来,这正是国际彩电巨头纷纷把重点放在液晶上的原因。

  转战等离子产业是否能帮助国产彩电企业东山再起?答案是不容乐观。

  除了等离子“平板电视副产品”地位难以改变之外,国产彩电企业产业及经营观念落后,难以适应平板时代竞争需要,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平板电视属于典型的产业链竞争加品牌竞争的双要素竞争产品。在产业链上,国产彩电企业至今没有话语权;在品牌上,国产彩电始终没有完成从“中国名牌”向“国际名牌”的蜕变。站在企业竞争力结构角度看,国产彩电竞争力存在很大缺陷,其中之一就是对价格战依赖性太强。

  可以断言的是:如果国产彩电企业继续用“液晶思维”做等离子,最后的结果肯定不妙。

  此外,如果国内彩电企业一窝蜂涌向等离子,无意之间就会给国际巨头腾出市场空间,最后形成“外资主导液晶,国产分食等离子”的局面,国产电视产业将被彻底边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19 04:36 , Processed in 0.0225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