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10|回复: 9

巴菲特的精髓(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2 13: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middleSize id=articleContent><DIV>巴菲特的精髓</DIV><DIV> </DIV><DIV> 在李驰的博客上,看到了“sw”的留言,关于巴菲特、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我认为很有见地,遂整理了一下,放在这儿与大家共享。</DIV><DIV> 许多人动辄巴菲特,动辄价值投资,其实对巴菲特、价值投资又了解多少呢?</DIV><DIV> </DIV>

我不是说学习巴菲特的理念有什么问题,巴菲特确实值得学习,问题在于我们该学习巴菲特什么。大部分人仅仅是学习了点巴菲特的皮毛,对于精髓部分根本就没悟到,或者说曲解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假如仅仅是把巴菲特的理念倒背如流就可以在证券市场生存,炒股票是不是太简单了点儿?我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心态与分析、发现、判断能力,这个可不是容易学到的。

巴菲特的精髓是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比较结果,而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长期投资。也就是说,巴菲特的精髓是“价值”投资,而不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投资,长期投资不等于价值投资。说起来很简单的理念,就那么给搞错了,我只能一声叹息。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了解经济的运行,了解企业的内在价值,假如你没能力进行企业内在价值的分析,谈什么价值投资?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拒绝噪音,拒绝所谓的内幕消息。寻找未来的成长股,寻找被市场错杀的未来的好公司,而不是市场公认的好公司,因为被市场公认的好公司就不会有好价格。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本金的重要性,所以在初始投资的时候就该慎之又慎,所以就有了“你不想持有十年的股票五分钟也不要持有”的话题。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当投资标的物的市场价格超过了内在价值、出现了一定的泡沫以后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卖出,而不是继续持有。如没有、或者说找不到标的物,那么就等待,等待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巴菲特的账面上经常有着几百个亿的资金在等待机会。

巴菲特长期持有的那几个股票,严格说是不得已,而不是巴菲特的本意。有人喋喋不休地说巴菲特长期持有的股票赚了多少多少钱,实际上根本没去计算这些股票的复合增长率。其实,巴菲特长期持有的几个股票的复合增长率是低于他的全部资本的复合增长率的。它持有的90%以上的股票,不到一二年就卖了。你怎么解释这个结果?

当然,巴菲特创造的高额复合增长率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巴菲特的运用资金大大高于自己的本金。也就是说巴菲特的增长率是负债经营的结果,而不是全部本金的投资效益。奇怪的是关于这个运用资金与本金的关系却没人说起过。

巴菲特的精髓是以长期投资的态度去选择价值低估、在下跌之中的股票,不求买在最低,安全就好;在价格上涨、不值得长期投资以后卖出,不求卖在最高,赚钱就好。比如他最近卖出的中石油。

巴菲特的精髓,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因为市场是非理性的,我就利用市场的非理性,寻找价值低估的公司买进,在价值相对高估的时候卖出,然后耐心等待另一个价值低估目标的出现。

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我们尽可能的不要成为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中的侏儒。我们需要的是灵活与悟性,需要拿来主义,需要学习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但应该尽可能的不要拘泥于某一种理论,需要寻找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操作模式。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2 19: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这篇文章,深有同感。就像sosme老大说过的那样,现在好多人认为背两句巴菲特语录,就是价值投资者了。

比如说老巴说过的,永远持有,那是建立在老巴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的基础上的。所以他可以永远或长期持有,可以在泡沫破裂的时候再加仓。

想起了在laoba1的博客上看到的讨论,当股票绝对高估的时候,是否要卖出。laoba1的意思应该是指要基本面不变就要继续持有,但是我认为需要注意的事,我们散户和巴菲特之间的区别,我们是缺乏资金,他是资金太多。据个例子,如果茅台的PE达到了1000倍,是否卖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和现在110倍只不过是数字上的区别而已。

所以同意在市场有泡沫,持有的股票绝对高估的时候,就应该卖掉。具体应该是怎样算是绝对高估,那每个人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15: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这篇文章。

最近在看巴菲特传记,每次大牛市结束之前,老巴都抛掉了大多数的股票,只留下很少的股票仓位。当市场进入大熊市之后,他又重新把股票仓位加大。老巴实际上的做法跟民间所传的“长期投资”颇有出入。

有网友提到,老巴自从买进可口可乐之后,该股的增殖幅度小于老巴这些年来的总体增殖幅度,还有一些来自哪里?原来就是来自于“高抛低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1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主,这些说法的正确性无论怎样去探讨都不为过。

我认为巴菲特在“投资”上的确没有超越格雷厄姆的框架,在“实业”上也没有超过费雪,但他的成就在于聪明的利用了“实业”和"投资“两者可以互相增益的地方,DOUBLE了自己的成就。

费雪这种利用实业眼光来做股票的风格,我常常怀疑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选择。第一,这种风格并未跳出正常风险收益相关性的约束,往往在高收益的同时面临高风险;第二,这种风格的投资者如果干脆去从事实业,可能会有更好的成绩----因为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战略眼光,寻找合适的人,建立竞争优势”等与股票投资低相关的领域。

同样的,芒格也有类似费雪的地方,长期持有,高收益高波动率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表征多与“价值”投资背离。

有此想法已经很久,今天终于明白说了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08: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所谓的巴菲特精髓有很多误读啊!

现在很多人嘲笑长期投资,可你是否知道复利最高纪录的美国老太太,就是长期持有自己看好的股票!

选择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所以巴菲特经常用打卡进行比喻:卡上只有20个孔,每作出一项决策,就在卡上打一个孔,在余下的时间里他就少了一个孔!

长期投资不等于价值投资,但巴菲特也不等于价值投资,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09: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从收益率来看,巴菲特早期运作合伙人企业时,收益率极为出色,超越大盘指数很多;后来控股伯克夏搞了这个投资控股模式、很多资金沉淀在长期仓位上面后,总体收益率明显下降了(虽然还是很优秀)。但“杰出、卓越”跟“优秀”相比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一个解释就是,巴菲特越来越富之后,对合伙人的关系越来越珍视,很多筹码并不愿意因为高价就考虑脱手。他宁肯跟所投资的公司、他所信任的经理层保持那种“合伙人式”的关系,也不愿去接受在高价码出脱股票的诱惑。这反映了巴菲特的一种愿望和一种投资思想,但这种思想对于降低收益率而言是起了作用的。这反映出中后期的巴菲特已不完全是个股市投资者,而更象是一个实业投资家。

从理论上来说,一只股票永远持有下去成立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的内在价值是无穷大。只要不是无穷大,到了一定的时候,股票都是可以卖或应该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8: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开始的那大段描述中提到的“精髓”和巴菲特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的“奠基石(cornerstone)是否是一回事?如果是(我想至少在逻辑上应当是),那么那个自称是掌握了巴菲特“精髓”的人说了那么多“精髓”,却好像一条也没有提到。至少也是语焉不详。是忘了?有意回避?还是还没有来得及提及?如果都不是,那“一声叹息”发出的似乎就有些轻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9: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那些不断追踪当期业绩的“收益派”分析家相比,格雷厄姆无疑可以算是“资产派”分析家。巴菲特的投资思路应该说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他老师的“资产派”、“数量化”的分析轨道。他的突破和创新之处在于,在他老师研究透了的“有形资产”之外,他更达到(取得)了对“无形”资产的深入认识,这些“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商誉、高效的组织、企业内部的和谐(注:包括合伙人式的关系)、“特许经营权”等等,类似的这些因素格老在书中明确承认存在,但又因为觉得它们难以计量而有所迷茫(并指出市场和公众对此的认识更为随意和混乱),而老巴则试图计量它们并取得了成功的心得(比如老巴所说的“如果给你1000亿元,你能打败可口可乐吗?不能。”)。另外,费雪的那本书的最大价值不是讲“成长”,而是教会了读者如何发现和认识公司存在的那些“无形资产”(本人的心得)。

以上就是本人对所谓“巴菲特的精髓”的理解。(很显然,如果一个人读了他老师的书12遍以上,当然会按照他老师的思路、把他老师没有研究透的东西研究出来。换了我也会这样做的)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09-6-16 9:48:5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13: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风中散发的大部分分析。我觉得从长期来看,费雪的投资收益率是低于巴菲特的。

国内所谓的某“中国巴菲特”盲目学习长期持股,其实是辜负了“中国巴菲特”之称呼。真不知是称呼者的错误,还是被称呼者的自寻满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17: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但是巴迷分析者的观点认为老巴应该是85%的费雪!但是我觉得老巴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是对的,在投资资金仓位上可以体现出来:

1、少数几家大型上市公司,确实可以长期持有,巴老对此甚至声称“投资的最高境界是永远持有”(老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宣称那是最高境界,但不是自己的绝对承诺);还有一些是已经被伯克夏完全买下的非上市公司,没有市场交易价,也卖不了,如喜诗糖果、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等等,当然只能继续持有。

2、很多投资案例是低买高卖,例如中石油,在行业不景气时大举买入,油价高涨突破75美元后卖出;类似的景气套利案例很多,在伯克夏的操作记录上类似个股应该是数不胜数。

3、大量运用“在某种条件下买进某种证券”的手法。例如,大量运用过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之类的投资方式。当年入股吉列,买的就是可转换优先股,后来确认吉列公司优良后才转换成为普通股。与此类似的还有美国航空,但没有转换成普通股,最后结果是借助行业复苏获利卖出;2008年秋季入股高盛也是可转换的证券。(入股比亚迪是在H股市场上买进了一些,但更大的资金比例是想直接向公司注资而不是在H市场上买流通股。)这样的注资都是跟公司谈判谈出来的。老巴深得格老“条件入股”的真传。

4、经常持有债券;尤其是大牛市的末尾期和熊市的早、中期,已经把大量投资头寸转移到固定收益证券方面上来了。

5、套利操作。

从以上2、3、4、5来看,巴菲特投资风格的85%确实是格雷厄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7 03:51 , Processed in 0.0234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