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168>Craigslist暂时没有Google那样令人目瞪口呆的股价,也暂时没有雅虎那么多的网络广告收入,但至少它的受欢迎程度能够与这两家网络巨头媲美。因为这家网络公司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节日和真正属于自己的纪录片。一部叫做“24 hours on Craigslist”的记录片在今年3月14日全球首映。 Craigslist.org是旧金山湾区最为杰出作品的之一。人们可以在上面找到他们各种需求,大到找工作,乐队成员,破产律师,小到问隔壁借一只平底锅,或者找一本漫画书,甚至在上面发牢骚,或者撰写一篇邻居逸事。 于是在无人预料的某天,导演迈克尔•吉普森扛着摄像机冲进旧金山Inner Sunset小区, 开始记录Craigslist网站的故事。这部电影速写了那一天旧金山湾区部落所有与Craigslist相关的色彩斑斓的故事:一群窘迫的家伙出售250条女式迷彩短裤,筹集环游世界的费用;湾区的单身汉们急切地寻找合适的室友,或者是妻子;一名男子邀请漂亮的女孩子们参加他的地下室派对;还有,为一只身患糖尿病的猫而寻求集体帮助……包括记录片本身的工作人员,摄制人员,背景音乐全都是来自于Craigslist。 在旧金山每月有25亿访问量的Craigslist让不少报纸分类广告的员工掉了饭碗。咨询公司Classified Intelligence去年12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Craigslist使旧金山湾区报纸的就业广告收入每年损失高达6500万美元,Craigslist还让这些报纸损失了数百万美元的商品和房地产广告收入,重创了其他传统分类广告业务。 根据分析师估计,Craigslist从招聘广告上的收入就已经达到1000万美元。Craigslist究竟有多少收入还是个秘密,但克雷格表示支撑网站18个人的开销绰绰有余,还可以十分“宽裕”地向大约50所学校和非赢利组织捐款。 记录片简介里的网站创始人克雷格•纽马克背对着屏幕。绕过几乎秃顶的脑袋和宽阔的肩膀,可以看见克雷格前方有一台白色的电脑,他端坐在那里继续一天的工作。克雷格告诉《环球企业家》,这个被众多重量级媒体力捧,让拥有1.68亿用户的eBay肃然起敬的网站只有一个成功秘匙:“相信你的用户,让用户来引导你, 你就会不自觉提供最佳的服务。”
呆伯特小传 1993年的一天,克雷格把住所搬到旧金山,正式告别自己概括为“呆伯特式生活“的前半段生涯。著名漫画家斯科特•亚当斯风靡全世界的作品《呆伯特法则》中主人公是个言语诙谐,总被上司亏待的职场小人物。他相貌笨拙可爱,骨子里却有点狡猾。52岁的克雷格的形象也是如此,黑框眼镜、衣着随便、头上还总戴着一顶歪斜的贝雷帽。 作为一名面向网络开发的软件工程师,克雷格有近25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包括为IBM工作的18年。移居旧金山一年后, 克雷格在嘉信理财谋得一份维护系统安全的工作。在那段时间,他饶有兴致地发现周围许多人都聚在一个叫做Well的网上社区上相互帮忙,同时还注意到了一些叫做“新闻组”的新玩意。
这位呆伯特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抱着“与更多人接触”的想法,克雷格开始在自己的朋友圈内编制一份邮件名单,收集最新最酷的科技、文化信息与朋友们分享。接着,更多的人被介绍进这个名单,更多的人愿意提供自己的信息,人们不断地说,“嗨,我们能把这个工作职位放这儿怎么样”,“你能帮我把想卖的东西搁在这里么?” 到1995年中期,克雷格的邮寄名单中已有近240个名字,无法再扩展下去。无奈之下他将这些内容转到服务器上并公之于众。那时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地称之为“克雷格的列表”,即Craigslist。克雷格只好放弃自己预备好的名字“旧金山事件”。 在建立Craigslist不久,克雷格离开了嘉信理财公司。但他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到这份爱好,而是成为一名独立的软件承包商。为美国银行提供服务的同时,克雷格把Craigslist作为业余生活的爱好,在一群志愿者的帮助下来经营并坚持不出售广告。 一年后,狂热的访问率和支持者的增长让克雷格无法将网站仅仅作为兴趣爱好。1999年初,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向克雷格投诉,太多的长年累月积下的问题需要彻底解决,经过一连串的拖延和犹豫。克雷格最后放弃了报酬丰厚的承包商工作,打算开始“组建一个真正的公司。” 在商言商,克雷格对旧金山的招聘广告开始收取75美元的费用。几年后Craigslist就是否在纽约和洛杉矶地区收取广告费用公开征询用户意见,收到大约3000条评论。最后的结果实Craigslist在这两个地区收取25美元的招聘广告费。这些是这家公司的唯一收入来源。 似乎克雷格已经建立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公司,但大手大脚的克雷格在小处上不断犯错。比如招聘员工时他从来不看简历。而且他对销售和市场“不感兴趣”。“我不是一个足够好的管理者。最幸运的是我聘请到了一个叫做基姆•巴克马斯特的家伙。”他说。 1999的一天,基姆在Craigslist上卖出一些生活用品之后,又放上自己的技术简历。第一个从天而降的好主顾便是克雷格。基姆以优等生荣誉毕业于弗及尼亚理工学院。接着在密西根大学继续研读古典文学和医药学。这个好学生不久便成为Craigslist的程序员和首席技术官。网站新站点架构、搜索引擎、论坛、主页设计、个人分类等等工作一下子都落到了基姆身上。
傻子哲学 现年42岁的基姆和52岁的克雷格怎么看都不像是互联网时代的明星。每次合影,克雷格只有搬张凳子,才能与身高6尺7英寸的基姆比肩。而身材高大的基姆则戴一副细边眼睛生性腼腆,朴实的技术人员作派。克雷格也并非滔滔不绝之徒,2005年在素有网络奥斯卡之称的第9届“威比奖”版奖仪式上,获得“年度人物”的克雷格获奖致辞只有区区5个单词。 这不是这对拍挡第一次令外界出乎意料。1990年代末互联网温度快要爆表的时候,基姆和克雷格屡次把风险投资家拒之门外。而当基姆在2000年成为公司CEO的时候,考虑更多的则是如何把被收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泡沫过后,“人们发现我们的同行95%不见了,但我们还在。”克雷格不无得意。 势头强盛的Craigslist开始不断在其他城市建立站点。每一次建立站点基于提出建议的人数,但不会花一分钱做广告,也不花一分钱做时常营销,仅靠人们口口相传。去年Craigslist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在内的45个城市内建立站点。目前每月大约有500万人访问Craigslist。 带着“首席客户代表”头衔的克雷格每天8:30左右起床,并在前往办公室的途中顺便填饱肚子。这是一栋坐落在Inner Sunset的改造一新的维多利亚式风格的建筑物,craigslist占据其中的两层。克雷格就在两楼的办公室处理每天包含着投诉、建议和采访要求大约300封邮件。同时还会腾出手来追踪骗子、扫除垃圾信息、不时与那些顽固分子理论。 回到家中,克雷格也不得清闲,继续处理纷涌而至的邮件。除此之外还要在自己的Blog上发表对新闻的新见解、展示最近与某位名流的合照,或者就邮件中的问题作一并回答。而面对紧追不舍的风险投资家,克雷格和基姆却并不多看一眼,他们坚信提供为公众提供服务才是第一要义。甚至,有人一问上市时间表,克雷格就直喊“头疼”。 在克雷格眼中,用户才是Craigslist网站建设和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可以在这里张贴广告、标记垃圾信息、撰写故事、揭露卖假飞机票骗子、提议新的城市站点……他们既是交易者,也是管理者。90%的网站功能建立于用户的的建议之上,这是克雷格深为自豪之处, 即使面对亚马逊这样的巨头,克雷格对CEO贝索斯提出的建议是:多倾听顾客的声音。 根据Nilsen/Netrating今年4月数字显示,Craigslist的页面浏览量同比增长了130%,而eBay相应服务的成长率不到0.5%。Craigslist的用户虽然只是eBay的五分之一,前提是eBay有8800名员工,而Craigslist只有18名员工。 如果问一下克雷格今后几年的打算是什么?“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Craigslist的口号是什么?“信任人们,并且让自己成为可信赖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各种这样的场合看到这位朴实无比的先生总会惊呼:“你就是那个克雷格吗?!”紧接着,年轻的男子会激动地向他诉说如何通过Craigslist结识了他的妻子;女士告诉他如何喜欢阅读Craigslist的人物故事,这是她了解自己所处小区生活的窗口……人们的生活因为Craigslist而改变。</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