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9|回复: 2

电监会:煤电比过高成顽疾 电网建设严重滞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3 09: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监会:煤电比过高成顽疾 电网建设严重滞后 国际金融报 黄晶华

4月1日,国家电监会公布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情况。数据显示,我国电力无论在装机容量还是在发电量上均居全球第二位,已成为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电监会同时指出,尽管我国电力总量较大,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装机和发电量仍然较低,万元GDP能耗、电耗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部分偏远山区没有享受到电力服务,建设和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

房地产、券商、名牌白酒和高速公路等网友心目中的暴利行业高居榜首…… 电监会分析指出,我国电力主要存在煤电比例偏高、电网建设严重滞后、煤电运输不协调等问题。

据了解,2006年世界电力的装机结构比例为煤电39%、水电19%、核电16%、天然气15%、油电16%、其他1%。而我国煤电比例从建国以来一直高居70%以上,2007年达到了78%,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同时我国的核电、天然气发电和新能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过高的煤电比例不仅给电煤供应造成紧张,给电煤运输带来困难,还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压力。

对于煤电价格不协调的问题,电监会分析指出,目前国家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价格管理方式:煤炭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电力价格由政府管制,实行政府定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市场煤、计划电”。因此,不少发电企业面对煤炭价格持续上涨,而煤电价格又不能相应联动,表现出无可奈何,“我们的产品80%以上靠煤炭来转化,煤价大幅度上涨了,而电价岂有不涨之理?”

目前,无论是公路运输还是铁路运输都趋于饱和,如果不加快电源结构调整,在东南沿海继续大量建设煤电项目,一旦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将给电煤运输带来极大困难。今年1月冰雪灾害造成的电煤告急被动局面还将会重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2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把脉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在日前由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举办的“2008年春季动经论坛”上,来自国内电力界和经济界专家聚集一堂,共同把脉我国电力工业及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看到,与会者中既有头发花白的电力界专家泰斗,也有年轻的国家宏观经济分析人士。近到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带给电力工业的启示和反思,远到2050年以后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专家们认真而热烈的发言,描绘了我国电力工业未来发展的蓝图以及保障这一宏伟目标实现的现实路径。

不断提高电气化水平已成全球共识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电力消费增长速度均高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表明越来越多的能源被转换成电力加以使用,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全球共识。”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分析认为,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不断增加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转换的数量,不断增加发电用能源,使得发电消费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日益增大。
  与此同时,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电能所占比重也呈扩大之势。胡兆光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比如美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从1960年的8.2%到1990年的17.3%,2004年这一比重已接近20%;再以日本为例,1960年日本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13.4%,1985年这一数据达到20.7%,2004年为23.5%;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6.88%提高到了2006年的18.84%。胡兆光分析认为,工业化必然是工业电气化的发展,一些使用其它能源的设备普遍改用电力,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家用电器的普及,也促进了电能消费的增长。
  “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反应了电力在能源系统中的地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则说明了电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两个指标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电气化水平。”胡兆光说,根据世界各国经验,电气化是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实现“以电代油”、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因此提高电气化水平将是我国实现“以较低的能源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产出”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选择。

发电企业:“煤电主导”格局短时期难以改变

  “在没有重大能源科技突破之前,煤电仍将是我国未来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蒋莉萍说,以煤电为主到的我国电力供应格局还将持续到2050年前后。
  蒋莉萍表示,“洁净煤发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思路是适合我国国情,并能够满足资源及环境承受能力的发电能源供应格局。未来新增电力供应能力的发展,应逐步从“以煤为主”过渡到以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持续电源结构接替发展技术路线。
  预计2030年后,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成为2030年到2050年期间我国新增发电的三大主力,它们将分别占到新增装机份额的27%、32%和20%左右。到2050年,燃煤发电装机比例将由2020年的60%左右下降到2050年的40%左右。
  “即便到2050年燃煤发电装机比例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通过对新增燃煤机组应用新的清洁技术和工艺,燃煤机组的污染物排放可以大幅降低,我国发电能源结构将不断优化。”蒋莉萍说。
  此外,由于部分燃煤发电机组即将到达服役期限,因此发电机组退役的接续发展路线对于我国的电源结构调整将带来一次很大的契机。蒋莉萍认为,我国发电机组退役接续发展路线应秉承如下原则:对于气电、核电RE发电等非煤电机组的退役,应尽量以同类型机组予以补充;对于西部地区等主要煤炭生产地区的煤电,应采取“以煤补煤”的措施,但必须采用新型、高效、洁净的燃煤发电技术;对于负荷中心地区的退役燃煤机组,可以结合当地天然气供应、厂址等条件,通过发展核电、气电等非煤电项目,推动电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冰灾启示:我国电网设防标准需适度提高

  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交通阻塞,电力供应中断,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冰冻灾害给我国电网安全和电力供应提出的挑战在本次论坛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冰灾凸显了输电线路走廊资源的紧张,同时由于输电设施覆冰厚度大大超过国家规定设计标准,导致受灾地区电网设施损毁严重,这为我国电网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韩丰认为,一方面,我国要加快推进电网技术升级,提高输电能力,合理优化走廊规划,尽可能将优质通道用于更高电压等级输电,提高通道利用效率,提高电网总体的安全可靠性和抵御灾害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适当提高电网建设标准,推行差异化设计原则,在重大灾害发生的情况下,确保骨干网架、战略性输电通道、重要电源送出线路、重要用户供电线路正常运行,保障重要用户电力供应。
  据了解,我国已制定和颁布了一套完整的电力行业技术规程。现行的输电线路设计规程是根据工程功能定位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在分析总结大量国内外已有科研、设计经验基础上,参考电网多年运行数据和国外经验,经过多次修编形成的,基本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
  “但随着全球范围内气候带的变化和极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现行标准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提高电网应对覆冰等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韩丰说,比如适度提高电网设防标准,将110千伏至330千伏电网设防标准由15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将500千伏电网设防标准由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将750千伏电网设防标准设为50年一遇,将特高压工程设防标准按100年一遇考虑;另外,需细化冰区设防分级,增加10毫米至20毫米中冰区设计条件及相应设计原则和措施。
  “众所周知,提高电网设防标准,将会增加电网建设投资和供电成本。因此,若一味追求电网绝对可靠而提高设计标准,将造成电网的过度投资。”韩丰举例说明,目前华中、华东电网一般的覆冰标准为10毫米至15毫米,对于500千伏输电线路,如果将标准提高至20毫米,单位公里造价将增至1.8倍,如果将标准提高至50毫米,单位公里的造价则将增至4.8倍。韩丰认为,要在建立科学准确的冰区划分图的基础上,根据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和重要性不同,适当提高重点灾害地区的电网设防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8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监会发报告再提煤电联动 称影响节能减排

昨日电监会发布《2007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情况报告》显示,去年电力全国实际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超额43%完成关停任务。但指出当前电价上调存在压力,电价不能及时反映资源价格变化,成为深化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制肘。

  “当前电价不能及时反映资源价格的变化,如煤炭和油气价格的大幅上涨,而且电价上调难度还在加大,没有很好反映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的电价机制”,电监会报告建议,为了让企业增加节能减排的自主性,发挥价格的市场引导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政策。

  此前,国家电监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邹逸桥主任也曾公开表示,建议国家选择适当的时机,按照国家煤电联动政策的规定,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政策。

  电监会表示,当前电力节能减排前期工作主要以中央政府主导和以行政手段为主,对于快速取得成效、实现短期目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电价未反映能源价格变化,企业缺乏节能减排的主动性。下一步电监会将加大地方电力企业关停工作,要求地方企业严格执行关停方案。为了进一步发挥市场引导作用,电监会还将尽快出台统一的“差别电量”、“电量指标补偿”等政策规定,规范关停机组电量转让或交易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1 07:54 , Processed in 0.0203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