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5|回复: 0

中小型医药企业资本市场生存之路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4 13: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小型医药企业资本市场生存之路分析

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高成长领域,中国医药产业已经完全置于全球资本市场的目光之下。如今,再回顾2007年五家医药企业的海外上市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将获得投资预示着今后的海外上市将变得“家常便饭”。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成长型医药企业对资本市场简直毫无感觉,至于如何谋求投资更是一无所知,这在未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极为危险的。

成长药企最缺什么?

一直以来,中国医药企业最缺乏的是什么?即便业界最知名的专家,往往都认为是自主创新能力,因而,无论官方、专家、抑或舆论都在引导企业积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但事实上,这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我们应当看到,由于中国总体医药研发的客观环境限制,以及企业研发所需巨额资金的缺乏,大多数成长型医药企业根本无法在研发投入上有多么大的作为,即便出现了一些自主研发的成果也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商。在2007年深圳高交会、广州民营资本与高新技术项目对接会上,我们已然看到,有不少的企业,拿出了成果却不得不遭遇投资空白的窘境。这足以说明,“研发先行”之后的资本瓶颈依然是影响成果产业化的最重要因素。

更进一步地说,对国内数量众多的成长型医药企业来说,最缺乏的不是研发、不是技术、不是产品、不是人才、不是团队、不是营销、不是市场,而是资金!这是在走访了上百家医药企业之后,我们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几年前,国家相继展开了制药、流通行业的GMP、GSP认证,压力之下,大量的医药企业把自己有限的资金投向了固定资产,以致企业后续运作资金严重不足,客观上也造成了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加剧,总体赢利能力下降。在资金相对匮乏之时,又面临银行要求返还贷款的普遍现象,因此,格外需要强有力资金的投入,以维持生存、发展。

正是在此资金紧缺的背景下,国内外的资本趁“虚”而入,许多融投交易在悄然之间完成。我们粗略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第4季度以来的仅仅半年多时间里(除去春节假期),便有超过20家医药、医疗机构获得超过3.123亿美元的投资,折合人民币则超过了21亿元。如果再加上国内医药企业间已知、未知的并购和股权交易,涉及金额远不止上述数字。

这些已然获得了资本注入的企业是幸运的,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2007年被普遍认为是医药行业“回暖”年,回暖的也更多只是大型企业、合资企业、原料药企业,这一场它们的“盛宴”与众多中小型医药企业并没有太多关联。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处于困境之中,如再无资本注入,严峻的形势将让它们走向死亡边缘。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成长型医药企业最大的成长路径在于“资本路径”,只有资本,才能推动成长型药企获得最快速度的发展!

融投浪潮之下的发展机遇

2007年,中国共有77个具有风投背景的企业在海内外实现了IPO,融资总额超过220亿美元;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整体投资额则达到124.86亿美元,是2006年的2.5倍。与此同时,针对中国的新筹资私募股权基金在2006年的基础之上翻了四番,而针对亚洲的新募基金同比翻了一番,超过300亿美元。事实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PE最活跃的投资市场。

这不仅让人想起,十年前,美国著名的投资公司IDG率先进入了中国市场,在当时还颇被认为有破天荒、开新地之意味。十年后,随便走入北京CBD区域的一家星级写字楼,就可以看到上百家挂着“投资”或“资本”字样的公司。

如今,华平、IDG、红杉资本等都无不自豪地表示自己已经进入了中国投资市场。IDG在十年中成功投资了百度、搜狐、腾讯、金融界、携程等海外上市企业,在中国的年投资回报率达到48%,而在美国及其它地区,年回报率仅15%左右。红杉资本2005年下半年才进来,迄今已完成了两亿美元的投资,2007年又新募集了两支共7.5亿美元的中国基金。

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可忽视。可以说,在全球市场,随着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具有诱惑力的新兴投资市场。而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高成长领域,中国医药产业已经完全置身于全球资本市场的目光之下,成为最受资本青睐的五大热门投资行业之一,全球资本在中国医药产业上的出手也愈加频繁。

3月31日,康臣药业获得1.8亿元投资;3月24日,南宁化工制药获得6000万元投资;更早些的时候,还有诺康生物获得1700万美元、福田药业获2000万美元、诺凡麦医药获1380万美元、奥达生物获300万美元、睿智化学获3000万美元、好人生健康产业获500万美元、相宜本草获1100万美元、翰宇药业获得首期1500万美元……在我们对已知公开信息的统计之中,可以很容易得知:仅2007年第4季度以来,中国医药产业便有至少21个项目获得投资。

故事总是激动人心,但却只是属于少数派。在中国医药行业的融投浪潮之中,至今许多中国医药企业和医药人还站在了大门之外,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成事在资本

令人担忧的是,在我们的调查之中,许多成长型医药企业对资本市场简直毫无感觉,至于如何谋求投资更是一无所知,这在未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极为危险的。

许多成长型药企不敢接触资本市场,一方面是盲目地对自身缺乏信心,另一方面是不了解资本市场,担心资本进入后会丧失企业的控制权。但他们却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企业在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上,没有资本的支持还能确保生存多久?二是,一旦借助资本的力量把企业做大,自己的总量也增大了,而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要远胜于中小企业!

事实上,在中国医药市场潜力尚有很大程度开掘潜力的背景下,多数已经生存了数年时间以上的医药企业均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关键是有没有专业人员给这些企业提供融投资顾问。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顾问公司,因为对中国医药市场缺乏深度的了解,总体上并不能够很好地担任本土成长型药企的投资顾问,更不能结合企业、产业做好最初期的、符合融资要求的战略指导。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只有处于成长晚期的盈利公司才获得了投资的根本原因。

但是,这只是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早期的特征,再过三五年时间,随着优质项目资源的减少,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更多风险资本将会投向那些创业期的药企,与国际投资市场情形趋同。因此,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的融资战略规划,必须由对资本市场有认识、又对本土医药市场十分了解的顾问机构来推动。在这一顾问基础之上,再聘请专业财务顾问、法律顾问,融投资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对比美国医药产业发展史,我们应该看到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再过10年抑或15年,整合机会将殆尽,或者成本极其高昂。如果你认为,自己未来10年的金光大道已经铺好,可以届时再去规划并购或被整合,以谋求更大财富。我们想要说明的是:在资本引领下的竞争浪潮中,有资本才会有更大的竞争实力,你要确信在同行的压力之下,你不会倒在前进的路上。

成者凭什么

3月31日,联想弘毅以逾1.8亿元人民币投资广州康臣药业。都是在一个平等的医药市场竞争环境之下,为什么康臣药业却能够获得巨额投资?它靠的是什么?原因有三:一是看中其有军工背景的团队;二是看中其技术研发实力,“尿毒清”作为治疗慢性肾病特效药获得市场认可;三是股权结构相对简单。

软银赛富亚洲投资基金2008年的第一笔投资投向了深圳市翰宇药业,首期1500万美元。该企业是中国领先的多肽类研发生产企业,其多肽新药项目数量占到了整个国内多肽行业的八成以上。

福田药业1月中旬获得2000万美元投资,最大原因是:该公司是亚洲同行里的领先者之一,拥有众多国际客户。

深圳高特佳去年12月以1.02亿元收购江西博雅,主要原因也是三点:医疗应用领域的扩大推动血液制品的持续增长,行业前景看好;国家在血液制品领域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将促使行业整合与提升;博雅公司良好的基础(市场份额全国同行前五位)以及丰富行业经验的管理团队。

同样是在去年12月,美国红杉资本将1700万美元投向了诺康生物。中国有很多具有潜力的医药企业,为什么是诺康生物而不是其它企业?事实上,红杉中国基金决定投资之前,在医药领域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考察。诺康能够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及发展潜力,拥有先进的、国际化的市场理念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也是中国生命科学医药领域里的生力军之一。

……

纵观近一两年来的医药融投资案例,我们了解到决定一家企业能否获得投资的关键点仍然是人们所熟知的“老三样”:团队、模式和良好的成长前景。

对于上述“老三样”,相信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熟悉的。但怎样才能够组建完美的、符合融资要求的团队,设计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商业模式,以及对未来作出富有吸引力的描述,却是诸多远离资本市场的医药企业所匮乏的,这就需要熟悉医药产业的专业投资顾问公司的规划、设计与支持。

“被吃”也要有商量

医药市场的竞争向来激烈,如今在资本力量的作用下,新一轮并购风潮已经来临,并将继续延续,“大鱼吃小鱼”式的并购已无可避免。那么,作为成长型医药企业,当“被吃”的命运无法改变之时,又该以怎样的努力做一条让吃者满意、自己又有商量余地的“小鱼”呢?我们在此给医药企业两条建议:

一是要卖的话趁早,但要重视企业核心资产的挖掘与保留,以便能卖出更能卖好价钱。在这方面,有两个案例可以对比:重庆“时珍阁”和东盛“白加黑”。“时珍阁”是块金字招牌,在2002时曾为重庆当地“三甲”医药连锁,但在2003年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投资,导致资金不足,企业亏损严重。最后只能于2007年11月对股权进行拍卖,但却流标了,时珍阁所拥有的7项注册商标仅以1.15万元超低价被人买走,这令人唏嘘不已。在本案例中,时珍阁就是没有掌握好出售时机,最终迎来了死亡结局。而东盛集团虽然也面临危机,但“白加黑”品牌却没有受到过多影响,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市场成长性良好,最后能以12.64亿元人民币买给拜耳。

二是请专业人员从团队建设、财务报表、销售网络、市场份额、经营业绩、企业品牌、成长前景、未来规划等各个方面进行梳理、设计,挖掘企业价值,既要让并购主看到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但对企业未来又不丧失信心。有时好的包装,可能带来并购金额上成倍的差异。因为对于并购方而言,其可能更看中的是市场的互补,而对被并购方而言,却是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

光有好的项目未必能吸引投资,没有好的项目就更难融资。资本风潮已经来临,医药市场格局将会改变,成长型医药企业,你准备好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2-24 02:59 , Processed in 0.0195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