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4|回复: 4

[智能建筑]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5 14: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智能建筑行业年会落下帷幕

日前,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智专委)2008年年会暨2009智能建筑行业发展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智能化专家、委员单位的代表等近300人参加会议,大家对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本次年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推广中心、智专委等多家企业联合举办。在“2008年年会”环节中,中国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增彪回顾了智专委参与奥运场馆的智能化建设咨询工作,对其予以高度评价。

  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黄久松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智专委2009年的工作情况。他指出,今年协会将大力开展与建筑节能减排相关的工作;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企业的品牌战略和诚信建设;加强智专委自身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随后,部分专家和企业代表相继发表了精彩的专题演讲。

  会议期间,嘉宾和业内专家还为获得年度智能化工程额前50名的企业、智能建筑行业十大优秀项目经理(建造师)等多个奖项的企业、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9-5-15 14:48:53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4: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IT技术提升房产商业价值

智能建筑技术在我国发展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智能建筑这一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归纳起来,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1990-1995年): 这一阶段的特点:建筑智能化的对象主要是宾馆和商务楼、智能化系统的各子系统独立。片面追求高标准,国家没有统一管理,形成自由发展的局面。

  规范阶段(1996-2000年): 这一阶段的特点:随着智能建筑标准规范陆续出台,建筑智能化的对象已经扩展到机关,企业单位办公楼、图书馆、医院、校园、博物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以至智能化居民小区,有把智能化建设作为卖点的倾向。

  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这一阶段的特点:智能建筑呈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视频技术产品的采用。

  ?智能建筑的建设更理性化,是追求使用功能而不是单独炒作等等。

  ?系统集成更实用化,建设方根据管理需求采用不同的集成方案。

  ?智能建筑加强了行业管理,使其更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已成为建筑行业中的朝阳行业。但是,在人们的投资理念中,往往认为智能化系统是建筑的亮点,是为了提高建筑的科技含量而需要增加成本的系统。并没有认识到智能化系统已成为建筑及住宅的必不可少的配置,智能化技术可以提升房产的商业价值。作者从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应用实例,说明智能化技术可以提升房产的价值。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增加业主对智能化系统投资的信心和力度。

  二、IT技术提升建筑的价值

  1、IT技术的应用基于IP网络技术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协议(IP)的出现,它已经变得无所不在。今天,跨国企业和公共部门已经无法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开展业务。事实上,像水、气和电一样,网络在英国已经成为了一种公用设施。 网络公用设施发展成了现代化楼宇的基础,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正在迅速结合的市场因素:基于以太网的多功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出现。该系统可以将各种独立的应用系统整合到一起,例如供热、通风和空调(HVAC),能源、照明、消防和安全子系统等。另外多媒体语音、视频、数据向基于IP的统一基础设施的融合趋势,将各种针对不同技术的专用网络整合到一起。

  2、IT技术提升房产价值的实例

  实例1:网上办公节省办公成本

  IT技术的运用正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借助IP网络,人们可以在异国、咖啡馆或家里办公,否则可能就需要较多的办公楼。Cisco公司的部分顾员采用家庭网络办公的方式,在英国如果Cisco的全体员工都来公司办公楼上班,那么公司要增加一个新的办公楼,公司需要增加投资约4.5亿英镑。他们正在充分地应用IT的技术资源,采用网络移动办公的方式,使公司节省很多办公费用,减少公司的办公成本。

  实例2:Cisco公司全球的办公地点出入口监控系统

  Cisco公司全球的办公地点出入口监控系统采用的是数字化摄像机,基于IP网络进行联网,进行远程管理控制。Cisco全球安全设施监控中心可操作控制90个国家,400家分公司。管理控制范围是思科在欧洲和非洲、亚太等国家的所有分公司及办事处的出入口。全球分三个监控中心:欧洲EMEA,60个地方,457个摄像头;美洲AMER,312个地方,1,905个摄像头;亚太区APJ,22个地方,299个摄像头。三个监控中心是分时段工作的,它们的数据全部是共享的。在英国的EMEA监控中心可以看到诸如比利时国家Cisco的办公室出入口的状况和图像。我们现场观看了某处犯罪作案的录像回放,比较清晰,可是图像的连续性只有每秒4帧,完全可以看清作案过程。监控中心只有两人值班,监控室并不大。但庞大的数据中心在另外一个地方。据统计,Cisco公司全球的办公地点出入口监控系统由于采用IT技术解决方案,每年节省约1000万英磅。几年来,Cisco公司的全球公司办公出入口监控中心已经直接或者间接节约了价值大约3.3亿美元的成本。这包括空间整合,员工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房产管理系统的改进,以及布线、家具、系统维护和两地间电话成本的降低。

  实例3:远程视频技术提升了托儿所的价值

  美国西雅图一家托儿所在儿童活动室安装数字摄像机,儿童的家长可以随时通过IP网络观看孩子的情况,作到放心。由于开设了远程视频服务的功能,这一家托儿所的业务接应不辖,提升了托儿所的商业价值。

  3、我们的思考

  在我国IP网络应用广泛,但在中国IT技术没有真正进入房地产。那么,在我国IT技术应用于房产的障碍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缺少信息技术(IT)规划的环节,不是没有需要,而是没有人去想、去规划;另外,在我国,投资方与使用方往往是脱节的;设计与施工与管理脱节。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落后,没有信息化设计的内容;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建设项目太多,有一些粗制滥造的现象存在。由于IT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IT应用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果必然导致现在完成的项目过几年就面临改造。

  三、系统集成节省智能化系统投资的手段

  1、系统集成的理念

  (1)系统集成的原则

  利用基于IP网络的结构,能够整合大量的楼宇智能化子系统,开放、透明的技术标准和解决方案应该是智能建筑技术所遵守的首要原则。

  (2)系统集成的目的

  满足建筑物的商业需求,在技术和管理需求之间架设桥梁,使技术完全为建筑物的商业价值服务。所有智能建筑内安装的系统都应该是为了提升建筑物的商业价值,这是系统集成的目的。

  (3)系统集成为什么能够节省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费用和运营成本

  系统集成使智能化系统变得更加简单,特别是可以按照建筑物商业需求,选择对商业增值有用的系统,剔除那些不必要的子系统和应用。能减低客户在建设投资和日后运营管理阶段的管理费用。

  (4)系统集成一定要突出建筑的个性

  智能建筑作为一种定制的产品,本身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每个建筑物都是不同的,建筑物的需要也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的,不同建筑物的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某个建筑物的系统集成一定要突出建筑物的个性。

  2、系统集成节省智能化系统的投资

  TAC公司Roger Moncur先生以曼彻斯特皇家医院改造为例,如何采用集成技术减少医疗卫生建筑项目智能化的建设费用、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风险的情况。曼彻斯特皇家医院由12个独立的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1,660个床位,31个手术室,已使用了38年。该医院使用25年的大楼运营费用竟占去了整个大楼生命周期耗费费用的一半以上。据估算,改造后医院总体寿命周期35年可节省5千8百万英镑。他们认为一个集成化的解决方案提供给了设备的优化控制和精细管理,以使智能建筑的寿命达到最长和节省能源。一个集成化的建筑相对于一个通常的建筑可以节省15%以上的建设费用。一个具有系统集成的智能建筑比没有系统集成的建筑能够节省35%的成本。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

  建筑是耐用的商品。据Cisco公司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使用过程的成本,其中建设过程中,规划成本占2%,设计施工占23%,而使用过程占全生命成本的75%。因此,使用过程的成本是不容忽视,为了节省这75%的成本,必须重视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营及管理水平。而我国建筑界往往只重视建设过程的节能,并不重视使用过程的节能管理。我认为真正要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建筑本身节能与智能化系统的节能措施应该是缺一不可。

  2、信息与控制系统集成达到节能效果

  某国际机场候机楼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中央空调系统:9个水系统并设置了9个热交换机房,配置了401台循环空调机组,42台新风空调机组,候机楼每天有7-8万人进出,如何给旅客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候机和工作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巨大的建筑空间内,调节和控制建筑环境、节约能源,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BA系统在系统的设计阶段就已考虑BA系统与机场航班信息系统中央数据库的联网通讯,构建一个BA系统的航班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使其能更准确、灵活地控制候机楼的相关设备,更好地节约人力、节约能源。系统集成效果:不计设备寿命延长所带来的收益,每年约可节约1000余万元的支出,经过两年时间就可收回设备的投资。

  以上案例说明实现信息系统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的集成,可以提高管理水平,节省大量的不必浪费的能源。

  五、智能化技术是绿色建筑实现的保障

  1、 21世纪的建筑要求建筑师具有多专业技术知识

  目前所谓“健康建筑”、“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不同说法,不论名词如何称取,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建筑的核心。那么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贯彻了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生态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把建筑物定位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力求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参与到生态循环过程中。各工程都针对具体的气候条件、具体的功能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手段,并通过全寿命周期分析,作出生态效益的评估,然后予以实施建设。

  因此,绿色建筑对建筑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设计。他需要掌握多种专业的知识,更必须与各种专业的技术人员合作与协调,才能胜任。

  2、什么是21世纪的建筑

  在Hilson Moran Partnership公司建筑性能部经理Matthew Kitson作的题为“21世纪的建筑”的报告中提到Mary Axe 80层高摩天大厦,这是一座伦敦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大楼是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 其设计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2004年10月 Mary Axe 80层高摩天大厦最终获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斯特林大奖(The Riba Stirling Prize),这是英国最具权威性的建筑大奖。Mary Axe 80层高摩天大厦最主要的特点是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建筑内设计有垂直采光井,采光井的应用造就了大楼独具特色的螺旋形的外表。采光井呈三角形,每层六个。日光和新鲜空气可沿采光井深入到各层办公室的内部。建筑物的流线性外表产生的风压有助于自然通风通过采光井进入室内。根据伦敦的气候特点,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内,可以用自然通风代替机械通风。大楼的外围护结构采用的是可通风的双层玻璃幕墙。这种结构能有效地减少供热和空调负荷。在建筑外表面安装有室外气侯传感系统,可测量气温、风速、日照强度。可根据室内环境需要由计算机控制夹层内的百叶角度,阻止或接纳太阳辐射进入室内。

  英国建筑研究院(BRE:Building Research Estimate)提出的低能耗多功能办公楼的年均能耗指标为175kw.h/m2,而该大楼能耗值大大低于BRE的指标,仅为25kw.h/m2。

  3、什么是生态住宅

  THA(保罗.戴维斯建筑师公司)具有很强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他们强调建筑物的布局要适合于气候、充分利用气候。THA提倡同中国的四合院一样的建筑布局,南低北高以充分利用阳光,中间的花园适合于鸟类的活动和植物的生长。建筑方案的形成充分满足人性化要求,要考虑未来业主的需要,每一套房间可选择个性化设计。建筑构件在工厂完成,建筑物框架在现场搭建,以提高效率。建筑构件生产必须符合生态家居(Eco home)标准,要求家居的10%的能量由自己来提供。设计时,充分使用生态计算软件进行仿真,以充分利用自然风和光照,尽可能利用太阳能。

  例如,有一个案例,THA的设计师对朝南的建筑物认为要控制阳光的晒入。某建筑物设计方案出来后,经电脑模拟发现一年内有80天温度大于28℃,设计师认为太多,就改进建筑设计,使一年中高于28℃的天数减少为38天。他们认为尽管光电板价格昂贵,但每块1KW的板在25年内能够使CO2少发射70吨,对人居环境是很大的贡献。这就是英国人理解的智能建筑。

  4、智能化技术是绿色建筑实现的保障

  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也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除满足建筑物传统的安全、舒适、便捷的要求外,智能化技术还必须为建筑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运行效率提供保障。例如对于智能围护结构的运行控制,对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调节,对个性化送风的控制,对自然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行控制,以及建筑物能源管理都必须进行高度“智能”的控制。可以说,离开了智能化系统,生态建筑的生态效益就无法真正得到实现。

  作者简介

  学历: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78年至1999年在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工作,是研究员级高工。从事工业自动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工作,曾多次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过十几篇有关论文。1991年到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工作两年半,获得美国德州大学FRC实验室好评。

  现任:建设部信息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副主任;中建协智能建筑专委会副秘书长;专家工作组常务副主任;“智能建筑”杂志总编。参加了近50个“建设行业智能建筑试点项目”智能化系统方案的评审工作及部分项目的验收评估工作;经常参加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技术咨询及评标工作;参加过多项标准的评审工作;曾多次在智能建筑技术培训班及研讨会上作技术报告;在“智能建筑”杂志发表过数篇论文;参加编写出版了四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4: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能建筑行业厂商品牌推广观察

智能建筑行业虽然算不上是个大行业,但在多元化经营的今天,很多知名品牌都涉及到了智能建筑业务,其中也不乏跨国企业:西门子、江森自控、霍尼韦尔、索尼、三星等。品牌推广一直都是各个智能建筑厂商的市场重点之一,笔者做了一些对比,发现厂商还是有很多办法,也是有很多推广方式与重点的。虽然推广的方式不同,但是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下面让我们一起关注一下智能建筑行业厂商品牌推广的情况:

第一种:技术应用推广型 代表厂商:浙江中控电子 加拿大Delta 安居宝 美国康普

2008年浙江中控电子举办了“2008智能建筑与节能减排全国巡回技术研讨会”活动,十几场的活动遍布大江南北,为建筑节能与楼宇自控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品牌的知名度也获得了相应的提升。加拿大Delta早在1995年就把自己楼宇自控系统的通讯协议选择为BACnet,并多年来推广BACnet,技术的推广成功也带动了品牌的发展。

“安居宝全国客户培训2007公开课”34场客户技术培训在全国拉开,汇集各地工程商、系统集成商、房产开发商的工程师及技术骨干参加了安居宝互通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智能小区系统、数字社区系统的设备选配、安装调试、故障排除。全面的技术培训造就了安居宝在全国的品牌定位,也成就了行业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作为综合布线行业的老大康普公司在技术方面的表现一直都非常出色,去年美国康普在中国首次展示了10G铜缆技术的现场演示,今年其又推出“新一代SYSTIMAX 360解决方案”。SYSTIMAX 360是美国康普迄今性能最高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拥有各种全新功能,必将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平台。SYSTIMAX 360具备新一代万兆UTP传输能力,高密度结构,性能稳定,更好地诠释出人体工程学理念,全面超越了行业标准。

第二种:以独特的市场角色推广型 代表厂商:立维腾 冠林

美国立维腾名为“明天?‘节’然不同”的市场推广活动去年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立维腾是以一个能源管理顾问的角色定位,结合了中国政府极力推崇的节能战略,以及市场对节能的需求,让其形象深入人心。灯光控制领域有很多品牌,竞争也很激烈,但是立维腾“能源管理顾问”这一定位无疑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随着冠林的智能家居演示车巡回展示活动在闽南地区的进行,家居概念推广形式从“体验厅”进入“流动车演示”。智能家居概念在中国渲染10年有余,而百闻不如一见,效果的体验是最好宣传方式。而企业的体验厅又取决于地理位置和企业利润支配。新的流动推广模式恰恰填充了这片空白。冠林领先的智能家居技术对生活带来的改变及创造的收益,使人们对冠林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具体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亲身体验到数字科技创造的美好生活。

第三种:创新产品推广型 代表厂商:汉王 振威 施耐德电气-VDI

汉王“人脸通”产品采用专用双摄像头及DualSensor V2.0人脸识别算法,识别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而且不受环境光线的影响。产品也算法都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在产品创新方面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革新”是振威提倡的新主题。随着对讲产品功能越来越复杂,社区智能、安防对讲工程商不得不把相当一部分力量投放在工程安装和后期系统维护上,其营销拓展能力严重受限,内部管理挑战愈加严峻。广大工程商由于存在成熟技术人员流失、工程管理水平不高、工程质量上不去等状况,导致成本失控、商誉受损等劣势。行业中,缺乏一流的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已成为全球安防工程业者的硬殇!振威公司决定启动“压强战术”,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技术开发工作,并在新产品定位上,首先谋求“突破”??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产品创新,而是提供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以此来突破行业既有规则。面对中国楼宇对讲市场的发展壮大和随之而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振威敢于变革、蓄势待发,引领楼宇对讲市场踏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施耐德电气-VDI08年末主推的“Actassi”系列无论从技术还是从操控模式,Actassi均包含着“蓝色海洋,连通世界”的理念。它打破了行业很多人对综合布线产品原有的一些理念,在线缆、模块、配线架这些最普通的产品里注入了大量人性、文化、时尚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第四种:品牌历史传承型 代表厂商:西蒙 视得安

美国西蒙公司在1903年创建之初就提出了“Service(服务)Innovation(创新)、 Quality(品质)、 Value(价值)”的经营理念。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以及西蒙家族四代传人的继承和发扬,如今这个价值观历久弥新,内涵更加丰富,成了西蒙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视得安创造了中国第一台楼宇对讲机,10年品牌立足楼宇对讲行业的形象代表。合资企业创立了Bticino智能家居、罗格朗(Legrand)、视得安(Shidean)三大品牌。2008年,视得安罗格朗品牌推广会在各地召开, “视得安罗格朗,安全居家,时尚选择”成为了新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和品牌清晰化推动视得安罗格朗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4: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智能建筑发展论坛 同方泰德露锋芒

千家网:作为中国本土的民族品牌,请您介绍一下信和瑞丰的品牌发展历程和前景。

姜总:北京信和瑞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多年以来一直专注于“楼宇自控和VAV变风量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从2003年到2005年,第一套系统研发成功经历了两年的时间。2005年,信和瑞丰信心满满地带着科研人员700多个日日夜夜苦心钻研的成果进入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产品一经使用便得到众多客户的认可和美誉。2008年,经过3年的磨练和市场检验,产品日趋成熟,硬件达到新的阶段,信和瑞丰在技术的拉动下市场规模迅速增长,项目覆盖广西、成都、重庆、太原、北京等一二线城市。
随着产品的日益成熟,市场的不断增长,作为企业的领航人,我意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毫无条件的走品牌化道路,提升我们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为此,专门投资成立朗德华信(北京)自控技术有限公司,并全新推出“朗德华(Longdhua)”自控品牌。2009年4月5号到7号的广州制冷展上我们首次以朗德华自控的身份出现。同时,参加了8号-10号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智能建筑论坛,对我们的产品进行了详细介绍。
朗德华目标和愿景:◎提供全系列楼宇自控产品和优质服务
◎成为VAV变风量控制产品的专业供货商
◎成为楼宇自控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专业厂商
◎朗德华(LONGDHUA)进入一流自控品牌行列

千家网: 08年的金融海啸,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各行各业,对智能建筑市场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作为公司的领导,您是怎样看待它对信和瑞丰的影响?
在众多的楼控厂商中,信和瑞丰又是如何保持其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的?

姜总:我认为08年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外向型经济,真正的实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外向型经济不能够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国富民强的支柱性产业,中国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国家通过4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和10大振兴产业规划,目的也在于发展自己的产业。就此来说对我们是危机也是机会,因为楼控解决的首先是建筑方面的节能降耗,绿色建筑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必须要靠自控来实现。因为对一个建筑的整体而言,初建成本,相对于70年代运营成本是极低的,大概连20%都占不到。初建成本中已经通过材料、门、窗、机电设备等实现了硬件部分的节能,不可能再更改建筑框架 ,怎样实现70年代在运营中的成本,机电设备的管理必须要靠自控。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智能专家委员会、建设部都在各地成立了节能办。我们的产品适合这方面的市场,并且现在政府为维护国家的利益,一定会尽可能多地选择本土产品,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任何行业产品的竞争,都来源于自己产品的特点和性能。价格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保证竞争力的基点就是加大自己的研发能力,使自己的产品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在成本上进行良好的控制,使自己的产品性价比达到最高。
在市场宣传方面:我们做合理性的布局,不会大而全的占用我们太多的人力物力。
在合作方面:我们与众多知名的集成公司合作,同时还跟日本山武公司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形成互补的优势。这些综合性的优势使我们明显地区别于其它的厂家。

千家网:贵公司对2009年中国楼控市场的期望如何?

姜总:楼控市场,首先决定于建筑市场的发展,2009年建筑市场会受到几方面的影响:
第一、金融危机。
第二、北京奥运会结束的影响。
第三、上海世博会资金的影响。在北京上海吸走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其他地区不免会受到一定的压制,虽然中国政府有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但只是投放在必须的基础建设,在新建建筑上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在旧楼改造上楼宇自控市场应该是大有可为的。2009年应该是一个起步、铺垫,真正的发展,应该是从明年开始。

千家网: 信和瑞丰有哪些新的技术节能新品, 其特点是什么?

姜总:我们对自己的产品非常自信,我们的每一个产品都具有良好的技术体现和节能降耗方面技术实现的能力。我主要是指应用,因为自控是一个系统产品,一部分是传感器单元,一部分是处理单元,一部分是执行单元。在这个单元上是通过软件对平台的管理,传感器监测的精度,影响控制器的判断的能力。执行器执行机构的准确度影响执行的效果,但处理的功能也影响整个大局,楼控系统是一个全方位的产品。在这方面,我们最具优势的产品是控制器产品与管理软件,首先我们控制器产品有通用型与专用型的,能够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我们除了有常规的DDC控制器以外,还有针对许多小的空调机,新风机的专用的液晶控制器,我们使节能降耗通过实时的显现,工程部就可以实时地去判断,实时地去调整。另外我们的管理软件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参数的软件,而是一个管理平台、能量分析及记录。分析能耗的消耗,同时自动去设定机电设备去优化运行实现能量管理的功能。另外我们的控制器上还带有GPR的反馈信息。除了internet网可以读取以外,可以实时反馈你的耗电量信息。

千家网:针对2009年的楼控市场,信和瑞丰有哪些新的市场定位呢?地方代理加盟计划是否有考虑?

姜总:09年的楼控市场,我们对市场的定位与其它厂商稍有区别。第一:我们要与各大集成公司的合作。因为集成公司在智能建筑行业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基本上70%的智能建筑工程都是由各大集成公司完成,这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北京、上海等地多家知名的系统集成商与我公司具有良好的合作,这些集成公司占据的大都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和西安、太原、成都等二线城市。我们将这种合作模式也随之复制到这些城市。
我们主要的模式就是区域代理,不完全靠自己设立办事处的方式。在成都、山东、大连、沈阳、太原、广西都有我们的代理商。我们愿意与行业内所有的渠道商共同合作和发展。我们的定位是做专业的自控设备的生产商和供应商。

千家网:请简单介绍信和瑞丰在2009年的市场目标以及推广策略?

姜总:2009年市场目标:由于我们新推出“朗德华(Longdhua)”这个品牌,希望大家对朗德华有所认知。把信和瑞丰这个品牌与公司形象完全转到“朗德华(Longdhua)”形象上来,这是对品牌形象的宣传。
至于推广策略:我们是围绕品牌形象来展开,产品推广在品牌宣传中逐步进行。同时品牌的出现一定是依托产品推进的,只有品牌与产品的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客户持续不断地对品牌的产品进行消费,并且保持较高的期望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4: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能建筑施工标准今年出台

沉寂多时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即将在今年出台,至此,智能建筑将有相对完善的配套标准可依。该规范的主要编写者、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范同顺表示,与设计、验收标准间隔六七年才出台的施工标准,主要是考虑到“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有关部门过早颁布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规范,势必会对技术人员造成误导,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DIV class=ad><DIV id=HZH01 class=xwhzh> </DIV></DIV>

  顺理成章

  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属于朝阳产业,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系统都需要时间的检验。早在2002年、2003年,国家智能建筑设计、验收标准就相继出台,但国家智能建筑施工标准一直没有出台。

  “没有楼宇自控系统的施工规范,工作中缺乏参考依据,解决问题只能靠自己的经验,有些技术问题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涉及到土建、给排水等专业技术,我们没有权限,只能交由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士代为操刀,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很容易对整个智能化工程造成重大影响。”北京某智能工程企业的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行业施工标准的制订被推到需迫切解决的关口。此次智能建筑施工标准出台后,将形成完整的智能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标准,有助于智能建筑的发展。

  范同顺认为,智能建筑的科技含量比较高,成熟度不够,除了智能建筑施工领域,系统集成、楼宇自控领域的标准也是一片空白,技术人员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常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进步,行业标准将会逐步完善。

  施工标准的出台能否解决智能化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黄久松认为,现在的行业工程标准只属于推荐性标准,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缺乏法律强制性,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硬性约束,使得各种类型建筑的智能化质量不能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无缝对接

  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去年对北京市106座建筑的智能系统运行情况展开调查,发现三成建筑的智能系统运行不正常,三成则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智能系统运行良好的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黄久松认为,形成这种局面与当前不完善的行业标准有必然的联系,很多工程企业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企业施工标准,规范本公司员工的行为,保持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目前行业内工程企业的实力悬殊巨大,鱼龙混杂,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系统带病运行的现象比比皆是,还有不少的系统长期处于瘫痪状态。

  范同顺表示,即将出台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将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信息设施、安防等多个子系统的安装情况都做了详细规定,其中首次对系统集成、设备管理进行技术性规范。

  同时,施工规范参照了设计、验收标准中的很多内容,形成了一套很完善的工程标准,技术人员只要按照设计标准施工,验收人员也能依据要求检验。这样,智能建筑中的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就实现了“无缝对接”,配套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4 11:00 , Processed in 0.0222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