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ICE

[天然气专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09: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能源的新丝绸之路

  12月18日讯 12月14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飘扬着中,土,哈,乌四国的国旗这个曾经的古代丝绸之路的驿站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共同出席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启用仪式。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格达伊姆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止于中国境内新疆霍尔果斯采用双线铺设单线长度1833公里。目前实现的是单线通气按照建设计划2010年9月底双线将建成通气2011年底达到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根据协定土库曼斯坦在30年内每年向中国供应400亿立方米天然气。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远景储量居世界第四位约占全球天然气储量的15.8%.

  四个国家的元首共同出席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启用仪式表明其具有重要意义。或者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此次中亚之行主要是参加工程启用仪式显示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中国能源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这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跨国天然气管道它开启了中国利用国际能源的新历史。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更能体会其对中国能源供给的价值。

  今年入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天然气气荒。不是产气大国的我国已逐渐成为天然气用气大国且已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200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与当年国内产量相比供应缺口近50亿立方米。今年预计国内天然气产量为890亿立方米而需求增至1000亿立方米以上供需缺口达110亿立方米左右。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每年可以提供相当于我国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一半的供应量对保证我国的能源供应解决气荒意义重大。

  丹麦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正在召开气候大会前我国政府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而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将在未来减排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在美国和欧盟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都已占到约四分之一日本的天然气消费量约占能源消费量的13%。美国过去四年中投资1000多亿美元用于建设燃气发电厂。欧盟的一个天然气行业组织预计欧盟的天然气消费量将从目前的每年3.5亿吨石油当量上升到2020年的近5亿吨石油当量。一些石油公司经理预测从2020年至2025年天然气将取代石油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8年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净进口量达20067万吨在国内油品消费量中的占比已升至接近52%。据介绍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4000万吨的石油。中土天然气合作协议的达成将让天然气逐步分担由于石油供应趋紧给我国带来的能源需求压力。

  近年来学者们一直呼吁的能源安全问题其中也包括中国80%的石油进口来自海上如果马六甲海峡一旦局势发生变化势必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致命威胁。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再加上之前今年3月《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达成以及中俄之间输油,输气管道建设的谈判将给中国妥善解决"马六甲困局"提供一整套有效解决方案。

  可以说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通气标志着中国的能源来源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然气市场剧变在即  

  1月14日讯 “世上的万物都在流动,这意味着,在现实的某个层面上,一切都在变。”这本是澳大利亚著名诗人罗伯特.格雷名篇《事物的漂流》中的名句,但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它似乎在描述中、澳天然气合作中的微妙关系。2010年1月4日,澳大利亚woodside(伍德塞德)石油公司宣布,该公司在2007年与中国石油[13.83 -3.15%]公司签订的价值404亿美元的天然气销售合同失效,该公司暂时未能与中国石油公司达成下一步的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从2013年开始,我国从澳大利亚woodside公司每年进口30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计划像肥皂泡一样,破裂得无影无踪。

  在广东油气商会燃气部部长庄荣金看来,这单数百亿美元合约的失效,并不具有外界所赋予的如此之多的想象,虽然截至目前,他并未从他在woodside公司工作的朋友那里获得更详尽的答复。

  不过他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合同而已,而导致合同失效的主要原因,只是由于最近几年,天然气市场因价格的波动而悄然发生的改变。

  尽管,在这场全球天然气价格波动中,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却依然波澜不惊。但庄荣金认为,“这种相对的平静,或许意味着一场大的变革就要来了。”

  天然气进口剧变

  天然气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间并不太长。

  2004年12月l日,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业界说这是我国能源消费进入天然气时代的标志。

  但直到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才出台了《天然气利用政策》。当这一政策出台不足一个月时,中国石油便与澳大利亚的woodside公司签署了价值约450亿澳元(约合404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LNG)的供应协议。

  协议中为中国供气的天然气田,是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Browse项目,但woodside并不是这个项目的唯一主人。在woodside所掌握的50%的股权外,还有壳牌、必和必拓等知名企业。

  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就Browse项目的开发地点达成一致,以致他们预期到2012年才能对这一项目作出“最终的投资决定”,这意味着该公司当初与中石油协议中所约定的2013年供应第一批天然气的计划,基本不可能实现。

  因此,澳洲当地报纸《澳大利亚人报》在2010年1月5日的文章中指出,选址问题成了合约失效的主要原因。woodside内部一位人士向时代周报说:“合同失效,只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而已。这并不意味着woodside方面会放弃中国市场。”该人士慎重地指出,“中国的天然气市场一直都被低估了。”

  不过,庄荣金认为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2007年,也正是中澳签订意向合同的那一年,天然气价格正逐步走高,在2008年涨至22美元/mmbtu(天然气计价单位),但高位的价格并没有延续。金融危机以后,这一价格甚至跌至5美元/mmbtu。

  在天然气业内,已经有人士认为,剧烈的价格波动因素或是合约之所以失效的最大可能。

  据庄荣金分析,“2007年,国际气价都在10美元/mmbtu以上,即使意向合同中的价格低至10美元/mmbtu左右,但2009年底,这一个价格已经跌到了7美元/mmbtu。”

  “与此同时,国际上新的气田在不断地被开发,全球天然气已经从卖方市场转为了买方市场,因此在有更低廉的价格出现时,中石油放弃这一合约无可厚非。”庄荣金说。

  业界也普遍认为,中石油是否仍然愿意以2007年的高位价格购买woodside的液化天然气才是合约最终能否生效的关键。

  但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前所长周大地却向时代周报表示了不同意见,2007年中澳的天然气意向合约不属于约定明确的照付不议合约,而是较笼统的意向性协议,依惯例在大宗商品的意向合约里,并不会谈及价格,“除非当初签订的价格极低,谁会在几年前就能估计到未来的价格呢?所以对这一合约的失效没有必要作太多的猜测。这仅仅是商业行为。”

  无论如何,不管是官方公开的选址困难的原因,还是市场猜测的价格无法谈拢的原因,总之,这一合约终究是失效了。

  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就此失去了澳洲的天然气资源。

  早在2009年中旬,中石油与美孚澳大利亚资源有限公司签署了高庚的天然气购销协议,这意味着中石油每年将可以从澳大利亚高庚项目买到约225万吨液化天然气。

  对此,中石油一位负责人透露,“这次交易的气价比woodside项目的更便宜。”这反倒印证了业界对中石油是因为价格因素而放弃woodside合同的猜测。

  气荒,荒给谁看?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向时代周报解释道:中石油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迟钝,没有澳大利亚的,还有中东的,而且美国的页岩气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页岩气甚至比常规天然气更便宜。所以中国在天然气上有更多选择。因此,合约的失效,也是给澳大利亚一个警告,我们不是只有澳大利亚。

  虽然中国近年不断开拓国内外天然气源,但气荒仍在发生,而且是在无数个冬天,一年接着一年。

  2009年11月份,中国部分地区大幅降温,受天然气管输能力限制、峰谷差大、储气规模不足等因素影响,武汉、重庆、西安、南京、杭州等地相继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

  而在此前的几年,这种情况也曾发生。

  天然气市场,看上去更像是为能源寡头们准备的一场盛宴。

  在谈及三大巨头纷纷建设天然气接收站的问题上,周大地就woodside合约失效一事向时代周报透露,“中石油在这个合约上还是得到了好处的!”依据发改委当时的政策,建设天然气接收站的前提条件是有气源。而当时中石油就是凭借着woodside合约,顺利拿下了大连和江苏两个接收站的报批手续。

  虽然各巨头的博弈使天然气源变得紧俏,但与国际气价相比,我国的天然气价格仍显低廉。目前,接近井口的四川、重庆、新疆等地,天然气的价格仅为1.4-1.5元/立方米,而距离井口较远的广州,其天然气价格已经达到了3.5元/立方米。从相对价格看,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天然气通常相当于相等发热值原油价格的65%-8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30%-45%。

  业内人士几乎都将中国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归咎为较低的国产气价和较高的进口气价造成的问题。因为在这样的价格水平上,无论是进口天然气的企业,还是开发国内气田的企业,其积极性均受重挫。

  中国在2008年的天然气消费量为778亿立方米,由此计算,中国的使用量不及全球天然气产量的2.6%。在778亿立方米的使用量中,国产气的产量为761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仅为6%,而同一年,我国的石油在对外依存度上却达到了49%。

  这或许意味着,在国际天然气的年产量中,我国的天然气供应压力并没有理由如此之大。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丽在woodside合约失效后也曾表示,中国正在形成由国产天然气、进口液化天然气、进口中亚天然气、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缅甸天然气五大来源组成的多元化天然气供应格局,这将使得单一气源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大大缓解。

  但在现实中年年终约而至的气荒面前,周大地的解释则是:“在竞争和供需条件都没有完善的市场里,哪个企业会做亏本的买卖呢?所以就有了我国的气荒啊!”

  荣金也有表示,国内天然气的价格不涨,企业没有进口和生产的动力。

  谁为涨价买单

  对于全国性的气荒,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曾对供应紧张的问题表示:“今年冬天来得早,天然气需求量上得快。”

  有受访者向时代周报形容我国的天然气气荒是:“上游勘探、开发、引进的垄断,中游管网建设的‘肠梗阻’,以及下游城市燃气公司价格倒挂怪象的集中体现。”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华贲对此曾表示,虽然用生产力的原因可以解释气荒的形成,但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理顺天然气的“价格乱局”。

  此外,“还需要放开目前三大公司垄断天然气市场上中下游的状况,开放天然气市场,将上下游分开,中游开放。”华贲还补充道,“这项工作的完成不能依赖三大公司,而是急需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

  事实上,一场天然气价格的改革已悄然启动。

  据悉,国家发改委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近期已经上报。有消息称这一方案将会是以市场供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同时在消费终端理顺零售价的改革方案。

  对此,荣金称很有可能会采用加权平均的办法来理顺气价。

  所谓加权平均的办法,就是用国产气和进口气的比例进行加权平衡。也就是用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气价和价格相对较高的进口气价进行加权平均。这意味着理顺气价,有了消化进口气的价格差,得到的结果将是涨价。

  而另一种价格改革的方式则是“增量气”,即与国际气价挂钩,而原有气量则执行国内气价,国内天然气价格暂时不变。

  可以预见,涨价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刺激新一轮天然气进口。这就势必造成了中国需求的急剧增加而导致国际天然气价格市场价格的上扬。“不管市场的格局如何变动,中国始终是一个天然气进口国,这是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事情,这导致中国在天然气市场中始终不会有定价权。”荣金说。

  但抛开国际天然气的价格问题。中国目前出现的供需矛盾是否是涨价理由,还值得考究。毕竟进口依存度为6%的数字让我们看到解决气荒并非无计可施。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向时代周报表示,“不排除能源寡头为了涨价而制造的气荒,因为只要前期的投入足够多,气荒是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的,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

  对此,曾有媒体向政府发出疑问:在我国天然气的发展规划里,为什么政府没有考虑到将要出现的气荒而加快天然气项目的推进。

  针对有人猜测是天然气荒始于巨头垄断,张国宝的回答是“不能轻易苟同”。

  而周大地的回答更为直接:“这事的答案,你要问中石油。”

  天然气改革究竟会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6: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煤制气、煤层气管网运输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1月21日讯 我国建设和规划中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近15个,这些项目的规模产能达250亿立方米/年。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研究所副所长杨建红表示,煤制气、煤层气等气源进入天然气管网须提前考虑连续供气能力、与下游市场的同步发展是否匹配、是否需要新建管道等问题。

  大规模SNG必须进管网

  作为国家支持发展的现代煤化工项目之一,煤制天然气项目在产业政策支持下各地规划项目如雨后春笋,规模少则15亿立方米,多的可达80亿立方米,其中40亿立方米以上的项目较多。

  对此杨建红表示,这些规划中的项目,规模较小的可以考虑就地利用,如果产能较大,就必须要考虑进入管道东输。“国内天然气供应总体偏紧,我们非常欢迎煤制气、煤层气等多气源进入天然气管网,统筹考虑管输问题,这是天然气的重要补充。”

  他指出,煤层气、煤制气的产能建设是连续性的,但管道建设却是阶段性的,产量增长也需要与下游市场开发速度相匹配。“许多煤制气项目只要两三年就可以达产,但局部地区的下游市场开发是否能同步承受是一个问题,所以大规模煤制气必须进管网,可以与石油公司商谈管网问题。”

  市场人士称,现有的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都已经有落实的气源够实现满负荷运行,如果在新疆建规划100亿立方米规模的煤制气项目,肯定要为之规划新的管道。如果成本合适,如价格控制在1.5元/立方米以内,完全可以考虑成为未来西气东输三线的主力气源之一。

  亚化咨询表示,如果进入到石油公司的天然气管网,这些煤制气项目就可以将落实下游用户的问题交给石油公司,与其天然气下游市场开发统筹考虑,而不必再去各自寻找下游用户。

  我国现有天然气管道3.5万公里,未来一段时期将集中建设3.5-4万公里的支线。杨建红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管道长度将接近10万公里,可覆盖所有具备规模的煤制气和煤层气项目。

  煤制气理论成本不足1元

  杨建红指出,煤制气的规划必须与现有的天然气规划协调好,比如目标市场的容量、项目检修期间的连续供气问题等。对此,全国煤化工设计技术中心主任李大尚表示,煤制气项目逐渐达产后,一个产能会分4-6条线轮流检修,保证全年不间断供气。

  李大尚表示,煤制天然气项目在煤价为250元/吨的价格下,年满负荷为8000小时,其每立方米气的工厂成本为0.98元,转换率最高可达66%。大唐克旗项目规模为40亿立方米,计划3年投产,自建管线进京,到北京的气价为1.6元/立方米。

  亚化咨询指出,天然气价格机制的改革将进一步提升煤制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未来北京的气价上调,我们的价格也会跟随上调。”李大尚说。

  如果以自有煤炭为原料,合成天然气的生产成本将明显低于进口天然气。尤其在煤炭运输成本较高的新疆和内蒙古等地,煤制天然气具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力。亚化咨询同时指出,煤制天然气需考虑二氧化碳利用的问题。煤制天然气项目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如能合理利用,与石油行业的强化采油相结合,可为项目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9: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然气新价格机制初现雏形   

1月21日讯  尽管千呼万唤,但天然气新价格机制至今仍未出台。昨日记者独家获悉了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方案。该方案的初步思路是“一省一个综合门站上限价”,由各省“存量气”气价和“增量气”气价计算得出。国内天然气新价格机制雏形初现。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新机制不仅解决目前一省多价的问题,进口天然气和国产天然气价格矛盾问题也迎刃而解,同时还将天然气与石油挂钩,促进了天然气合理利用,而且这种机制目前不会对居民用气造成很大影响。

  雏形初现:价格将呈上升趋势

  记者从发改委内部人士处了解到,新的方案提出:分省实行统一门站价,由各省存量气(2009年)气价和增量气(2010年以后新增用量)气价两部分加权平均确定综合门站上限价格。

  其中,存量气价是根据各省使用的各油气田的天然气出厂价加管道运价加权平均确定。各油气田出厂价在当前国内气价基础上,将城市燃气和化肥用气价格补提0.40元/立方米后加权平均确定(1.17元/立方米)。

  而增量气价则是根据国产新增气出厂价(1.17元/立方米)和进口气到岸价加权平均形成全国统一出厂价,加管道运价确定。方案中规定,天然气价格的调整将补提后的国产气价(1.17元/立方米)作为油价40美元/桶时对应的基础价格,以后根据国际油价、国内液化石油气、汽油和柴油出厂价变化幅度调整(权重各占25%)。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按照国家发改委新的价格改革思路,天然气价格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化肥、城市燃气补提0.40元/立方米后,全国平均出厂价提高了0.21元/立方米,达到1.17元/立方米。以此为基础价格,如果再严格实施与油价挂钩机制,初步测算,油价每上涨10美元,气价平均上涨约0.20元/立方米。若油价达到80美元/桶时,国产气平均出厂价为1.932元/立方米。但是民用气和化肥用气基本还是会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

  迫在眉睫:现有机制急需完善

  2009年冰雪天气导致国内部分城市出现一波又一波的天然气供应紧张。这个长期不被媒体、公众所关注的领域开始走进公众视野。天然气行业存在的诸多弊端开始被反复提及,新一轮的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天然气从产出到终端使用要经历产、输、配三个阶段,也就是天然气生产商通过管道输送到城市门站,然后由城市门站配送给终端用户。相对应有出厂价、门站价、终端价等三个价格。而目前国内对民用天然气进行价格调控,对出厂价、管输费、终端销售价均进行限价,以陕京线为例:陕西地区出厂价0.83元/立方米,到北京的管输费0.45元/立方米,到北京的门站价为1.28元/立方米,北京城市居民用气价格为2.05元/立方米。

  因为每条新修的天然气管线确定一个新的天然气价格,与进口天然气的价格不同,国内出现了同省不同价、同气不同价,老气老价、新气新价等价格混乱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曾公开表示,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存在四个突出矛盾。一是国产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偏低,各地纷纷进行煤改气、油改气,争着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加工项目,导致部分地区天然气供求矛盾较突出。此外,随着进口气量的增加,进口高气价与国产低气价的矛盾日益显现,即使价格较低的中亚进口气价格也比现行西气东输一线门站价高出一倍左右。三是价格体系不尽合理,部分气田还存在价格“双轨制”现象,对用户按类别分别定价,不能体现公平的原则等。四是为适应管道快速发展形成多气源、多路径网络供气的形势要求,天然气价格机制急需完善。

  作用不小:新机制有望解决三大顽疾

  “该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的三大问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一方面确定了一省一个综合价,而且是上限价,也就是终端价不能高于每省制定的综合价。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之前一省多价的局面。

  此外,提出了按照存量气价和增量气价来加权平均计算,很好地处理了进口气与国产气价格的矛盾,减少了高价进口气价格对国内价格造成的冲击。

  林伯强表示,新增气很大部分都将是高价的进口天然气,但我国每年新增天然气的比重大概在10%左右,因为新增气的权重不高,通过与比重占到90%的存量天然气加权平均后,国内最终的天然气出厂价不会涨太多。

  而另一方面,该价格机制把天然气与石油价格挂上钩,能够促进天然气资源的合理利用。

  据了解,在同等热值的前提下,天然气比煤炭、石油的价格都低,而且排放和污染更少。目前国内许多工业用户都更钟情于用便宜的天然气。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该方案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面对资源稀缺和市场过度膨胀的情况,目前的价格还是偏低。此外因为天然气有几个价格主体,所以天然气与石油的联动也会很慢,很难达到国内成品油与国际原油的联动频率”。

  意义深远:促进天然气可持续利用

  董秀成对记者表示,这个天然气价格方案比较合理,一方面把价格机制理顺了,另一方面对于居民用气的影响不会太大。而最重要的是该机制将推动国内合理地利用天然气,促进天然气的可持续利用。

  董秀成认为,按照价格改革方案,受益最大的将是天然气上游的生产商。但是由于价格上涨的幅度并不会太大,所以对用户的冲击不会太大。

  林伯强则表示,该方案肯定还会对民用天然气以及农业用气进行补贴,会将天然气提价对居民的影响限制到最小。

  “价格改革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透明的价格机制,让终端消费者能够明白国内价格以及天然气资源的国际价格是如何进行调整的,会减少很多社会舆论压力。”林伯强表示。随着进口天然气量的逐年增加,在增量气的权重增大后,国内天然气价格就会呈现缓慢上涨的趋势,这一方面能够更真实地体现该资源的国际价格,同时也能够让用户形成更为合理的消费模式,很好地减少天然气浪费。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天然气价格的提高,国内煤制天然气也将得到极大的发展。这将极大补充天然气的来源。

  据测算,煤制天然气项目在天然气价格出厂价高于1.6元/立方米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按照进口天然气增量的逐年增加,天然气出厂价在几年后就将达到1.6元/立方米。

  记者从业内分析机构获悉,我国目前拟在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达到15个,如果这些项目在2020年以前全部建成,则将为我国增加超过2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在2008年国内的天然气需求量为778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将大大缓解我国天然气紧缺的局面,降低我国对进口天然气的需求。

  名词解释:

  综合门站价是各省实行统一门站价,由各省存量气(2009年)气价和增量气(2010年以后新增用量)气价两部分加权平均确定综合门站上限价格,同时天然气的价格将根据国际油价、国内LPG、汽油和柴油出厂价变化幅度调整(权重各占25%)。

  相关链接

  2008年,中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3.8%。根据国家发改委在《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这个数字在2010年将达到5.3%,远低于24%的世界平均水平。

  今后10年是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天然气需求量年均增长量将超过100亿立方米。因为国产天然气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从2006年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运营开始,中国开始了大规模进口天然气的时代。

  2008年,国内天然气总产量为77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44亿立方米,约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5.57%。2009年11月,国内“气荒”导致液化天然气紧急进口。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进口液化天然气由10月的433946吨增至588439吨,同比增长近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2 09: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俄天然气管道获突破 管道龙头获益

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20日在北京透露,中俄在俄罗斯对华增供原油,修建东线天然气管道方面已经达成原则性共识。业内人士认为,以上能源合作对中国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短期来看,将会需要大量高端油气管道,对金州管道、新兴铸管等龙头公司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1: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然气短缺或将持续三至五年  

  12月23日讯 尽管国家发改委已经通过进口天然气增加国内供应,同时中石油、中石化等天然气生产商也在增加产量,以抑制供应天然气短缺的局面,但是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规划委员会专家曾兴球日前指出,未来3~5年天然气短缺的局面可能还将持续。

  依据今年出现天然气短缺的情况,曾兴球估计,明年不一定这么严重,但是三五年之内在局部地区还是难免的,要做好足够的准备。

  曾兴球指出,各国天然气产业链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天然气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历史比较短,市场发育迅猛是造成今年市场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所在。

  曾兴球表示,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和其他能源有很大的不同,就是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必须协调发展。世界天然气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历史表明资源勘探首先要有资源,但是没有市场的资源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在发现资源的时候,就得开发市场。但市场开发过度,资源供应不足就会给市场供应造成麻烦,所以市场和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协调发展。中国的市场开发这几年有了很大变化,能源更新方面快速发展,推动了能源结构调整,特别是华中地区发展得很快,但是资源配套却没有跟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6: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源局:还有很多天然气管道已进入规划 

  3月23日讯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表示,中国目前进入规划的天然气管道还有很多,但她没透露具体的数目。 黄鹂表示,天然气的液化集输是中国在清洁能源长输管线是目前我们国家对于结构调整起步工作量最大的。

  黄鹂表示,中国的一些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进展很顺利,目前正在建设的有四条大通道一个是中亚原油、中哈原油、中俄原油和中缅油气,中缅油气很快投入建设,给中国能源的通道开辟了较多的可通行领域和渠道。

  她随后透露,除了已经提到的4条天然气管道正在建设之外,进入规划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还引用了一个数据用来说明中国天然气管道的短缺。她表示,“有一个统计数据不知是否完全属实:中国天然气管线不到5万公里(不算油),而美国天然气据说有50万公里,如果这个数据属实恐怕国内天然气管线的建设还会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6: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未来100年文明进程将依靠天然气  

  4月26日讯 “风电太阳能这些所谓的新能源,根本无法支撑中国未来的文明进程,中国未来100年的发展所依赖的能源,只能靠天然气。”在22日的中国非常规油气峰会上,中国能源网首席技术总监韩晓平认为,中国能源结构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天然气工业发展迟缓拖了后腿,为此,应该改变对于天然气化石能源的定位,赋予天然气应有的新能源地位,加速开放市场,充分引入竞争。

  “这么多年,我们天然气发展速度之慢是无法想象的。欧洲天然气达到1000万立方米只用了6年的时间,而我们花了将近40年时间,还没有达到1000万立方米。”韩晓平认为,美国奥巴马政府之所以能够承诺减排,最重要的王牌,是国内高速发展的天然气。而中国没有太多天然气,也就没有减排的底气。

  富煤、缺油、少气,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能源资源的国情现状。但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仅青藏高原内侧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就有350亿吨标准油,页岩气100万亿立方米。低渗透气100万亿立方米,加上常规天然气38万亿立方米,煤层气36.8亿立方米。韩晓平表示,中国如此丰富的天然气可采储量,足够支撑起中国150年到200年的文明进程。

  然而与巨大储量相对立,去年中国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天然气荒,给城市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问题。但韩晓平看来,去年气荒最高峰时的天然气供应缺口仅仅1000万立方米,却给全国多个地区带来如此大的问题,一个根本原因,是对天然气发展的极度不重视。

  “尤其地下储气库极度缺乏。”韩晓平强调,全世界总共建设了612个地下储气库,而中国只有仅仅6个,全世界储气量高达3320亿立方米,而中国却仅仅储气20亿立方米。许多城市天然气管道单一,供气源单一,很多没有地下储气库,天然气管道与LNG站、地下储气库,互相之间也根本没有一个很好的全国性联网,这就丧失了很好的调峰适应能力。用气高峰来临时,只能坐以待毙。

  对此,韩晓平建议,应加速开放天然气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市场,引入竞争,引入鲶鱼效应,与此同时,避免三大石油公司纵向一体化战略对行业发展的堵塞。鉴于石油天然气在各方面业务的非相关性,韩晓平提出,分拆三大石油公司的油气业务,将天然气业务独立出来发展。在宏观层面,他认为,国家应加紧制定天然气相关法律政策,完善上中下游的行业规则,同时加强建立一个真正的监管机制。

  “只有开放,才能发展,不仅要对外开放,还要对内开放。不仅仅是对技术的开放,更多的是对投资的开放。只有更多投资主体进入,这个市场才能真正活起来,才能优胜劣汰,这只鲶鱼进来以后,中石油为首的石油巨头们也才会加速前进,才会变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韩晓平说。

  以下是韩晓平会上演讲文字概括整理:

  国家主席胡锦涛一再强调调结构,在2月3日中央党校发言,一共说了50次加快调整结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减排承诺之后,我们的结构问题就成了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阻力。

  但结构到底怎么调?我们都知道,存在决定意识。人类文明的过程就是不断驾驭能源技术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有非常著名的话: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所以,调结构的关键,是能源结构。能源结构的关键,是一次能源结构。从全世界发展的历史看,一次能源结构不发生变化,二次能源结构就没办法变,二次能源结构不变,经济结构就不会变化。社会结构也就大同小异。这个事情如果不改变,我们在搞市场化,为什么到现在,改革有些停滞了,走不下去了,很多问题都是我们的结构问题。

  哥本哈根之后,尽管中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很多国家都对中国存在质疑。最大的问题,通过算一笔账,如果按照7.5%的GDP的增长率,到2020年,我们GDP总量是74.3万亿人民币,如果按照我们的承诺,从2005年到2020年,我们GDP碳强度减少45%,就是说,我们的煤炭要从2005年的1万元1222公斤,降到2020年的1万元672公斤,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们已经把1万2的电厂,2万5的电厂,5万的电厂,12万5的,20万的基本都炸光了,再往后就是炸30万的,我们的煤炭的发电的利用效率,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但是我们还要再进一步提高,我们把30万的炸掉,换成100万超超临界,我们也只能减少10%排放,还有15%怎么办。

  还有我们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现在的结构,到2020年很可能到120亿吨,那个时候,如果美国欧盟和日本达到他们的减排目标,加起来才80亿吨,但不要忘记,如果中美欧日人口加起来才20多亿人口,全球还有将近40多亿人口。如果我们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时450个PPM的话,那么我们全球只能排300亿吨二氧化碳,那么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加起来已经排了200亿吨了,其余的40亿人口怎么发展。

  中国到目前为止,单位GDP能耗还是最高的。到2008年的时候,每1万元要911公斤的标准煤,美国是332,欧盟只有191,日本219,印度也是732公斤,也比我们低。原因在什么,原因在于我们对于能源的判断,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富煤,缺油,少气,发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条件好。我们决定在西北地区建立超超临界的火电机组,在西南地区建立大型的水电,在东部沿海建设大型核电,在西部建设大型风电。

  看看美国能源结构,石油占38%,天然气占26%,煤炭占24%,天然气已经超过了煤炭,所以美国说他们已经进入了天然气时代,欧盟天然气占25%,石油占40%,煤炭这些年则在不断减少,欧盟核电容量很大。巴西,很清洁,主要发展水电。印度结构比我们好一些,煤炭50%以上。全球的能源结构水平,石油天然气煤炭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石油34%,天然气24%,还在不断增长,煤炭29%,还在不断下降。而我们中国,煤炭在60%。谁黑了我们,谁造成了现在这么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煤炭,责任不再于煤炭,责任在谁呢?

  我们到人均1万元GDP的时候,我们那时可能有14亿人口,如果按照现在的结构发展,需要56亿吨的标准油当量,一个人四吨,也即是西方国家现在的平均水平。到那时,我们如果还是现在以煤为主的结构,70%要依赖燃煤火电的话,我们那时候光发电这一项就要消耗42亿吨原煤,全国需要60亿吨以上,这个量我们自身能源能不能保证,全球还能不能容忍我们,所以问题关键还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以煤为主能源结构,我们知道煤炭按标准煤7000大卡,天然气按8400大卡计算,如果用天然气选择发电,我们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提高20%,由于煤有135个碳,96个氢,甲烷只有1个碳,4个氢。所以甲烷的碳减排效果是非常非常显著的。我们就可以减少大概70%二氧化碳的排放。

  所以,中国的问题是天然气,包括煤层气,页岩气,拖了我们的后腿。去年冬天,我国出现了天然气供应不足,实际上只有1000万立方米的缺口,不多。但为什么这1000万立方米缺口却给全国造成了如此大的问题。

  很大的原因是我们的能源结构落后。我们很多城市都是单管供气,就一条管,一个气源,也不修地下储气库,最后就解决不了,再加上,我们三大石油公司,我们LNG站也好,地下储气库也好,管道也好。互相之间没有很好的进行全国性联网。石油在开发中的意义非常重视,但天然气没有得到很多重视。

  尽管中石油做了很多努力,但从公司来说,对于天然气的发展是不重视的。中石油作为上市公司,需要获得利益最大化,石油现在是80美金一桶,折合天然气将近4块7毛钱一立方米,所以,用天然气不合算,把钱投在石油上更合算。所以这么多年,我们天然气发展速度之慢是无法想象的。到现在,我们这么大国家天然气发展还不到1000万立方米。欧洲1000万立方米用了6年的时间,而我们花了将近40年时间,还没有达到1000万立方米。美国最近几年天然气产能快速增加,奥巴马能够承诺减排,最重要的王牌,就是天然气。对中国来说,没有天然气,就没有这个底气。

  我们老说价格问题,因为天然气价格太低了,不能很好发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看美国欧洲的发展历史,千立方英尺价格只有2美元的时候,是他们快速发展的时期。这点时间快速发展,如果把天然气价格调的太高的话,很多优质用户用不了。中国全国老百姓,一个人用60立方米天然气,全国13亿人,不过800亿立方米,就这么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是非常不好的市场,冬天用,夏天不用,结构性问题非常大,所以靠这个市场,我们的天然气工业是不可能健康良性的发展,我们必须解决优质用户用气问题。

  中国气价低吗?我们和美国比,美国发电气价去年7月份的价格,只有8毛6,我们1块95,工业用气美国8毛9,我们2块3毛5,上海甚至3块多,这样是不可能发展优质用户的。我们的民用气也不比美国低。

  今年断气,明年断气,为什么,原因大家都清楚,没有人去修地下储气库,为什么不修。中石油的标准,最高的用气量和最低用气量是1.2倍,这是企业规定。下游燃气公司必须签,不签就没有气了。可是这个管道是接到老百姓家里的,你怎么能让老百姓不拿这个气采暖。全世界所有的燃气公司都要为终端市场负责,根据终端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和调节。只有我们,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消费者。全世界有612个地下储气库,中国只有6个,真正运行的又有几个?全世界储了3320亿立方米的气,我们只储了20亿立方米的气,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能源是推动世界人类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能源是怎么过来的,就是从固体燃料到液体燃料到气体燃料,尽管我们在说太阳能,再说风电。但我们要清楚,这些能源不可能支撑中国的发展,至少在100年内,不能支撑中国能源进程。我们考什么呢,我们只能靠天然气。

  美国为什么天然气多,为什么有底气。美国到现在为止,美国6500亿立方米的消费量,到目前是6000个企业在进行上游勘探。85%的气不是大的石油公司打出来的,有160家经营管道,我们中国有几家?有1200家在经营城市燃气。美国前10位的公司,除了排名靠后的两家大企业,其他都是国外公司和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在打气。

  美国在8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经过一些列政策调整,特别是公共事业法颁布以后,然后需求直线上升,主要是工业用气,工业用气主要通过分布式能源来用,这个是他们提高能效的关键,日本也是类似的。

  到底天然气是什么东西。我想问,天然气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一直认为碳氢化合物是化石能源,但是科学家都在说碳氢化合物是生命的源泉,因为有了碳氢化合物,有了甲烷,才有了生命的起源。这就是先有鸡和先有蛋的问题。

  我觉得,甲烷有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能源。天然气应该是一种新能源。如果我们不能给天然气新能源的地位的话,继续作为和煤一样的化石能源的话,不可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到底中国有没有天然气呢?实际上我们的资源量是非常丰富的。国土资源部最新给的青藏高原内侧的可燃冰,350亿吨标准油,页岩气有100万亿立方米。低渗透气,国土资源部100万亿立方米,常规天然气38万亿立方米,煤层气从20多亿到现在最新的的36.8亿,这个数字还不包括2000米以下的。

  美国专家海夫纳,他的观点是,有煤的地方有油的地方就有气。这一观点影响了很多人。所以,中国的天然气至少能够支持我们的文明150年到200年。

  不久前我给写中央领导写了一些建议,领导们很重视。主要的一些建议包括:第一,要加速LNG建设。这次气荒,中海油和上海深能的LNG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吸引更多的城市燃企来参与LNG市场,因为这个是分散风险,减少中石油投资压力的很好的方法,因为地方的参与可以使天然气的价格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只靠中石油价格不太好落实。而且,原来很多服务于美国项目的工程,自从美国发现大量页岩气以后,很多气没有销路,而且短期内很难有大量需求消化这些气。从全球总量来说,供大于求。

  第二,要尽快制定天然气相关的法律政策,我们在天然气方面,上中下游在立法上都是空缺的。1938年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时候,美国有个很重要的天然气法,是美国走出当时危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到了1978年走出石油危机的时候,又实施了天然气政策法,也对后来美国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中国,目前立法方面是空白。下游立法,建设部正在加快制定。中游条例,能源局正在加紧起草,但上游还是缺少更加开发的一个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法律。

  第三条,刚才中石油专家也讲了,大企业有好处,可以集中资金办大事,但大企业的问题是,是不是真正把资金集中到这,如果都集中在这,不至于今天还不到1000亿立方米。所以还是应该群策群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山西是资源大省,山西煤老板聚集了很多的财富,但下一步怎么投资,找不到重点。很有必要,去考虑把这部分资金引入到山西,甚至更大范围的煤层气的开发。这对于山西甚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还要反对纵向一体化,中石油想纵向一体化。但问题是,你纵向一体化了,别人怎么去参与。所以,美国的立法上禁止这样做,搞气田的不能搞管道,搞管道的不能搞下游,所以,大企业要有选择,不能没有选择,如果没有选择,结果就是必然要对企业进行分拆。不分拆解决不了问题,不光是纵向一体化的分拆。我想问的问题,现在的天然气业务和现在的石油业务能不能分拆,是不是可以分拆??

  我向中央建议,分拆两个业务。分拆的好处是,全世界做油的人,都不愿意做气,因为油,油水太大,气,油水太小。这两种业务除了在钻井上有相同,在其他方面很不同。利益取向不相同,融资结构不相同,融资方式不相同,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也不相同。所以,国外的成功经验是把它分拆,然后开放,让它发展起来以后,石油公司再去购买它。如果大的石油集团里,石油的诱惑足以吸收更多资金的话,尽管总部做出决定发展天然气,但面对投资者下决心的时候,需要非常非常大的利益阻力。所以,分拆业务对中国是有好处的。

  在一个,建立监管。现在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监管机制。在美国是电力监管和天然气监管是一起的,因为这两个业务非常非常相像。国家电网公司在做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总想把风电解决,但现在也解决不了。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分布式能源,天然气管网和现在的可再生能源进行融合。

  第七个,就是,国家应该把开放天然气市场作为调结构的重要步骤。我们总是说不对国外开放,把资源留给自己,留到今天,我们自己发展不起来,结果背了一个很大的肮脏的煤的包袱,二氧化碳全世界第一,全世界都给我们压力。何必呢?我们为什么不开放呢?开放了说不安全,我们到土库曼去买气安全,还是让BP壳牌在中国打气安全。所以,我们觉得开放没有坏处。巴西一个很好的例子,巴西以前没有气没有油,巴西就开始把亚马逊雨林砍掉,种甘蔗,因为他们用甲醇汽油,但这个代价很大,砍掉大量吸碳的雨林,去种甘蔗供汽车,所以,他们的能源成本非常高,所以巴西常年经济发展非常慢。巴西很早就3000美元GDP了,现在才不过6000美元,几十年才翻了一翻。我们中国翻了几番?所以能源的方式对巴西影响很大,后来巴西决定能源全部开放,今天巴西是全球石油的接力站,有的是油,有的是气。就因为开放。

  不仅要对外开放,还要对内开放。很多不仅仅是对技术的开放,更多的是对投资的开放,更多的投资主体进来以后,这个市场才能活起来,才能优胜劣汰,这只鲶鱼进来以后,中石油也会加速前进,你才会变成一只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天然气价格面临“崩溃” 矛盾凸显  

  4月22日讯 目前,国际油价上涨,天然气价格却下滑,矛盾凸显。为了寻求对天然气出口国更有利的价格,19日举行的天然气出口国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达成一致意见,即希望实现天然气价格与原油价格挂钩的目标。

  但由于受多重因素所限,这一连动设想能在何种程度上得以实现,目前还不得而知。同时,天然气出口国也没有减产的计划。

  天然气价格面临“崩溃”

  2009年,欧洲、北美、亚太等主要市场天然气价格下跌,美国页岩气开发也使美国天然气进口量创下十多年来的新低。目前在美国市场,天然气价格已经从2008年中期的每百万英热单位近14美元跌至目前的不到4美元。

  天然气出口国论坛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沙基卜・哈利勒在会议期间表示,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低污染能源,其价格被严重低估。目前,现货市场天然气价格明显低于同等热值的石油价格,这很可能影响天然气生产领域投资,从而造成市场震荡,影响未来天然气的供应稳定,最终损害消费国利益。哈利勒说,按热量计价,目前天然气价格仅仅是原油价格的1/6。

  会议召开前,卡塔尔副首相兼能源和工业大臣阿卜杜拉・本・哈马德・阿提亚曾表示,天然气出口国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即目前一些国家的天然气价格不“公平”,市场需要对天然气价格做出正确评估。目前,卡塔尔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阿尔及利亚在会前也宣称,本届会议将翻开天然气出口国论坛历史新的一页。其主要期待是历史性地通过一项有关暂停部分过剩产能项目的决议,以提高天然气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在非长期合同的自由现货市场的价格。

  为说服其他天然气出口国达成一致减产意见,阿尔及利亚在会议期间提交了一份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对全球最重要天然气消费市场的中期评估,重新评价各国天然气生产和供应规模。阿尔及利亚希望本届会议能对这一报告进行充分研讨,并以此为基础对市场做出准确预测和“及时”反应。

  “限产不一定保价”

  虽然与会各方对于协商提高天然气价格有着一致强烈的愿望,但从会议结果看,阿尔及利亚有关限制天然气供应规模的提议并未获得其他成员国的积极反应,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市场构成的复杂性。

  俄罗斯能源部长谢尔盖・什马特科会后说,本届论坛并没有详细讨论阿尔及利亚的提议,会议没有涉及任何有关减产比例和步骤的问题。

  会议期间,俄罗斯等重要成员国再次强调,天然气市场是受地理因素局限的地区性市场,天然气输送方式以及目前长期合同与现货市场双重交易价格模式都不同于石油,因此,限产不一定能保价。俄罗斯、利比亚等国与会官员和很多业界人士认为,天然气出口国论坛目前只是一个成员国互通信息的平台,要转变成类似欧佩克那样的政策制定和调整机构的难度很大。

  不过,会议最终达成一项共识――成员国一致希望实现天然气价格与原油价格挂钩的目标,以期通过在原油市场实行限产保价等政策,在调整油价的同时也间接影响天然气价格。但这一连动设想能在何种程度上得以实现,对于长期合同又能起到什么作用,目前还不得而知。

  供过于求导致同业竞争加剧

  国际能源界公认,市场对天然气的中长期价格一致看高。但在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钻井数量增加、勘探量和产量的增长促使天然气市场供大于求。短期内,全球液化天然气供需形势由偏紧转为过剩。

  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各国新的液化天然气生产项目建成投产,2009年全球产能大增,而当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出现近10年来首次下降。目前,产能增加这一趋势有增无减。国际能源机构在其2009年《世界能源展望》中说,未来几年全球天然气供应将极大过剩。

  供过于求造成的价格下跌使得出口国被迫增加产量以保持盈利水平,但这又造成了新一轮的竞争。

  由于美国天然气需求量急剧下降,其主要供应方卡塔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不得不加入到争夺欧洲市场的行列,而欧洲天然气的传统供应国是俄罗斯、挪威和阿尔及利亚等国,这意味着出口国论坛成员之间的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

  探明储量排名世界第一的俄罗斯虽然正在增加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但增幅明显低于其他天然气生产国。去年探明储量排名第三的卡塔尔对欧洲出口增长了114%,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在欧洲市场上的份额则从原来的25%降至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4: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省市上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 为气改探路

  昨日 (4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包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重庆、四川、云南、青海在内的多个省份,均收到了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调整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通知》。

  每立方米上涨0.08元

  据悉,本次调整将根据输气距离的不同,相应地在现行管输价格上,每立方米上涨0.08元。比如,输气距离在50公里以下的天然气管输现行价格是0.036元/立方米,调整后将是0.116元/立方米。

  卓创资讯的一名姓李的分析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本次提价区域主要在天然气消费大区??西南地区。由于近年来成本不断上升,执行国家统一运价的天然气运输业务亏损严重。提价后,将缓解部分天然气企业的亏损,但是由于并未提价到位,“企业的亏损现状不会有大的改观”。

  据了解,在各地收到的发改委文件中,提价原因为:缓解企业亏损,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和安全工期。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出厂价、管输价、配气价均由政府定价。其中,国家发改委主要统一制定天然气出厂价和跨省管输价格,各省则根据区域内情况制定省内输送价格。

  化肥企业成本或上升

  “本次提价将主要影响西南地区的工业企业”,上述卓创资讯分析师表示,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在整个天然气价格体系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提价仍会使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

  该分析师表示,从周一的市场行情看,除河北外,其他省份尚未执行调价,市场仍需要时间消化。她认为,本次调价也可能给多个行业带来影响,明显感受到影响的将是化肥行业。

  她分析说,天然气管输价格上涨后,将给燃气分销商增加成本压力。但由于居民用气价格不可能轻易调整,因此以化肥企业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将可能会被缩减计划内的用气供应量份额,以缓解天然气分销商的部分运营成本增加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化肥企业的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到与此相关的多个行业。

  为天然气价改“探路”?

  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在逐年扩大,酝酿多时的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迟迟未能推出,但业内普遍认为,价改已是箭在弦上。

  就在此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暗示,二季度将进行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并称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将有一定幅度上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能源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推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很可能率先是对天然气 “动刀”。据悉,目前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已基本成型,基本思路是天然气价格与国际逐步实现接轨。

  “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天然气价格改革肯定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该专家认为,率先对管输价格调整,很可能是为价改提前“吹风”。如果按照与石油价格接轨的方式,专家测算目前国内油价与天然气价比在1:0.3到1:0.5之间,天然气价的上浮空间很大。

  有消息表明,天然气价改方案最快将在下月正式出台,从而有望能够缓解今年的供气紧张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16 08:38 , Processed in 0.02318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