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公开宣布,自己正在买入美股。 巴菲特说,如果你只想等听到知更鸟飞来报春,春天早就过去了。原因很简单:股市见底,总是先于经济见底。 中国的很多所谓“股神”经常预测股市,一次不灵,就再预测十次百次,打持久战,直到预测实现为止。巴菲特这位美国“股神”,把个人名誉看得比命都重要,一生从不预测股市短期走势:“过去我对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一无所长,当然现在我同样一无所长。事实上我对未来六个月、一年、两年后股市的走势一无所知。” 想知道巴菲特最近这一次预测准不准,我们最好先看看他以前的预测。 巴菲特1956年开始独立管理投资,据我个人收集的资料,52年有13次预测股市长期走势,他预测的准吗? 先告诉你《华尔街日报》对巴菲特唯一授权传记《滚雪球》的评论:“在施罗德女士这本厚达900多页的书中,我们能够学到许多经验教训……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十分重要……许多人会说:下一次沃伦?巴菲特警告危机来临时,我们最好洗耳恭听。” 那么,让我们洗耳恭听吧。 第一次 1969年 1969年5月,在给他的投资合伙人的信中,巴菲特宣布解散投资公司,退出股市,原因是在当时越来越短期化、越来越投机化的市场环境下,他再也找不到价廉物美的好股票:“我实在找不到任何理由,能够解释为什么今年的股市值得如此巨幅上涨。我无法适应现在这样狂热的股市,我可不想去玩一种自己根本都不明白的游戏,结果毁掉自己这么多年来良好的投资业绩记录。所以我选择激流勇退。” 巴菲特退出时的投资记录可谓完美。 1956~1969年这13年间,假如一个投资者在1957年投资1万美元到了道琼斯指数,那么13年以来他获得的总利润将达到15260美元。但是同样多的资金如果投入到巴菲特管理的合伙公司中,将会产生150270美元的利润。巴菲特年复合投资收益率为29.5%,远远超过道琼斯指数的7.4%。 巴菲特退出时的股市可谓狂热。华尔街的专家们不顾已经很高的市场整体市盈率水平,依然在拼命地推荐热门股票。美林公司推荐买入市盈率为39倍的IBM,巴琪证券公司(Bache &Company)把施乐公司的股票推到50倍的市盈率,布莱尔公司将雅芳公司的市盈率抬到56倍。 巴菲特宣布退出的1969年5月底,道琼斯指数收盘944点。一年后的1970年5月底,道琼斯指数收盘700点,一年跌幅超过四分之一。 巴菲特第一次预测股市长期走势,准。 第二次 1973年 但恐怕巴菲特也没有想到,股市此后一路上涨,1970年上涨4.8%,1971年上涨6.1%,1972年上涨15.6%。巴菲特退出四年,第一年股市跌到700点后,连续上涨三年,1973年1月最高上涨到1067点,涨幅超过50%。但退隐三年的巴菲特根本不为所动。 1973年初,在疯狂的牛市顶峰,巴菲特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感叹:“我像困在一座荒凉的小岛上,有的是钱,却什么也买不到。” 正如巴菲特喜欢说的一句话,无法永远持续增长的,最终一定会停止下来。1973年,道琼斯指数下跌16.6%,1974年,道琼斯指数下跌27.6%,年底收于616点,两年下跌39.6%。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巴菲特第二次预测股市长期走势,准。 第三次,1974年 1974年底道琼斯指数最低狂跌到570点,两年下跌近40%,很多上市公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美国几乎所有股票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这在华尔街非常少见,市场一片恐惧,没有人愿意继续持股,每个人都在抛售股票。 在市场一片悲观声中,巴菲特却高声欢呼。他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现在正是投资的良机。” 结果呢?1975年道琼斯指数大幅反弹38.3%。从1974年12月最低的570点,到1976年3月最高的1018点,15个月反弹78%以上。 巴菲特第三次预测股市长期走势,准。 一点感悟 回顾2007年10月中国股市冲上6000点时,只有最简单的市盈率,就可以断定股市明显过于高估了。回过头来看,这种判断简直太简单了。 但在极度的市场狂热中,大多数人都知道高估了,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像巴菲特那样果断退出,因为他们觉得股市短期还会涨,还想再多赚一把,然后成功逃项,赚到最多的钱,在最高点离场,可惜贪婪之心让他们不但在最高点舍不得离场,跌下来更舍不得离场,想等个反弹赚回来再走。结果等到了最低的1664点。 为什么巴菲特1969年退出时,就那么根本不留恋呢? 那些少数在5000~6000点成功逃出的,却在2008年4月跌至3000点附近出现一波反弹时重新杀入,结果很受伤,甚至严重受伤。 为什么1973年尽管巴菲特休息3年看到股市反弹50%,却能依然不为所动呢? 老子《道德经》第44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000点以下才明白,知道容易做到难,巴菲特52年投资,长盛不衰,长赚不亏,我们要学的还多着呢。 (刘建位,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硕士,上海社科院经济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