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7|回复: 2

煤化工将成低碳经济有力推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5 11: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煤化工将成低碳经济有力推手 

 1月5日讯 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排放二氧化碳,由此被许多人认为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甚至有人说,发展煤化工必然与发展低碳经济相悖。但近日在西安举行的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有关专家却指出,科学发展煤化工不仅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低碳经济的实现,最终还要依赖于煤化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江苏煤化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冯孝庭等专家指出,传统煤化工能耗高、污染重,二氧化碳排放多,确实有悖于发展低碳经济。但以清洁煤气化技术为龙头的新型煤化工产业,能源利用率高、资源利用充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少,与发展低碳经济是相通的。尤其是多联产技术应用后,新型煤化工单位产品能耗往往要比传统煤化工降低20%以上,“三废”排放减少一半以上。如果加以科学设计与管理,还可实现“三废”的资源化利用甚至“零”排放。

  专家们还介绍,目前,包括日本、中国、美国等一些国家正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反应生产甲醇技术,并已经有所突破。其中,我国已经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非金属催化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日本三井化学公司正在大阪建设1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示范装置。这项技术一旦实现工业化应用并与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结合起来,将彻底改变人类能源消费结构与模式。届时,人类可以通过收集、捕获电厂、化工厂及地下深埋的二氧化碳,与海水电解获得的氢气发生反应生产甲醇,从而把人类带入“甲醇经济时代”,以彻底摆脱石油枯竭的威胁。

  “如果说‘甲醇经济时代’还比较抽象、距我们还有些遥远的话,煤化工的主要产品??煤基醇醚燃料不仅是清洁燃料,而且是现阶段应对石油短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减少汽车工业发展对环境影响最理想、最现实可行的过渡能源和替代燃料。”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这样对记者说。

  据倪维斗介绍,醇醚燃料的许多性能指标,不仅不亚于传统的汽柴油,甚至还优于汽柴油燃料。从国家机动车排放重点实验室对M15、M100甲醇燃料汽车和汽油车(使用93#汽油)上线检测的结果看,三种燃料车的常规排放(主要检测项目为一氧化碳、碳氢、氮氧化物)均达到了国Ⅳ标准要求,但其非常规排放(主要检测项目为苯、甲醛、甲醇、丁二烯)检测结果显示:M100燃料车未检出苯、丁二烯、多环芳烃和铅等致癌物和甲醛,M15燃料车尾气中的苯、甲醛、丁二烯等有害物质明显低于93#汽油车。可见,此前人们一直担心的甲醇燃料“毒性”问题,事实上比汽油还低。检测结果还表明,甲醇汽车排出的二氧化碳也比汽柴油车大幅减少。

  倪维斗进一步指出,通过现代煤化工技术生产的甲醇产品,最理想的用途应该是车用燃料,因为甲醇分子中有含氧官能团,能够促进碳、氢组分充分燃烧,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可减少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但现在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用本来应该生产化工产品的石油大量生产低附加值的汽柴油燃料,而用本来是最佳燃料替代品的甲醇制取烯烃,这种发展模式与方向如果不能得到纠正,不仅对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不利,也不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与会专家向记者讲解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我们通过煤的加工、造气、净化与处理,好不容易将其变成含氧的甲醇产品,却又要通过甲醇脱水、脱氧等复杂工艺将其制成不含氧的不饱和烯烃。这个过程相当于做了无用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与资源消耗与浪费,是很不划算的。

  因此,专家建议,国家应该尽快明确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实现我国能源战略的重大调整:用越来越稀少的石油资源生产化工产品,减少成品油的比重;用煤、煤层气、焦炉煤气、炼厂尾气等原料生产的甲醇和二甲醚产品,替代石油基的汽柴油。这对于推动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保证国家能源安全都具有战略意义。

  倪维斗进一步建议,就近期而言,我国可以适量进口国外低价甲醇,减少国内甲醇生产对煤炭和天然气资源的消耗,相应减少煤化工产业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而就中远期而言,我国应加大二氧化碳捕集、储存和二氧化碳生产甲醇技术的研发力度,尽快获得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实现产业化。这项技术一旦获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就意味着“甲醇经济时代”的真正到来。届时,煤化工产业不仅可以完全消化自产的二氧化碳,还能从其他行业产生的尾气获取二氧化碳原料生产甲醇,从而大大推动经济社会低碳经济的进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煤化工的低碳方向

  7月16日讯 比起油和气来,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肯定要多。由此被许多人认为煤化工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甚至有人说,发展煤化工势必与发展低碳经济相悖。但史献平先生(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的分析,有理有据,有方向有思路,大有拨乱反正的作用。特别是史献平先生谈到了一种新型煤化工思路很令人鼓舞,即目前包括日本、中国、美国等一些国家都在研究开发的二氧化碳与氢反应生产甲醇技术,并已经有所突破。其中,我国已经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非金属催化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日本三井化学公司正在大阪建设1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示范装置。

  笔者立即就此在网上进行搜索,发现这种新型煤化工发展思路确实已经引起业内专家的关注。许多专家还为这一思路做了“续”。比如有专家建议通过现代煤化工技术生产的甲醇产品,最理想的用途应该是车用燃料。因为甲醇分子能够促进碳、氢组分充分燃烧,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可减少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有专家建议用煤、煤层气、焦炉煤气、炼厂尾气等原料生产的甲醇和二甲醚产品,替代石油基的汽柴油。这对于推动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保证国家能源安全都具有战略意义;比如还有专家建议我国应加大二氧化碳捕集、储存和二氧化碳生产甲醇技术的研发力度,尽快获得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实现产业化。这项技术一旦获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就意味着“甲醇经济时代”的真正到来。届时,煤化工产业不仅可以完全消化自产的二氧化碳,还能从其他行业产生的尾气中获取二氧化碳原料生产甲醇,从而大大推动经济社会低碳经济的进程,彻底改变人类能源消费结构与模式,彻底摆脱石油枯竭的威胁。

  业内专家们的分析,至少让我们放下了一半的心??只要产业链方向选择得对,技术开发跟得上,煤化工不但不会成为低碳经济的累赘,而且还可以成为低碳经济的有力推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09: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煤化工产业前景看好 发展有待规范

  7月26日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在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较快,呈现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及技术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动力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技术引进成本高、关键装备亟待国产化、部分产品滞销严重等困难。

  技术创新是发展动力

  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其中,洁净煤利用入围十大新兴能源产业,在诸多上市公司积极介入煤化工领域的背景下,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备受投资者关注。据了解,即将于今年8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煤化工展览会暨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不仅有神华集团、兖矿集团、陕西煤化工集团等大企业积极参与,还受到众多证券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关注。

  周竹叶表示,传统煤化工如焦炭、电石等将面临结构调整,现代煤化工发展前景看好,但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近年来,我国主要煤化工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我国甲醇产量达到1133.4万吨,今年上半年甲醇产量达到811万吨,同比增长53.3%;2009年合成氨总产量达到5136万吨,今年上半年合成氨总量2649.1万吨,同比增长4.6%。此外,还有大批在建、扩产项目以及规划建设的煤化工项目。

  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在加快。2009年全国焦化行业关停淘汰落后小(老)焦炉产量近2300万吨,新建投产焦炉产能约3700万吨,实现了以自动化、大型化、清洁环保化的大中型焦炉产能对落后产能的置换。

  现代煤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则来自技术创新。通过现代煤化工技术,可以把固态的煤转化为石油替代化工产品和清洁能源,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极大地减少碳化物、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现代煤化工技术也为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提供便利条件,其产业化的应用将对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为煤化工走低碳技术路线提供了技术支撑。

  发展有待规范

  周竹叶表示,在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行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目前传统煤化工中,焦炭、电石等项目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成为传统煤化工结构调整的必然。新型煤化工项目仍处于示范建设阶段,但各地规划拟建的项目很多,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亟需行业引导并规范发展。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广德表示,目前许多煤炭企业纷纷涉足煤化工领域,其中有的经过了科学论证,而有的则比较盲目,由于缺乏别的技术,就寻求煤化工这条路。

  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的需求迫切,许多关键技术从国外引进,但是,国外一些煤化工技术缺少工业示范验证,引进风险很大,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困难,付出的成本代价很高。周竹叶认为,当前,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核心技术,做好商业化示范装置建设和运行,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根本途径。

  此外,煤化工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还有待提高。目前,虽然我国煤气化炉、甲醇合成塔等装备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成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但为大型煤化工项目配套的核心反应器、压缩机、关键泵阀等主要装备还不能满足要求。加快煤化工关键设备和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不仅可以降低煤化工项目的投资,增强竞争力,还可以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19 18:38 , Processed in 0.0198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