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53|回复: 64

如何发现优秀的基金经理?(更新:约翰 博格 --指数投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7 15: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提早发现优秀的基金经理?

现在发行的基金越来越多了。公募的、私募的,……琳琅满目。但是,基金可不是同质化的(除非你买的是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有统计表明,09年优基金与最差基金可以有100个百分点的差别,如果以3年计,那么其差别更达到数倍之巨。而基金的业绩主要是基金经理决定的。那么面对数百只基金,如何去早期发现优秀的基金经理呢?

这可是一个大学问,可以说,能早期找到如巴菲特、林奇那样的优秀的基金经理,那么你的一辈子的财富就注定不成问题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怎么估价都不过分。

如何找到优秀的基金经理?欢迎各位一起讨论。我接着以前这个话题再谈一下。

1.考察一下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投资风格。

他都选过什么类型的股票?他是否是一个喜欢选和其他基金经理共同拥有的股票?他选择的成功、失败率如何?他选择的理由都是什么?持续性如何?是否能连续地发现和他风格、喜好一致的好股票?

经验之谈:有些基金经理(包括很多大机构)自以为有内幕消息资源,以这种特殊消息来作为投资盈利的法宝。鉴别的方法是要看看他选的股票与他的投资理念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可能就是听消息而来的。靠这种方法投资的,风险巨大,因为一来对于逐利的资本市场任何能获利的消息本身就是双刃剑,二来就是这种方法没有持续性,甚至会损害其投资思考能力。研究发现,A股市场十多年来,多少大机构被消灭基本上都栽在了内幕讯息上(包括利用内幕做庄者)。

此外,如果你发现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过程让你不可理解,如他一会选这种类型的股,一会选那样,一会加仓一会减仓……,这通常不是他的灵活,而是盲目赌注的表现。对这类基金经理,应小心或要考察更长时期。

2.投资业绩及历史

至少有3-5年或更长的业绩历史,才能过滤出很多偶然、幸运、不可复制的因素(包括某些靠内幕讯息获利者)。千万不以某一年、某一阶段的投资业绩作为主要参考。媒体最爱炒作某年的投资明星,什么某年获得多少多少收益率等等。一些很多没有过硬投资能力的人为了商业目的,也最爱请媒体来给他包装以前某时期的投资业绩。没有经验者容易上这种当。

3.看其在熊市、牛市中的综合表现

巴菲特在给股东信中这样对自己要求: 牛市跟随大盘,熊市跑赢大盘。长期累积,超越大盘。这其中的道理就是:牛市的疯狂往往是给那些好走极端、贪婪成性甚至歇斯底里的一些人或炒家的,企图在牛市中超越这些家伙,并不光彩也不理性;而熊市则是价值投资人的天堂。能在熊市战胜市场,更易体现出一个人的真实投资本领。当然,这要结合在牛市中的表现来综合定,一个从不投资股市的人在熊市中自然地战胜市场,但这并不表现其有投资能力。

此外,还要看其长期的投资业绩的波动性。波动过大的,往往更偏执一些,只要其波动以后还能再次超越以前的市值历史,表明其波动只是好业绩的过程代价(如查理芒格的投资历史),但更多的基金经理业绩的大波动则往往是其投资本领缺陷的体现:经过波动后往往长期一蹶不振。这是优秀基金经理与一般或差劲及经理的一个重要区别。

[此帖子已被 snow 在 2010-3-7 11:15:0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snow 在 2010-3-12 14:07:2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snow 在 2010-9-28 9:24:5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何震还是不错的。

我一位朋友买了他们的私募信托,在今年大盘跌了20%多的情况下,还有4%-7%的盈利。而且这个何震以前在广发基金做过,业绩也还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19: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可怜的这位“老赵”,干什么不行,非要干“私募”,这是他这种人能干的活吗?打肿脸充胖子,整日股市亏钱,却租个高级写字楼!

我自己有个感觉,我现在宁可去买公募基金,也不买这些乱七八糟的“私募",因为这些“私募”的进入门槛更低,无任何规矩约束,鱼龙混杂,陷阱更多。就算是某年表现出色的信托私募,他们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以之为广告,尽快做规模。而投资人的收益,还没有一个信托私募能连续两年保持在行业前10名的,波动更大,人家王亚伟还能连续几年保持公募基金的前10名呢。这些“阳光私募信托”我觉得跟不可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1: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募老总爆料:基金先拿散户"练手" 再为富人服务

据传,监管层已经正式同意了两家新设基金公司的设立申请,并将在随后下发批文。但更大的变动是,以后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可能要从私募业务开始做起,即先做专户理财业务。
  去年某天,南方一家知名的公募基金老总在一个论坛上直抒胸臆:基金公司做了公募再做私募,是先拿散户的"练手",再来为富人服务。只不过这个激进的发言并未得到广泛流传。不过这位基金公司总经理确实说出了当时的一个实情:由于拓展专户业务的需要,很多公司都把一些在公募基金中历练很久的老基金经理派到专户一线。
  从这一点看来,让新基金公司从专户做起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同理,有朝一日,也应该允许现在的阳光私募开展公募业务。
  扩展来看,这个信号与另外一件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情紧密相连。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有一名来自基金行业的政协委员提议,应允许公募基金实施股权激励,来阻止基金行业人才的流失。
  从鼓励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这并不是一个逻辑顺畅的建议。在公募基金中流失的行业精英,最终去了哪里?大部分人去了私募。而在最近几年的市场震荡中,有不少私募基金的业绩远胜公募基金,如吕俊等人以一己之力撑起数十亿元的私募基金,这是真正靠实力说话的场合。
  反观在公募基金中,尽管这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比较透明的市场,但不能否认的是,不少公募基金仍然是靠着政策"门槛"苟延残喘,在2008年年底至今,没有放开一家新基金公司;同时,公募行业这十多年来,只出现过一例并购案例,这还是由于股东方变动,而不是由于经营和业绩导致的。
  那些鼓吹基金行业并不是"资本金"主导,而"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的基金从业人员们,大概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业隐藏的巨大门槛。从设立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实力雄厚的股东,就没有现有的基金公司;而从面向客户的角度看,动辄百亿的认购规模中没有供给被限制的因素?再烂的操作水平在营销中仍然存在获得认购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今年以来正在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股权激励,不只是从业人员得陇望蜀的期待而已。当有一天真有公募基金水平低下而死亡之时,再谈激励不迟。相比之下,吕俊的那句话更值得欣赏。吕俊曾对媒体表示,也许有一天他会回到公募基金,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公募基金收购了他,也可能是他收购了一家公募基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13: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广告风 在 2010-1-26 14:45:3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4: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最会赚钱的基金经理之一 ――模型先生 詹姆斯 西蒙斯 (参考《量化投资》)

个人简介:

詹姆斯 哈里斯 西蒙斯于1938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效区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就对数学有着的浓厚的兴趣,195820岁的西蒙斯用了3年的时间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完本科,后转投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同样用了3年的时间年仅23岁的西蒙斯就拿到了数学博士学位,毕业以后,他曾就职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担任数学教师,1964年加入美国国防分析研究院,这个机构是一个地位比较特殊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专门为美国国防部和其他政府机构提供各种服务。而西蒙斯的主要工作是破译密码,1967年,西蒙斯的顶头上司国防分析研究院总裁泰勒将军在纽约《时代》杂志上撰文力挺越战。但是西蒙斯却给《时代》杂志写了封信说:“其实我们在国防分析研究院工作的一些同僚和他的观点迥异。如果要遵循一个理性的国防策略,那么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撤军。”不久之后,泰勒将军就解雇了西蒙斯,而后西蒙斯只好从回大学一直进行了8年的学术研究,1976年,西蒙斯获得了每5年一次的全美数学科学维布伦(Veblen)奖金,这是数学领域里的最高荣耀。直到1978年,他完全脱离了大学生涯,成了专业投资人,并成立了林姆若伊的基金,专门从事各种投资,其中主要是外汇交易,但是也包括投资各种小公司的现在统称创投基金的投资活动,10年间,该基金的投资回报率是25倍,每年增长38%左右,但那时西蒙斯还是花很多时间来关注宏观经济事件,比如加息,和加息后债券的长期利率。19883月西蒙斯成立了一只对冲基金Medallion,最初主要涉及期货交易。当年该基金盈利8.8%,而1989年则开始亏损,西蒙斯不得不在19896月份停止交易。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西蒙斯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HenryLarufer重新开发了交易策略,并从基本面分析转向数量分析。
  此后,这只基金屡创辉煌。1988年以来,Medallion年均回报率高达34%,这个数字较索罗斯等投资大师同期的年均回报率要高出10个百分点,较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回报率则高出20多个百分点;从2002年底至2005年底,规模为50亿美元的Medallion已经为投资者支付了60多亿美元的回报。这个回报率是在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和44%的投资收益分成以后得出的。值得一提的是,西蒙斯收取的这两项费用可能是对冲基金界最高的,相当于平均收费标准的两倍以上。在ALPHA杂志2008年最赚钱的对冲基金排行榜上西蒙斯成为对冲之王,《金融时报》称他为全球最睿智的亿万富翁。

[此帖子已被 snow 在 2010-3-12 14:44:5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09: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募基金的悲哀和衰落(ZT)

袁健同学是我们商学院2006级经济学金融学双硕士班的学生,他于2009年夏季顺利毕业,此后进入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袁健同学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一帆风顺,大成基金公司计划在2010年春节后实行末位淘汰制,袁健同学因此感到压力并一直郁郁寡欢 3月2日,大成基金公司正式给予了袁健同学解聘的通知,3月3日,大成基金公司请袁健同学完成工作交接。在瞬间而至的巨大打击下,袁健同学终于无法顶住内心的压力和抑郁情绪,3月4日当天,他决绝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曾热爱和憧憬的世界。悲剧发生后,大成基金公司与袁健同学的家人取得联系,尽最大可能妥善处理了后事,出于对其家人的尊重,后事处理得十分低调,袁健同学的父母已将他们的孩子带回。

一个80后的金融学子,一个行业研究员,自杀了。国家培养,父母养育,多少心血。哪一个当父母的能不伤心,白发人送黑发人,一个家庭的悲剧从此开始。当然,我们看到80后的脆弱。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更多的是基金高管们的残酷无情,大成基金高管对待研究员太过分了。如果是对基金经理尚有情可原。因为,研究员面对的是行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太多了。我们知道研究员基本是靠天吃饭的成份多。每年研究员的评比冠军,多半是靠行业周期和政策推动的结果。比如,06和07年的有色、地产研究员就打出风头,而10年所谓的科技行业研究员就很吃香。而在一个行业中,经验多的肯定吃香,他们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研究员的排队评比,也就是勤快和预测的事情。根本谈不上,末尾淘汰的事情。这是基金公司制度上的病垢,而结果就是**的凶手。

大成基金业绩连一般都谈不上,高管们自己不看看自己是如何管理团队的,不找找自己的毛病,而是把巨大的压力压给下面。这些都是无能的表现。我们相信大成基金把公募基金制度缺陷发挥到极致,才出现员工自杀的现象。大成基金可悲!而大成基金的基民更可悲。

公募基金的问题在哪里?我们说最大问题就是制度和机制方面的问题。(有十个方面的表现形式)

一、缺乏公信力。

从公募基金一出生,就带有国家呵护背景的特色。在百姓眼里,并没有认识到他们是公司性质的,只要是管理层审批的,就好像没有信誉和诚信问题。但是,我们看到90年代的‘基金黑幕’和去年的‘老鼠仓’事件,这一切都说明公募基金,从董事长、老总到基金经理的经营管理问题,都说明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并不是以基民的利益为先,而是以他们自身的利益为先。在机制扭曲的条件下,大量侵害基民的事件层出不穷。行业内,称公募基金是‘仔卖爷田不心疼’一族。因为,他们的利益与规模联系最大,与亏损无关,与收益只是部分关联。其核心是本金的盈亏与基金公司无关,更与高管无关。要知道,在国外,一个基金公司,在没有市场记录和诚信历史的情况下,首先,董事机构、管理人自己是要出血的,否则没有人买这些基金。只有把管理者的切身利益与基民**在一起,这样的基金公司才有起码的诚信基础。

二、知信背对背。

做私募的都知道投资人,也就是基民的厉害。从来不敢伤害投资人的利益。有时甚至宁可伤害一点自己的利益,也不敢伤害投资人的利益。再者,私募管理人与投资人很多都是熟人,知信度很深。所以,在私募,投资人才是真正的上帝。潜在的约束力巨大。而我们的公募投资人,也就是基民,从来没有见过公募的管理或基金经理。大部分都是背对背的投资关系。公募高管与基金经理很少与基民沟通。这样,公募管理人连良心压力都没有,所以,老鼠仓很多,而且都是硕鼠。如果,基金高管自己认购一部分,基金经理自己和家属认购一部分,且公开,再加上与基民勤于沟通,一年4次见面会。我们相信侵权的问题会少很多。

三、废除呵护制

公募基金都是管理层批出来的。表面看是管理层在管理。除去权力,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无用功,甚至产生fb。基金市场已经十多年了,公募的信用和业绩都有自己的口碑。发行一个新基金,能不能卖出去,根本不用管理层审批。多了审批,多了权力,多了贿赂,多了溺爱,缺少了无情的管理,这个行业不烂都不行。中国有权力必有fb,而权力的呵护,缺少了对基民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所以,废除所谓的呵护,让市场来自己认知,让投资人不要盲从审批下的基金,让投资人在血的教训中,自己学会如何选择基金。这样,基金,公募和私募都将为投资人彻底服务,而没有制度性的后患。

四、改革分配制

公募只要有规模,就有手续费收益,因而,规模是其根本,而效益当为次之核心。公募群体对业绩并不十分敏感。这是他们被管理层呵护的铁饭碗,制度性的保护。他们投资抱团,追涨杀跌,不怕套牢,敢于天价买顶,甚至发生肮脏的贿赂性筹码交换交易。这源于公募的分配机制问题。我们举例说华夏基金造星的行为,和长期封闭开放式基金,所有的目的都在于规模,而不是业绩。如果,公募基金大幅度降低手续费提取比例,加大利益提成比例,注入自身利益。我们则相信将大大利于保护投资人或基民。

五、短期攀比性

由于公募半公有化的性质,董事长和老总的任职都是非市场化的,很多任职与人际关系关联很大,而他们数百万的高新,都是在人际关系斗争中飘忽不定,因此短期任职效应很大,造成在经营管理方面很多不合理的短期行为。其中,导致公募年度攀比的现象非常严重,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都在短期攀比中,处于风口浪尖上,压力巨大,结果导致很多邪门歪道的恶果。像大成基金逼死人的行为,也是恶性膨胀必然的结果。公募基金在此条件下,很难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蜂拥而上,随波逐流,于是很多基金走上豪赌的道路。严重伤害基民的利益。

六、豪赌与风险

我们来看看2009年公募冠军银华基金是如何管理风险的。揭开银华基金2009年底的仓位情况,我们看到银华基金汽车及相关类资产在不同的旗下基金中,有的占比高达70%,很多都是30%到50%的比重。很多人认为这是银华的优势,我们不是这样理解。我们赞同银华锐利的分析能力,和把握季度转换的方式,从而获得高收益。但是,作为一个不小的基金公司,单个行业如此过高的仓位,这是豪赌的性质,而不是理性投资的结果。是的,成者王侯败者贼,银华年度是胜出了,市场效应也更大了。但是,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从长期经营投资风格看,银华2009年的胜出,承担了巨大的风险,更容易养成豪赌的投资习惯。而银华对汽车类的执着,长期结果未必是好事。博时基金也曾豪赌过汽车类,长期结果并不好。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也告诉我们豪赌的结果都是败局。当年,南方证券公司豪赌哈药股票,华夏证券豪赌太极股份,都是导致倒闭关门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市场任何豪赌的心理,必然导致惨重的教训。基金是以资产组合和仓位管理的为首要风险管理的投资机构,豪赌是最大的风险。

七、异端求规模

既然规模是公募的**子,也是管理层吃果果排排坐的‘呵护’结果,所以,公募基金很多异端行为常常出现。我们再说开放式基金常年封闭,就是其中为了规模。王亚伟的基金为什么不开放?封闭之久完全违反的基金的基本性质和合约。实际上,就是华夏造星的行为。我们看到华夏基金公募总体业绩并不好,其他理财业绩很差,就是有一个异类的星星,才使得华夏的规模巨大。最近,宝盈基金出现很多问题,其中恶性追求规模也是重大问题之一。但是,我们认为基金规模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于管理层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实际上,基金规模大,并不是优点,而是缺陷。

八、基金养硕鼠

2009年管理层突击检查深圳公募的结果并没有披露。而坊间流传基金经理亿万资产的消息遍地都是。传景顺长城的涂强当场被查出操动上亿资金的老鼠仓,至今管理层也没有给出结果。而基金经理经营老鼠仓的行为在过去几乎是公开的消息。中国有300多只公募基金,每个基金经理假如都有2500万的老鼠仓财富,那么,其总量是75亿老鼠仓财富。假如如此,这个行业还能存在吗?我们问公募基金百万年薪,为什么老鼠仓屡禁不止。是贪婪所致,还是制度所致。他们哪里来的能力为自己达到亿万财富。不就是有基民的资金为自己股票拉高和买单吗?在老鼠仓利益与基民利益间,基金经理不会呵护基民的利益。但是,长久下去,终究导致公募基金的信用彻底崩溃。我们十分可怜买公募基金的基民,他们不仅要为高额的管理费用出血,还有供养巨大的老鼠仓,还要承担巨大的豪赌风险,这个行业的一切弊端都要基民来买单。甚至为公募的大崩溃来买单。我们知道为什么管理层不能公布深圳突击检查的结果,因为,公布后,将是一场公募基金的灾难。也可能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3万多亿的公墓基金被打击,这不仅对公募基金的灾难性的,对中国资本市场也是灾难性的打击。基金的制度必须改革了,否则,行业性的风潮必将到来。

九、新利益输送

最近管理层为了个自己的亲儿子--公募基金--更多的生存空间,开立了多种理财业务。什么一对多,大机构专项理财。而在一个基金公司内部,不同的机制和利益关系,以及提成分配方式,必然造成一个公募基金不同的人力资源分配,和关注重心的倾斜。这之间,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新的利益输送,(有别于老鼠仓)。他们是公募将在不同的客户中出现输出利益和输入利益的关系。而机制最差的公墓基金,必将是输出利益的一端。这样,我们的公墓基民还要在三座大山之上,再背上一个新的大山。随着,各种创新理财工具盒投资市场的出现后,复杂的局面,将是万花筒,更加难以监管。最后,不同的利益机制,还将导致更大的风暴。

十、做空新机制

股指期货马上粉末登场,融资融券风暴即可来临,中国资本市场做空机制即将诞生。我们为做空机制而喝彩,因为,做空机制可以打击高估值和财务信息的欺诈行为,可以给爆炒一族沉重的打击,使之中国资本市场更加理性和归回价值投资理念。但是,从2009年到今天,我们看到公募基金越来越背离价值投资理念,参与大量的炒作、买单、抱团、进入高风险的退市重组,他们的机制造成的所有短板,都激励他们进入一个疯狂不理智的炒股风潮中。而资本市场自相**的特性,必然导致公募基金的在新的做空机制中,成为私募和QFII等市场游资,蚕食的对象。

总之,我们为公募基金堪忧,更为基民堪忧。公募基金被唾弃或淘汰的结局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16: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来继续走进西蒙斯的世界。

西蒙斯和他的慈善事业:

亿万富翁的西蒙斯,在学术和事业上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是西蒙斯的家庭生活却非常不幸, 西蒙斯前后两次婚姻共有5个孩子,1996年,一个儿子在骑自行车的时候被汽车撞倒身亡,另一个儿子2003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溺亡,后来接受采访时记者问起西蒙斯拼命工作的原因是不是跟小儿子的意外有关,他默认了,另外,西蒙斯有一个女儿从小就患有自闭症。

也是因为如此,西蒙斯的慈善事业主要在两个大方面,一块是他最热爱的数学领域,创立了“数学为美国”的慈善项目,自己捐钱,为合适的年轻教师的提供奖学金和其他援助。第二大块就是资助自闭症的研究。他不仅仅是捐钱,还参与研讨会这样的细节,他们全家都提供了DNA的样本供研究人员做试验用。

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有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也许也是他不断创新的一种动力。他说,“我总是想把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好,能够创造出一样好用的东西,我就会非常的开心。

最后引用一句西蒙斯的话:”预测一个彗星的轨迹要比预测花旗银行的股价容易得多,但是如果你能预测花旗银行的股价,你赚的钱要比预测彗星多许多。而且我同时想做太多的事情了,正是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有趣”

西蒙斯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希望能给更多的网友和投资人以鼓舞和榜样,激励更多的人去战胜困难和曲折,重新面对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8 13: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只看这八个字,足以明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物欲淡而智清明。意诚心正而身能修,身修则家齐,则国治,天下平。所以,只权其为人,即晓八九。且戒纯以能力取之,亦忌富贵险中求。平常之心,即成大智。不劳他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8: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样的结构组织框架下的基金经理。

1.如果基金经理自己的钱不在自己管理的基金里,那咱肯定不投。

2.基金经理不是投资决策的全权负责人,而是要上报,上批,开会,表决,这样的虚位基金经理,咱肯定不投。

3.一年四季只知道换仓,永远满仓,除了股票,其他都不能投的基金,咱也肯定不投。

4.再有就是看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投资业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7 23:02 , Processed in 0.0240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