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论坛朋友有不少对绿大地感兴趣的,我把几个月前和几个朋友对绿大地的讨论放上来供大家参考讨论。 ?????????????????????????????????????????????????? 1,从绿大地的市场战略及局面说开去 小马发言: 有一点,我总感觉十分的奇怪,几乎看好这家公司的朋友,都是看好他向外扩张的能力.未来向省外扩张,这是必须,也是必要的。但绝不是现在,也不能是现在。苗木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目前销售对象的局限性,可以说100%的对公销售,未来可能会对私销售,但这绝对是个漫长的过程。(国外的苗木企业所销售的对象有一部分是私人,这跟居住条件是分不开的,国内目前显然可能性不大)关于绿大地的应收款,不出云南,收不回来的风险几乎没有,款龄也不是太长。他08年报所称有选择的接单绿化工程,其原因也是充分考虑了应收款回流的快慢程度。他说得再漂亮,其根本还是现金流匮乏。大量的先期投入,漫长的产出过程。让他无法,也无能力去承接大量的绿化工程,(因为需要垫资),如果此次增发成功,将极大的缓解资金上的压力,那下半年以及未来一两年绿化工程接单的速度,不会慢于上半年,甚至有可能超过上半年。 就目前我所了解的各地绿化企业,大体都过得不错,因此,大地就算向外扩张,收购兼并的可能性非常小,(这很容易理解,在企业都活得很好的时候,谁会出售自己的良性资产?)那剩下的,只能是1:租地;2:买地,3:入股外地资金不充足的苗木企业。在资金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轻松复制云南的生产模式到外地。但这时问题来了,他的销售模式怎么去复制?省内充足的人脉资源,不会也能轻松复制到省外吧?!(就目前来说,这可是关键啊!虽然我不愿意看到业绩的推动由此而产生,但目前所有的绿化企业,都有一张强大的关系网络,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没必要去回避这个问题)所以我更希望看到他未来走出去,执行的是上述第三套方案。 最确定的是,他的毛利率将来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原因就是拍子提到的自繁品种的产销比。但至少到2010年,他的毛利跟现在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因为这部分产品还没到最佳的销售期。 从此次的业绩快报看,他的净利慢于主业的增长,但也基本达到主营增长的幅度,所以还是健康的。 ?????????????????????????????????? 讨论延续: 小马的评论一如既往的很稳准狠,也对我有进一步的启发。所以继续发散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1,销售模式问题是我比较关心的。从经营的稳定性和市场垄断稳固性来讲,以终端消费为最强(比如可乐,格力),以集团大客户订购方式次之(比如伟星),最不稳定且不易揣测的是政府事业单位(比如绿大地)----当然,很多企业同时涉及多个方面的终端,但一定以其中一个为主。因为前2者基本以市场化为导向,谁的东西好谁的价值高,谁就有竞争力,久而久之形成消费品牌(或者专业品牌),其它窥视者再颠覆的成本极高。 而政府为终端的行业,我们都知道灰色地带比较多,政府的采购行为也往往不是性价比或者市场化思维,所以一时的垄断者其实其根基是比较脆弱的。 绿大地的终端看来是政府事业单位为主,所以小马特别提到了灰色交易的异地竞争能力问题。对于这点,我倒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正是由于政府事业单位工作的灰色性,倒是为绿大地打开外地市场提供了较大的缺口也说不定。 从我工作的经验来看(也是以政府事业单位为目标),关系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能结交到当地的地头蛇。做不到这点你东西再好也没戏,做到了这点一通百通,经常出现拿下一个人物后整个地区的单子都被扫入囊中的情况。这方面也是我之前一直不看好未来几年外地独立运作,只看好联姻方式进入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里也涉及其它方面的困惑,还是销售模式上的。前面开口笑提到了一些专业的行业交易场所,不知道是否是销售渠道的主力?如果是则绿大地安心做好产品不用太操心市场末端的问题当然是最好(当然绿化工程估计只能靠直销队伍了),但真的这么简单?我只能说我还不知道。。。 2,小马谈到的“各地绿化企业过的都还不错”,基本上也说明这个行业还处于很初级的粗放发展状态,谁都能吃好,完全不必拼内功。这里透露的比较好的消息是,貌似绿化苗木行业确实需求处于旺盛的快速发展期,这可以缓解我的一部分担忧-----如果失去了需求的支撑,3-5年后陆续放量的苗木产品还能卖到今天的价格吗?如果市场价格大跌,MGD,这个企业一切都玩完了。。。 但不好的一面就是检便宜可能不容易。聪明的做法最好是没有便宜就先不急,强驽进去肯定是自找麻烦了 3,绿大地扩展节奏问题,这点我完全同意小马的看法。先吃好碗里的,再考虑锅里的。走出去可以不时的说说,但千万别现在就大张旗鼓的去做。我宁愿管理层谨慎行事,也不要自信心爆棚。最近1-2年业绩释放有序,按计划能够不时的兑现之前的业绩,扩展以准备为主,才是我比较放心的状态。 这个企业,3-5年来看,主要是调整好市场节奏的问题,主要的风险来自绿化苗木行业的需求是否能保持旺盛;更长时间来看的话,未来的壁垒会是什么?规模?技术?品牌?资质?还不甚清晰。 从企业本质性的东西来看,长周期建设过程是最大的风险。这里我认为第一关键要素还是行业走势,是趋好且苗木价格长期看涨,还是动荡难以判断且苗木价格波动剧烈,是最要害的问题。(想想如果地产价格走向下周期,房地产商的大量在建项目的处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