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投资杂感(更新:投资杂感59:投资中的理性和耐性——兼谈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3: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尔莫斯 于 2015-1-11 13:35 编辑

投资杂感45:真有大牛市吗?

    近期,随着上证指数的飙升,“大牛市”、“超级牛市”、“最大牛市”……等声音不绝于耳。先说明一下,这个时期,我本来对这类声音毫无兴趣。但是当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不断出现时,对信任我们的朋友,总要有个基本的看法吧。下面提出我的一点思考。
首先,如果是讨论半年、一年等时间内的股市走势,我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论及。因为从我的基本认识和长期的研究看,绝没有任何方法能确定地判断市场在这样短周期内的走势(我也曾是个预测市场成功率非常高的人士,但是,我的深入研究让我放弃了这种“方法”)。我甚至认为,如果一个人喜欢预测半年、一年内的走势并定论什么“市”的,我只能说他还不懂股市,或经历的太少。
    但是,股市长期方向(比如几年后的),却是个很容易看清楚的问题,只要你头脑有起码的价值常识,甚至不需要专业的知识。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理论解释:股市长期是可以预测的,但短期不可能。此外,要区分一个概念,只要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长期“正常存在”(即还有那么多上市公司存在并盈利),股市的大方向一定向上。解释这个问题不需要高深的学问,只要明白“公司盈利有留存,溢价长期看能再现”这两个事实,就能得到这个结论。所以,长期看,市场永远呈现的是“牛市”。这不需要讨论,不是本文的话题。
    我这里谈论的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有没有那种可连续飙升、在不很长的时期内连升数倍的“大牛市”。从根本上说,股市的牛市,其实都是基本的价值规律在推动,而不是所谓资金推动、政策推动。因为资金、政策其实也都是要听或适应价值的“话”的,而不是相反。即便是一直被“批判”的A股股市,从我们研究的情况看,20多年来的每次牛熊循环就是价值推动的,与国外股市没啥区别。
    从价值推动的因素看,根本上说,是有两个因素,一是利率的有效下降,二是ROE(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收益率)与权益成本之差的上行。如果从表现指标看,还有一个就是估值(PB或PE),但估值的趋势也受上述两个因素的制约,而不是可以任意来的。
    在2014年前后这个时期内,从利率看,还处于历史上较低的时期(比如银行利率)。虽然民间借贷利率很高,但那并不是一个充分的市场(只有少数参与者能得到)。真正为全体市场参与者享有的利率就是银行利率,或稍微高点的债券利率。这个利率水平并没有多大的下降空间。比如银行利率如果再降,就会陷入了“流动性陷阱”,比如3%的利率到2%的利率,下降了30%,但对市场“折现率”的贡献基本可以忽略。因此,现阶段靠利率下降推动“大牛市”是没有动力的。对照一下,1996年起来的牛市才真正是利率下降的“大牛市”,那时仅银行存款利率(还不包括保值贴补率)两年内从10.98%降低3%不到。这种幅度和速度的利率下降,在任何股市上都要掀起冲天的牛市“大浪”!
    2006年的牛市,则是ROE从2002年的5%不到(历史最低,甚至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到9%多,
然后再2004年宏观调控后回落到8%多,又在大宗原料急速上涨背景下整体ROE快速攀升。2007年的年报显示,A股的ROE已经升到17%以上了。这样ROE攀升的速度,怎么可能不来一轮大牛市呢?
    回到目前阶段,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ROE还在历史平均水平上徘徊(11%多),比2002年的4%多高得太多了。这个水平上,ROE 能再来一轮快速上涨周期吗?从A股的权重结构看,“后周期”类行业比如金融地产、建筑业等ROE还在历史高位上,且权重很大。指望这类行业的ROE再上台阶是违反行业的价值规律的。因此,指望ROE再来次大幅上升推动牛市,也是不现实的。
    综上所述,在目前阶段下的利率和ROE水平,都不可能推动A股再来一轮快速的“大牛市”。
    唯有一点,那就是A股的估值在2014年前后创下来有史以来的新低。但是,从结构性看,A股的低估值主要是权重股中的金融地产、建筑和部分极度景气的家电股等估值在历史低位所致(其他类股的估值并不低)。但这类公司的共同特征就是“同质化”和“极度景气”(ROE处最好时期)。从世界上这类行业的ROE规律看,没有道理它们整体可以长期维持这么高的ROE。因此,其股估值相对市场很低,正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
    但是,市场还存在另一个基本特征(或者说规律),就是“极端估值压倒基本面”。历史最低的估值水平如果是“极端估值”,那么它就隐含着“估值波动”的可能。于是在2014年年尾,这类股的“估值波动”行情终于出现了。
    但是,现阶段这类股低估值的价值因素并没有改变。或者说,不能指望将这类低估值打到市场平均或历史平均水平上。那是违背价值规律的。如果现阶段这类股的估值真的“修复”(哪怕是瞬间)到了平均水平上,那才是A股的大泡沫呢!09年上证3478的泡沫就是这样形成的!   
    因此,现阶段在,指望来所谓“超级大牛市”、“最大牛市”,并没有价值根据。投资人以这种心态投资,将有极大的风险。很多人已经开始用06年大牛市的经验来搬到现在用了,什么就闭着眼满仓买什么什么股然后回去“睡觉”,不用分析这分析那了。这种投资人的未来可想而知。
    当然这不是说,A股就不能投资了。07年年末6000点后我们提出“指数的牛市结束了,投资人的牛市继续”(可以看看后面有多少股票创了历史新高!)。在6000点都可以投资,何况现在?!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价值创造模式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层出不穷,投资人的机会仍然大把。很多公司正处于价值创造的初始阶段,表面不很便宜的绝对估值水平掩盖了其很高的投资价值。这需要投资人对其未来的商业前景、价值创造模式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把握。这个时期是专业投资人大显身手的时期,而不是“大牛市”时期傻瓜式买入就能获利的时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9: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善文的观点似乎与福探类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9: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总,呵呵,为了响应老师的号召,睁眼说瞎话地豁出去了,没想到多年来一直觉得最有水平的宏观分析师居然是这样一号人。毁三观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20: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善文从宏观分析,福探从价值入手。二者不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20: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探从本质入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22: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 19: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至少有三类人,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客观主义者。每类人都可以对市场作出自圆其说的解读,不难解释市场充满了各种声音。
对市场走势保持无知论,可节省很多精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9 09: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掷铜板的人 于 2015-3-19 09:45 编辑

真有大牛市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而且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应该说张总陈述的分析逻辑是很清晰的,也是绝对成立的。“宏观经济派”的策略师的逻辑不是那么科学,但他们强调股市所处环境的变化,亦有值得吸取的有用成份。张总论述中的最关键的问题不是逻辑问题,而是论据或所涉及到的数据基础的变动问题。如:1996-2000年的大牛市,整个过程中降息无疑是主要的驱动力,国债收益率从百分之十几一路下降到2002年的2.7%左右(坊间说法,尚未验查,但3%以下是可以确定)。但是对于降息的幅度,事前谁也没有想到会降那么多,很多事情是要靠边走边看。同样,2005-2007年的大牛市,其宏观背景一是“股改”这个大的制度变革,二是中国加入WTO后的GDP快速增长(阶段性地对应着张总所提到的2002年之后上市公司ROE的持续攀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但是从当时的数据变化或者说情况变化的程度而言,变化并未翻番,股价却翻了几番。同样,现在券商宏观分析师或策略师渲染“降息”、“改革”、“消化过剩产能”,这些提法更多是出于对情况变化的论述和判断,他们以此为据,认为市场将向上,从经验上来看,也是有可能成立的。
价值评估是理性的,但是市场却不一定是理性的,尤其在期限相对较短的半年、1年甚至2年。鬼知道目前究竟是不是“牛市”或者“大牛市”呢?这个取决于于市场的亢奋程度,反正我目前是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9 17: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探的?度崇拜,到????到福探的投??系?不?合自己,?算不算是一??步?不?福探的耐心,??性等等特??是很值得??。至於牛市、熊市都是每?人的必??段,?好?股比看?大???人而言更重要,因?你不是靠??大?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4-30 07:00 , Processed in 0.03554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