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应该准备以“教科书都没有的方式”进行国际化 最后,作为一种探讨,我们想补充一点:欧盟“成立7500亿欧元(10000成美元)的援助基金”已经公布了,我们想指出的是: 第一,这个“7500亿欧元”与美国解决次贷危机所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性质与意图都一样,都是要“开动印钞机”,因此,原来是一家(美国)在印钞,现在,成了两家(欧美)在印钞,再加上一个早已经临近破产、负债高得惊人的日本,可以说有三家(欧美日)在比赛着印钞。 第二,美元、欧元、日元都是硬通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根据现行的国际金融游戏规则,是否印钞、印多少钞,那是它们的权利。可问题在于,它们印的钞是否有人愿意接收,换句话说,是否有人愿意用自己的产品换取这些钞票。 第三,如果有人不愿意用产品直接换,而愿意用货币间接换,且“这种货币”又的确可以用来购买“相应的产品”,那么,那三家印制的钞票也就等于有人愿意用产品去交换了,也就相当于发行出去了。 第四,基于“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政策,我们假设中国(人民币)愿意做“第三种尝试”; 第五,在第四的基础上,美元就不说了,因为中国现在愿意用自己产品来换它意愿越来越低,日元也不说了,因为日元已经与人民币之间签了“货币互换协议”,我们想说说欧元。 显然,在我们的评估中,如果欧盟(欧元)能下决心登陆朝鲜半岛,下决心全面解除对朝鲜(也就是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制裁,并对中国实质性开放高科技,进一步开放市场,那么,中国可以考虑以“人民币与欧元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形式,一边接收更多的欧元作为中国的外汇储备,一边准备以“教科书都没有的方式”进行国际化。在“欧美日”都在大印、特印钞票、且负债累累的今天,一个现在还不能自由兑换、资本项下进行管制,但以包括欧、美、日元一篮子货币确定汇率的人民币,假以时日,在中国庞大生产能力、庞大市场、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撑下,在欧美第二轮金融危机后,只要运用得当(比如与美元、欧元、日元进行大规模的货币互换),是“有可能”突破“即有经济学原理(现有经济学许多就是根本错误的)”的框架、以“教科书都没有的方式”,成为最为稳定之硬通货币的。
●再谈“韩国天安舰神秘沉没、且又迟迟拿不出真相的现实意义在于三点”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提出了一个观点,即: 通过前面的有关“韩国天安舰神秘沉没、且又迟迟拿不出真相的现实意义在于三点”的相关讨论,我们是不难看出北京对韩国人的软硬兼施概不理会的真实用意,与美国可谓针锋相对。 美国的用意在于:只要“有心避险”的韩国李明博政府就此止步,那么,在目前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唯一有动机”制造韩国“天安舰”沉没的华盛顿,就可以凭此“变相”阻止东北亚、特别是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变相”阻止“欧盟经济(欧元)”登陆朝鲜半岛,变相阻止中国在东北亚、中亚、东南亚方向的经济整合进程,基于“第四”,也就可以配合“美国南亚政策”,以期在“南亚破局之暗度陈仓的层面(经济、特别是金融手段破局,相当讨论请参阅之前的点评)”,对中国经济、特别是金融最大限度地施加战略压力。 而如果“有心避险”的韩国李明博政府在“韩国经济根本利益”的牵引下“无法就此止步”,那么,掌握着“所有细节”的华盛顿,如果战略上需要,就可以通过将“制造韩国天安舰沉没”的主角“划到”朝鲜名下的手段,将“南北双方”一把推到战争的边缘,同样基于“第四”,也可以配合“美国南亚政策”,以期在“南亚破局之明修栈道的层面(政治、军事手段破局,相当讨论请参阅之前的点评)”,对中国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施加战略压力。 因此,尽管远离南亚,也被封锁于国际经济、特别是金融体系之外,作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地理中心”,“朝鲜半岛经济”能否果敢地与中国经济整合、欧盟经济(欧元)能否通过“朝鲜半岛经济”登陆东北亚、并以此彰显“中欧经济战略合作”、对中国放开高科技出口,支持中国“北上与南下战略”,从而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经济形成全面互补的诚意与决心,也就成了破解美国针对“中欧俄”之“连环棋”的关键。 ●相对美元、欧元、日元的“死生之处”的东北亚而言,这些方向都不是“焦点” 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已经不难明白,尽管吉尔吉斯风云变幻、尽管美国冲着巴基斯坦警告不断,尽管泰国有可能走进内乱,但是,只要美国不敢在南亚亲自上阵,瞄着伊朗,以巴基斯坦为目标,在政治、军事层面进行南亚破局,那么,在美国拿出“高盛”也不行、从而不得不将摩根财团(摩根大通、摩根史丹利)也拿出来说事,但也绝不放过“德意志银行”等欧洲金融机构,进一步摆出随时可能制造“雷曼兄弟第二”的姿态,进一步说明“欧美”之间围绕希腊危机进行的金融角力已近白热化的今天,相对美元、欧元、日元的“死生之处”的东北亚而言,这些方向都不是“焦点”。
事实上,这也正是“韩国天安舰神秘沉没、且又迟迟拿不出真相”的“最大意义”,也正是政治生命已经“被美国人掐在手心中”的韩国李明博政府,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软硬兼施、始终不肯放弃让中国说服朝鲜默认肇事者,以寻求解套”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