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36|回复: 16

诚心请教:如何避免系统性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 18: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介绍一下:我做股票,一不做强周期股票,二不考虑大盘指数(有人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只关注企业基本面,希望以合理的价格买进成长股。

08年大跌,我幸运的持有特变,虽然市值波动剧烈,但最终还是几乎收复失地,但一年来内心的煎熬还是很痛苦的,09年对此现象想了很多解决办法:一是训练自己心静如水,以年记能做到,以日,月记还是很难受。二是筹码不丢,来回做T,后来证明做不来,放弃。

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怎样减少因市值的波动对心理的影响?虽然芒格说如果能到目的地,可以忍受路途的颠簸。但咱毕竟是一凡人,还没达到芒格的境界,容易受外界的干扰。

现在有个想法:跌破6070日均线退出,站上6070日均线介入,虽然成本会增加一些,但可避免大的心理波动,大家认为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股指期货对投资组合做套期保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3: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化桥的一篇文章:

如果你的股票突然跌了一半

关于投资要留有余地,很多人讲过无数次,也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但要做到太难了:当股票价格往上走的时候,每个人都怕错过机会,所以大家争先恐后抢购。从20倍的市盈率涨到30倍的市盈率,大家都会找到各种原因来证明它的合理性。到了40倍,反而有更多人去追捧。股价往下跌的时候,大家越看越不对劲儿,越看越害怕。

一个完全正常的公司的股票在跌了80% 甚至90%之后还会有人抛售。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2008年底,雷曼兄弟公司倒台以后,我就抛售过两家业务很正常的中国公司的股票: 我当时莫名其妙地害怕它们熬不过金融海啸。半年之后,这两只股票都涨了两倍多。 我经常想踢自己两脚。

当一个股票正在往上爬的时候,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它有没有可能跌一半?真的,有没有可能跌一半?如果有可能,我怎么办?我敢不敢冲进市场加仓?也就是说,我敢不敢买更多的同一只股票?” 理论上这很好理解:既然以前我愿意在高价时持有它,跌了一半之后,那不是更有吸引力吗? 但是, 要做到这样理性却不容易。

其实,24倍的市盈率对于很多公司来讲很正常,不算太高。只是它完全可以在一个月内变成12倍。大家也有一万种理由可以证明,这12倍也并不荒唐,也是很正常的市盈率。原因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比如,突然的加息预期,通货膨胀的预期,原材料涨价,成品跌价,管理层变动,新的竞争者的加入,或者原来的业绩本身就有点夸大,或者希腊债务危机, 等等。

当你的身价突然从100万元变成50万元的时候,你真的好受吗?你真的能够处之泰然吗?你真的胆敢翻身吗?这钱是你辛苦得来的。父母妻小还要靠你的。在你乱了方寸的时候,你的投资决定可能更不明智。

留有余地, 多打折扣

如何尽量避开这种局面,我有几个想法。第一,看股票时,要留点余地。比如,把公司的历史账目和未来预测多打些折扣。第二,在估值时也要留点余地。比如,一个股票的合理价值应该是5-8元,而不是8元。股票的估值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最后一点,每个公司都有问题,有些问题你只是没有看到而已。他们的管理层也许一直有暗斗,但他们伪装得很好。

为了减少自己冲昏头脑的次数,我建议大家多看“绝对的”估值方法,少看“相对的”估值方法。比如,坚决不买一个30倍市盈率的股票,仅仅是因为同类的股票更贵(40倍)。比较可靠的方法是盯住30倍这个数字。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它意味着我的投资需要30年才能赚回本钱(假定公司未来用目前的利润水平来发展)。当然公司未来的利润可能有增长,但也会有下跌的年份。对于极少数高成长的公司来说,30倍也可能很合理甚至算便宜。但是注意,只有极少数公司可以持续多年高增长(比如,超过20%)。如果我们感觉到这个公司属于高增长,那个公司也属于高增长,我们大脑可能已经被外界的气氛所被冲昏了。这个时候的市场大环境可能已经有问题。股票的市盈率跟通货膨胀,也就是说银行利率有关。一般情况下,利率越高,股票的估值倍数越低。反之亦然。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相对”估值方法。目前的低利率可以持续吗?万一利率突然涨了怎么办?

把握市场的时机是没可能的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j1o6.html) - 如果你的股票突然跌了一半_张化桥_新浪博客

我本人曾经炒过窝轮(即,warrants, 认股权证和认沽权证),这是让我很后悔的一件事情。亏了钱不算,违背了我自己的投资原则而亏钱是更大的事。这些窝轮当然都有固定的期限,实际上你是在赌博,赌的是某一个股票或者指数会在一个固定的日期(比如5月31日)之前会涨到什么程度,或者会跌到什么程度。即使你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都是正确的,预测市场的时机是非常愚蠢的。基本面的分析已经非常不容易,如果你再加上对市场时机的预测,那就难上加难了。一个正确的基本面有时候可能需要2年,3年,或者5年甚至10年才能表现出来,你有耐心和资金等得起吗?窝轮的期限太短了:通常几个月,最长一年。炒窝轮是信心爆棚的表现,但对大多数人来讲,是无知的表现。他们不懂得基本面的表现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凯恩斯曾经说过, “市场可能长期不理性, 你如果想跟它赌拐点的时机, 必死无疑” (Markets can remain irrational longer than you can remain solvent)

伟大的投资者邓普顿John Templeton说, 不要试图找到市场的拐点, 坚持长期不懈地投资才是致富之道 (it is the time, not the timing, that counts)。邓普顿明白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弱点, 担心自己在市场大跌的时候没有胆量买股票。于是,他把自己的每个爱股(好公司的股票)确定一个价格(在此之下便可称为超值), 并给证券经纪人下达一个指令: 一旦股价跌到某个水平, 便可自动买入多少。

董事们为什么很赚钱

在香港, 大家可以发现大量的公司董事很有钱,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股票为他们增值很多。何以?董事们在敏感期内(比如在公布业绩之前两个月,在做并购期间,或在其他敏感期)是不可以买卖股票的。在其他时间,每次买卖都要事先经过董事会批准,而且要公告,因此董事们要顾及形象和闲言碎语。董事们也担心其他董事(特别是董事长)和基金经理们说自己对公司“不看好”,“没有长远打算”,“不务正业,只是一天到晚炒股票”。所以,就出现一个自我约束的现象:董事们买卖自己的股票很不频繁,而且,买的次数往往多于卖的次数。很多董事在离职以后才卖股票。他们持股的时间一般比较长,有时长达十年,二十年。在股票大跌的时候, 他们不仅不好意思卖自己的股票, 反而要逼迫自己买进股票,以便给公众信心。后来的结果当然是, 他们被迫发了大财。

没有当董事的人们,也可以从这件事中学个道理。长远投资和减少交易是?气。股票大跌的时候不要着急, 忍耐是美德, 美德必有回报。八十年代,我在澳大利亚读书时,有个老师说,他的钱都是被逼而挣的。他不断地买房子,每个月付很多按揭的供款。这也逼着他省钱和想办法找外快。他说, 省钱和拼命工作都是美德。所以,他只能发财。这跟董事们发大财是同一个道理。在股票大跌的时候, 我们要提醒自己, 这阵风波也会过去的。

假想你的公司没有上市

投资者可以这样对待股票的下跌: 假想你的公司没有上市,你做的投资是IPO之前的私募投资。巴菲特的老师 Ben Graham 曾经说, 交易所的报价系统很有害, 它不断地给你一些有害的信息, 诱惑你做出错误的决策。 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利用这个报价系统所提供的方便, 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

因为股票可以随时卖掉, 所以我们就养成了一个坏习惯: 买股票之前不够慎重, 买了股票才做研究, 或者永远不做研究, 反正在出了问题的时候, 我们总是可以把股票卖掉的。可是, 问题有时来的太快了,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拔腿就跑, 股票就不见了一半。

巴菲特多次讲, 真正的长期投资者应该希望看到股票价格大跌,所以他能够每个月都买更多。我在”投资的最高境界是无为”一文中已经解释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1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chengoush 发表于 2010-7-2 18:34:11 :

先介绍一下:我做股票,一不做强周期股票,二不考虑大盘指数(有人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只关注企业基本面,希望以合理的价格买进成长股。

。。。

现在有个想法:跌破6070日均线退出,站上6070日均线介入,虽然成本会增加一些,但可避免大的心理波动,大家认为如何?


关于移动平均线买卖策略能否超越买入-持有策略,美国、台湾、大陆均有人做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得出结论,似乎观点认为,在考虑了交易成本之后,移动平均线不能带来超额收益。但似乎也有顽固的技术分析追求者认为他们的研究证明他们获得了比买入-持有策略更好的绩效,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使用了一般人很少采用的技术参数。这说明在一个市场中,最为灵光的办法就是大众普遍不用的方法。所以楼主一定要审视自己,如果自己的出发点、心理状况和所用技术/技能都跟大众一致,那么投资的绩效一定是跟大众一致,如果自己的出发点、心理状况和所用技术/技能优于大众,那么投资的绩效就会优于大众。楼主可自行再做些研究。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10-7-6 14:01:4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2: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楼:

如果选择股指期货,肯定会过多的参与交易,长期持股更难矣。况且巴菲特好像也没有这样做。

[此帖子已被 chengoush 在 2010-7-4 22:16:2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0: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值的减少和市值的增加,都是投资过程的一部分,企图只要一个不要另一个,结果只是向不可能进行挑战中的烦恼。

而把精力放在如何跳选评估企业上,得到的可能就是市值增加的程度和时间远远多于市值减少的过程。这不是一个成功的投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2 16: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是多余的话:与知易行难和知难行不易比起来,我有时还是更相信知难行易。当我们经常说“行不易”时,许多情况下我们可能还没有做到真正透彻的“知”。建议你还是反复阅读《聪明投资者》一书中格兰厄姆关于“市场先生”的论述(注意:要反复阅读)(这也是芒格最仰慕格兰厄姆的区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2 16: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说的好,反复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20: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芒格曾说对于短期价格走势是无知论者,卖出应该基于公司的高估程度,建议你从企业高估上下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2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系统的风险,传统的市净率,市盈率,有借鉴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7 22:54 , Processed in 0.0232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