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8|回复: 2

保水护水五十年 走上生态富民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 07: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水护水五十年 走上生态富民路

密云水库

密云移民第二次搬迁

密云经济开发区优美的环境

穿城而过的白河

密云水库“天鹅湖”

建设中的北汽福田北京多功能汽车厂

  曾几何时,密云水库被视为密云发展的一个包袱,“保水”被当做无奈的政治责任。如今的密云,天蓝、水清、山绿,人们的观念早就转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密云打造“绿色国际休闲之都”、发展生态经济的宝贵财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0年前,在密云这块沃土上,被誉为华北明珠的密云水库建成运行,从此,密云和首都乃至中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密云水库,是北京须臾不可离开的“生命之水”,它像血脉一样供应着祖国的心脏,半个世纪以来,43万密云儿女为建设水库、保护这一湖碧水,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

  半个世纪的大移民,近7万人搬离故土;以保水为己任,密云关停旅游、矿山等200多个工业企业和旅游项目;植树造林,推广清洁能源,实现了对水源水质和环境的零污染……

  密云,为首都构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首都要喝干净水,密云人民要富裕,作为首都的重要饮用水源基地,如何在优良的环境下谋发展,实现“保水”和“富民”的统一?密云人进行了半个世纪的探索。

  举环保旗,吃生态饭,环境也是生产力。如今,密云县的决策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前提是保护环境,核心是加快发展,根本是促进富民”的理念。

  在密云水库建成50年的今天,密云紧随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提出了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将“保水”与“富民”相结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引进、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密云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奉献篇??

  为了修建密云水库,近7万密云父老乡亲搬离故土,24万亩良田被淹没。

  50年前的密云水库库区,是潮白河冲积平原,有名的渔米之乡,燕落盆地被称为“密云的乌克兰”。

  为了修建密云水库、保水,密云先后三次大移民,跨越半个世纪,近7万父老乡亲搬离故土,24万亩良田被淹没。

  现已搬迁到通州区的移民张淑珍已年过古稀,每一年她都要让儿子带她回密云看一看密云水库,她深情地说:“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根,无论到什么时候,我都是一个密云人!”

  密云人民的奉献,无怨无悔,密云人民的精神,可歌可泣。

  也正是由于密云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做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密云水库才得以在短短两年时间建成,并从根本上消除了围绕潮、白河两岸几千年的水害,使其下游600多万亩良田免遭水灾,400万亩旱地变成水浇田,新辟河滩荒地100万亩。

  翻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密云发展变迁的历史,没有哪一件事比修建密云水库给密云带来的影响更大。特别是1985年7月,北京市将密云水库确立为首都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成为了首都须臾不可离开的“生命之水”,密云肩负起了“保水”这一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此,密云水库在密云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人民生活等方面给密云带来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为保护这一“湖”净水,密云停止了对水库旅游资源的开发,先后关闭了铬矿、小型铁矿、造纸、有色金属冶炼等200多个工业企业和旅游项目,其中,包括当时全国首家最大的游乐场??密云国际游乐场和投资760万元的陡子岭铁矿,以及为密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水泥厂和化工厂。同时,拆除了水库坝上的商业、餐饮、娱乐等设施,撤出了网箱养鱼……密云的经济发展陷入低谷。

  为保护这一“湖”净水,密云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植树造林。密云山地和丘陵占到全县总面积的61.6%,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县仅有林地2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98%。自密云水库建成后,密云进行风沙源治理,绿化荒山、爆破造林,使林木覆盖率达到64.3%,水库水源涵养区林木覆盖率更是高达72.3%。

  为保护这一“湖”净水,密云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三治五化”(“三治”即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脏乱;“五化”即实现村庄的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和沼气、秸秆气、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进生物技术,用放飞赤眼蜂、灰喜鹊防治害虫,22万亩粮田不用农药……实现了对水源水质和环境的零污染。现在,全县的17个镇全部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34个行政村成为市级文明生态村,密云也成为了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魅力名县、国家园林县城和我国北方唯一生态文明试点地区……

  多年卓有成效的水源保护,形成了密云优美的生态环境,库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于市区40倍,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一级,密云水库也成为北京唯一无污染饮用水源,水体质量二级(可直接饮用)。

  探索篇??

  首都市民要喝干净水,密云人民要富裕,可密云的发展之路在何方?

  为了保水,密云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打造出了水天一色的优美环境。然而,仅仅有优美的环境是不够的,如何在优良的环境下谋发展,怎样在这个基础上使老百姓富裕,使地区的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较快发展,最终实现“保水”与“富民”的统一,是摆在历任县领导班子面前的难题。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密云开始了艰难而曲折的“保水”又“富民”的探索之路。

  “认真治好七亩山,科学种好一亩田,一人一头猪,一户一张蚕,果木药杂大发展,长城脚下赛江南……”,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流行在密云的一首歌曲,当时的县领导班子将密云归纳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七亩山一亩田”,并将发展思路编成了歌曲,在全县广为传唱。进入80年代后,密云县又以密云水库为龙头,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乡镇企业,然而,随着密云水库功能的转变,密云版图的三分之二都成为了水源保护区,水库旅游产业不能发展了,乡镇企业也关停了,密云重新又回到了最初的起跑线上。

  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无奈、贫困、焦虑混杂在一起,“水库制约论”也由此产生。

  首都要喝干净水,密云人民要富裕,可密云的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199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来到密云,在视察完密云水库后,为密云题写了“绿山、净水、富民”的题词。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来密云考察,提出了“切实保护好这一库生命之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为密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利用密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开发建设与保水相适应的各种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找准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和依存点,这是密云县制定‘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的思想出发点”。密云县政协副主席齐瑞岳说:“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基地的密云,逐步理清了‘保水富民’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在保水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水’的辩证发展战略思路。并在新世纪伊始,正式确立了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

  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的精髓:举保水旗,吃环境饭。

  那么,这“碗”环境饭又怎么吃?

  密云人民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过去,我们种玉米、杂粮,一户的年收入也不过一两千元,现在我们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糖醋液、诱虫板等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发展有机红香酥梨种植,不但保护了环境,收入也增加了,收入最低的户一年也能赚个一两万元。”庄头峪村果农赵永前说。

  庄头峪村位于密云水库南岸,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种植红香酥梨,现在已经成为京郊最大的有机红香酥梨种植基地,年产200多万公斤,户均增收1.5万元。这个村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密云在探索“保水”与“富民”道路上的一个代表。

  生态农业改变了密云农村、农民的生活面貌;生态,也让密云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

  在密云经济开发区,有一座驰名中外的韩国企业??斗山食品有限公司,它是由韩国最大的泡菜品牌“宗家府”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生产加工基地和市场总部。公司总经理李东熙说,在决定到中国建厂之前,斗山集团公司总部先后考察了很多城市,反复比选,密云的生态环境和水质是最好的。“而且,密云拥有大量的有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不打农药、不使用化肥,除虫用赤眼蜂,蔬菜质量非常稳定。现在用密云的水和密云的蔬菜生产的泡菜远销韩国、日本、荷兰、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密云像“斗山”这样的绿色食品企业目前已经达到70余家,使密云成为了首都绿色食品企业最大的产业聚集区。

  特殊的县情决定了密云的特殊任务,特殊的任务决定密云必须走特殊的发展道路。

  密云从建设生态精品卫星城到创建国家生态县,再到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实现了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建立了225个农业标准化基地、7万亩有机食品基地、30万亩板栗生产基地、103个休闲渔业园区和近百个休闲观光采摘园,形成了绿色养殖、特色林果、无公害蔬菜三大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辐射7个农民就业基地,构建起了“布局合理、产业友好、节约高效、总量增加”的生态工业体系;通过建设云蒙风情大道和101农耕产业带,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在全县建立了30多个民俗村和1700多个民俗户,以水库鱼为特色的密云鱼街更是声名在外……

  思路一变天地宽,运用绿色辩证法打破水库制约论,密云人民在保护环境中尝到了绿水青山的回报,思想观念也产生了飞跃,实现了从“要我保水”到“我要保水”的转变。

  发展篇??

  密云有山有水、又大又美,密云人民决心在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走在前列。

  2009年,在密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密云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在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新的功能定位下,理清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在密云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密云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应运而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尽快将密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水是第一责任,生态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富民,前提是保护环境,核心是加快发展,根本是促进富民,立足好、突出快,集中精力抓发展,建设生态富裕和谐新密云”。

  在这个工作方略指引下,密云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密云人发展的道路越来越亮堂,信心越来越足。

  2009年底,密云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制定了“到‘十二五’期末,经济建设努力走在全市五个生态涵养发展区前列,社会建设努力走在全市郊区前列,生态建设努力走在全国前列”的“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

  发展思路清晰了,奋斗目标明确了,但密云将来要建成什么样的城市?一直困扰着密云的决策者们。

  正在这时,北京做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战略决策,密云的决策者们眼前一亮,在研究和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之后,在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密云提出了建设以“绿色”为特征,以“国际”为水准的“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确定了,密云人在朝气蓬勃的县领导班子带领下,一心一意谋发展,招大引强,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掀起了冲天的干劲儿……

  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在密云县经济开发区四期工地上,6座高大的车间拔地而起,其中,总装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的钢结构主体吊装已经完成,检测返修车间和小件涂装车间等三个车间正在进行土建、地面和结构施工……这就是密云在2009年引进的,计划投资36亿元,年产20万辆汽车,可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利税18亿元的北汽福田北京多功能汽车厂。

  “北汽福田”的引进,对于密云的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紧随该企业的引进,投资30亿元的北新建材“绿色建材与住宅产业生态工业基地”落户密云,竣工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税收3至5亿元;港中旅在密云建设北方最大的房车营地,投资超过100亿元;台湾翔鹭集团投资打造金鼎湖??蔡家洼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超过50亿元,将建成集养生、会议、休闲、购物于一体的高端旅游区。另外,北京市重点建设的七条沟域之一??古北口汤泉香谷沟域建设稳步推进……

  这些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为实现经济总量跃升、发展提速积蓄了强劲动力,密云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据密云县代县长王海臣介绍,今年上半年,密云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位居北京市五个生态涵养发展区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总量位居五个生态涵养发展区第一位。

  为了保护环境,密云提出了“六护”的举措,即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成立了由7000名护林员、2000余名管水员和村级保洁员、300余支巾帼护绿队组成的环保队伍,并在水库周边建立了水库保洁员以及由3万名中小学生组成的生态使者团,保护环境、宣传环保知识。今年,密云开展了严厉打击盗采盗运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全县20余个部门和相关乡镇、村,联合行动,使困扰多年的盗采盗运在密云绝迹……

  在年初公布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估报告中,密云的生态质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在今年全市考评中,密云的节能减排名列北京各区县之首。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密云县委书记汪先永说:“密云经过多年的绿山净水,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把保护生态环境当成包袱,而是要把保护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宝贵资源,转化为密云的发展优势,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富民的有机统一。”

  如今,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密云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要求,立足好、突出快,集中精力抓发展,发扬“脚踏实地、同心创业,自觉奉献、勇于争先”的密云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保水”与“富民”相统一,总结出了独具密云特色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辩证法,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走上了一条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50年过去了,密云水库见证了密云的发展与变迁,如今的密云,有山有水,又大又美。密云山有情,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绿色屏障;密云水有情,首都市民美好生活的第一给养;密云人有情,让四海宾朋放飞心情成就梦想!

  伴随着“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建设,密云这艘大船已扬帆起锚,开始了她新的航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08: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获批 污水处理产业将迎大发展
  在水利部6日举行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简称(《区划》)新闻通气会上,记者获悉,《区划》已于近期获国务院批复。根据《区划》,今后对排污量超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在解读《区划》时表示,当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仍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区划》是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
  陈明忠说,当前,水利部门将以《区划》的贯彻实施以契机,全面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具体包括,按照《区划》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加强水功能区的动态监测,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定期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评价结果向有关政府报告。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监测,对排污量超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开展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做好水资源保护顶层设计。
  记者了解到,在此前公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相关部门也曾经对污水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划》明确,到2015年,全国新增城镇污水管网约16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专家指出,与《规划》相比,《区划》对各地的要求更加明确,将直接提高各地政府的积极性,从而直接刺激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
  仅工业废水方面,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廉曾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总需求将达1250亿元左右,年均治理投资约为250亿元。而工业废水污染治理行业的销售产值约为1375亿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22: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10年抽干地下2800个昆明湖 地面沉陷拟引水回灌

 ' 北京是世界上少有的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都市。市民喝的每3杯水中,就有2杯来自于地下水。超采数十年,北京已处于一个265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大漏斗上,赫然列入地面下沉城市之一。
  为此,北京拟计划在2014年"长江水"进京后,加大回灌地下水力度。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初步计划,将在自然渗透的基础上,采取人工回灌方式涵养地下水,实现北京地下水的补采平衡。'
  -问题
  10年抽干地下2800昆明湖
  北京地下水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平均24米左右,已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区。
  1972年北京遭遇大旱,随后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至2000年前后,北京市共打生活井1万多眼,工业用井近5000眼。至上世纪90年代,北京地下水超过地表水,成为市民生活主要水源。
  到2008年,地下水约占北京市用水量的65%,平均每年地下水开采量维持在25亿立方米以上。而按照国际标准,利用地下水的极限是40%,如超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北京市水务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北京去年用水36个亿,其中20多个亿来自地下水,剩下的10多个亿是地表水。另一组数字显示,北京10多年来超采的地下水超过56亿立方米,相当于抽干了2800个颐和园昆明湖。目前,北京地下水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平均24米左右,已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区。
  "不可否认,超采地下水是造成北京地面沉降的原因之一。"水务局该负责人表示。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艳在《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透露,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最大年沉降量达到137.51mm,最大累计沉降量1163mm。沉降现象严重的地区,包括海淀、朝阳等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区。
  北京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胡波表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会引发很多次生灾害,对气候生态环境都有影响。像上海已有地面沉降的问题,虽然北京因为地质、土壤等原因,并不存在突出的沉降,但是我们还是应及早重视这个问题。"
  此前,有专家称,目前,建筑、道路和基础设施相当密集的北京市区受沉降影响已逐渐显现,其中地下管道面临着最大挑战,易弯曲、变形甚至破裂。拿自来水管来说,2000年以来,超过1/3的北京市自来水供水管线破损开裂是由地基下沉引起的,而且水管破损现象多集中在地面沉降发育较严重的朝阳区和东城区。其他如燃气管破损、路面塌陷等市政设施的破坏事件,也有地面沉降的潜在影响。
  水垢缘于地下水过度开采
  "就像喝一盆粥,刚开始喝上边的都是稀的,越喝到下边越稠。"北京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胡波,以此来形象地说明居民自来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
  通州居民张先生习惯每天晾一大杯凉白开,给全家人喝。同样的习惯是剩下的半杯水要倒掉,因为这半杯几乎都是白色的渣子。不但是水杯里,这些白渣子也粘满了烧热水的水壶内壁,和装热水的暖瓶内壁。如今,大部分北京市民甚至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自来水。
  胡波说,水垢的根源是北京自身的水源特点决定的。北京多是地下水作为水源,同时由于连续10多年的干旱天气,地下水的水质硬度逐步在增加,而过度的开采,地下水越来越深,这样越往下,地下的残留物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水里,导致水的残留物越来越多。
  胡波说,对这样的水,老百姓叫水碱大、硬度大,确实有一定道理。胡波强调,这些沉淀物经过卫生部门等检测,均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如果采取净化工艺全部去掉,反而让自来水变成了纯水,一些矿物质元素都会被去掉,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并没有好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文君表示,沉淀物并不代表水质不好,这些沉淀物是碳酸钙,对人体没危害,只是让人感官上难以接受。他同时表示,从常规上来讲,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含有丰富的各类物质元素,比地表水还要好。
  胡波透露,满是白渣子的情况随着2014年长江水进京,将得到显著改善。届时,北京将会用长江过来的地表水取代一部分城区内的自备井,这样居民喝的自来水中,地表水的比例大了,自来水的水质就会提高,水垢会明显减少。
  -应对
  长江水进京取代五环内自备井
  2014年起,北京将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用长江水替换下城区的自备井。
  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强调,目前北京的地下水沉降速度相比10年前已经减缓,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地面沉降。
  为减少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和漏斗区形成,目前北京明确两个治理方向,一是停止对开采过度的地下水区域的继续开采,禁新建自备井,市里统一政策每年取缔一批自备井。胡波说,"不开采就是给地下水提供了涵养的时间"。
  另一方向是从地下水的水源保护方面来考虑,针对城区的地下水水源地,北京划定地下水保护区,避免污染地下水。
  目前北京城区和郊区有一万多口自备井。通俗地讲,自备井就是一些单位、机关、院校、小区等开凿的、供自身生产生活用水的水源井。如今,自备井存在水质恶化、出水量降低等问题。
  胡波介绍,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从2014年长江水进京开始,北京将利用三到五年时间,用长江水替换下城区大概800多个自备井,届时自备井将在五环内彻底消失。一旦这些自备井关闭,市民将会感觉到水质的提高。"但每年替换下多少,要看长江水的来水量"。
  剩下的未列入关闭计划的近万口自备井,主要分散在郊区,用途包括工业、农业等,也有些是生活用的。胡波解释,因城市供水管网铺设不到,这些自备井还担负着供水任务,所以不能停掉。"但从目前的监测来看,远郊区自备井因污染少等原因,水质非常好,很稳定,也没必要替换下来。"
  针对通州这些新城的自备井,胡波说,目前这些新城都在启动供水管网铺设工程,届时将会陆续有一批自备井被停掉,用上管网里的自来水。
  长江水进京后有望平衡补采
  人工回灌主要是选择天然地势低凹区域,来进行雨水的集中收集,然后再集中回灌到地下,届时北京有望实现补采平衡。
  开采地下水的同时,北京也在实施补给,主要补给方式是降雨。戴育华说,因为缺水,又遭遇多年连续干旱,地下水的补给远低于开采量。北京出现了补采严重失衡的局面。
  戴育华说,2014年,南水北调大约有10亿立方米进京,这样就能替换一部分地下水开采量。如果水源充沛还可以研究人工回灌的策略,增加地下水涵养。
  人工回灌的方式主要是选择天然地势低凹区域,进行集中收集雨水,然后集中回灌地下,此外本市还在研究一些其他废弃用水回灌地下。届时北京有望实现补采平衡,也就是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回灌补给的水量得到平衡。
  水务局另一位人士表示,目前考虑在京西地区利用天然的大坑,储备雨水实施人工回灌。戴育华表示,人工回灌的前提是长江水足够充沛,进入北京的水量稳定有保证。这种情况下,雨水并没有其他用途。但如南水北调的来水量并不足够,还是要优先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据悉,上世纪90年代,北京曾搞过人工回灌,但因遭遇干旱被迫终止。
  -专家观点
  雨水回灌效果有限
  参与研究回灌地下水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文君介绍,目前还在初步考虑,但何时实施还未明确。刘文君透露,除雨水收集回灌的思路外,还有一种考虑是利用长江水管道维护的水回灌地下。
  刘文君介绍,南水北调来的长江水,不可能一年365天都通水。不进水时,输水管道需要大量水来维护,但这些维护冲刷管道的水是不能浪费的。"所以我们考虑,用大容器收集这些水利用起来,要用时抽上来,不用时回灌到地下"。他表示,该思路目前还在研究中,具体如何实施还未明确方向。但刘文君认为,不论哪种思路都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对原本就干旱的北京,利用雨水来回灌效果肯定有限。涵养地下水的根本是限制开采使用地下水,同时根据条件回灌。
  地下水无法取代
  >>追访
  针对现状,北京是否会对地下水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政策,如禁止开采?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明确表示,目前还不可能做到,因为北京本身缺水是客观事实。自2011年5月以来,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以下,不足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人均1000立方米的十分之一,成为中国最"渴"的城市。当然,除缺水外,北京还面临人口增加等带来的用水量增加。"北京五年人口数量增加600万,但用水总量却从40亿下降到36个亿,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
  -专家建议
  回灌清洁再生水
  暂不考虑再生水
  对于人工回灌的方式,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表示这是一个可以肯定的想法,但他认为,政府部门还会考虑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是否真正成行还是未知。同时,回灌一般只能补给地下表层的水,并不能补给深层的地下水。
  他建议,是否可以考虑用再生水来回灌,目前在国外有这种方式,但前提是将再生水处理得非常纯净,非常安全。不过如果再生水企业将再生水处理得非常好,可能就卖掉了,舍不得用来回灌。这是目光短浅的做法。当初开采地下水,就是考虑相比外调水的成本更低。但实质上,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将会付出更大代价。
  >>追访
  对于是否使用再生水回灌到地下涵养地下水,戴育华表示,现在没有这方面考虑。再生水是污水经过处理的,再回灌到地下,可能还会发生污染地下水源的潜在危险。我们还不能冒这个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3 18:33 , Processed in 0.0222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